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种田带崽日常 >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邻近中午,各家烟囱升起淡淡炊烟,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也陆陆续续扛起锄头,挑起担往回走。

“咚咚咚”崔晚做菜的手艺不算好,切出来的南瓜丝有粗有细,不过她没那么多讲究,能吃就行。

“小小,火烧大些,我要放油了。”

崔晚买的肉偏肥,昨日炖山薯之前煸出不少油来,她装了一部分起来,今天炒南瓜丝刚好用上。随着“滋啦”一声,屋子里也逐渐被香味笼罩。

吃过饭,崔晚歇都没歇就拿起锄头到院里翻土。村里人大多都是如此,靠地里种出来的庄稼过活,到了农忙的时候,片刻都不敢耽误,不然到头来就是饿肚子。更遑论崔晚不怎么会种地的人,只能更勤快点。

这次翻土不像刚开荒那会,要忙着锄草翻树根,再加上这段时间娘俩都没有偷懒,翻土倒真只是简单翻土。唯一不足的就是养的十多只鸡,咕咕咕的围着崔晚,只为翻开土那瞬间去争抢藏在泥里面的虫子。

“小小,把它们都关进去。”汗水打湿碎发,崔晚抬手捋顺。鸡在锄头边上绕来绕去,她生怕一锄头下去就要了它们的命,可还指望它们下蛋。

听到崔晚喊她,崔小小立马放下手里的碗筷,拿起门口放的小竹竿,赶鸡进棚的活计她早就熟了。母鸡温顺,虽然馋虫子,但也不需要崔小小多费功夫就回了棚子。

见状崔小小垫脚取下挂在墙上的竹筒。这是崔晚前些日子顺手做的,有时候去山里能遇上蚂蚱,就用这个装起带回来给鸡吃,“娘亲,有虫子就装这里面。”

崔晚回头看了一眼,道:“小小真聪明,娘亲都没有想到。”

被娘亲夸奖,崔小小脸红扑扑的,蹬蹬往前:“我来帮娘亲。”

这次院子的空地崔晚只种了两样菜,白菜和萝卜。这两样菜都是种子,翻好土,崔晚划了一条分界线线才把种子撒下去。等到过些日子种子发芽出苗,再把它们移栽开来。那个时候地薯也该收成了,院子这差不多一亩多的地都能种上白菜萝卜,那时候就不愁菜吃了。

天微微转黑,崔晚把栅栏门关好,刚才她去了一趟徐家。下午翻土撒种子的时候她心里挂着事,整个冬日光吃白菜萝卜总不是事,她去问问还有没有能种的,她和小小还有一块地呢。

眼下时节,太阳一下山,再吹上一阵风,总是凉凉的。崔小小裹紧衣服在屋子里烧火,中午炒的南瓜丝还剩点汤水,晚上煮面就着吃。听到开门的动静,崔小小脆生生说:“娘亲,马上就能吃饭了。”

“好。”崔晚上前摸摸崔小小的手,守在灶前还不算冷,刚才她去村里的时候,见那些孩子已经在穿褂子,看来自己也得学学褂子怎么做,刚好扯布的时候多扯了两尺,给小小做个褂子是绰绰有余。

入了秋的早晨亮的比夏日晚些,随着村子那边传来的公鸡打鸣声,山脚下的屋子也有了动静。

“咯咯咯”

“咯咯咯”

崔晚提着桶开门出来,听到声音,棚子里的鸡鸭急切地叫唤起来,“来了,来了。”

拌好的米糠倒进竹槽,鸡鸭吃的头也不抬,后养的几只鸡长大不少,这次摊主没有诓崔晚,十只母鸡只有一只是公鸡,其他的全是母鸡,算上前头的三只母鸡,一共有十二只母鸡了。天凉鸡蛋也能多放一段时间,再加上公鸡不老实,老爱欺负母鸡,崔晚就把它们分开关,顺便好给母鸡们开小灶:“乖乖,多吃点,多多下蛋。”

喂完了鸡,崔晚就去开栅栏门。今天她要去河边看鱼笼,顺带把鸭子也放出去,鸭子要多吃水里的泥沙和小鱼小虾,下蛋才勤快。

“小小,我去河边了,你去不去?”

“去。”早上太阳没出来,凉意重。娘俩是吃过饭,肚子里有货才开门出来。听到崔晚的声音,崔小小忙不迭提上篮子追上来:“娘亲。”

“走,几天没去河边,我们去看看有没有收获。”

早上的风吹着有些凉丝丝,但好在随着太阳升起来,暖意回升。

不远处的小道上,几个汉子扛着扁担,手里拿着砍刀往山里去。崔晚知道他们是去山里砍柴,这些日子她也攒了不少。这里的冬日很冷,村里大多人家都在屋里砌了炕,炕要烧柴,做饭洗漱也要柴,所以得早早的准备。

崔晚也想过砌个炕床,但听姚良玉提起过,知道砌张炕床少说也要一二两银子,她目前手里倒是有这么多钱,但是过冬的厚棉衣,厚被褥,米面油醋样样都要花钱。总不能为了一个炕就掏空了家底,还不如多攒些柴火,夜里也能烧火取暖。

秋风里的河岸,原本青绿的茅草枯黄,香蒲果子炸开,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略有些荒凉。

“哗啦”一声,鱼笼提出水面,露出里面活蹦乱跳的小鱼仔。眼下早就过了鱼产卵的季节,这是种长不大的小鱼仔,浑身只有一根骨头,没有小刺,吃起来肉感十足。村里人闲着没事的时候,常会捞这种小鱼起来做鱼干,零嘴或下酒菜都是极好的。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就到挖地薯的时候,那块地的原主人将地薯种得极好,挖开土堆,露出几根大长条的地薯,有些甚至将土堆崩开一条缝,伸手一拔就拔.出个地薯来。

挑回来的地薯堆放在屋里,崔晚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地里的地薯加院子里自己种的地薯,少说也有两百斤,省着点吃,冬日是饿不着了。

刚想着,崔小小提着篮子从外面回来,她提的篮子里面装的都是不小心挖坏的地薯,挖坏的地薯不耐放,得尽快吃进肚子里。

瞧着崔小小累得不行的样子,崔晚不免心疼。想起前两天姚良玉特意交代过,地薯一开挖就得一口气都挖回去,不然过了夜,说不准就有手脚不干净的趁机偷挖。因此今早天刚刚亮,崔晚就扛着锄头下地去,连带着崔小小也一道去,到现在也没吃上几口饭。

“今天辛苦了,明儿娘亲给你做地薯干。”

“地薯干!”崔小小听到地薯干三个字,顿时眼睛亮晶晶的,先前去镇上的时候她见小食摊子上有卖,她可馋了,在梦里吃了好几次。

看到崔小小的反应,知道这孩子肯定爱吃。崔晚在记忆里回忆了一番,以前刷视频的时候见到别人做过,应该不难:“挖坏的地薯,这几天也吃不完,做成地薯干也好放,没事的时候也好当零嘴。”

崔小小乐的眼睛弯弯,丝毫没听前面半句,只记住了后半句,零嘴。

次日,屋顶青烟袅袅,屋子门半开着。只见锅里装着沙子,上面铺着一层切好的地薯片,等到地薯片铺满,崔晚又往锅里倒沙子。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锅快要装满,崔晚才停了手,她原本打算用锅烘干,只是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有多难,最后她想起外婆以前炒花生用的土方法。

沙子是从河里捞起来的,淘洗过后炒干水分,摸起来还很是烫手,用来烘地薯干正正好。

锅里烘着地薯干,崔晚一边收拾屋子,村里人挖回去的地薯都是放在地窖里,好收拾,冬日还不怕冻坏。只是老宅这里没有地窖,崔晚自觉也挖不出地窖,只能把屋子再收拾个空处来。

白云流转,太阳不知不觉间从东边到了西边。栅栏上几只麻雀停在上面梳理羽毛,入了秋,它们也在为不久后的冬日做准备,吃的毛绒绒,圆滚滚的。

院子里菜地已经空出来,经过一天一夜的晾晒,地薯藤蔓焉巴巴的,崔晚拎起就往堆干草的棚子拖。藏在底下的虫子,蟋蟀逃也似的往别处跑,这就刚好便宜了等在旁边的十多只鸡,争相啄食,没让一个小虫子逃走。

收拾了院子,崔晚又拿起根放在门把的棍子,对屋里吃地薯干的崔小小说:“娘要去挑地里的地薯藤回来,你去吗?”

“去。”说着崔小小还打了个嗝。做好的红薯干酥香薄脆,自从昨天地薯干做好,她已经吃了好多片。想到这崔小小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帮着拖地薯藤回来。”

“嗯,娘亲给你绑个小的。”崔晚逗趣道。

杏源村和杏花村的田地都挨着,走在田间小路上,周围田地里都是忙碌的村民。这几日正是收地薯的时候,每家每户都齐上阵,妇人和上了年纪的的在地里挖,年轻有力的汉子则挑着担子往家里走。

一到地里崔晚就开始收拢地薯藤,藏在底下的虫子四下逃窜,崔晚见了不禁可惜,这给自家鸡吃了该有多好。可眼下忙着干活也顾不过来。

栅栏当时做的结实,把地薯藤挑回老宅后,崔晚一一把它们晾在栅栏上面。虽说这会费点功夫,但等到冬日没粮的时候还能把地薯藤泡开煮熟,足够填饱肚子。再不济,喂兔子,鸡鸭也是可以的。

秋日天气凉爽,加上昨夜还下过雨,院子菜地里种的白菜苗和萝卜苗精神头看起来都不错。崔晚看后不免欣喜,这两样菜苗昨日种下,她还担心恢复不过来,没想到是她小看了生命的力量。

“娘,捡了三个鸡蛋,一个鸭蛋。”崔小小喜滋滋的拎着篮子让崔晚看她捡的蛋。

母鸡,母鸭开始下蛋的头两年都是最勤快的,不过难免有休息的时候。崔晚也不失望,至少每天都有蛋捡,再说今天三个蛋,娘俩各吃一个还有得存,“好,快收好,我们就去镇上。”

“板栗,现炒的板栗。”

“鸡蛋,鸡蛋”

“卖菜,新鲜的菜。”

“磨剪子,补锅底咧。”驼背老汉推着独轮车,嗓门不大不小的吆喝。

崔晚牵着崔小小继续往前,到了青石街最热闹的两条巷子。

“新鲜的地薯,便宜卖啰。”

这阵子正是地薯收获的时候,因此巷子两边多是卖地薯的人。镇上的人虽然日子比较好过些,但冬日严寒,又不知道来年是个什么景象,自然得多准备些口粮。

“就在前面?”

“对,就前面巷子进去,送到我家门口,给你加三文钱。”用布巾包着头发的中年妇人对一个年轻汉子说。

崔晚看了一眼,那个汉子推着板车,上面装的全是地薯。又听到中年妇人加钱的字眼,可惜自己那点地薯还不一定够自家娘俩吃,想到这崔晚不禁发愁,看来还是得想法子赚钱,多买田地才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