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郎袁彻带着五百人的羽林卫风驰电掣地赶往居巢。居巢距离寿春有四百里,因为是雨季,巢湖,肥水,濡须水和长江都处于风高浪急的季节,加上都是骑兵的羽林卫还带着槛车去接人,那辆粗圆木打造的结实槛车实在无法运上小船,于是他们便走了陆路官道。
周瑜拱手问鲁肃:“子敬,瑜有一不情之请。” 周瑜此次来东城,除了借粮,其实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考察一下鲁肃的为人,因为他有性命相托的事要拜托一个可靠之人。
“公瑾,虽然你我相识不久,但已经颇有知己之感,有话请讲。”
“瑜年少时,兄长被董卓所害,留下一遗腹子,大嫂思念兄长,悲痛过度,也过世了,这个侄儿是我兄长唯一的骨肉,瑜视若珍宝,想请子敬兄携他出走江东。”
鲁肃点点头:“当然可以,我们马上就走么?公瑾何不和我们一起?”
“瑜有斥候在寿春,探得袁公路并不放心,定要将瑜拘禁寿春才罢休。若侄子跟着瑜,万一落入虎口,瑜生死无惧,却不能让大哥的骨血临危。” 停顿片刻,周瑜又缓缓道:“瑜还要回居巢一趟,安置好百姓下半年的生计,整理好账册,下任居巢长也好接手。”
“不妥,这大大不妥,公瑾既然已经探知袁术有加害之心,何不和我们一起离开?” 鲁肃听到周瑜这样说,不由得紧张起来。
“子敬,我来东城借粮,居巢人人皆知,若不回去,立刻就有细作报知袁公路,东城距离江东更远,只怕更难逃脱,倒是还连累了子敬众人。只要子敬能悄悄带着峻儿和瑜宅中妇孺撤离,就算解了瑜的后顾之忧。”
“好,肃定不负公瑾之托。我东城庄上的精壮兵丁能立刻启程的有三百余人,立刻化装成运粮民夫,分批出城奔向江东。”
“子敬可走水路,过肥水,入巢湖,走濡须水,这一路,沿途遍布瑜的斥候和绣衣使,若有紧急状况也可援手一二。只要到了濡须口,就算进入了江东的门户。我已经秘密致信伯符,请他派兵接应。如无意外,我们将在濡须口汇合,一同归吴。”
富春江畔的叠翠别院,吴氏夫人焦急地站在大门口向远处的官道上张望,身后跟着二女儿孙媱,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十六岁的孙权已经比母亲和二姐高出半个头,十八岁的孙媱出落得亭亭玉立,正是女儿最好的年华。自从大姐孙媛出嫁之后,她便帮助母亲当家,十分干练。三子孙翊十四岁,身材仪态都颇似孙策。只是没有孙策的珠颜玉貌,相较平常人也算是个俊儿郎。
青石板路上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吴夫人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满脸宠溺地看着风尘仆仆的长子孙策翻身下马,来到自己跟前躬身施礼。
“阿娘,孤回来了“。孙策一脸笑意,晒得黝黑的俊脸上淌着汗。
”伯符,你吓死为娘了,听说祖郎联合了众多山越匪人围攻你。所幸程德谋一骑奋勇杀入重围,以战矛突破贼军包围,你才随他冲出,你可一定要表彰德谋叔的救命之功。” 吴氏抢步上前,抚摸儿子的脸颊,查看这张帅脸有无伤痕。
“还不是袁术老贼暗中教唆,还授予了祖郎等人印绶,想干掉我们! 哼,阿娘不用担心,对了,孤已经拜德谋叔为荡寇中郎将,零陵太守。“
”袁术看来已对吾儿忌惮有加,动了杀心。要多加提防才是。“
”早晚有这么一天,那就战场上见分晓。可恨周瑜这傻子,怎么还不见回来?“ 孙策明媚的脸上又有了阴翳之色。
”大哥,你还不知道吧,文阳叔父已经病逝在寿春,听说他向袁术上交了你的两封信,一封是给他自己的,另一封是给公瑾哥哥的,不知为何也落入了他手。所以公瑾哥哥从来就没收到你的信。“ 一旁的二妹孙媱急切地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