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赛的余温尚未褪去,一封来自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组委会的邀请函便摆在了陆修和江晨的课桌上。烫金的边框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可两人对视时,却从对方眼中读出了迟疑。
"这次竞赛要封闭集训两个月。"江晨摩挲着邀请函边缘,"下个月就是期中考试,而且......"他顿住话头,窗外飘来篮球撞击地面的闷响——自从省赛夺冠,校篮球队也向陆修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加入备战市级联赛。
深夜的自习室里,陆修盯着草稿纸上凌乱的公式,钢笔尖在"选择"二字上洇出墨团。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江晨发来的消息:"老地方见。"
校门口的槐树下,江晨抱着一摞复习资料,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细长。"我想了很久,"他把资料塞进陆修怀里,"我们可以分工。你主攻科技竞赛,我负责整理各科重点,周末再一起复盘。至于篮球......"他狡黠一笑,"我听说校队教练同意你以特招队员身份训练,只要不耽误正赛就行。"
陆修的喉结动了动,突然想起上次发烧时江晨布满血丝的眼睛。"但这次集训强度更大,你一个人......"
"谁说我是一个人?"江晨掏出手机,班级群里"最强后援团"的消息正在刷屏:学委整理的竞赛知识点思维导图、物理课代表录制的解题视频,甚至连食堂阿姨都留言说要给他们留小灶。陆修的视线渐渐模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星光一样缀满了漆黑的夜空。
集训的日子里,陆修的书包每天都会多出不同颜色的便利贴。蓝色是江晨标注的易错点,粉色是班长总结的作文素材,黄色小纸条上画着搞怪表情包:"陆大神加油!我们在后方等你凯旋!"而每当他结束训练打开手机,总能收到江晨发来的语音——有时是讲解数学压轴题,有时是分享校园趣事。
两个月后的全国赛现场,陆修在候场区调试设备时,忽然听见观众席传来熟悉的呐喊。他抬头望去,只见江晨举着写有"修晨组合,所向披靡"的灯牌,身边簇拥着全班同学。阳光透过场馆玻璃,将少年们的笑脸镀上金边,那些曾以为难以跨越的抉择,此刻都化作了身后坚实的阶梯。
全国赛的颁奖台上,陆修捧着奖杯的手微微颤抖。闪光灯此起彼伏间,他下意识望向观众席,却发现江晨和同学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攥着奖杯的指节发白,他突然意识到,这场胜利的欢呼声里,似乎少了最想听的那一声喝彩。
回到学校时,暮色已经漫上了教学楼的玻璃幕墙。陆修抱着奖杯往教室走,远远听见熟悉的争执声从天台飘来。
“下个月的市级联赛是最后机会,江晨你必须上场!”是校篮球队队长的声音。
“可科技社那边......”江晨的声音透着犹豫,“陆修刚拿了全国奖,接下来的项目还需要......”
推开通往天台的铁门,夕阳把江晨的影子拉得很长。少年抱着护膝的手指蜷缩着,膝盖上还沾着训练时的草屑,眼神却比往常更加纠结。篮球队长看到陆修,愣了愣:“正好你来了,快劝劝江晨!他为了帮你准备竞赛,已经缺席三次训练了!”
空气突然安静得可怕。陆修这才想起,整个集训期间,江晨的课桌上永远堆着两个笔记本——一个记着竞赛要点,另一个密密麻麻写满了篮球战术分析。原来那些深夜讲解题目的语音,背景音里偶尔传来的喘息声,是他在操场加练的证据。
“为什么不告诉我?”陆修的声音发涩。
江晨别开脸,喉结动了动:“你在封闭训练,不想让你分心。而且......”他踢开脚边的易拉罐,金属撞击地面的声响在暮色里格外刺耳,“我总觉得,只要我们都拼尽全力,就一定能兼顾所有。”
晚风掀起两人的校服衣角,远处篮球场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陆修忽然想起省赛时班主任说的话:“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将奖杯轻轻放在天台边缘,转身走向江晨:“明天开始,我陪你训练。竞赛项目可以调整进度,但篮球赛,我们要一起赢。”
江晨猛地抬头,夕阳的余晖落在他泛红的眼眶里。远处的晚霞烧得正旺,两个少年的影子在地面交叠,仿佛又回到了初次搭档的那个午后。这一次,他们终于懂得,真正的并肩前行,不是独自背负所有压力,而是坦诚地说出疲惫,再握紧彼此的手,重新出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