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汉武帝,已到了暮年,身体每况愈下。
他坐在未央宫的龙榻上,看着前来探望的霍去病,眼神中少了往日的威严,多了几分疲惫和释然。
他招了招手,示意霍去病靠近,缓缓说道:“去病啊,朕这一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自认无愧于大汉的列祖列宗。只是,朕也曾多疑,做过一些错事。”
霍去病单膝跪地,神色恭敬:“陛下雄才大略,创下不世之功,乃我大汉之福。”
汉武帝微微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远方:“朕知你心中有怨,当年的赐婚之事,让你和长宁郡主分离。如今,朕时日无多,有些话,不得不说。”
他顿了顿,咳嗽了几声,继续说道:“长宁郡主,聪慧善良,心系天下,是不可多得的奇女子。朕曾以为,她会成为你的负累,如今看来,是朕错了。她离开长安,是为了你的前程,也是为了大汉。”
早年间,说不忌惮卫家,当然不可能,权力只有在他的手上,才是心安。
分权?哪怕是太后,太子都不行。
霍去病这么多年不免心中苦涩,抬起头来:“陛下……”
汉武帝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朕已派人寻回了长宁郡主,她如今就在宫外。冠军侯,朕将她托付于你。大汉有你这样的英雄,是大汉之幸;长宁有你这样的良人,是她之福。朕无愧山河,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霍去病心中激动不已,叩谢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定要让长宁郡主幸福。”
汉武帝微微点头,闭上了眼睛。
……
不久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便崩逝了。
霍去病遵从汉武帝的遗愿,在宫中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刘昭。
未央宫西偏殿的铜漏滴答作响,刘昭攥着奏疏的指尖骤然发白。
回廊转角处传来的玄色衣袂猎猎声,竟与记忆里骠骑营演武场上的声响分毫不差。
她抬头时,霍去病正立在雕花槅门前,玄铁甲胄映着琉璃瓦漏下的碎金,眉眼间的风霜却比漠北的月光更冷冽。
"昭表姐。"
他的声音像是被祁连山的风磨砺过,带着她从未听过的沙哑。
仔细听,还带着颤音。
紫铜香炉飘来沉水香,恍惚间竟与儿时上林苑的桂花香重叠。
那年她偷折丹桂被逮,正是他翻墙替她解围,衣摆扫落的花瓣沾了满身。
刘昭垂眸避开他灼灼的目光,广袖下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霍将军当唤本郡主封号。”
话音未落,他已大步上前,腰间错金匕首随着动作轻晃——那是她们幼年出宫,霍去病所得。
"十年了。"
他的气息拂过她鬓边珍珠步摇,"你总说要去看漠北的星子,如今河西四郡的夜空,可还如你梦里那般?"
风卷着廊外梧桐叶扑簌簌落在青砖上,刘昭想起昨夜读的《古诗十九首》:"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当年他纵马奔赴沙场那日,她拼命追到长安城楼,最终赶上出征。
此刻看着他甲胄上凝固的暗红血渍,突然觉得未央宫的朱墙比祁连山的冰雪更冷。
"将军该去见太子了。"
她后退半步,玉佩流苏撞出清响,"这汉宫的月光,到底照不亮千里之外的战场。"
霍去病忽然笑了,眼底却凝着寒霜,伸手将她鬓边飘落的秋叶簪回发间,动作与年少时替她别桂花如出一辙:"昭儿可知,漠北的风里,全是长安的桂花香。"
铜漏的水声突然变得震耳欲聋,刘昭转身时,广袖扫落案上墨迹未干的诗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残句在风中打着旋,最终被霍去病的靴底碾进青砖缝里。
“将军,那日为何不来见我?”
“你怎知我没有见?还亲自送大昭表姐出了城门。”
刘昭眼神复杂“那做不得数,连面都没见到,还想诓本郡主不成?”
“你早就入宫了对不对?为何躲着我?”
刘昭退至鎏金屏风后,广袖拂过青铜博山炉,沉香灰簌簌震落。
那个会把野蜂巢捅下来博她一笑的少年,此刻单手撑住屏风将她困在阴影里,甲胄缝隙间透出的体温烫得人发颤:“说啊,长宁郡主?”
他故意咬重封号,指尖挑起她下颌时,指腹的薄茧擦过她敏感的肌肤。
“放开!”
刘昭偏头挣扎,珍珠步摇扫过他手背。
霍去病却突然扣住她后颈,滚烫的唇便压了下来。
带着硝烟味的气息不由分说地涌进她口中,他恶狠狠咬住她颤抖的下唇,像是要把十年来所有未说出口的质问都碾进这一吻里。
刘昭的指甲掐进他锦袍,眼泪突然夺眶而出。
此刻他探入齿间的舌尖尝到咸涩,动作却愈发凶狠,另一只手揽住她腰肢重重按向自己,玄甲上的错金纹硌得她生疼。
“为什么不信我?”
“霍将军,不是已经定亲了?这样成何体统?”
“呵,先帝那次没有定下来,我一直在外行军。”
霍去病终于松开她,额头抵着她额头喘息,拇指擦过她红肿的唇瓣,“那些谣言,你连问都不肯问我?”
刘昭望着他眼底血丝。
喉间酸涩翻涌,她反手揪住他衣领,踮脚吻了上去,咸苦的泪在交叠的唇齿间化开。
一时间,往昔的种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些分离的日子里,思念如藤蔓般在两人心中疯长,此刻终于得以释然。
霍去病看着刘昭,发现她的眼角添了几分细纹,面容也多了些憔悴,心中满是疼惜。
“这些年,你一个人在外,定是吃了不少苦头。”
霍去病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哽咽。
刘昭轻轻抚摸着霍去病的手背,柔声道:“我知道你也不好过,边疆战事吃紧,你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霍去病将刘昭轻轻拥入怀中,仿佛把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往后,无论发生何事,我都不会再让你离开我半步。”
刘昭靠在霍去病坚实的胸膛上,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去病,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只是你我各有各的身不由己。”
两人相拥许久,才缓缓分开。
此时,宫中的侍从前来禀告,新帝刘据即将举行登基大典,一切事宜都在紧张筹备中。
霍去病和刘昭深知,新帝登基,意味着大汉将翻开新的篇章,而他们也将迎来新的生活。
在汉武帝驾崩前,刘据成功复立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他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卫子夫迎出冷宫,尊为太后。
而刘昭,也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一品诰命,成为了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新帝刘据登基大典结束后,刘据念及霍去病的赫赫战功以及对大汉的忠诚,特意下旨为霍去病和刘昭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卫青也为外甥感到由衷的喜悦,他亲自参与到婚礼的筹备中,忙前忙后,只为让这场婚礼尽善尽美。
他看着霍去病,眼中满是慈爱:“去病,这些年你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如今终于能害,舅舅为你高兴。”
霍去病感激地看着卫青:“舅舅,这些年若不是您的教导和扶持,去病也不会有今日。如今能得偿所愿,还望舅舅能一直看着去病和昭儿幸福下去。”
婚礼之日,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霍去病身着华丽的礼服,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地前往刘昭的居所迎亲。
而刘昭则身着凤冠霞帔,坐在花轿中。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长安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送上祝福。
当霍去病将刘昭迎回府邸,举行完盛大的婚礼仪式后,两人正式结为夫妇。
夜晚,洞房内红烛摇曳,霍去病轻轻揭开刘昭的红盖头,看着她娇羞的面容,心中满是爱意。
“昭儿,从此我们便长相厮守,共度余生。”
刘昭微微颔首,脸颊绯红:“去病,愿我们此后的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此后,霍去病和刘昭相互扶持,霍去病虽已功成名就,四十岁那年,统一了周边各小国,开始向西进军。
五十岁,与卫青等将军在刘昭的地图下,统一了欧洲大陆。
卸甲为政,心系大汉边疆,时常向朝廷建言献策,为巩固大汉的统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刘昭则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在后方支持着霍去病,同时也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用自己的医术救助了许多人。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长安城内乃至整个大汉王朝的美谈,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爱,守护家国。
而他们也在彼此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又充实的岁月,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暮春的阳光斜斜洒进霍府后园,紫藤架下,刘昭与霍去病并肩坐在藤编软榻上。
八十有八的两人鬓发如雪,却依然十指紧扣。
眼前,重孙们嬉笑打闹,追逐着彩色的蝴蝶,孙辈们围坐在石桌旁,斟茶说笑,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满园春色都黯然失色。
霍去病望着膝下满堂子孙,浑浊的眼中泛起温柔笑意,“昭儿,你看,咱们的家族如今这般兴旺,真好。”
他的声音已不复当年的清朗豪迈,却满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安宁。
刘昭轻轻倚在他肩头,“是啊,真好。”
回想起年少时的懵懂情愫,青年时的误会重重,还有相伴数十载的相知相守,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她伸手握住他布满皱纹的手,恍惚间握住了一生的时光。
突然,霍去病的身体轻轻一颤,握着刘昭的手渐渐松开。
刘昭心中一紧,转头看向身旁人,只见他嘴角仍挂着笑意,只是那双曾经明亮如星的眼眸,已缓缓闭上。
“去病……”
刘昭轻声呼唤,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她伸手轻抚他的脸颊,却再感受不到熟悉的温度。
周围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子孙们纷纷围拢过来,惊呼声、痛哭声打破了方才的祥和。
刘昭静静凝视着霍去病的面容,一滴泪水划过布满皱纹的脸颊,滴落在他早已褪色的衣襟上。
她轻轻靠在他肩头,仿佛还能感受到曾经那炽热的胸膛传来的温度。
这一刻,时光仿佛凝固,满园春色,都不及身旁人永恒的安宁。
霍去病在八十八岁那年安然离世,刘昭悲痛欲绝,没几日也跟着去了。
按照他们的遗愿,汉文帝刘据将他们合葬在茂陵,陪伴在汉武帝的身侧。
史书记载:“冠军侯霍去病,享年六十八,与妻长宁郡主合葬茂陵,陪武帝侧。”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传奇,被后人传颂,他们的爱情,也如同祁连雪山一般,洁白无瑕,永恒不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