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您抽到的下一部剧是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作为年代剧,以苏州小巷为背景,通过庄、林两家的生活变迁,深刻展现了时代洪流下家庭关系、教育观念、女性觉醒等社会议题。”
谢昭蕴开始看剧情,系统提示“宿主,这次抽得了特殊身份,同样的剧情需要自己探索。”
“什么特殊身份?知青?下乡?”
系统神秘莫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宿主身份是北京政府机关家庭出身,父亲在部委任领导,工作繁忙,母亲则是名校教授。自小接受的良好教育由于工作调度,高一暑假暂时会将宿主送到表姑家参与剧情。”
谢昭蕴好奇问“那你还能给我什么便利吗?划时代了已经。”
系统“划时代的肯定不行,但是那个年代有的你无敌,包的。对了,这次我们提供供热情真挚性格属性加成。”
“那开始吧,年代啊小时候的味道,也蛮特别的。”
“本次投放第8集”
一辆黑色红旗牌轿车缓缓驶出军区大院门口,车身庄严肃穆。
车头那鲜艳的红旗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方正的车身线条硬朗流畅,透着一股威严。
前灯锐利有神,格栅规整大气,镀铬横条在日光下闪亮夺目。
车窗微微泛蓝,既保证了车内的**,又为这辆车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北京站的绿皮火车刚吐出白雾,站台上蓝灰交织的人群突然像被磁石吸引般骚动起来。
穿工装的汉子们摘下压得低低的解放帽,扎着红头绳的姑娘们攥着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连蹲在月台啃窝窝头的老汉都直起佝偻的背——出站口处,一辆漆得锃亮的红旗,正缓缓驶入,车头的金色葵花徽章在阳光下流转着威严的光晕。
“这是首长的座驾!”
其中一位戴蓝框眼镜的机关干部压低声音,喉结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滚动。
穿军大衣的年轻人挤到前排,军挎包上的“最高指示”布条被挤得歪到肩头:“乖乖,这车在长安街都少见!”
几个挂着三道杠的红小兵踮脚张望,红领巾在风里扑棱,却被眼疾手快的家长一把拽回身后:“别瞎凑!这可是部级以上才能用的车!”
月台广播里“旅客同志请注意”的电子音还在循环,皮鞋与解放鞋踩在水泥地上的声响却突然轻了许多。
司机戴着雪白手套的手稳稳扶着方向盘,深茶色车窗映出无数张好奇又敬畏的面孔。
穿的确良衬衫的妇女下意识整理起鬓角,退休老工人摩挲着袖口的补丁,连角落里卖烤白薯的大爷都屏住了吆喝——那辆红旗车碾过铁轨接缝的轻微震动,仿佛带着**城楼的余韵,让整个站台陷入庄重又兴奋的寂静。
车门缓缓打开,谢昭蕴的父亲谢书记身着笔挺的中山装,身姿挺拔,面容严肃中带着一丝温和。
他扶着车门,让谢昭蕴的母亲先下了车,母亲穿着素净却不失优雅的中式上衣,搭配着黑色长裤,一头齐整的短发,尽显温婉气质。
谢昭蕴跟着下了车,心中满是疑惑。
这时,父亲看向她,眼神中带着些许歉意,开口说道:“昭蕴,爸爸和妈妈因为工作调度的原因,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全身心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任务中,实在没办法好好照顾你。思来想去,决定让你去苏州的表姑家待一段时间。”
听完,母亲怕她有想法,轻轻握住谢昭蕴的手,温柔地说:“表姑家是个好地方,独门独院的,环境也安静。你去了也能静下心来,继续钻研你的学习。表姑人很和善,会照顾好你的。”
谢昭蕴心中没有不情愿,毕竟剧情要开始了。
她微微点头,轻声回应:“我知道了,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工作吧。”
谢昭蕴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才华,在音乐和学习上天赋异禀。
她的父母也都知道,但是只希望她自己过得开心,其他的都不用担心。
车内以深色调为主,黑色真皮座椅质感上乘,宽敞又舒适。
方向盘木皮结合,握感十分舒适。
仪表盘布局简洁,指针刻度清晰明了。
当车再次启动时,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音平稳而有节奏。
轿车缓缓驶离,谢昭蕴望着车远去的方向,深吸一口气,转身朝着即将要开车的火车走去,心中期待着在这个苏州表姑家未知的生活。
……
谢昭蕴紧握着手中的纸条,上面清晰地写着表姑家的地址。
她按照地址一路寻来,站在苏州小巷旁的职工宿舍区前,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身着一套颇具七十年代风格的穿搭。
上身是一件白底橙花的的确良衬衫,在那个年代,的确良面料可是时髦的象征。
复古的小翻领设计,带着几分俏皮,灯笼袖微微鼓起,增添了柔和的线条感,橙花图案鲜艳活泼,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搭配一条卡其色的半身裙,是棉质的,A字版型简约大方,既修饰身形,又与上衣色彩相呼应。
脚上蹬着一双白色的方跟皮鞋,款式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却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优雅。
一头乌黑的长发,松松地挽起,用一条橙色调的丝巾固定,丝巾上的图案与上衣相衬,为整体造型添了几分精致。
耳朵上戴着一对小巧的橙白配色的塑料耳环,样式简单却也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
眼前的宿舍区,小楼外墙斑驳,米黄色的墙皮脱落了不少,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
墙头上的藤蔓肆意生长,虽添了几分自然气息,却难掩这建筑的陈旧。
她又低头看了看纸条,喃喃自语:“这地址不对吧?妈妈说的独门独院呢?”
记忆中妈妈描述的表姑家,是充满江南韵味的小院,可眼前的景象与她想象中大相径庭。
水泥路有些坑洼,院子中间那个小小的花坛,种着稀稀拉拉的绿植,和她心中精致的花园天差地别。
一侧的自行车棚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两辆自行车,另一侧的小菜地,虽绿意盎然,却更像是随意开垦出来的。
她迟疑地走进宿舍区,脚步缓慢,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解。
来到表姑家所在的一户门口,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妈妈口中的家。
推开门,屋内紧凑的布局和陈旧的家具映入眼帘,那泛白的沙发布套,略显模糊的黑白电视机,都与她期待中的模样相差甚远。
这个时代有黑白电视剧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怎么会这样呢……”谢昭蕴低声嘟囔着。
但她还是收拾了一下情绪,毕竟已经来到这里,只能慢慢适应这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也暗自期待着在这看似平凡的职工宿舍里,能发现不一样的生活色彩。
表姑听说家里来了一个时髦的姑娘,就拍头想起来了,自己远房的外甥女。
北京政府机关的一对夫妻,很久没联系了。
正好想着她一直没有结婚,亲戚家的来了也能过活着。
在家门口见到了谢昭蕴,穿着打扮就不像是一个画风的,身边放着一个大皮箱子。
表姑姓姓郝叫婷怡,今年正好30岁,早些年因为一些事情,不愿意按家里的安排结婚生子,自己跑来了这个苏州,说是要做新时代的女性,自己在教育局里做起来主任了。
每年回一次北京,看看父老。
谢昭蕴见门半敞开着,怀着一丝忐忑推开了表姑家的旁边的侧门。
屋内,一位身着白色的确良衬衫搭配藏青色直筒裤的中年女子,正笑意盈盈地看向她。
她的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别着一枚精致的蝴蝶发卡,虽身处苏州的职工宿舍,却难掩身上那股来自北京的大气与文艺范儿。
“昭蕴啊,我的乖孩子,可算把你盼来喽!”
表姑的声音,爽朗又亲切,她快步走上前,张开双臂给了谢昭蕴一个大大的拥抱,拍了拍她的后背,“一路上累坏了吧?”
谢昭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也回应道:“表姑!我不累,一想到能见到您,我这精神头可足着呢!”
她回抱了表姑一下,才松开身子,眉眼弯弯地看着表姑。
表姑拉着谢昭蕴的手,往屋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道:“快进来,快进来。瞧瞧这屋里,也不知道合不合你心意。”
走进堂屋,谢昭蕴看到屋内布置得简洁却不失温馨。
墙上挂着几幅表姑从北京带来的老照片,还有一些书法作品。
角落里放着一个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
“来,先坐下歇歇。”
表姑拉着谢昭蕴在一张旧沙发上坐下,转身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些北京特色的果脯和糕点。
”快尝尝,这还是我托人从北京带过来的呢。”
表姑拿起一块果脯,递给谢昭蕴。
谢昭蕴双手接过,眼睛亮闪闪的,“哟!表姑,您内可太贴心了,居然还有北京的果脯!我可太想这口儿了!”
她咬了一口果脯,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含糊不清地说,“嗯,就是这个味儿!”
表姑看着她吃得开心,脸上也洋溢着笑容,抬手轻轻理了理女孩的的头发,说道:“你这孩子,喜欢就多吃点。我还听说你在音乐和学习上特别有天赋,正好表姑也懂些,以后咱们可以一起探讨探讨。”
谢昭蕴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地拉着表姑的手,说道:“哎呀,表姑!那敢情好啊!我在北京就老盼着能有个人跟我聊聊这些呢!以后我可得跟您好好学学,说不定还能跟您取取经,在文化圈子里好好闯荡闯荡!”
放好行李,郝表姑刚出门就给谢昭蕴带来了一辆飞鸽牌的自行车。
知道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而且是表姑的心意,再三感谢。
郝表姑之后开始介绍几位邻居。
郝表姑的房子是教育局新盖的一间院子,对门的邻居分别是庄老师一家,林工一家,两家是纺织厂分配的房子,他们旁边面是王勇一家。
表姑看着谢昭蕴,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子:“行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尽管跟表姑说。对了,咱们这邻里关系也好,都是些热心肠的人,我带你去认识认识,以后你在这儿过暑假,也能多些玩伴。”
接着,表姑用篮子装了一些鸡蛋糕带着过去。
谢昭蕴眼睛亮晶晶的,连忙点头:“好呀好呀,表姑,我正想多认识些新朋友呢。”
内心“系统,这是要进入主线任务了吧?”系统装死。
表姑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挽着谢昭蕴的胳膊就往外走:“那咱们先去黄玲阿姨家,她可是个特别温柔的人,家里还有两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呢。”
两人出了门拐个弯,就到了黄玲阿姨和宋莹阿姨家。
黄玲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衣服。
她要把大儿子图南的衣服改下给庄筱婷做衬衣。
一件淡黄色色的宽松居家服,虽然有些旧了,但依旧干净整洁,衬托出她温婉的气质。
“玲子,在家呢!”郝表姑推开了门,笑着打招呼。
黄玲阿姨抬起头,脸上立刻绽开了温柔的笑容,放下手里的针线站了起来:“哟,是郝主任啊,快快坐,我和宋莹种的蛇瓜,一会可得带走点,这个,小姑娘俊的呦,这是把昭蕴了吧?快进来,快进来。”
表姑带着谢昭蕴走进院子,介绍道:“蕴儿,这是黄玲阿姨,可会照顾人了。玲子,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昭蕴,暑假过来待几天。”
知道这是主角,谢昭蕴,甜甜地喊道:“黄阿姨好。”
黄玲阿姨拉过谢昭蕴的手,上下打量着,眼里满是喜爱:“哎呀,真是个俊姑娘,快进屋坐。瞧你这细皮嫩肉,穿着打扮,跟咱们这儿的孩子可不一样。”
进了屋,黄玲阿姨的丈夫庄老师从书桌后走了出来,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但是有些不苟言笑,看着就像是教导主任。
“庄老师,这是我表侄女昭蕴,来咱们这儿过暑假。”表姑介绍道。
庄老师推了推眼镜,温和地笑了笑:“欢迎昭蕴啊,以后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尽管来问叔叔。我们家这两个孩子,筱婷和图南,学习上还可以,你们也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谢昭蕴礼貌地说:“谢谢庄老师,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我在学校里也喜欢读书,就是有些问题还不太懂,以后有机会想跟您取取经。”
表姑将鸡蛋糕拿出来四份,放到餐桌上。
黄阿姨知道这虽然不是稀罕物,但她平时都不舍得给孩子买的,赶紧推辞。
这时,一个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和黑色长裤的少年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他身形修长,五官立体俊逸,眼神里透着一丝清冷。
黄玲阿姨笑着说:“这是我家大儿子,庄图南,今年高一了。图南,这是昭蕴姐姐,暑假过来一起玩和学习,你们以后。”
庄图南微微颔首,轻声说:额,姐。我听说北京的教育资源很好,学校里的藏书也多,你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
谢昭蕴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你好啊弟弟。我挺喜欢读文学类的书,像《简·爱》《巴黎圣母院》,国内的一些经典也爱读,不知道图南哥平时都看些什么?”
庄图南思索了一下,说道:“我比较偏好哲学和历史类的书籍,像《理想国》《史记》,从里面能学到很多看待世界的角度。有机会可以互相推荐推荐。”
紧接着,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女孩跑了出来,她扎着两个马尾辫,眼睛亮晶晶的,正是庄筱婷。
她一下子拉住谢昭蕴的手,兴奋地说:“昭蕴姐姐,你家是哪里的呀,快给我讲讲姐姐你平时都穿这么漂亮衣服的吗?”
谢昭蕴看了眼表姑,见她没反对“我是北京来的,衣服你喜欢的话,我可以送你两件。”
黄阿姨连忙拒绝“要不得,要不得,现在买差一点的布都要票子。你这些看着就不便宜。”
庄筱婷拉了拉谢昭蕴的手,见她看过来,“姐姐,我想和你做朋友。哥哥,他喜欢看书,不怎么陪我,栋哲喜欢和哥哥玩,老是欺负我。”
谢昭蕴被她的热情感染,陌生感也消散了不少,笑着说:“好啊,北京现在也流行一些时尚的款式,等下次回北京,我给你带些好看的头花来。”
庄筱婷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兴奋:“哇,谢谢姐姐。姐姐你还会做什么呀?我喜欢画画,你呢?”
谢昭蕴说道:“我会弹钢琴,也喜欢唱歌,平时学校里有文艺活动我都会参加。以后有机会,我给你弹曲子听。”
这时,隔壁突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随后一个穿着红色纺织上衣和黑色喇叭裤的女人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她的头发卷曲,性格看起来十分泼辣,正是宋莹阿姨。
“哟,这就是昭蕴吧,可算见到真人了。”
宋莹阿姨大笑着,一把抱住谢昭蕴,亲的不行。
表姑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介绍:“昭蕴,这是宋莹阿姨,性格直爽,有什么说什么。”
谢昭蕴赶紧打招呼:“宋阿姨好。”
宋莹阿姨拉着谢昭蕴的手,大声说:“哎呀,别这么客气,以后就把这儿当自己家。走,去阿姨家坐坐,阿姨给你做好吃的,尝尝阿姨的手艺。我做的红烧肉那叫一个绝,连你表姑都赞不绝口呢。”
表姑阻拦道:“着什么急呀,先在这儿坐会儿,待会儿再去你家。昭蕴刚来,先和大家熟悉熟悉。”
宋莹阿姨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瞧我这急性子。昭蕴啊,你宋阿姨我就是个直脾气,有啥事儿别往心里去。你在这儿要是有人欺负你,跟阿姨说,阿姨帮你出气。”
这时,一个穿着白色短袖和灰色短裤的微胖男孩跑了进来,他眼睛滴溜溜地转,显得十分机灵,正是林栋哲。
他看到谢昭蕴,兴奋地说:“你就是新来的姐姐呀,我听说北京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我还听说北京有个大广场,能站好多好多人,是真的吗?”
谢昭蕴被他的问题逗乐了,说:“我会好多好玩的游戏,咱们可以一起玩。**广场可大了,能容纳好多人呢,还有盛大的活动,可热闹了。”
林栋哲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等会儿咱们玩弹弓,我可厉害了,能打中好远的瓶子呢。姐姐你会玩弹弓不?”
表姑笑着说:“栋哲,可别带昭蕴玩太危险的游戏啊。你昭蕴姐姐是女孩子,别把人家吓到了。”
林栋哲其实是有一些害怕这个主任的,但对这个新朋友还很是好奇,拍着胸脯保证:“郝老师,我会注意的。姐姐玩的肯定是我精挑细选的,我教你,可简单了。”
“又干什么坏事呢,你小子。”林工慢悠悠的从小门口进来,见到有陌生人,“哎呦,这是昭蕴吧?老早就听说你要来了。”
林栋哲争着喊“姐姐,这是我爸爸。”
“林叔叔好。”
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从北京的风土人情聊到苏州的特色,从孩子们的学习聊到各自的兴趣爱好,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黄阿姨还分享了一些在巷子里的趣事,引得大家阵阵笑声。
之后又去了剩下几位邻居家拜访。
谢昭蕴看着周围这些热情的邻居,心里暖暖的。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勤劳肯干又单纯善良。
但是,中式家庭的弊端,也渐渐浮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