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之后,月牙村的土地被土豆和红薯覆盖得密不透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丰收的甜香。“三刀卫”的训练也进入了关键期。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月牙村外的空地上已尘土飞扬。沈慕言一身劲装,手持长枪,正带领着三十余名“三刀卫”成员进行队列训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震天,刀枪在朝阳下闪着寒光。苏清晏坐在院中的摇椅上,手抚微隆的小腹,含笑望着这一幕。自她有孕后,行动不便,便将许多事务交给沈慕言和“三刀六会”的各会长打理,自己则安心养胎,偶尔指点一二。
“慕言,你看这队列,比上个月整齐多了。”苏清晏轻声道。
沈慕言停下训练,擦了擦汗,走到苏清晏身边,笑道:“都是兄弟们肯吃苦。清晏,你说的‘三卫’划分,我已经和他们商议过了,大家都很支持。”
苏清晏点点头:“好。‘三刀卫’如今人多了,需得有更明确的分工和指挥体系。我想将其分为‘龙牙卫’、‘虎翼卫’、‘犬神卫’。” “龙牙、虎翼、犬神?”
沈慕言沉吟道,“这三个名字很有气势。不知各卫有何职责?”
“‘龙牙’为锋,专司突击破阵,需选最勇猛、身手最敏捷者。”苏清晏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虎翼’为盾,主阵地防御与正面强攻,需力大无穷、沉稳坚毅之士。‘犬神’为眼,掌斥候警戒、情报传递,需机警过人、熟悉地形者。”
她顿了顿,补充道:“三卫各司其职,又能相互配合,如《易经》‘乾’之‘六爻’,各有其位,又能生生不息。”
沈慕言深以为然:“好!就按你说的办。从今日起,我们便开始三卫的选拔与训练。”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刀卫”的成员们都经历了一场残酷的选拔。沈慕言亲自把关,从武器使用、体能耐力到战术配合,层层筛选。
“龙牙卫”选拔尤为严格,沈慕言让他们进行负重越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穿越十里沙地,还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跳跃、攀爬动作。最后,只有十人脱颖而出,他们个个眼神如鹰,身手矫健。
“虎翼卫”则侧重力量与防御,沈慕言让他们搬运巨石,比试硬拼,最终选出了十二名身强力壮、意志坚定的汉子,他们在训练中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不叫苦。
“犬神卫”的选拔则注重观察与潜行能力。沈慕言让他们在山林中潜伏,寻找指定的目标,还要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传递消息。最终,八名成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耐力入选,他们如同狐狸般机警,能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三卫初立,共三十人。
“将军,三卫的统领人选……”一名“三刀卫”的老兵恭敬地问道。
沈慕言看向苏清晏,苏清晏微微一笑:“三卫统领,需以德才兼备者为之。沈大哥,你经验丰富,威望最高,‘龙牙卫’和‘虎翼卫’的统领,你可有属意之人?”
沈慕言沉吟片刻,道:“‘龙牙卫’的赵虎,勇猛有余,且有谋略,可当此任。‘虎翼卫’的钱霸,沉稳可靠,力大无穷,让他统领再合适不过。” 赵虎和钱霸都是“三刀卫”中最早加入的成员,作战勇猛,为人正直,深受大家信赖。 “那‘犬神卫’呢?”
苏清晏道:“‘犬神卫’重情报与潜行,需心思缜密,机警过人。我倒是想到一人,他叫林默,原是镇上的货郎,据说年轻时曾在边关做过斥候,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而且他识字,会写会算。”
沈慕言点头:“林默我知道,是个沉默寡言但极为细心的人。让他统领‘犬神卫’,应该能胜任。”
很快,三卫统领的任命在“三刀卫”中宣布,众人皆无异议。赵虎、钱霸、林默三人也郑重地向沈慕言和苏清晏行了拜师礼。
“将军,苏先生,我等定不负所托!”三人异口同声道。苏清晏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好。三卫初立,前路漫漫。记住,我们‘三刀卫’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守护‘同人’之道,守护那些相信我们的百姓。你们不仅是战士,更是‘同人’理想的践行者。”
与此同时,苏清晏也没闲着。她亲自坐镇,发动“情报会”和“民生会”,在整个涿雄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发掘。
“‘同人’之兴,在于得人。”苏清晏对“情报会”的村长和其他成员说道,“我们不仅要招募士兵,更要发掘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不管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只要有一技之长,认同我们的理念,我们就给他机会。”
在苏清晏的主持下,“同人社”制定了详细的人才选拔标准:
忠诚为本:必须认同“同人”理念,对“同人社”和苏清晏、沈慕言绝对忠诚。
德才兼备:不仅要有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品德,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不拘一格: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如医术、农技、木工、铁匠、文书、商贾、阵法、机关等,皆可报名。
选拔通知一发出,涿雄县及周边村镇顿时热闹起来。人们带着好奇和一丝忐忑,纷纷前来报名。
苏清晏亲自面试,她不看身份,只看眼神中的真诚和对“同人”理念的理解。她让报名者展示自己的技艺,与他们讨论民生、农技、甚至《易经》。
沈慕言则带领“三刀卫”维持秩序,并协助筛选武艺和体能出众者。短短一个月内,报名人数便超过了一千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最终有145人脱颖而出,被“同人社”录用。其中,有:
医术:镇上药铺的年轻学徒,略懂医术,后拜入苏清晏门下,学习更多医术。
农技:一位退休的老秀才,不仅懂传统农艺,还对苏清晏带来的高产作物有独到见解。
木工:除了李二柱,还有一位会制作精密工具的老木匠,能打造出各种精巧的农具和简单的机械。
铁匠:一位脾气火爆但手艺精湛的铁匠,能打造锋利的兵器和耐用的农具。
文书:一位落魄书生,识字无数,擅长记账和抄写,成为“同人社”的文书。
商贾:一位精明的杂货铺老板,擅长经营,被任命为“商业会”的负责人之一。
阵法/机关:一位曾在军中服役过的老兵,对兵法阵法有一定了解,被苏清晏看中,加入了“三刀卫”的战术研讨。
这145人中,有20人被直接编入“三刀卫”,补充了三卫的力量;其余125人,则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别加入了“六会”,成为各个部门的骨干力量。
当苏清晏将145人的名单递给沈慕言时,沈慕言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感慨道:“清晏,我们‘同人社’的力量,已经远超想象。”
苏清晏抚摸着小腹,眼中闪烁着光芒:“‘同人于野,利涉大川’。这145人,就是我们渡过‘大川’的舟楫。”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三卫统领已任命,145名人才已各就各位。‘三刀六会’如今已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接下来,我们便要让这股力量,在涿雄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沈慕言握住她的手,郑重道:“好!有你在,有大家在,何愁大事不成!”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苏清晏和沈慕言身上,也洒在那份写满希望的名单上。涿雄县的地下,一股名为“同人”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悄然崛起。而苏清晏腹中的新生命,也将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