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代号鸢/策广]共饮一江水 > 第14章 《文创奇妙……夜?》第一章

第14章 《文创奇妙……夜?》第一章

“叩叩——”

师妹在门外提醒:“午饭。”

你从书山纸堆里猛然抬头,眼神茫然。

师妹见怪不怪,说道:“你那相好……”

你:……

“噢不,是孙~先~生~”师妹夹着嗓子道,“来谈文创的事。请大家喝水呢,不去看看?”

上次在博物馆见过一面后,你以为你们大概不会再见面了。

这样最好。虽然看起来“诅咒”应该是被破解了,但还是不要有过多接触比较保险。

晚上,师父突然说要带你参加应酬,说是博物馆有项目需要你参考。

博物馆,项目,我参考?这几个词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

带着满头疑惑,你跟着师父赴宴,刚打开门就看到孙策坐在桌席之中。

你倒吸一口气凉气。

偌大的圆桌,众人两三议论,虽说声音不大,但也嘈杂。开门声在其中并不明显,孙策却第一眼就看了过来。馆长带他来认人,你看着他悄悄地擦了擦手,先和师父握手,再搓了搓手指,小心翼翼地朝你伸出手。

“你好,我叫孙策,”孙策扯出一个大大笑容,“很感谢你今天的讲解。”

近几年博物馆旅游大热,不少博物馆馆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想要提升知名度;但操之过急的后果,就是文创同质化的倾向愈发明显,且大多无法兼顾“文物”、“实用”与“审美”,被广大游客吐槽。这次承办临展的是个老馆,没能及时跟上上一场文创风暴,但也正因此,老馆长想以临展为契机,仔细打磨几件文创产品,减少品类、提升质量。

在多方打听和介绍之下,他们选择一家刚刚起步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孙策就是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

〔孙策,男,32岁,未婚,江东文化工作室的创始人,工作室主营民俗文化类创新项目。〕

你面带微笑:“……你好啊……”

今晚只是初次会面。你们工作室作为策展单位之一,需要为这个项目提供一些意见和方向。你下意识地把这件事当成了工作,认真地听话和回答;孙策最开始有些眼神闪躲,但渐渐也进入了状态。直到服务员敲门说快到闭店时间了,你才回过神来——今晚上一口饭没吃到。

两人的肚子终于被注意到了,齐齐发出抗议的声音,周围安静听着的前辈们笑了起来。

孙策有些愧疚地看了看你,重新打包了两份饭菜。

他比从前……应该说比之前那个孙策明显老了许多,至少没有早死了;唔,不过说老也只是因为他的年纪和那些皱纹啦,至少目前看来,和之前也没什么区别嘛。

那天晚上,你在酒店狼吞虎咽,思考着诸如“现在的他是不是以前的他”、“过去的我是不是现在的我”等一系列涉及哲学和伦理的问题。手机屏幕亮起,推送来一条新的添加请求。

你沉默了半晌,先把朋友圈设置了仅三天可见。

你半晌无语:“喝几杯水就把我卖了,有没有良心啊你们。”

师妹假模假式道:“那人家孙哥说不定真是来谈生意的。”

“你这个‘说不定’就很能说明问题,”你适时制止,“打住啊,别随地大小嗑。”

“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嗑……”

七月,接近三伏天,热得简直没有道理。师兄师妹们捧着大杯奶茶猛吸,见你来了,重重地咳了一声。

背对着你的男人立刻回头,顿时灿烂地绽出笑容:“你来啦!”

果然“孙策”这个名字也是一种词牌吧,这种直白、热烈、不加掩饰的情绪不管是一千多年前还是一千多年后好像就没变过。

作为出品方,他加你的联系方式再正常不过,但是到目前为止,你俩的聊天记录里提到和项目有关的事情不超过一半,其余的……

〔孙策:早啊!〕

〔孙策:这是今天的西湖,最近的朝霞很漂亮!〕

〔孙策:西川热吗?杭州快热死了!〕

〔孙策:最近有新的资料吗?〕

你回他一句业务,他又趁机塞进来好多、好多句问候。

你只能礼貌回复,如同现在礼貌地笑笑。

你用眼神怒斥对面的叛徒,大家摊了摊手,递给你一杯超冰的奶茶。孙策想说什么,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出去接电话了。

师兄趁机小声道:“作为男人,我觉得他不错。我帮你查过了,他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师妹附和道:“对啊对啊!师姐,你在纠结什么啊?”

其余人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说着“长得好”、“有实力”、“文创蛮有意思的”、“也很帅啊”之类对孙策的评价,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你为什么不接受他!

“我很难和你们解释……”你头痛道,“但是……不行啊!”

“为什么不行!是因为年纪吗?”师妹拍了拍桌子,“他不是川渝人,这个年纪没结婚不一定就是……”

你赶紧捂住她的嘴。

孙策打完电话回来,径直走到你身边,拉开一点距离坐下。

周围瞬间噤声,哼哧哼哧刨着饭,拉长了耳朵。你在这看好戏的氛围里努力保持微笑,孙策倒是时不时问两句你们的进度,一顿饭不知道吃了多久,四十度的天气里空调把饭都吹冷了。

孙策终于忍不住问:“那大家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堆起笑容:“没有哦!”

六点,下雨了。总不能真的把客人留在这里,你只主动提出给孙策解封。

你们只有一把伞,在等外卖送另一把伞来。孙策似乎心情很好,看看天,时不时低头看看手机。天色渐暗,微弱的光线下,孙策低头时,看起来竟然有几分“温润”的气质。你一瞬有些恍惚,下一秒,孙策就看了过来,眼睛笑着,做出了“询问”的讯息。

“没什么,”你问,“孙老师有想吃的东西吗?”

“没有!我现在还不饿呢,”孙策摇头,“老师您看着安排!”

你想了想,突然想到一个好地方。

“带身份证了吗?”

“啊?”孙策努力思考着需要身份证的场合,脑子里已经快冒烟了,机械性地回复,“带、带了。”

你:?

孙策:“没、没什么!”

西川和杭州一样,老城区的道路较窄。自行车驶过,因为下雨,速度慢了一些。注意着身边的动静,有车来时便拉孙策一把——孙策也不拒绝,似乎在乐在其中,饶有兴趣地四处张望。

一条碧绿的溪水盘绕而过,紫薇的各色花瓣被打落其中,如绿地织锦一般。又拐过一个弯,大门内,远方的建筑上写着几个字——西川博物馆。

孙策的意图太明显了……但你发现,谈起工作时他还是很认真的。为了避免尴尬,同时也为了推进工作、显得礼貌,你决定先带他来这里。

孙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现在还开着吗?”

你点点头,自己刷了身份证进场。

“现在是夏季,西川博物馆会开到八点半,”你解释道,“先来看看这里的文创?既然要谈工作的话。”

孙策了然,跟着你走进了文创商店。

夜晚,来逛博物馆的多是饭后散步的附近居民,偶尔还有刚下车、赶时间的旅客。文创区只有工作人员,你带他看去,货架上还是老几样——冰箱贴、书签、明信片、丝巾和文创冰淇淋。

“几百年了,每次逛文创都和鬼打墙一样,”你评价道,“家里冰箱都快贴成铠甲了。”

孙策笑了起来,颇为赞同:“对啊,近两年好点了。”

“尺子、书法灯?”你想了想,“但这种既符合文物本身属性又有一定实用性的文创还是太少了,品类也几乎没有拓展。”

“你们也关注这些呀?”孙策有些好奇,“你这话说得,像我们市场调研部的总监。”

这里没有灵感,你又带孙策从常设展开始逛起,挑了些你印象比较深的展品和孙策讲了讲,就地讨论着这个东西可以做成什么文创。

“你看这个,”你指着玻璃后铜马车的一个部件,“这个立起来的、像车的后视镜的东西,像不像——”

“话筒?”

你微微瞠目,迎上孙策惊喜的神色。

“你也这么认为啊!”

孙策明显兴奋了起来,拉着你进一步看:“还有啊!既然这个是铜马车的构建,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贴纸,或者挂绳、收纳包,专门给小蜜蜂用,就像你上次戴的那个!如果做成这样的,那多威风啊!”

从小你就喜欢对着文物自说自话,早些年没有文创这个说法的时候,你画过很多设计图。小朋友嘛,脑洞大、根本不考虑别的,很多东西说出来,父母都会一次次上香说“祖宗莫怪”。你倒是觉得没什么——文物嘛,身上那么多谜团,生人勿近的怎么能激起人的探索欲呢!

后来长大了,你如愿以偿地在考古这条道路上一骑绝尘,但正因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话一说出来就会被师父提醒,师兄妹们也会下意识地开始搜寻资料,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大家都有意思的避免在对方面前说这些话;可和其他朋友一起逛时,他们又没有过多兴趣。

久而久之,你也就习惯自说自话了;但是孙策居然能接上你的话?!

“这个铜杖首……”

“车载摆件!”

“如意形滴水——

“买菜手提袋,小包打包可以做成一个形状!”

你难以置信地指着墙上:“那这副字呢???”

“手环呀,”孙策看着你笑道,“可调节的手环腕带,多加几个配件,就能适配更多型号了。”

如果说遇见孙策、发现他这一世活得很好只是让你感到欣慰,那么后续和孙策共事、孙策明里暗里的示好再到现在这样的“一拍即合”就不得不让你警惕了。

不是吧,真的只是巧合吗?

孙策见你神色有些古怪,忙问你。你当然不能告诉,转开了话题:“差不多要闭馆了,我们去吃饭吧。”

“好啊!”孙策颇为捧场,“我们去吃火锅吧!听说西川的火锅和杭州不一样!”

最后,你带他去了平时常去的火锅店,刚一坐下,孙策就迫不及待地同你说刚刚他有多惊讶。

孙策父母的家里都是书香门第,藏书颇多,所以他从小最喜欢的是听古籍里的故事。众所周知,故事嘛,都是改编的,但小时候的孙策不这样认为——什么古今名将、神鬼志异,他打心眼里认为故事里说的都是真的。

本着鼓励孩子的心态,家里的人没有打击过他,反而鼓励他去找寻故事背后的真相。渐渐地,孙策意识到,一个形象的产生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要仔细辨别其中的时代因素,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到打动自己的原因。

所以求学期间,除了本专业的设计,他还蹭了不少民俗学、人类学的课。毕业后,他在各种设计工作室里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凭借着始终如一的热情和干劲,积攒了不少经验、人脉和资金,在自己30岁这一年告别了打工生涯,自己开了一家小的工作室,专门做民俗类的文化创新工作。

“母亲总说我异想天开,没想到还真有人能跟我想到一块去啊,”孙策欢呼了一声,咬着筷子盯着锅里,“毛肚好了吗?”

“好了”,你由衷感叹,“你好厉害啊。”

孙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夹了一块毛肚,脸瞬间红了,咳了起来。

“没事吧!”你回头,“老板来瓶冰水!”

“不、不用!”孙策大着舌头聚聚,”我能吃!好吃的!”

你讪笑几声,生怕孙策第二天出现在著名科室起不来,还是委婉地为他叫了碗涮辣的清水。

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红泡,牛油混合物的香气在这片区域里蔓延。夏夜黏湿,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然而食物或许有时节,但人们对于美食的向往却总是不知所然,如同人心中的一些情绪,等被察觉到时,它已经存在了。

辣是一种痛觉,所谓的“不怕辣”只是习惯了这样程度的痛,不代表身体不会对它做出反应。

你吃得面颊微红,时不时停下来吹气。孙策时而看看你,时而低下头吃东西。你们不时聊几句,但也不知道能说什么,没多久就没了话题,各自埋头苦吃。

你几次欲言又止,不好阻止;差不多吃完的时候还没没忍住,和他:“我送你吧。”

孙策眼前一亮,忙不迭点头,完全没发现这和你们来时的路不一样、跟着你绕了很远。

孙策对朋友:她带我散步!

你对师妹:我真怕他撑死!

回到酒店,孙策洗漱完躺在床上,回味着今天和你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你的手机屏幕很亮,偶尔还会眯着眼睛,看起来有一些近视加散光;你平日里不爱特意打扮自己,但只要聊到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立马眼前一亮,就跟那天见你时那样;你工作能力很强,对博物馆里的东西如数家珍。

还有还有——你和他的脑洞一样、你喜欢吃辣的、你喜欢闲逛、你对路人说的话很感兴趣、你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每一件他都好喜欢;不对,应该说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当它们出现在你身上时,他总是不受控制地被吸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天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好像他活了三十二年、不、活了几辈子就只为见到她一样。

孙策望着天花板,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叹。

人到中年,事业、家庭、兴趣爱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一天的精力。孙策自知,他能在这个年纪重新开始,固然有自己的实力,但也少不得家里帮衬,既然如此,他更要尽心尽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都是做过的工作、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难免还是会有忐忑的时候。

那天他来得很早,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让他们承接这个项目,思来想去闲不住便去了展馆,正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你。

他只是下意识地自言自语,你本可以不理会的,但你停了下来。孙策一开始就被你吸引了目光,但是你们只是两个陌生人,而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孙策没有告诉你的是,那天和你道别后他便走进了馆长办公室,而馆长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如何把那块石碑做成文创。

“便利贴。”

孙策道,馆长问他为什么。

孙策想到你说的话,于是说:“碑文上的字既然是由不同人书写而成的,那么,纸张就是新的石碑。”

之后馆长还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但孙策笃定,就是这个回答让他获得了这次机会。

“运气真好啊。”

工作有了进展,又遇见了你。

他想了解你,想知道你的生活、知道你的喜好——但是,要以一个你能接受的方式。

想到这儿,孙策翻了个身,打开你的对话框,不由得嘟囔着:“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不那么客气啊……”

而这一夜你也一夜难眠,抱着抱枕,你放空地看着窗外出神。

如果没有遇见“孙策”,一些来不及细想的东西或许会随着时间消失在记忆之中;但,你遇见了,而且两人的相遇还颇有“命中注定”的意味。

危机下的浮冰,在阳光照射时升起,漂浮、反射着温暖的光线。但当它们融化后,又会是什么温度呢?

要是三十岁前、哪怕是半年前,在你不知道他们故事是时候遇到这个人,你第一会毫不犹豫地主动出击;可你既然知道他们的过去,便无法不去猜测命运的馈赠后又有什么价格;但是转念一想,若是没有这件事,你还会遇到孙策吗?

这算什么?是属于“你”和“孙策”的缘分,还是“孙策”和“广陵王”的某种延续?那如果你选择孙策,或者孙策选择自你,真的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吗?

你不可避免地思考着这些问题,突然后知后觉地体会到了当时他们两人的烦恼。

第二天到作室,师兄说孙策已经回去了。

“啊?”

“好像是公司有事,门卫说今天一大早就来了,资料放下就走了。”

你怔了怔,点点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师兄“诶”了一声,你才想起来资料没拿。

师妹摇摇头,拿起手机偷偷摸鱼。

〔AAA工地吃土人:怎么样?〕

〔AAA工地甜心二号:魂不守舍。〕

〔AAA工地吃土人:他俩昨晚咋回事?〕

师妹扭头问:“西川博物馆上新没啊?”

你摇头,师妹在群里回复:谈工作去了。

群里一片寂静,良久,有人回了句“果然”。

你还在想昨晚上的那些问题,后知后觉地察觉到周围诡异的寂静,郁闷地趴在办公桌上。打开资料,二十分钟没有看进去一个字,最后百无聊赖地打开手机。

〔孙策:资料看了吗?公司有点事,先回去了。〕

发送时间是早上七点,这么说的话,他应该是放下东西就给你发了消息。你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没有回复,点进了朋友圈——往下拉,毫不意外,全是孙策的消息。

〔西川的博物馆可以开放夜游!晚上好凉快,人也很少。〕

〔猜猜这件可以做成什么![图片]〕

〔第一次来西川!火锅好辣好辣好辣[图片][图片][图片]〕

咦?这人什么时候拍了那么多?不是一直在和自己说话吗?

“哎呀,”师妹“啧”了一声,“我以为能坚持多久呢。”

你举起拳头做势威胁,师妹识趣地离开。你退回界面,发现孙策又发了一条消息。

〔孙策:江湖救急啊!!〕

“嗯?”

你回复:怎么了?

〔孙策:昨天爆痘了!下午还要和馆长开个会,有什么什么应急的东西呀?〕

都这么问了,他肯定知道有应急的东西;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知道,工作室没有其他人知道了吗?这昭然若揭的套路、这移花接木的话术,真是……

你耸了耸肩,发给他一些有紧急舒缓功能的护肤品的链接,告诉他自己要工作了,不再去看他的消息。

“老大?你要不回去休息会儿,下午才开会呢。”

孙策也不气馁。收起手机、揉了把脸,强打起精神:“我在车上睡会儿。”

下午,孙策再次检查整理好的资料,进了博物馆的馆长办公室。

“小孙呐,有什么进展了吗?”

“有的,馆长。”

孙策笑道,打开展示资料,一一讲解。

这是他独立之后为博物馆做的第一单生意,如果能够和事业单位搭上线,即使不能长期合作,也能为他们工作室增添一笔光鲜的履历。

昨晚睡前,老馆长突然来问他进度,他赶紧吩咐下属准备资料,用仅剩的这些时间把资料过了几遍。

“我们的主旨是差异化和实用性,在这两种属性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贵馆的这些文物很适合做成文创。”

屏幕上出现了两张图纸,左边是类似于“长信宫灯”的一盏造型油灯,右边是这件文物的复原图,灯管的部分泛着暖黄的光芒。

“这是这款灯定制数量与价格的阶梯报表,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数量,是可以控制在贵馆给出的单个预算价格内的,”孙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我认为造型灯的精髓在于造型与实用的结合,或许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基础模板,再制作配套的组合零件,让观众可以组装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造型灯。”

兄弟们千叮咛万嘱咐——和体制内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求稳。但孙策想赌一把——他出来单干,就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他们有保底的策划,而既然这位老馆长主动提出想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许,可以试试。

他有些紧张,但仍能在表面上保持镇定,克制着自己手上的动作。他表情动了动,下巴上传来一丝隐痛。但还好,在妹妹的指导下他成功用上了你推荐的那些东西。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好像真的消下去了一下。

她会喜欢这个灯吗?大概是会的;如果这个项目可以开展,她会组装一个什么样的灯盏呢?

老馆长咳了几声,孙策的思绪迅速被拉回,真诚地看着对方。

“小孙呐。”

“诶,老师。”

老馆长的手指敲了敲:“如果解构了这件文物,那怎么让别人知道,这是我们馆的文物呢。”

工作室的人早就对每个细节进行了头脑风暴式地探索,朋友、父母都给过他一些建议。孙策理了理思绪,斟酌用语。

“老师,我们认为,每一件文物都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孙策道,“无论是‘长信宫灯’还是‘雁鱼灯’,根据市场部的调研——大家称赞它们的理由,从不仅仅局限于文物本身。或许在地下世界里,还有没有被发掘的凤鸟灯、龙灯、车马人物灯,但无论是什么,它们的外观,不也是墓主人、或者他的家族的喜好吗?”

“汉代到现代,已经过去了两千年。人们为什么会对一盏灯感兴趣?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灯,而是因为我们对两千年前的人充满着好奇,”孙策说着,笑了笑,“说起来有些冒犯,每次看文物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总是——这些人是怎么想到这些的?如果他们在我们这个年代,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

老馆长也笑了笑:“博物馆本就是沟通大众与历史的媒介,观众没有义务对即将看到的展览有深刻的了解。”

孙策点头,接着推进:“大家需要的不是一盏灯,是尝试与过去聊天的可能、是产生探寻的**。讲句实在话,人们对‘第一’的印象无法推改,即使我们在这盏灯上做再多花样,它的造型、材质、艺术价值也永远无法超越‘长信宫灯’——但如果,它可以成为观众想象的汉代世界的载体,那么我想,在这个领域里,它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几十年、几百年后,它和这个创意一起,或许会成为一代人记忆中最为特殊的‘过去’。”

最后这段话确实是煽情上价值了,但他们调查过,这个老馆长在这里很多年了,虽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想来,应该还是会有一些情怀吧?

孙策后知后觉地感到一丝紧张,不自觉地抿紧双唇。

老馆长面对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述陷入了沉思。漫长的寂静里,孙策不时观察着他的神色。良久,老馆长终于道:“预算呢?”

孙策松了口气,心里已经欢呼出了声。

“这涉及到很多材质的报价和造型预估,我们目前只有一个简单的预算,”孙策另外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沓纸,“老师您先看看,得空的话我们带材料上门展示。”

老馆长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带着些许赞许。与他的气定神闲相比,孙策终于意识到自己有些外放了,连忙收敛,恭敬地站在一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