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抿唇窃笑,领着一长串小尾巴走进朱漆大门,前院风光尽收眼底。
此时的映雪园从内到外,完全变了样子。
被青苔染绿的影壁露出了原本的样貌,上头别具心裁雕刻的居然是灼灼盛放的梅枝。
院中不大的鱼池如碧玉一般,池底铺满细碎的鹅卵石,数尾锦鲤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弋。
火红的鱼尾摆动,搅碎倾洒下来的阳光,荡漾的光影闪烁跳跃,衬得池底的水草翠灵灵的,格外好看。
好看的风景众姊妹不知看过多少,大观园里的景色更是远非眼前这小小鱼池可比拟的。
可当看到金色的阳光,看到漾起涟漪的池水,看到翠绿的水草,众姊妹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欢喜起来。
黛玉笑说:“鱼池映古意,光影迎客来,客人见了定然心生喜欢。”
带着众姊妹参观的小杜骄傲地挺直了腰杆,指着鱼池的一角:“你们看那儿,那儿我们特意放了‘彩蛋’!”
众姊妹定睛一瞧,鱼池的左上角摆着一座精致小巧的石桥、一处跟石桥大小相称的八角亭,被掩映在几片碧绿的莲叶之中。
两个一指长的石头小人儿坐在石桥上喂鱼,两个小人儿坐在亭子里头挨着头同读一本书,一个小人拿了钓竿独自倚在栏杆上垂钓。
“咦?”
众姊妹好奇地围过去,叽叽喳喳讨论这几个石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小人儿到底是谁。
“看模样,石桥上喂鱼的是三妹妹和四妹妹。”
“读书的是谁?”
“我瞧着……像宝兄弟和林妹妹。”
“你们瞧!垂钓的那个,眉眼跟二姐姐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定是她了!”
“一,二,三,四,五。”湘云用手指数来数去,怎么数都只有五个,她找了半天没找到自个儿,不高兴地扁着嘴,“怎么只有五个,我和宝姐姐呢?”
“你瞧仔细些。”黛玉一早就看见了,笑着引导湘云去找。
湘云像大鹅一样伸着脖子找来找去,这才瞧见有一只巴掌大的小舟静静卧在睡莲旁,上头载着两个小姑娘。
看起来更年幼的那个跃跃欲试,探出去半个身子伸手去摘莲蓬。
另一个小姑娘满脸担忧,拉住她的袖子,免得她跌进水里。
众姊妹拍手笑说:“这下可不用猜了,摘莲蓬的那个肯定是云妹妹,旁边拉住她的是宝姐姐!表情雕刻得这样鲜活,真是难得!”
宝玉庆幸:“阿弥陀佛,幸亏有宝姐姐在,不然云妹妹一准儿跌进水里。”
“外祖母说她小时候在家里的枕霞阁玩儿,从亭子里掉了下去,你既然叫枕霞旧友,难道也要跟着掉一回才尽兴?”
黛玉笑得眉眼弯弯,打趣道。
“我这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你们这些俗人懂什么?”
湘云傲娇地昂起下巴哼了一声,得意极了,看也不看姊妹们,背着手就往前头走。
朱漆大门的左手边,正对鱼池的倒座房被改成了迎客厅,木制格栅窗棂半掩,花几上摆着掐丝珐琅花瓶和青铜香炉。
迎宾台上还摆着一盆小盆景,圆润的白瓷花盆只比吃饭用的碗略大些,上头印着四个黑色楷体小字——[财源广进]。
湘云好奇地用手拨弄绿油油的叶子,回头问小杜这是什么树。
小杜介绍:“这是发财树,图个吉利嘛。要不是招财猫实在格格不入,我们也给摆上了。”
“原来如此。”姊妹几人了然地点点头,。
这会子倒是没人假清高跳出来说发财树太俗气,映雪园本质上还是用来做生意的,为了讨个好意头放发财树,再正常不过了。
“林妹妹,我们快些去瞧瞧梅树。”宝玉跟黛玉耳语两句,拉着黛玉一马当先穿过垂花门往二进院走。
宝玉才不关心什么发财不发财的,他一心惦记着黛玉最喜欢的梅树,生怕有煮鹤焚琴的大俗人把林妹妹的梅树给砍了去!
还好,穿过垂花门,青砖黛瓦的庭院深处,两株梅树傲立其中,依旧不改初见时的风姿。
黛玉松了口气:“不枉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是没了这两株梅树,映雪园的颜色就失了七分。”
“我们是专业的,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小杜笑说,“原有的梅树和石桌石凳都完整保留下来,只是把石桌石凳重新打磨抛光过。”
宝玉眼尖,瞥见了梅树枝条上新发的绿芽,唉声叹气:“可惜离冬日还有大半年呢,当真遗憾。”
“你几时这样猴急了?”湘云笑他,“如今又没人拘着你,冬日里你天天来也使得,到时候只怕是看也看烦了。”
探春凑趣儿道:“何必天天来?索性搬了铺盖卷,直接住在这里就是了。”
“当真么?”惜春忙问,“我还想画一幅映雪园的雪景图呢,到时候二哥哥把我也带来,我跟你做个伴儿。”
黛玉探春湘云三个笑得直不起腰,你扶着我,我靠着你:“了不得,宝玉没当真,这儿有一个实在人当真了!”
“你前儿个在老太太跟前领的任务,说要把大观园画下来,也不知才画了几笔,就先惦记上了这儿?”
惜春被她们一通调笑,脸都红了:“你们做姐姐的人,不摆出个端庄持重的模样来给我做个榜样,还拿我说笑。”
黛玉眉梢眼角带着飞扬的笑意,冲正在认真跟着小杜看园子的宝钗扬扬下巴:“你要找端庄持重的,只管找宝姐姐去,我是没有的。”
端庄持重的宝姐姐恐怕是唯一一个在做正事儿的人,她不知道黛玉她们的眉眼官司,全神贯注地听小杜介绍映雪园室内的装潢。
小杜指着内院的正房。
“正房和左右厢房都被我们改成了供顾客用餐的包厢,室内摆设大同小异。不过正房的东西耳房分别改成了书房和茶室,要参观的话直接去正房就可以了。”
说着,领宝钗走进正房。
一进去,迎面悬挂着出自当代著名画家之手的巨幅《踏雪寻梅图》,下头是一张可供十人用餐的圆桌。
绕过右侧酸枝木雕花屏风,原有的东耳房改成了书房。
案几上摆着一方端砚,砚旁搁着湘妃竹笔架,铺着宣纸,可供客人兴起时或是赋诗一首,或是泼墨作画。
靠墙的书架被古往今来的诗词集填得满满当当,敞开的窗槅外,竹林掩映,映出一片清幽的绿。
整间屋子端的是一派清雅净致,书香气十足。
左侧的西耳房,改成茶室。
案头摆着一套玉色冰裂纹茶具,一盏仿古的青铜鹤形香插,鹤嘴衔香,袅袅烟雾如云。
木格窗棂外覆一层薄纱,正对庭院梅树,待到冬日,梅影绰绰,芳香隐隐。
众姊妹看了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好评。
宝玉赞许道:“虽说比我们家里要差些,但比我从前去过的那些酒楼都还要好。”
小杜听了幸福得冒泡泡,他何德何能,装修出来的园子能跟大观园比啊!
黛玉却说:“旁的都还好,只是一路走来,书画、陈设似乎少了些。”
宝钗环顾一圈,点头称是,她虽然爱把蘅芜苑布置得跟雪洞一般,但用来待客的映雪园还是应该更精致点儿。
小杜挠挠头,项目组担心书画挂多了、花瓶器具摆多了,像是暴发户附庸风雅把家底全都拿出来显摆。
况且摆得太繁复容易显得凌乱,所以刻意往素净的方向靠拢,没想到这方面没能让黛玉满意。
听了小杜的理由,黛玉笑说:“这容易,我来帮着参谋。缺的字画不用另寻,我从家里带两样过来就是了。”
林家最不缺的就是书画古籍,当日林如海病逝,黛玉从林家带的东西里珍贵的金银器皿一概没有,反倒是名家书画更多些。
宝钗忙道:“你们家里的东西,自然都是极好的,何必拿了出来?你且好好收着,缺的字画请朱姐姐她们从外头帮着找就是了。”
黛玉轻笑,态度却格外坚决:“又有何妨?又不是要拿来烧了做柴火,左不过换了个地方放着。”
黛玉跟小杜说好,过两天就让项目组把字画送来。
宝钗无法,只得私下再三叮嘱朱丽小杜他们,一定要把黛玉带过来的字画保护好,不能弄上一丁点儿的脏污破损。
小杜在手机备忘录上一字不差地记下众人的建议和评价,又带他们去后院的厨房看了一圈。
干净整洁的厨房,智能的冰箱厨具让从未进过厨房的姊妹们大开眼界,这下是真情实感地“哇”了一声。
小杜扭动旋钮,灶台燃起一小簇蓝色火焰。
“哇——”
小杜在面板上点了几下,油烟机呼呼运转。
“哇——”
小杜在一声声吹捧中丧失了理智,飘飘欲仙,花孔雀开屏一般把智能厨具全都展示了一遍。
直到他恭恭敬敬地把红楼众人送到映雪园门外,目送红楼众人离开,他才反应过来,尴尬得摸脸挠头脚趾抠出三室两厅。
刚刚那个满脸堆笑谄媚的狗腿子到底是谁啊!
*
回到大观园后,项目组无缝衔接,拉着众姊妹在缀锦阁开会。
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映雪园这种开在深巷里的私房菜馆。
怎么提高名气,怎么吸引客人,是在开业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宝钗毫不扭捏,大大方方地站起来。
“我心里有两个不太成熟的主意,就让我来抛砖引玉。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宝钗吸引客人有两个思路。
第一,映雪园请的厨师本就是京城中赫赫有名的大厨,不少老饕认准了他们的手艺,如今他们来映雪园掌勺,老饕们必然会前来捧场。
一传十,十传百,对一餐只能容纳三桌客人的映雪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客流量。
第二,可以进行网络营销。
宝钗说罢,缀锦阁里寂静无声,项目组组员们面面相觑。
好家伙,大观园通网也才不到半个月,宝钗这么快就玩转互联网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