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大观园通网不过十来天,但红楼众人在各大社交平台可是看了不少西洋景儿。
唱歌的,跳舞的,吃播的,写字的,演戏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说穿越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姊妹们,就连见惯了世面的宝玉都觉得新鲜极了。
宝钗每每看着姊妹们捧着手机刷视频都暗自担忧,唯恐姊妹们被手机这个新鲜玩意儿勾去了魂儿,移了性情。
前几日下午,宝钗午睡后来到缀锦阁准备上课。
她刚进教室就看见宝玉把手机举得高高的,一脸兴奋地对着屏幕指指点点。
其余姊妹围在宝玉身边,小脑袋凑在一处,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屏幕看得正起劲儿。
宝钗心下微怒。
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宝玉平日里把手机带到教室来都罢了,现在还有十多分钟就该上课了,他居然还带着姊妹们玩手机。
宝钗刚想训宝玉两句,谁料宝玉发现她来了,居然兴冲冲地招呼她一起看!
宝钗压住心头的怒火走过去,她倒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勾得姊妹们连教室里的纪律都不在乎了。
宝玉手机上播放的是一个探店视频。
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对着镜头,大肆宣扬了一番这家餐厅有多么难订,把镶着金边的、全是英文单词的邀请函展示给大家看。
又整整花了一分半,讲述厨师的辉煌履历和烹饪理念,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宝钗听不懂的高深名词,什么“分子料理”,什么“反向球化技术”。
宝钗骤然愧疚,是她错怪宝玉了,宝玉肯定是特意让她来学习高端餐厅的成功经验。这家餐厅看起来那么高大上,一定很好吃吧。
湘云窃笑,冲着宝玉挤眉弄眼。
宝姐姐也上钩了!
接下来的十分钟,宝钗看得怀疑人生。
博主进入餐厅后,主厨声色并茂地讲述了一通餐厅的发展故事,并且告诉博主,今天晚上,将会为她烹饪十八道菜。
宝钗一开始担忧,十八道菜,吃得完吗?
后来越看越神情麻木,十八道菜,吃得饱吗?
华贵的餐具,形状各异的器皿,精致的摆盘,繁复的装饰。
然而里头的食物几乎都只有核桃大小。
饼干?只有瓶盖大小的一块。
甜点?用小勺子挖两勺就没了。
家里养的猫儿都不至于只吃这么点儿。
整个用餐过程仿佛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
博主用食指和拇指小心翼翼地捏着饼干送进嘴里,吃完之后完美掩盖住没尝出味道的惊讶表情,用营业状态对这堆莫名其妙的食物大夸特夸。
看完之后,宝钗整个人都麻了。
博主吃的这顿饭,人均2000+,究竟是现代人品味特殊,还是古代人不懂美食啊!
她的映雪园实在是太正常了,会不会品味清奇的现代人不喜欢这么正常的食物,就喜欢去吃一顿人均2000+还吃不饱的菜?
宝钗在视频APP里搜索这家餐厅的名字,弹出来一长串的探店视频。
粗略一数,至少有四十多个,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至少四十多个小倒霉蛋去这家餐厅消费过!
后来朱丽告诉宝钗,这些探店视频里,最先发布的几个博主都是餐厅花钱找来宣传的。
其他人或许是跟风,或许是真好奇,才一窝蜂地跑去尝试,营造出供不应求的虚假繁荣。
刚通网的古代人·薛宝钗头一次体会到了网络营销带来的巨大影响。
明明虚有其表的东西,竟然能因为网络上的营销,吸引到那么多人去尝试。
学到了的宝钗开始举一反三。
没搞过现代版的营销,宝钗见过古代版的营销啊。
例如晋代文学家左思写的《三都赋》,他先是找了当时的名士皇甫谧作序,又让张载刘逵作注释,这不就类似于利用名人效应让知名博主宣传带货?
后来《三都赋》被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不就是类似于引领网络流行?
芝麻汤圆·薛宝钗在了解营销流程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踩、碰瓷等一系列营销手法。正好,现在有了用武之地,她便一股脑说了出来。
项目组看着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的薛宝钗,不由得瞪大了惊愕的双眼,宝钗的想法虽然稚嫩,但有不少可取之处。
果然,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经过沟通,宝钗想法里那些不够成熟的细节都被项目组一一完善。
项目组先是帮助她提炼总结出了映雪园的营销关键词,也就是俗称的“卖点”,之后所有的营销策略都要围绕着卖点来。
双方大致确定好了营销步骤,先找风评好的探店博主进行宣传,再适时根据网友的评价挑取大众感兴趣的点进一步推广。
项目组回去之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赶工,争取在三个工作日内拿出完整可行有效的营销方案。
*
“低一点,低一点儿。”
“啊,不不不,高一点儿,往上一点点。”
“往左,对对对,就这儿!”
围观人员七嘴八舌地指挥道。
朱丽把《舞鹤赋》端端正正挂好,从垫脚的凳子上跳下来,摸着下巴满意地端详着:“不错,不错,一点儿也没歪!”
专家们满眼狂热地看着米芾的《舞鹤赋》,激动得手指都在颤抖,想去触碰却又不敢触碰。
这可是米芾书法的巅峰之作,原藏于宋代皇室,后藏于元朝皇宫,再后来下落不明,流传于世的大多都是临摹本。
没想到真迹居然在姑苏林家!
宝钗曾坦言道,虽说薛家豪富,但大多都是金银,在底蕴上是远远比不过五代列侯林家的。与林家相比,就连一门两国公的贾府库房内的藏品说不准都略逊一筹呢。
说这话时,宝钗悄悄看了一眼黛玉。
黛玉送灵到苏州,回荣国府时除去衣裳书籍,只另有几个箱笼,剩下的家藏究竟去哪儿了呢?
真的好难猜呀。
但这话就不必说出来再让黛玉伤心一回了,如今都穿越到现代来了,难不成还能替黛玉讨回来?
幸而专家们也不知道这事儿,不然肯定捶胸顿足,遗憾没有机会一睹林家其余珍藏。
不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意义,《舞鹤赋》都是能在博物馆占据一席之地的珍品。
然而黛玉执意要将《舞鹤赋》挂在映雪园,专家们没法子,不好违背黛玉的决定,只好让项目组把映雪园的安保加强了两倍。
专家们拉着朱丽,不放心地千叮咛万嘱咐:“小朱啊,一定要把这幅字保护好啊!要是《舞鹤赋》丢了我们无异于是历史的罪人。”
“要是有外人问,你就说是这字假的、是临摹的、是三万块钱从琉璃厂收来的,反正绝对不可能是真的!”
“但必须跟他们强调这幅字有多重要,就说这是你买来当传家之宝的玩意儿,一字传三代,人走字还在的那种,谁要是弄坏一点儿,就要他赔个倾家荡产!”
朱丽哭笑不得,跟专家们保证了无数遍,就差指天赌咒发誓,终于把一步三回头的专家们送走了。
然而科学家们又已经等在门口。
科学家们一进来,目标明确,直奔《舞鹤赋》而去。
比起专家们关注的迅疾劲健、潇散奔放的字体,科学家们更在意的是纸张的年代,纸屑的成分。
其中一位凝视着那一个个颇具风骨的大字,喃喃自语。
“历史上的《舞鹤赋》失传了,如果没有失传而是流传至今,那会不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舞鹤赋》同时存在。”
“或者说历史上的《舞鹤赋》跟眼前从红楼世界里带出来的《舞鹤赋》是不是同一幅。”
“要是两幅字凑到一起,成分会有什么差别,会不会引起时空动荡。”
……
朱丽无奈摇头,天才的世界她不懂,看来这位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朱丽索性给各位科学家腾了个地方,走进东厢房时,小杜正举着照相机上蹿下跳拍摄映雪园室内的陈设。
“小心小心,千万别撞着我。”全和万分谨慎地挡在一个东西前头。
“哎呦。”小杜束手束脚的,怎么拍都感觉不对,他笑说,“你这样挡着,我还怎么拍?”
全和提心吊胆:“你拍不出来事小,要是把这只柳叶瓶碰碎了,我们就等着一起完蛋吧。”
小杜是【施工组】的,因为擅长拍摄才被拉过来给映雪园拍宣传照,他还真不知道这只孔雀绿柳叶瓶的来历。
他凑过去细看了一阵,转过头来问全和。
“这花瓶价格后头跟了多少个零?你就说我工作多少年能买得起?好叫我心里有个底。”
全和看了一眼手机上同事发来的价格,语气沉重:“很多,很多,很多个零。”
他每停顿一次,小杜的心就跟着狠狠一跳。
小杜心有余悸地往后退了两步,离那柳叶瓶远远的,抹了一把虚汗,问道。
“这瓶子这么贵重,为什么还要放映雪园?要是被客人给打碎了该怎么办?”
全和也很绝望,一脸视死如归。
“我们也想把瓶子往展示台上一搁,防砸玻璃一罩,但黛玉觉得这瓶子只是普通的瓶子,就该用来插花,我们有什么办法?”
这只柳叶瓶在项目组看来价格不菲,但在黛玉眼中,就只是一只模样不错的瓶子。
或是拿来插花,或是拿来当摆设,总归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需要层层保护起来的玩意儿。
如若宝玉、湘云或者其他姊妹玩闹间不小心把柳叶瓶打碎了,黛玉许是会气恼一会子,姊妹们赔个礼道个歉也就罢了。
顶多是让她可惜少了一个看得顺眼的瓶子,可不值得让林妹妹跟姊妹们置气。
全和指责小杜:“当时黛玉跟你说她要拿些东西来摆在映雪园,你为什么不拦着?”
小杜直呼冤枉:“天地良心,我也没想到黛玉拿来的东西这么值钱,我以为就是随便挑几件还不错的。”
全和抓狂:“那可是大观园,大观园你知道吗?里头能有小破烂吗?”
“诶,等等。”小杜发现了盲点,“黛玉只和我说她提供几幅字画,那这柳叶瓶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呃……”全和语塞。
一开始,黛玉的确只是让项目组去潇湘馆取字画,除去那幅《舞鹤赋》,还另有一幅墨竹,一幅写意山水。
当时项目组有个成员看到潇湘馆桌案上摆着这只柳叶瓶,忍不住夸了一句这瓶子好看。
黛玉便云淡风轻地说:既然这瓶子看模样还使得,正好拿去映雪园摆。
项目组的成员看着柳叶瓶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工艺,就以为价值不高,笑着点头拿走了,直到目睹专家们给这瓶子估价时,拿走柳叶瓶的成员心肝都在打颤。
救命啊,现在还回去还来得及吗?
项目组火速用玻璃罩保护着,给黛玉送了回去。
黛玉看起来浑不在意,只说她是要摆在映雪园的,拿出去的东西又收回来,岂不是叫宝姐姐面子上不好看?
项目组只好依了她的意思。
听完来龙去脉,全和小杜彼此沉默地对视着,内心却在尖叫:林妹妹,财大气粗也不能这么造啊!
林妹妹给的东西都是从自家带来的,不是贾府提供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37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