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用过午饭姊妹们就结伴往凸碧山庄去。
凸碧山庄在山之高处,沿着山坡慢慢往上走,才走到半山腰就见桃花灼灼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如烟似霞,院落中的亭台楼阁被掩映在桃花林中。
姊妹们惊叹了一回:“从前竟不知大观园里藏着这样的好地方!”
湘云笑道:凹、凸二字,历来用的人甚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宝玉忙说:“‘凹晶溪馆’‘凸碧山庄’这两处的名字都是林妹妹取的,当日注了出处带进去给大姐姐瞧,又带出来给老爷瞧。”
“老爷见了喜欢得很,后来凡是林妹妹拟的名儿,一字不改都用了。”
湘云:“该当如此!依我的意思,这两处换了谁都再取不出来更好的了!”
宝玉如遇知音:“云妹妹说的对!林妹妹拟的名儿都是极好的,要让那庸俗之辈改上一两字,反倒坏了韵味。”
探春笑说:“这话你敢说与老爷听吗?”
宝玉笑着反问:“有何不敢?老爷最喜欢林妹妹的才学,便是说与老爷听了,他老人家只怕还要夸我说得好呢。”
众人说说笑笑慢慢往上走,踏入桃花林,七张食案并排放在桃花树下。
旁边五层木架上中西混杂放着各式点心,又有糖蒸酥酪、如意糕,又有提拉米苏、舒芙蕾,随姊妹们自取。
探春这位刚上任的海棠诗社社长招呼大家:“诸位姊妹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黛玉拎起裙角,小心地避开散落在地上的桃花花瓣,在左数第二张食案前坐下,宝玉见了忙抢占先机,坐在黛玉右手侧。
湘云挽着宝钗的手,惜春背着画具想要找个适合观景的好位置,大家挑选了一通,各自落座。
虽说迎春不爱出风头,大家还是默契地把正中的位置留给了迎春这位东道主人。
探春亲自捧着青瓷茶盏为姊妹们斟茶,随着缕缕白雾,清绿明澈的茶汤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落入杯底。
姊妹们捧着茶杯,低头轻嗅茶香。
黛玉品了一口,笑说:“我观叶色苍绿匀润,绿中透红含而不露,倒不像是我们自己家里的茶。”
探春回道:“不错,这是项目组今早送来的太平猴魁,说是今年的新茶,特意给我们尝尝。如果不喜欢太平猴魁还有黄山毛峰、信阳毛尖。”
宝玉好奇地走过去,细看瓷罐前头摆放的纸笺:“还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六安瓜片、武夷岩茶,连英国红茶都有!”
湘云笑起来:“听说英国红茶适合加奶加糖,今儿个我可要一试。”
说着站起来,取了成套茶具,拿起茶杯、茶壶、茶匙、滤勺、广口瓶好一通忙活,在宝玉“差生文具多”的调侃下,湘云总算做出来一杯看起来还不错的奶茶。
姊妹们举杯,以茶代酒敬了迎春这位东道主人一回,便不再多礼,大家各自玩乐。
今天的诗社比姊妹们过往的聚会还要自由散漫。
有像黛玉宝玉这样静静坐着赏花聊天的,又有像湘云惜春这样一个拿着相机跑来跑去取景拍照、一个在纸上随意勾勒渲染作画。
美景如斯,众姊妹玩了一会子就诗兴大发,纷纷取了笔墨纸砚,或是凝神细思,或是挥笔写就,或是在纸上改抹。
虽说不限题,不限韵,但是既然身处桃花林中,所写的诗大多都是在咏桃花。
湘云那头兴冲冲地宣布:“我可是写了三首了,今天一定一举夺魁!潇湘妃子、蘅芜君可是有了?”
蘅芜君宝钗早已不在席上,不知去往何处了。
潇湘妃子黛玉在席上,却是迟迟不动笔。
宝玉的脖子伸得跟吃树叶的长颈鹿一样,凑过去问黛玉:“妹妹,她们都有了,你得了几句了?”
黛玉低头拾起地上的花瓣收在绢囊里,听到宝玉的话抬起头来,笑说:“你只管写你的去,何必来烦我?”
宝玉只好收回脖子,对着空白的纸面沉思。
他自个儿写了一首,觉得不大好,团成团扔在废纸篓里。转头见黛玉还没动笔,急得抓耳挠腮,又好奇又不敢去问。
两厢纠结之际,宝玉看见黛玉提笔蘸墨,他连忙噤声正坐,不敢打扰。
与此同时,徐徐暖风拂过枝头,卷落几片桃花花瓣。
淡粉的花瓣在空中打着转儿往下飘,黛玉落笔,一个个娟秀清丽的小字如流水般顺滑地诞生在纸上。
没有一丝凝滞,没有一丝犹豫。
桃花花瓣还未来得及落在黛玉肩头,黛玉已经放下了笔。
一挥而就,七言律诗已成,名为《桃花叹》!
宝玉迫不及待地捧着墨迹未干的纸,光看了第一句就忍不住喝彩:“这句诗该从天上来!”
其余姊妹听了声儿,都围过来一同细读,读完仍觉口中留香。
宝玉喃喃:“林妹妹的诗词更加精进了,这首《桃花叹》通篇都是人间难有之佳句。”
“林姐姐去哪儿了?我正想向她讨教呢,这两句诗难为她想得出来!”湘云彻底折服了。
湘云自诩诗词水平不输黛玉宝钗,甚至偶有奇思能更胜她二人一筹。
但今天读完这首《桃花叹》,湘云情不自禁地轻叹一声:“我算是明白何为七窍玲珑心了。”
“林妹妹不是就坐在我旁边吗?”
宝玉转过头去,也想找黛玉说话,谁料黛玉的座位上空无一人。
“林妹妹去哪儿了?”
众姊妹面面相觑。
*
宝钗敷衍了事随意写完一首诗就离开了桃花林,找了一处僻静之地,倚着栏杆望向远处出神,不知在想什么。
“姐姐原是在这里躲懒,可叫我好找。”
黛玉放轻脚步,悄悄走到宝钗背后,见她心不在焉,又伸手在宝钗眼前晃了晃。
宝钗回过神来就瞧见一张灿若桃李的明媚笑脸,她笑道:“我都躲在这儿了,难为妹妹特意找来。”
黛玉看得出宝钗有心事,就在宝钗身侧坐下,问她原因。
宝钗叹息了一声,眉头不自觉带上三分轻愁,但还是对黛玉说了实话:“昨晚映雪园的经理把账本送来给我看了。”
黛玉知道宝钗对映雪园的重视,忙问道:“难道是经营状况不好么?”
“恰恰相反,非常好,但是好像一切都太容易了。”宝钗纠结万分,双眸因为苦恼变得暗沉,“就像,就像……”
“就像小孩子过家家。”黛玉完美概括。
“对!就是这样!”宝钗眼睛一亮,认同道。
整件事太过顺利了。
红楼众人想要做生意,朱丽带她们去商场考察,只用了一天,众人就决定要开私房菜馆。
众人想要开私房菜馆,项目组很快就帮忙办好贷款、帮助他们买下四合院、帮他们完成一切手续。
宝钗自嘲地笑了笑:“用网络上的话来说,在项目组的帮助下,就算把一头猪架上去都能成功。”
黛玉没想到宝钗会这么说,原本那些安慰的话被堵在了嗓子里,伏在宝钗肩膀上笑个不止:“姐姐几时这样幽默了?”
宝钗笑道:“网络上的说法还挺有意思的,我每次看那些网友聊天,都看得很开心。”
黛玉缓过劲儿来,问:“那姐姐打算如何?”
宝钗认真道:“映雪园就当作我的新手任务吧,我之后打算脚搭实地,从小一点儿的生意做起。”
“而且剩余的经费不多了,像映雪园这样动辄花个四千多万的生意也经不起再来一回了。”
黛玉宽慰了两句:“难道当日薛家大哥哥头一回做生意就一鸣惊人么?姐姐不必妄自菲薄,做生意跟学习是一个道理,都要从头一步步积累。”
宝钗转念一想,对啊,当初她哥哥薛蟠第一回做生意,有薛家过往的门路、有好几个忠心的老掌柜帮衬,就这样还赔了个底儿掉,她再怎么说也比薛蟠要强吧。
万事都怕对比,宝钗心里顿时舒服了不少。
她隐隐听见宝玉好像在外头喊黛玉的名字,便亲昵地捏捏黛玉的鼻尖:“走吧,我去瞧瞧妹妹写了什么好诗,省得叫他们又来找。”
等宝钗黛玉携手而归,探春笑说:“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那儿有个人急得快要报警了。”
宝玉尴尬地摸摸头:“三妹妹言过其实了。”
宝钗一来就问:“潇湘妃子写的诗在何处,快拿来给我瞧瞧。”
“在我这儿。”惜春笑道,把黛玉写的诗递给宝钗。
宝钗越看越惊喜:“潇湘妃子所做这首《桃花叹》比起原著里的《桃花行》少了悲戚之语,多了三分通透。”
其余姊妹读到的是这首诗的风流别致、字句间透出的灵动巧思,宝钗看见的却是黛玉不可同往日而语的眼界。
一只天赋卓绝的鸟儿长时间被困在后院之中,也会失去展翅高飞的能力。
没有见过雄伟壮阔的江河山川如何写得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没有亲眼目睹底层人民的缺衣少食,如何写得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即便黛玉能用她的聪慧去想象,但是如何比得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宝钗曾经暗自惋惜过,如果黛玉能拥有走出家门游历河山的机会,未尝不是下一个谢道韫、李清照。
可是她的下半生注定会被关在牢笼之中,或许是荣国府,或许是另一家士族高门。
费心处理婆媳关系会消磨她的灵气,和丈夫的三妻四妾虚与委蛇会浪费她的才情。
可惜原著里的意外比宝钗想象的还要来得早。
黛玉年少早夭,满怀才学没能为她带来应有的盛名,反而应了那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可在来了现代之后,有了手机,有了网络,黛玉听见过战火中幼童的哭声,看见过地球某一处因为饥饿骨瘦如柴的人民、知道国家领导人正在推行的政策。
她的眼界、她的见识早已不同于往日。
宝钗看着纸上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的《桃花叹》,心中暗自想到。
说不定现代能够成就一个在文学史上留名的林黛玉!
宝钗甚至还没有去品评其他人的作品,就笃定地说:“潇湘妃子的《桃花叹》当属第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第48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