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这次诗社格外有趣。
宝钗作为本次东道主人,既然心里早有出版诗刊的打算,自然要尽力将诗社办得新颖别致才是。
她想出了一个论起历史渊源颇有古意,但对姊妹们来说又属于没有尝试过的新鲜点子——曲水流觞。
姊妹们在溪流弯道两旁席地而坐,宝钗取来一只只小而轻、底部有托的古代酒器觞。
她亲手执壶,斟满果汁和奶茶,再捧起觞,放在一片片新摘下来的荷叶上,从上游放下,让荷叶载着觞缓缓沿着溪流往下漂。
荷叶停在谁跟前就由谁即兴赋诗一首,若是写不出来,就罚他饮尽觞中果汁和奶茶。
不过嘛,宝钗知道迎春、惜春二人不擅作诗,要是荷叶总是在她们跟前停下,一下午不知道会被罚多少次。
她就充分动用主办方的权力,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小小黑幕了一下,把迎春惜春安排在水流略湍急的位置,让荷叶被水流推着往黛玉湘云的座位漂。
这个形式让姊妹们玩得格外尽兴,湘云甚至嫌出给她的诗题不够多,到了后来竟然主动挽起袖子伸手去溪水里捞荷叶。
宝钗抿唇看姊妹们笑闹,不想败坏姊妹们的兴致。
等到天色渐晚,大家开始收拾笔墨准备结束诗社去吃晚饭时,宝钗才告诉大家她想要出版诗刊。
除了黛玉,其余姊妹之前从未听宝钗提起过这个想法,这会子难免有点儿意外。
不过在听了宝钗的打算后,都觉得此事颇有可行之处,纷纷表示支持。
“那我们的杂志社今天就算成立了。”宝钗含笑道,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上一次印刷海棠诗刊就是由她和黛玉两人协力完成,其余姊妹没有参与进来,接下来出版诗刊也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
所以她今天只是知会姊妹们一声,诗刊的具体细节她打算私下和黛玉商谈,就不占用其他姊妹的时间了。
*
有了海棠诗刊这个共同目标,接下来的几日,黛玉和宝钗总是腻在一处。
吃饭要坐在一起,下课要待在一起,就连写作业都要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跟宝钗同住蘅芜苑的湘云还没觉得受冷落呢,宝玉这个醋缸子反倒先坐不住了。
他本就有些天真孩童作派,虽然跟黛玉的婚事彻底不成了,但在这些姊妹里他总归是最喜欢黛玉的,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黛玉该跟他最要好。
眼看着黛玉跟宝钗越走越近,姊妹二人很是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宝玉心里有点儿失落。
他也尝试着加入,但掺和不进有关海棠诗刊的话题,最终只能悻悻离开。
次数多了,宝玉醋得私下悄悄找着黛玉,说了好一通酸话。
“姑娘如今一心惦记着诗刊,整日跟宝姐姐待在一处,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姑娘怕是眼里只看得见宝姐姐,不记得还有个宝哥哥了!”
黛玉听了觉得好笑,故意同他玩笑:“你要同我们一起倒也容易。宝姐姐这两日正在算办诗刊要用的钱,你闲来无事正好替宝姐姐拨算盘珠子去。”
宝玉最不爱跟生意上的事儿打交道,觉得太过市侩了。听黛玉说让他帮宝钗算账,不需黛玉赶他,他自个儿就趁机开溜。
“林妹妹,我还有数学题没做完,你若是读书作诗要人陪,只管找我。旁的事我就不打扰了,千万别和宝姐姐说我来过!”
黛玉看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笑意盈盈,唇角微扬,低头跟宝钗发微信。
[下课去葬花]:今儿个有人来找我,说我和姐姐走得太近了,叫他吃味儿。
[下课去葬花]:我同他说要和我们一处也容易,正巧姐姐那儿缺个账房先生。
没过两分钟,宝钗就回了消息。
[不是薛姐姐是宝姐姐]:妹妹不用多说,我也知道是谁。我来潇湘馆的路上跟宝兄弟撞了个正着。
[不是薛姐姐是宝姐姐]:我有心和他寒暄两句,劝他在学业上多上上心,谁知他一张脸煞白,没说两句话就急匆匆地走了。
[不是薛姐姐是宝姐姐]:我还担心是天热中暑了,没成想是妹妹“巧计退敌军”,只怕这些日子宝兄弟都不敢往我跟前凑了。
黛玉看着手机屏幕,笑意更盛。
等宝钗来了,她迎上去笑说:“姐姐怎么不给我打一通视频电话,让我也亲眼瞧瞧宝玉在姐姐面前是怎样一副老鼠见了猫的模样。”
宝钗用指尖点点她的额头,亲昵笑道:“偏你最狭促。”
姊妹二人说笑了两句,就开始商量正事。
黛玉:“我认为应该将海棠诗刊定为月刊,这样时间上更充裕,而且内容更丰富。”
大观园一个月办两次诗社,如果以半月刊的形式,一本诗刊只能刊登一次诗社作出的诗词。
像上次那样放在映雪园给顾客们阅读倒是无所谓,但如果用于售卖的话,半月刊内容就有些单薄了。
宝钗微微颔首,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这一条建议,显然她也认可黛玉的想法。
在中国发行杂志必须申请刊号,要准备杂志社章程、编辑部人员名单、办公场所证明,向新闻出版署提交申请。
宝钗把她准备的几份文件递给黛玉看。
“我想着,既然都叫了海棠诗刊,索性杂志社名字不妨也取得直白些,就叫大观园杂志社。现今正需要赶时间,就不费心思另想了。”
黛玉浏览了一遍文件的内容,赞同道:“这个名字不错,直白简洁。”
宝钗:“我查过资料,也问过朱姐姐,申请刊号的审批周期是1~3个月。由于我们的身份还不能对外公开,项目组会进行介入,能够把时间压缩到半个月以内。”
黛玉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些流程将要耗费的时间,方便之后根据时间来安排工作。
她提出:“海棠诗刊如果定为月刊,一本书里包含了两次诗社的内容,而两次诗社互不关联。既然这样,我不必把两次诗社放在一起做。”
不用黛玉多说,宝钗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黛玉的想法是,不用刻板地非要等当月两次诗社全部办完后,再统一给诗词排序以及收集姊妹们的评鉴。
可以把每次诗社当成独立的篇章,办一次诗社,做一部分内容,最后放在同一本诗刊里就行。
这样一来,虽然总的工作量没变,但时间线拉长了,没有月底赶工的困扰。
宝钗支持黛玉的主意,顺势提出。
“妹妹之前不是说要给诗刊写序文么,前些日子我办的曲水流觞应当有许多可写之处。”
“索性趁着这些时日我去申请刊号,妹妹就先写了序文,把有关上一次诗社的部分编辑出来。到时候多给几位工作人员瞧一瞧,让他们帮着提一些修改意见。”
黛玉没有异议,她知道诗刊最终还是要面向大众的。
即使她努力让诗刊变得尽善尽美,但她觉得好的东西或许读者们会觉得太高深根本看不懂。
一本成功的诗刊,在发行之前一定会经过多次的修改,所以黛玉不会认为宝钗让工作人员提意见就是宝钗对她能力的不信任。
但只是找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收集到的意见还是太少了,不能客观地反应海棠诗刊读者群体的真实想法,应该想个法子增加意见收集人数。
黛玉沉思了一下,举一反三提出了一个新想法。
“我们可以试着联系网络上推荐过海棠诗刊的博主,让他们发布有关海棠诗刊的调查问卷,从提交问卷的网友中随机抽选三人获得一本海棠诗刊。”
宝钗惊喜道:“妹妹这个法子极好!”
奖励限定为海棠诗刊可以保证填写问卷的都是对海棠诗刊感兴趣的网友,收集到的信息全都来自于海棠诗刊受众群体。
相当于直接排除了那些不重要的干扰因素。
宝钗又问:“是妹妹亲自拟调查问卷上的问题呢,还是请项目组用人工智能搜集大数据生成问卷?”
黛玉:“还是我来罢,人工智能生成的问题是网友们最关心的,但不一定是我当前最需要的。”
宝钗点头,她打算先去跟网络上的几位读书博主联系,双方谈好合作细节,等到黛玉的问卷拟好后就趁热打铁进行投放。
海棠诗刊是月刊,黛玉觉得若是用现代的公历月份倒显得有点儿突兀,和诗刊内容不符。
她和宝钗根据古代对月份的雅称,为每个月份的海棠诗刊取了个文雅的名字。
从农历一月到十二月,分别是海棠诗刊·岁始篇、花朝篇、暮春篇、槐序篇、仲夏篇、荷月篇、兰秋篇、桂月篇、桑落篇、玄英篇、葭月篇、暮岁篇。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海棠诗刊利润的分配。
鉴于办诗刊的资金全都是宝钗出的,黛玉担心她资金周转困难,原本不肯要宝钗分给她的三成利。
“姐姐若是过意不去,付我一份主编的薪水便是,不必把诗刊的利润分给我。”
宝钗却执意要给:“主编的薪水我们可以另谈,但妹妹功不可没,我怎好亏待妹妹?映雪园的主厨都拿了映雪园的分成,轮到妹妹也是一样的道理。”
黛玉拗不过,为了让宝钗心安,她只好点头同意了。但不肯要三成,只愿意要一成。
宝钗劝了又劝,在这个问题上黛玉不愿让步。
姊妹两个最后只好各退一步,取了个中间值,两成。
不过宝钗说:“那既然如此,我按照市面上的价格付妹妹一份主编的工资,另外妹妹为诗刊写的序文也要另算一份稿费。”
黛玉笑道:“罢,罢,若是我不依了姐姐,只怕姐姐今晚难以安寝了。”
金钱方面,除开最重要的利润,姊妹二人另外完善了一些细节,比如稿酬的计算方式。
虽说大观园的姊妹并不是十分在意金钱,多给一点儿、少给一点儿都不会和宝钗计较,但在这上头还是应该有个正式的章程才是。
总是稀里糊涂的难免让人觉得出版诗刊的大观园杂志社是个不正规的草台班子,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诗刊的发展。
宝钗查过资料:“当前市面上诗歌稿酬计算大多是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行计算,第二种是按千字折算。”
某知名诗刊就明确标注,诗歌稿酬为30元/行。
某省级期刊的标准是,500元/千字。
不过具体金额会因为稿件质量、作者资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黛玉蹙眉:“依我的意思,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可,不用再给姊妹们写的诗词分出个优劣。”
大观园的姊妹作诗都是随性而为,并不会搞一些打油诗来骗稿费,要是跟外头的杂志社一样根据质量来付稿费,倒显得生分了。
连诗词水平最高、按照质量付费能获得最多稿酬的黛玉都这么说了,宝钗思量了一回,也觉得没必要用三六九等来打破海棠诗社的和谐氛围。
说来说去,海棠诗社本就是姊妹们觉得有趣才建起来的,评出诗词的第一第二也并不是推动姊妹们竞争,只是自家姊妹随意点评而已。
宝钗笑道:“妹妹说得很是,海棠诗社原是让大家消遣解闷的,何必弄个竞争机制出来让人紧张呢?”
黛玉和宝钗又研究了一下市面上杂志稿酬的价格,最后简单地给海棠诗刊定下了稿费的标准——
不论字数,绝句200元/首,律诗300元/首,词曲赋统一400元/首,文章500元/篇。
*
黛玉宝钗敲定了详细的流程,就迅速行动起来。争取在网络热度消退之前,实现海棠诗刊对外发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第53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