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三上午,老师在上面讲高数,晓妍在底下紧张地刷新购物车。
早在海棠诗刊所属杂志社派人来跟晓妍商谈合作投放调查问卷时,晓妍就已经得知了杂志社有正式发售诗刊的打算。
她等了又等,等了又等,总算在三天前,新注册的大观园杂志社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消息。
【大观园杂志社】:
各位读者们大家久等啦,海棠诗刊·槐序篇将于三天后上午十点在淘宝官方网店@大观园杂志社上架售卖,请大家认准官方渠道哦。[爱心]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海棠诗刊对外发售的书粉们都在评论区里嗷嗷嚎叫。
-终于能买到了,你不知道我看到二手平台上炒出5000块高价的海棠诗刊有多么绝望。
-楼上,你认真看正文,新出的是槐序篇,不是原来的那本。
-什么意思?相当于原来的那本绝版了是吗?我还是买不到是吗?呜呜呜……
-为什么不可以现在就开卖,你以为我会为了一本诗刊等三天吗?呵,笑死,我真的会等。
当然也有不少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网友跑出来泼冷水。
-前段时间读书博主把这本诗刊吹上天了,说什么不对外出售,我还以为真有多清高,结果现在就忍不住开始割韭菜了。
-早就说这是一场拙劣的营销,偏偏一堆人上钩,以后老了保健品就卖给你们[撇嘴]
-就是,要卖诗刊就正经卖呗,之前把诗刊放餐厅里是什么操作?
-当然是为了哗众取宠了,不然哪里来的关注度。
酸言酸语也算热度,#海棠诗刊正式发售的话题跟坐上火箭一样蹭蹭蹭升到了热搜第13。
没花一分营销费用就达到了这样好的宣传效果,兼任宣传一职的宝钗满意地看着数据。
感谢这些“清醒”网友为海棠诗刊带来的热度,他们还可以多骂几句,她真的不介意。
早在看到微博的第一秒,晓妍就火速赶往淘宝,关注了大观园杂志社官方网店,又将海棠诗刊·槐序篇加进购物车。
做完这两个步骤还不保险,她仗着之前和大观园杂志社有过合作,通过微博私聊向对方打探消息,询问这次诗刊会不会限量。
对方很快回复:亲,这次诗刊有五万本,数量充足不用担心买不到的哦~
哦什么哦,看到这个故作可爱的波浪号,晓妍顿感无语,恨不得顺着网线爬到大观园杂志社去摇醒对方。
你能不能清醒一点!五万本,你是对海棠诗刊的热度一点数都没有啊!
当前国内最顶尖的几本杂志月发行量能稳定在五百万册左右,依晓妍的经验来看,海棠诗刊印个二十万册都算保守了。
晓妍小小的脑袋大大的迷惑,她心道:难道大观园杂志社打算饥饿营销?
讲台上高数老师锐利的眼神扫过,顶风作案的晓妍屏住呼吸,握着手机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不管是为了她最喜欢的潇湘妃子的诗词,还是出于读书博主的身份不能错过这一热点,反正她今天一定要抢到海棠诗刊!
晓妍无声倒数,在手机上的时间从9:59跳到10:00的那一瞬间,她火速按下购物车右下角的结算,输入支付密码。
直到弹出支付成功的界面,晓妍才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抢到了。
订单已下心里不慌,晓妍慢悠悠地点进海棠诗刊的详情页准备看热闹,果然和她预料的一样,提示库存不足无法购买。
晓妍憋住笑,还好她机智聪明有决断,不然此刻伤心的人就要多她一个。
如果说海棠诗刊的供不应求在晓妍的预料之中,对大观园杂志社成员来说就是从未预想过的惊喜。
宝玉盯着淘宝界面,愣怔道:“这……这就卖完了?”
宝钗也还没从惊讶里缓过神来。
不论是从问券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来分析,还是线下各大实体书店走访的情况来看,虽然海棠诗刊热度极高,但毕竟是市面上新出现的杂志,很多人会理所当然抱有怀疑态度。
按照宝钗原本的预测,今天一开售海棠诗刊能卖出3万册左右,之后的2万册或许要等到口碑发酵才能在下一本诗刊上新前慢慢卖掉。
可为什么实际发生的情况和她预估的差那么多?
难道是她对市场的把控有误?
宝钗忐忑不安地打开微博,点进大观园杂志社官号的评论区。
下面果然有许多网友哭喊着没有抢到诗刊,吵着让杂志社快点儿加印。
甚至还有网友大胆叫嚣:五万册,看不起谁呢?直接在后头加个零都能卖得完!
宝钗一连读了几百条评论,终于弄明白海棠诗刊一秒告罄的原因。
一部分网友的确对海棠诗刊的质量抱有怀疑态度,觉得两次诗刊的时间间隔太短了,怀疑这一次的海棠诗刊·槐序篇是为了割韭菜的狗尾续貂之作。
然而一本海棠诗刊只要十五块,又不是买辆车买套房,十五块买来试试,就算诗刊质量真的很差那也不会多心疼。
宝钗眼里:读者买诗刊前是会慎重考虑的。
实际上:读者买诗刊就跟买路边的大白菜一样,只要有能吸引到他们的亮点,想都不想直接扫码拿下。
宝钗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她手里明明握有精准的数据,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思维差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黛玉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她提醒道。
“姐姐考虑读者购买力时还是习惯性地代入古代读书人的思考方式。”
受限于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古代的书籍价格不便宜,不是所有读书人都会花闲钱看话本,他们只会买最必要的书。
但是现代不一样,除开建国前出生的老一辈,大部分人民群众都是识字的。识字的人口数量上去了,愿意为精神娱乐花钱的人也会变多。
湘云有一次和宝钗一起去映雪园,在胡同里遇到个扫地阿姨,对方看起来年龄不小了,还在手机上看《三胎宝妈带球跑霸道总裁轻点儿宠》呢。
黛玉一席话让姊妹们顿悟。
除开宝钗,其余姊妹也忍不住自我检讨,虽然穿越到现在已有四个多月了,但古代社会给他们打下的思想钢印还是没能完全消退。
今天的事儿算是给宝钗敲响了警钟。卷王宝钗觉得自己还是缺乏知识和经验,回去后又往书架上添了许多专业书籍。
用知识武装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当务之急还是得解决诗刊供不应求的问题。
宝钗在海棠诗刊·槐序篇上架告罄当日,就和印刷工厂紧急联络,重新签订了合同,新加印了五万册。
这回不是她保守,而是印刷工厂还接的有别的订单,产能只能达到这个数目。
一本本崭新的诗刊从印刷工厂的机器里诞生时,在淘宝官方网店订购的诗刊也已经送到了读者们的手里。
*
晓妍迫不及待地拆开快递,用小刀划开塑封,取出了期待已久的海棠诗刊·槐序篇。
相较于上一本诗刊封面的素雅,槐序篇的封面好似一副古画,中文系的晓妍一秒认出这是曲水流觞。
碧波轻漾,刚摘下来的鲜绿荷叶浮在水上顺着溪水慢慢往下漂,仔细一看还能看见一只只古代酒器放在荷叶中央。
数位少男少女意气风发,身着锦绣衣袍坐在溪流两侧。
容貌气度最为出众的少女正提笔作诗,细看她的面容,竟是生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
晓妍不由得暗想:那人怎么长得跟《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个模样?
待她仔细观察时才发现,执壶斟茶的少女脸如银盘眼若水杏,伸手捞荷叶的少女眉目朗阔,低头饮茶的年轻公子颈上用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绿草茵茵,波光融融,晓妍一时乱了神志,恍惚间觉得自己好似到了大观园里。
大观园众姊妹正在开诗社,她们赏景作诗,说笑玩闹,而她这位不请自来的外客偷偷躲在暗处,旁观属于大观园姊妹们闺阁中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
愣了足足十多秒,晓妍才缓过神来。
她神情复杂地抚摸着封面,仿佛是穿惯了荆钗布裙的白月光忽然就换上了诰封命妇的凤冠霞帔,端的是一个风流雅致叫人不敢直视。
好在她翻开第一页,找到了熟悉的名字,【主编:潇湘妃子】
晓妍内心狂喜,主编还是潇湘妃子,海棠诗刊·槐序篇的质量有保障了!
她耐心地从头开始阅读,生怕错过了一字一句。
开篇,潇湘妃子写的《碧溪集序》清新自然、流畅明快,将诗社的情形如实展现在读者眼前。
她在文中既会盛赞枕霞旧友所写诗句的灵巧脱俗,又恣意大胆地将怡红公子比作喋喋不休的鹦哥。
和蘅芜君谈论枯燥古籍时你来我往不落下风,和藕榭聊起绘画技法又能放低身段主动请教。
晓妍看罢忍不住一拍书桌: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妙人。
当读完诗刊里所有的序文、诗词、评鉴,晓妍还有点儿意犹未尽。
这本海棠诗刊·槐序篇里的诗词依旧没有让她失望,保持着超高水准,甚至连上一回划水的蘅芜君都交出了两首犀利老辣的七言绝句。
然而最让晓妍赞赏的不是这一点。
如果说上一本诗刊主要展现的是作者们非同一般的诗词水平,这一本槐序篇在诗词之外更多地描画出了作者们的性格特点。
枕霞旧友爽朗大气,菱洲温柔敦厚,藕榭年少活泼……
当有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读者们很容易移情到几位作者身上。
投入了感情,海棠诗刊对读者们的意义也不一样了,此举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长期订购。
也许外行人还不一定能看出潇湘妃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但是身为中文系学子的晓妍对这位潇湘妃子敬佩有加。
她在微博推荐海棠诗刊·槐序篇的时就大胆直言:
[没有潇湘妃子的海棠诗刊,只是一朵没有灵魂的仿生花,它依旧美丽,依旧动人,但却缺乏了引人俯身轻嗅的香气。]
另一边,映雪园也早就给他们的熟客袁老送去了新一期的诗刊。
袁老看罢,笑着对友人们提起历史上最著名的曲水流觞。
“潇湘妃子这篇《碧溪集序》,倒让我想起昔日兰亭集会,王羲之挥毫泼墨,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友人们意有所感,试探道:“老袁你的意思是?”
袁老笑着伸出两指点了点诗刊的封面:“诗刊里这次曲水流觞足以诗坛留名了。”
*
海棠诗刊·槐序篇的质量更上一层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新加印的五万册上架后又迅速告罄。
这次任凭没买到诗刊的网友在官号评论区撒泼打滚,宝钗也只能让皮下的工作人员装没看到。
印不完,根本印不完。
网络上的火爆注定会带来纷争。
一场轰轰烈烈的骂战席卷了海棠诗刊相关话题评论区。
出于对红楼众人的保护,项目组及时介入。
然而,令众姊妹意外的是,揭开骂战的居然是黛玉的粉丝和海棠诗刊“潇湘妃子”的粉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第55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