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刊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闯进了杂志领域。
短短一周,总计卖出十万册,微博官方账号粉丝数达到103.6w,淘宝网店粉丝数达到47.7w。
封面、插图、序文、诗词,海棠诗刊每个部分都值得单独拿出来大谈特淡,各个平台上有关海棠诗刊的话题讨论数以近乎垂直的曲线向上增长。
其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自然是海棠诗刊的灵魂人物,潇湘妃子。
她既然使用了红楼梦林黛玉的别号做笔名,当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将她和林黛玉放在一起比个高低。
喜爱潇湘妃子诗词的人盛赞《桃花叹》的风流灵动、《碧溪集序》的清新明快,他们认为潇湘妃子的诗词水平比红楼林妹妹还要更高一筹。
在评论区里有一句点赞数超过5w的话:潇湘妃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界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林妹妹可比的。
黛玉的粉丝听了这话肯定就不乐意了。
有人怒火中烧直接开骂:好哇,偷了林妹妹的别号就算了,假李鬼还想踩着真李逵上位了是吧?
更多的粉丝则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八个字伤到了。
林妹妹自幼父母双亡身世孤苦,不像诗刊主编“潇湘妃子”生在新社会,凭什么用时代的局限性来苛责林妹妹?
越演越烈的摩擦点燃了引线,网络骂战一触即发。
双方粉丝以各大社交平台为战场,以红楼原著和诗刊内容为炮弹,只要跟海棠诗刊有关的话题都被硝烟味儿席卷。
如果说单纯的人身攻击和祸及家人的辱骂是网络上的常态,这一场骂战却极好地体现了“粉随正主”四个字。
讽刺对方时引经据典坚决不带一个脏字儿,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善用典故阴阳怪气,充分展现骂战双方的才思敏捷。
路人锐评:本以为近距离围观会溅我一身血,没想到没点儿文学底蕴我看都看不懂。
刚开始网友们是在看乐子,谁料骂战双方你来我往互骂三天后依旧文思泉涌,看不出一点儿灵感枯竭的征兆。
他们没累网友都看累了,乐子人在战场中心大胆发言:我都有点儿嗑你俩了,要不你们两家结个亲家算了。
黛玉粉和海棠诗刊潇湘妃子粉嫌弃地看了对方一眼,冷笑连连:“呵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和解是不可能的!
看完项目组总结归纳的前因后果,红楼众人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这也能吵得起来?这算不算同一批人在左右脑互搏?
宝钗问朱丽:“朱姐姐,所以最后项目组是怎么处理的呢?”
“其实项目组有专门监测舆论的人员,不过这回受到限制,只能和多个社交平台合作,尽可能地降低海棠诗刊相关争议的热度。”
“可惜效果不佳。”朱丽无奈,歉意地冲着宝钗笑笑。
如果换成别的事儿,项目组早就展现出雷霆手段,干脆利落地把相关话题屏蔽了就行,直接一了百了。
可是这一次不行,海棠诗刊目前主要依靠网络进行宣传,要是把话题屏蔽了,会对诗刊后续销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项目组也是束手束脚,没办法将这场纷争及时熄灭。
朱丽遗憾道:“其实如果能告诉大众,黛玉就是潇湘妃子,潇湘妃子就是黛玉,骂战双方立刻就能握手言和。但我们都知道,这不现实。”
至少目前,项目组还没有让红楼众人对外公开身份的计划。
“所以项目组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宝钗顺着朱丽的话宽慰了一句。
黛玉也笑道:“总之我只管作我的诗,编我的书,别的事任凭旁人评说。”
朱丽看黛玉脸上的轻松表情并不作伪,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
项目组本以为网络上的骂战只是一场暴风雨,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来得快去得也快。
可是他们没料到,海棠诗刊早就引起多位文坛大佬的注意,这会子为了凑热闹纷纷下场。
文坛大佬当然不会不顾身份地撸起袖子跟网友对骂,但是他们人手一支犀利的笔杆子,分析起来那叫一个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单凭战斗力而言,一人能抵十万网络喷子,以笔为刀杀入了战场。
其中一位名叫“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博主发布了一篇长文,更是将整个事件的热度推向最**。
“上善若水任方圆”用词精准老练,对诗词有极高的鉴赏能力。
他分别分析了黛玉和潇湘妃子作诗时善用的风格和经常出现的意象,提出了一个新的主张:黛玉和潇湘妃子二者不是对立的,潇湘妃子是黛玉诗魂在现代的延续。
二者即使隔着一张薄薄的书页,却拥有同样的精神内核。
文章末尾,“上善若水任方圆”自称是京大中文系教授,诚挚邀请这位“潇湘妃子”到京大红楼一叙。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完“山善若水任方圆”的新奇论调,黛玉粉认为:造谣,这是**裸的造谣,黛玉怎么能和潇湘妃子这样哗众取宠的人扯上关系。
潇湘妃子的粉丝也认定:这是明褒暗贬,说潇湘妃子是黛玉诗魂在现代的延续,明显把潇湘妃子放在更低的位置,好个诡计多端自诩公正的黛玉粉!
“上善若水任方圆”不仅没能成功让双方握手言和,反而使这场争议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湘云在微博上刷到这篇博文,大笑道。
“可算是出现了一个明白人!林姐姐和潇湘妃子本就是同一人,看着网友为二人水平孰高孰低争论不休,我瞧着都觉得好笑。”
宝钗面带疑惑,凑过来细看:“我记得这位‘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个美食评论家,还写过一篇《映雪园食话》。”
湘云:“就是他,上次那篇《映雪园食话》写得极好,若说他是京大中文系的教授,那有这样的水平就不足为奇了。”
黛玉看到文章末尾的“红楼之约”,问朱丽:“朱姐姐,京大红楼是何地?”
朱丽想起众姊妹没学到这一段历史,她科普道:“红楼是京大旧址,也是五四运动的纪念地。”
黛玉轻轻咬着下唇没说话。
她很好奇,好奇第一个将“林黛玉”和“海棠诗刊潇湘妃子”划上等号的会是怎样一个人物。
她很想当面问一问对方在诗词上有什么建议,很想和对方聊一聊看过的古今名著。
然而迫于身份限制,这场红楼之约她注定是无法赴约了。
*
凌晨,怡红院。
手机屏幕微弱的亮光打在宝玉的脸上,他又悄悄往被窝里缩了缩。
网络上这场旷日持久的骂战还没停歇,宝玉格外关心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每天晚上都忍不住跑到微博上围观。
然而宝玉承受的是双倍的伤害。
黛玉粉骂潇湘妃子相当于往他的左心房捅一刀,潇湘妃子粉骂黛玉相当于往他的右心房捅一刀。
宝玉越看越难受,他本想关掉手机睡觉,可平台接连不断地给他推新的帖子。
看到标题提到林妹妹的名字,他又按捺不住地点了进去。
【有没有人来讨一讨周瑞给黛玉送宫花的事】
-依我看林黛玉也太小心眼儿了,别人送宫花她居然挑挑拣拣的。
-+10000001,林黛玉说话太刻薄了,周瑞家的可是王夫人的陪房,她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呵呵,都成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了摆什么大小姐的谱,在贾家白吃白喝白住还挑三拣四呢,要是贾家不管她她过不了几天就得饿死在外头。
-??楼上真离谱,林如海是缺养闺女的三瓜两枣?你要说黛玉是白吃白住,那你猜猜林如海死后留的家产到底去哪儿了呢。
-这题我会,反正遇事不决就骂袭人和薛宝钗,肯定是她俩把林府的家产吞了。至于贾府还是高高在上、清清白白的国公府~
【谁来说说林黛玉和薛宝钗谁适合当贾宝玉的妻子?】
-薛家这种商户就别想癞蛤蟆吃天鹅肉了,士农工商,商户在最底层,轮到谁都轮不到薛宝钗。
-到底是哪里来的离谱传言,薛家祖上是紫薇舍人,怎么可能是一般商户啊。
薛家是皇商,皇商!曹雪芹所在的曹家也是给宫廷供应绸缎的皇商,他们家当的江宁织造可是五品官!
-同意楼上的说法,薛家虽说后来拉了,但早年间应该还是可以的。
不然跟贾家、王家、史家并称四大家族人家没意见?王家也不可能把薛姨妈嫁去薛家了。
-但薛蟠当家时的薛家早就败落了,薛家想要高攀贾家是肉眼可见的。
假如贾家还是最鼎盛的时候,薛宝钗估计都进不了贾宝玉老婆人选决赛圈,但这不是巧了吗,贾家也不行了,大家谁也别嫌弃谁。
-只可惜我林妹妹,要不是林如海死得早,林家的女儿哪里轮得到贾家挑挑拣拣的。
王夫人还不乐意,笑话,贾宝玉是什么香饽饽?
-贾宝玉哪儿不好了?他可是堂堂国公府的公子哥儿,一大把女孩子想嫁进贾府当少奶奶呢。
贾宝玉一心只有林黛玉,这还不满足啊?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扑哧,我忍不住笑了。别说贾宝玉了,要是林如海还在,林妹妹就是王妃也当得。
荣国府的公子哥又怎么样?贾琏才是长房的继承人,到时候分了家,贾宝玉连国公府的名头都没了。
-反正我就见不惯林黛玉,一副小妾的做派不够大气,没有正妻的容人之量,我总之不会让我儿子娶她当正妻。
-哟,王夫人开口说话了。
-三室一厅的首付都付不起的还在这儿正妻小妾地搞宅斗啊?说不定你跟你老公到时候都得被儿媳妇赶出去~
-呃,让我问一句,为什么贾宝玉不能同时娶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一个当正妻,一个当贵妾呗。
-楼上一句话直接把我cpu干崩了……
-沉默是今晚的南京长江大桥。
-你一句话让黛黑和钗黑都无言以对。
海棠诗刊横空出世,这段时间红楼的热度也水涨船高。
由于这个社交软件的特殊算法,宝玉看的负面帖子越多,给他推送的就越多。
宝玉顺手往下划了划,冒出来一大堆充满恶意的讨论。
【史湘云到底是不是心机婊?】
【探春不认赵姨娘,算不算白眼狼?】
【迎春遇到中山狼是不是性格问题导致的咎由自取?】
……
宝二爷是被捧着长大的,听过最难听的话也不过是贾政骂他不成器。
这会子他怒火攻心,登录了【怡红公子】的账号,一条一条地反驳回去。
可惜他的反驳换来的是更多的恶意。
那些人指责黛玉性格差,说宝钗人品低劣,迎春自寻死路,探春不认亲娘……把所有人都拉出来指责了一通。
宝玉眼中渐渐蓄满泪水,他终于明白了。
林妹妹,怪不得你在诗里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陌生人的恶意尚且如此,寄人篱下的苦楚哪里是一两句说得清的。
宝玉尽力控制自己不要去看,但是他根本忍不住。
他的姊妹们怎么会和那些人说的一样不堪,即使是跟他观念多有不合的宝钗,在他的心里也是优秀的、美好的。
岂容这些小人这样诋毁?
宝玉仰面躺在床上望着帐子,泪水顺着眼角往鬓角淌。
终于熬到了天亮,他眼底挂着青黑,站在朱丽面前。
“朱姐姐,我想要对外公布身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第56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