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拍手笑道:“亏你这一番话,倒提醒了我,以后咱们改葬花为捉虫吧!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她们也爱花,咱们把她们也叫上,怎么样?”
黛玉整理着鬓发,听了此话,满脸嫌弃,摇头道:“那些虫子又丑又怪,人家才不要碰呢。”
宝玉嘻嘻笑道:“你躲在我背后,看着就好。”
两个人正说着捉虫的事,外面丫头报说:“宝姑娘来了”。紧接着,宝钗进了门,笑对黛玉道:“你这里有竹阴遮着,到底比其他地方凉快些。”
又问道:“说什么呢?”
黛玉便把方才,宝玉准备联络园中爱花的姐妹和丫头们一起捉虫的事说了出来,笑道:“幸好宝姐姐不爱那些花儿粉的,不用被他用道德胁迫。”
“要捉虫,园里那么多花树,得捉到什么时候去?”宝钗摇了摇头,笑道:“我这里一个法子,宝兄弟只要依计行事,捉园里的虫子,就如同鬼谷子捉阴兵,一捉一个准。”
黛玉抿嘴一笑。
她和宝玉说捉虫,其实是开玩笑,宝钗竟正经给出起主意来了,少不得往下追问一句。
“宝姐姐有什么法子?”
宝钗道:“那些虫子之所以扑花,是因为生来一个习性,喜欢闻香。只要将四时花蕊掐下来,再混杂些麝香、白芷之类的香料,它们一闻,就变得呆呆的,飞也飞不动,站也站不稳,自己就从枝上掉下来了。”
宝玉便知道,她在暗指他之前闻了她所戴麝香珠串的反应,四时花蕊则是薛家捏造的冷香丸的配方。
她是想说:他被她的香气吸引,为她痴倒。
偏要在黛玉面前,分明故意说给黛玉听。
还用扑花的虫子来比喻他。
宝玉心里顿感不舒服,正要说两句挤兑宝钗的话,外面丫头报道:“琏二奶奶来了。”
王熙凤一阵风似的进了屋,笑道:“呦!你们都在!倒方便我了!”
一语未了,丫头春纤端着茶盘从卷帘外进来。
因宝钗来的早些,王熙凤刚来,春纤没有预知能力,所以那茶盘上只放着一盏茶,是端给宝钗的。
王熙凤也不管,直接拦了下来,端起茶杯,一口气喝了大半盏下去,用手帕擦了擦嘴,方道:“明儿初一,清虚观打醮看戏去,你们都来啊!”
宝黛钗皆是刚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三人各自心理活动不同。
宝玉一听打醮,立即想起《西厢记》第四折中的崔家打醮的内容。
崔莺莺家为亡故的崔相国在普救寺中做法事,那寺中的法本长老,曾是崔相公剃度的和尚。
法会上,老和尚上前对崔老夫人道:“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父母亡后,无可相报。”
无论是秀才,还是父母双亡,都说的是张君瑞。
其实,是在为张君瑞向崔家提亲。
崔老夫人一听是法本长老提的亲,便应准了。
除此之外,还有好些戏曲里,都借着打醮之名,为男女主说亲。
打醮和婚事有关,成了一个不言而喻的习俗了。
想到这里,宝玉忙问道:“家里都有谁去?”
王熙凤笑道:“太太说了不去,老太太说要去的,还让我请了你林姑妈,还让府里的姑娘丫头都一起去,好好热闹几天。”
宝玉一听贾母和贾敏去,他和黛玉两家长辈都在,更应了他的心事。
顿时,他心里怦怦乱跳起来,使力掐了下手心,笑着答应道:“那我们也去!”
林姑娘没说话,他倒替人家答应上了。
王熙凤笑向黛玉道:“你去不去?”
黛玉一点儿不觉得这事能应到她和宝玉身上。
贵妃一向是支持金玉姻缘的,赐赏完了,紧接着打醮,八成是为了给宝钗提亲,老太太和母亲去,不用说,肯定是去阻挠的。
她凑这热闹做什么,怪没意思的。
可是,宝玉眼里满是期冀和央求,她实在没法子说不去,让他失望。
黛玉无奈道:“去罢,有人早一步替我答应了,我要说不去,岂不是白得罪了人?”
王熙凤笑了笑,又向宝钗道:“你也去吧?”
宝钗一听贵妃让去打平安醮,正称心得意,忽然听王熙凤口风一转,说王夫人不去,老太太和贾敏会去,她就知道提亲的事大概要糟。
再加上一个被林黛玉缠绵住的贾宝玉。
到时候,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呢。
她何必留在现场,攀亲未成,让贾家打脸?
宝钗笑道:“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
王熙凤奉了贾母的命,一定要让薛姨妈和宝钗去的,听她要拒绝,立刻道:“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头几天我就让人收拾好了,闲杂人等一个都不许放进来……”
她脑子里想了一万个薛宝钗让无法拒绝的理由,嘴上更是连珠炮一样,将去打醮看戏说的天花乱坠,像是这次不去,就要抱憾终身一样。
正说的起兴,贾母拄着拐杖,被丫头搀扶着从外面进来,坐下,笑道:“都去,好好热闹热闹。”
说着,命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成天老日的,在家也是睡觉。”
宝钗一看,这是王熙凤当先锋,贾母当主帅,两个人前后脚进来,一唱一和,软中带硬,绵里藏针,就是要逼着她们薛家去打醮。
贾母这一句话出来,不去是不行了。
宝钗只好答应着。
宝玉才不管宝钗去不去,他全心全意的在期盼着,明天能把他和黛玉的亲事定下来。
宝钗出了潇湘馆,立即转头向薛姨妈住处而去。
薛姨妈听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
宝钗忙道:“妈,你别着急。”
薛姨妈气急败坏道:“我怎么能不急呢?前几天你姨母就暗示过了。贵妃的意思是,这一回打醮,让族长贾珍带着宝玉他们去,由荣国公替身张道士向贾珍开口,给你提亲,贾珍是张道士的晚辈,不好当面拒绝的。”
“金玉的事一做定,宫里赏赐立刻就到府中,米已成炊,老太太再不愿意,也只能干瞪眼,怎么现在出了这等变故?”
“老太太这一掺和,提亲的事就完了,问题是,明天就要去打醮,现在临时安排也来不及。”
宝钗已经十五岁了,等着盼着,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白白错过,她岂会甘心?
宝钗反驳道:“怎么来不及?”
薛姨妈道:“难道还有别的转机?”
宝钗道:“让老太太去不成就完了。”
薛姨妈道:“老太太那边密不透风,无法下手。”
宝钗道:“我来时已经想定了一个主意。”
薛姨妈忙道:“你快说。”
宝钗笑道:“您去找姨妈,再如此如此。”
薛姨妈一听,眼睛一亮,拍手道:“好,我现在就去。”
说着,也顾不得其他,匆匆忙忙就走了。
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一听,贾母临时说要去,分明是去坏事的,亦是怄的不行。
她想了想,问道:“是谁给老太太报的信?”
薛姨妈道:“除了凤丫头,还能有谁?”
王夫人拧着眉头。
虽说她和王熙凤都姓王,但自从老太太扶持王熙凤上来后,王熙凤就改了贾姓,日常专去恭维迎合老太太,而今已经成了木石党,跟她不是一条心了。
薛姨妈察言观色道:“太太别气,我有个一石二鸟之计。”
王夫人道:“什么?”
事发的突然,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不成?
薛姨妈道:“太太之前为了拉拢周姨娘,帮着她那个嫁去东府妹妹的周氏的儿子芹哥儿,谋了一个去家庙铁槛寺看管小和尚小道士的差,可有此事?”
王夫人点头道:“有这么个事。”
薛姨妈笑道:“那些小和尚小道士都是给贵妃预备的,明儿又是贵妃下旨的佛事,让芹哥儿把他们带去清虚观,帮忙打打杂,跑跑腿,收拾收拾,也是情理之中。”
王夫人听她话里有意思,道:“你继续说。”
薛姨妈道:“明儿去清虚观打醮,老太太的八抬大轿是打头阵的,她必也是第一个下轿,清虚观傍山而建,进了山门,再往观里走,要上许多级台阶,若这个时候有一个小道士慌不择路的冲下来……”
正巧撞在老太太身上,老人家有了年纪,经这一下,纵要不了命,怎么也得休息休息,料想无法再继续破坏,他们预先安排好的提亲之事了。
而且,王熙凤是此次安排打醮的总负责人。
她打下包票说前几天就收拾好了地方,没有一个闲杂人等,结果出现了一个小道士,还冲撞了贾母。
她这个管家的差事也得跟着丢。
这岂止是一石二鸟之计?简直是一石多鸟。
第一:除了贾母这个挡路石;
第二:借贾母出事,扳倒了王熙凤;
第三:使金玉提亲计划能顺利进行;
第四:她们不费吹灰之力,还不用脏了手,就是查,按着裙带关系,最多只能查到周姨娘头上。
王夫人心里连连赞叹,忙命人去唤东府的周氏过来。
贾芹接到信,不由犯起难来。
事情肯定要办的,而且得办成。
毕竟,王夫人是他在贾府最大的靠山。
但王熙凤也是个厉害人,自己的差事就在王熙凤手里攥着呢,若她没被扳倒,倒霉的人就是他了。
所以他还得找一个帮忙背锅的。
他想了一番,想到了贾萍,贾萍和他同在王熙凤手下办差,但贾萍和贾家宗族关系近些,当初大观园各项差事一出,贾菖,贾菱,贾萍三人就立刻被唤来监工,负责烫蜡钉珠。
不像他,还得费劲心机走后门,找关系。
而且,贾萍这个人太负责任,显得他和贾菖、贾菱成天偷懒耍滑,若能借这个机会把他弄走,再好不过了。
巧的是,这次清虚观打醮,贾萍正好负责照管清虚观中的各处灯烛。
贾芹想定了主意,暗中谋划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8章 道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