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 第107章 金城汤池12

第107章 金城汤池12

山上的护卫出发于卯时,若顺利,申时便该返还。

一队人马直接进入贾府,一小队则进城后护送民工回济民坊。

眼见天色渐昏,灯未点,黛玉却已经在南苑正院坐等了将近一个时辰。

受伤过重而去世的护院已经遣人叫他在府中的家人收敛尸首,有李纨这个最大的主子做主,抚恤安置一应安排得妥妥当当。黛玉表面淡定,实则神思早已绕在那些仍未归来的护院身上。

从公而言,贾府如今百废待兴,每一名护卫都是府中骨干,若损折太多,府中门户不稳。

从私而论,那些人中,不乏随她守家护院至今日者。尤其荀勇、赵安等人,几乎是她身边的亲随。

况且,还有裴石的事情,她也想要知道。

卜旌兄妹已经重新打理南院原来暂作医馆的正院,以备不时之需。左丘梅则候在她身旁,一直未动。

见天色愈暗,左丘梅终于出声试探:“姑娘,若山上果真如传言那般凶险,这件事……可还继续吗?”

若主家畏难,不愿涉险,自也合情合理,毕竟京中大局还未稳定,贾府更当保留余力;可若主家有意一试,那他左丘梅自当出谋划策,倾尽所能。

黛玉只是坐着,神情无动,仿佛未听见。

左丘梅正思再言,忽听得一阵急促脚步声,有家丁喘着气奔入:“他们回来了!”

院中顿时振奋,连带着伺候的下人都面露喜色。黛玉虽依旧神色淡然,心中却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片刻后,一队护卫骑马入府,一见主子竟侯在正院,立刻翻身下马,奔到堂前跪地行礼。

黛玉起身,只扫一眼,便沉声问:“荀勇呢?赵安呢?”

这队人不过二十余名,然而贾府此次出动的护卫足有七十几人,眼见暮色已浓,宵禁将临,黛玉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再次提至心头。

护卫们对视一眼,才有人开口:“启禀姑娘,我们是先行护送工匠与百姓回城。荀队长带人进山去寻赵总领他们,尚未下山。”

“糊涂!”左丘梅忍不住叹道。

黛玉站在那,只觉得唇都麻了,一时说不出话。

左丘梅低眼看了一眼黛玉,及时开口:“你们自身都无恙吧?”

护卫一见主子神色,才慌忙道:“我们及一应工匠皆平安回京。”

“那便好。”黛玉终于开口,声音仍不高,却稳道:“你们辛苦了,都歇下吧。”

她复又坐回原位,吩咐内院备饭,安顿护卫们。左丘梅看她神色,知她心绪仍悬未落,便又问:“姑娘,我还是那个问题——此事还做吗?”

黛玉抬眸,望着院中夜色,道:“我们的本意从不是清荡尸患,只为运回木柴,以济京中之需。冬雪未尽,此念不改。”

语气平静,不疾不徐,却是斩钉截铁。

她心头虽忧虑浮现,然眉眼之间,却无半分慌乱

左丘梅心中微赞,便也笑着回道:“如此,待护卫们平安归来,我自有一策献上。”

黛玉点头,依旧未看他,只将目光投向那扇深黑沉重的府门。天色彻底暗了,城门即将宵禁。

她立即叫莫云安排人往几处城门等人接应,又让左丘梅往京兆尹。若他们回城误了宵禁,还望能得一通融。

府中掌了灯,时不时便有护院来到南院回话,其中有一名曾随赵安同行、后被派遣下山传信的护卫也已归来,黛玉反复交谈,总算将当日山中之事拼凑出了个大概。

随即,她又唤住在府中的几位工匠至南苑议事。房老先生他们此行不仅仅是协助伐木备柴,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可行的、长期可用的运输方案,在终南山深雪之中,稳定将木材自山上送下,进而运抵京中。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将木柴砍成固定大小,沿山道顺势滚落至山脚,再由车队集中运京,对吗?”

这话听来简单,实则细节繁多。山中积雪已厚,每日都需铲雪创造雪道。另外运输人员也会面临更大风险。再则,进京途中与山中一样并不安稳,类似今日的事故极可能重演。

黛玉语锋微收,忽问道:“诸位师傅可曾通算过,山中一日所砍木柴,可供京中炭窑炼制多少木炭?”

此言一出,几位匠人互望一眼,房老先生苦笑:“回姑娘,我们匠人手艺还过得去,但这笔帐……算不得精确,只能估个大概。”

黛玉闻言点头,随即对一旁小红吩咐:“你去账房,叫他们明日派两位精于算术的先生,随队上山。”

众人一听,面色不由各异。

本以为今日山中惊变,主家定会下令暂缓此事,谁料她神色未改,调度如常,竟似要愈发推进。一时间,有人振奋,有人忧惧,人人心情不一。

这时,房家小师傅忽然上前,鼓着勇气道:“林姑娘,若明日仍要上山,不如换我替父亲。毕竟……我年轻些,若有变故,好歹能跑得快些。”

话音刚落,房老先生便脸色一沉,厉声斥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是看不起我,还是嫌我不中用了?”

“不是……”房小师傅急了,“我只觉山中凶险,您年纪大了,再碰上像今日那样的事……”

“呸!”房老先生怒气更甚,一巴掌打在儿子肩上,“我是不会走,还是不会跑?你这毛头小子真遇上活尸乱兵,跑得怕是还没我快!况且你去了可以干什么,你跟其他师傅能好好说清楚话吗!”

房小师傅被众目睽睽下训斥,反倒激起一股倔强,扯着嗓子回道:“爹!你总说我不中用,我到底哪点不如你了?我跟你学了十多年手艺,哪一样做不来?”

“你做得来?就你那闷头干活的脾气,一遇事就躲,一问话就哑——上山你能做成什么事?”

父子二人当众争执,旁边几位工匠纷纷劝解。黛玉坐于高位,听得一阵无奈。

她当然清楚,这场争吵并非真的争谁技艺更强,而是父子二人各自不舍对方涉险:儿子愿替父出头,父却更愿亲自冒险,不让儿子担难。这场争执,不过是父子亲情,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黛玉低头沉思,忽而心生感慨——若她也有一人,肯如此为她分忧,肯在困厄之前站出来挡一挡,便好了。

可转念一想,她并非全然孤身。父亲昔年将她送入贾府,是深谋远虑;老太太疼她爱她,拳拳爱护之心人尽皆知;裴石甘为恶人,替她筹谋护她周全;赵安、荀勇诸人拼命为府奔走,这些情分,便已是她的依靠。

父亲、老太太、甚至裴石如今都不在了,便是府中这些护卫,这些几次她放人出府却仍然留府至今的下人,她无论如何都要尽己所能护他们周全。

她此刻要做的,便是撑起这座府、撑起所有依靠她的人,而非叫他们为自己倾尽所有。

“房老先生,不如听我一言?”父子二人闻声立刻止住争执,皆躬身听命。

黛玉语声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笃定:“既然老先生与诸位师傅已理出初步章法,接下来的工事,也无非是在众人同心协力下,日臻完善罢了。”

房老师傅虽然是长辈,但他敬重黛玉这般行大事者,呼了一口气调整后,道:“姑娘所言极是。此事若要顺利进行,正需众志成城。”

黛玉道:“既如此,那便叫小师傅也上山帮忙吧。”

房老先生一愣,眉头顿皱,忙躬身请辞道:“姑娘明鉴,犬子尚且稚嫩,若有疏漏,恐误了京中大事。”

“我看小师傅年纪也不小,房小师傅既得先生真传,又曾协助我府修建高台、制甲布防,皆有成效。您何苦低看自己儿子?”

黛玉将手撑在圈椅上,歪头斜靠着打量房小师傅,“况且,江山代有才人出,一门手艺,总需后继有人。既然他自请,何不放手一试?”

房小师傅闻言大受鼓舞,忙上前一步,郑重作揖:“多谢姑娘信重,我必不辱命,定助众人差事妥当完成。”

房老先生却气不打一处来,冷声道:“你又凑什么热闹!”转头又向黛玉拱手道:“姑娘,我房家木坊好不容易后继有人,山中凶险未明,若犬子有个万一……老朽实难承受。”

黛玉看了房小师傅一眼,缓声问道:“你父亲所虑并非无由,你可有定计?”

房小师傅神情笃定,躬身道:“此事事关京城百姓过冬,儿子岂可临阵退缩?父亲一生为工坊劳碌奔波,今日我既学有所成,自当为父分忧,为家尽责。”

他转身看向父亲,语气虽急,却满是孝敬:“孩儿自会谨慎小心,处处听从贾府护卫调度,断不会任性妄为,平安回来。”

房老先生已被气急,甩袖冷笑:“你倒是说得轻巧,山中真有活尸凶兽,你听护院的话就能安然无恙?”

黛玉这时站起身来,目光环视四座,语声朗然:“诸位听见了吗?如今便是如此。”

房老先生蓦然一震,知自己方才言多失态,不禁低头自惭。可黛玉神色如常,分毫未见嗔怪。

她目光落在眼前一众工匠与护院身上,缓缓道:“我虽为贾府主事之人,诸位中也多是我府签了契的护院工匠,自当听我调遣。但今日所行,并非寻常之差,而是攸关性命之事。”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道:“若有谁不愿涉险山行,也可明言,我自会另做安排,绝不勉强。”

厅中静默下来,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黛玉不动声色,语锋却微转:“但若肯前往者,增发一年月钱,无论长工契工亦不例外。若有意外,有伤者贾府管了,死者则家中父母妻子,皆由我府中赡养。”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微动。

“主子此话当真?”

府中旧日护院,多是从前在京中便历经磨砺、见识过活尸险情的,此刻闻言面无惧色,反而精神一振。

黛玉浅笑:“我自重整府务,何曾亏待过你们?今晚我便让账房先发下赏银,只叫你们用心办差。”

有一名护院站出一步,沉声道:“主子便是不问,我们几个是定要去的。赵头他们未归,我们怎能坐视不理?只是……”

他看了看周围,“若是有人心中踌躇,怕是反叫我们碍手碍脚。”

此人所言,正点出其中症结。

贾府自公开济民后,便不断招募府中长工府兵,他们未曾经历贾府最难之时,只看着贾府如今在京中是一处可以投奔之处而来,如今叫他们以身涉险,自然多有踌躇。

一路回城中,兽尸之事众人议论纷纷,他们心中惧怕,自是人之常情。

黛玉缓步向前,扫过那些神色犹疑的面孔,语气温和:“此番动薪柴,并不只是为贾府,更是为京中百姓、为将来新朝之用。诸位大多是从济民坊来,自然心知眼下庶民生计维艰,谁不在暗中囤积物资、蓄势而动?上山抱薪皆是百姓自己,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护他们一二。如今你们若对此心怀畏惧,反倒会成府中勇猛之人累赘。”

毕竟有的人愿搏得富贵险中求,而有的人更在意生死。

“我并非叫诸位轻生赴死。正因这路途凶险,才需安排周密,更需身边之人皆是信得过、靠得住的,才能保众人平安。”

黛玉便是这般心思感性之人,她做不到像王夫人那般苛责忠心,也无能力像凤姐那样强势利诱,探春那般敏智善辩,她唯有以诚意抚慰人心。

“你们一路进京,为我贾府的护卫、济民坊的工匠,我怎会不知你们前日今时之辛苦?你们苟活至今,若非事关紧要,如何敢让你们涉险?”

她说得既情理兼顾,又未强人所难,令人不觉便陷入思量。

“你们或许听过,我林某昔年初掌中馈之时,不过弱质女流,却能独力守住贾府门户。那时我尚且能一力支撑,如今时局将稳,新朝将立,岂不更应当趁势一搏?”

这番话说到此处,厅中不再静默无声,众人神情逐渐凝肃,隐约已有几人攥紧了拳头。

黛玉上前一步,语气更沉:“你们大可借此天地翻转、百业重起时,借贾府、借我所能,应运而起。”

她眸光如炬,一字一句道:“你们若真不愿,也可留下,府中必不相逼,另安差遣。但切记‘覆巢之下无完卵’,若不迎难而上,明日雪深薪尽,祸起京畿,谁又能独善其身?”

此言如钟鸣堂内,令人心头一震。不少人低头沉思,已暗暗点头。

片刻后,那名最先站出的老护院一拳捶在胸口,大声道:“姑娘说得句句在理!便是姑娘不说,我们也定会跟着姑娘一起,这活尸去哪里不是杀,这回还能多攒些银子!我去!”

另一名年纪轻些的匠人也紧随其后:“再怎么说,这事是为京中义举,咱们总不能只顾自己逃命。能跟着姑娘立一功,哪怕拼一把也值了!”

“我也去!”“我也上山!”

这些匠人护院,不管是未曾弃贾府而留下的,还是后面因贾府声名待遇而来的,身上无不有些忠义气节。呼声一波接着一波,原本垂首不语者也纷纷激昂而起,换了面孔。

厅中瞬时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宛若点燃的旌旗猎猎迎风。

平儿如今管着济民坊,自然与黛玉站在一起。她跟着凤姐多年,惯了管家的雷霆手段。

平儿看着眼前群情激昂,忍不住笑道:“姑娘,方才您便不担心这些下人贪生怕死?”

黛玉并没有回头看她,而是看着面前的护院和工匠们重整旗鼓。

“平儿嫂子,你可还记得几月前我们在后宅,为下人不肯守家护院纷纷离散而忧思成疾之事?”

平儿会意点头,回想往昔光景。那时贾府初败,众人拿三搬四、居下讪上样子,今日却是焕然一新。

她说话声音极轻,几乎只平儿一人听见:“下人也是人,易地而处,眼见毫无指望,他们为何非要身当矢石?今日他们肯听我一言出山,不是因为我是主子,而是他们知道,贾府正蒸蒸日上,我以真心相待,从不使人白白送命。”

平儿在府外常听外人夸耀议论黛玉之能,所说姑娘过往十中无三分真,心中早知是府中先生故意为之,便不甚在意。

如今看来姑娘今日之所以能执掌这贾府,令满府人心悦诚服,不只是依仗赵安、左先生,更因她自己负重于前,不避其难。

现在看来,便是外面如何夸大,都不及半分。

想来昔日家败,她举荐黛玉作为新妇管家,何尝不是逃避这些下人的一颗富贵心,两只富贵眼,要她一个通房扶正的主子面对捧高踩低的下人,她终是打退堂鼓了。

姑娘心思灵巧,如何会不知道府中积弊已久,不知自己这般心思呢?

但她终究还是在贾府吵架后,应下了管家之事。

平儿愣在原地,半晌未语。

最终,房家父子亦决定听从黛玉建议,房小师傅随队上山。新进府不久的护院们,也多半随府中老人一同前往。

而黛玉等了许久的荀勇也终于回来,只是被拒在宵禁之外。

温馨提示,这夜很漫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7章 金城汤池1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婚内上瘾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