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 第108章 金城汤池13

第108章 金城汤池13

刚到戌时,便有家丁急急进南院。

那家丁满头是汗,一脚跨入院中,便朝紫鹃一拱手:“姑娘,前去接应的兄弟回来说,荀队长和一众护院已至南城门,但因宵禁遭守军拒绝,不得入内。”

紫鹃一惊,忙到南院耳房,此时院中护院们散去,只留下工匠们在耳房与黛玉定下从山上运送木柴进城的运输队计策。

黛玉停下手中茶盏,淡声问:“南城门?守军何人主事?”

这一下子将家丁问倒了,他支吾,黛玉心中叹息,转问:“你们是看到荀勇他们吗?赵安呢?”

家丁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抬眼道:“我们在城门内听到有人喊门,便贿赂守城的兵卒在门后与荀队长说上话了。他说他的小队全员都在,但是我没听到有赵总领的声音,问了也避而不谈。”

房中的工匠们一听心下了之,都长吁短叹起来。

黛玉神情不动,问:“有人受伤吗?”

“没有。”

黛玉点点头,这个家丁至少没有白跑一趟。她叫紫鹃去将莫云和卜旌叫来,让他们与家丁同行去南城。

“嬷嬷,只要府里给得起,想办法让城南的守卫通融让我们的人进城。”

她又对卜旌道:“卜大夫,虽说家丁说无人受伤,但还是麻烦你帮忙看看,另外卜大夫你如今在京中有些名望,若守城为饮马投钱之人,那请先生多帮忙说说话,试试对方是不是义不主财之人。”

卜旌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明白,只拱手回礼,便与莫云急急去了。

众人闻言神情各异。

平儿微蹙眉:“这不是叫人活活困在外头?”

黛玉目光望向夜色沉沉的门外,“毕竟宵禁是京中为了防城外活尸进城的无奈之举,只是我们如今是非常之事。”

她抬头问紫鹃:“左先生那边有消息没?”

紫鹃摇摇头,黛玉沉吟片刻,对平儿道:“既然府中护院回不来,先将林工的差事停了吧。”

————

左丘梅离府时,着素灰直裰,只带两个书童前往。此时宵禁已起,街巷幽冷,雪丝如絮飘飞,唯有巡夜军卒偶尔踏雪而过。

到京兆府后门时,有小吏守在侧门让他听候,是贾府济世之名换来的几分薄面。

按理,京中防务应归京营节度使所辖,只是新朝初立,权责未定,义军仍驻京营,而其上将位迟迟未补,军政双虚,遂由师景辉一人兼管防务与行政,成为京兆实际执政之人。

此番要开南门,只能来找京兆尹。

然而左丘梅并未见到师景辉本尊,只得面对副官。

“左先生深夜造访,可是贾府有要紧之事?不妨告知,明日我定转达师大人。”

左丘梅瞥了他一眼,连连殿试都未跻身的人能做京兆尹府副官,也就是这种改天换地之时才有如此鸡犬升天之事了。

凭着战乱中逢迎有术才混得一官半职,竟敢在他面前倨傲。

等你明日传话?荀勇就得变成冰雕。

“还请副官速速通禀,左某奉府中主子之命,须即刻面见师大人,当面有言。”

副官神色略有迟疑,只叫人上茶:“先生有所不知,今夜京营设宴贺闯王攻下京畿六府,师大人回来后便身子不适,已先行歇下。”

左丘梅闻言沉默半晌,目中冷光微敛。

父母官醉卧花厅,百姓命悬城外,若今夜京中突变,是否都要等他一人梦醒?

左丘梅当然不会叫那人这般敷衍自己,便道:“此事关乎民命,也关乎城防。若大人执掌京政却对京外安危置若罔闻,左某今夜必将此情原原本本记下,待往后议之。”

左丘梅这人便也是这样倨傲,锋芒毕露。

果不其然,不多时,师景辉终现身花厅。

此时他身着常服,端坐廊下,茶烟氤氲,见左丘梅来,尚算客气。

瞧着神色清醒。

左丘梅不与他客套,开门见山道明来意:贾府护院因山中执行任务返程受阻,困于南门之外,特请京兆府略作方便,予一纸文书通行。

谁料师景辉闻言即皱眉,语调平淡而推辞道:“左先生,此事……恐怕不便。”

“何以不便?”左丘梅盯着他。

“京中未定,义军多随闯王出征,防务空虚。若今日为贵府开例,明日若有乱民效仿,甚至活尸混入,那便是城破之祸。”

左丘梅一挑眉,心中冷笑。

这宵禁乃贾府主动上疏所策,活尸习性、出没时段、入冬变化全是贾府护院屡屡斩杀活尸所得记载。护院此次不过是延时返城,且身份俱明,明明可以通融,却偏说“恐活尸混入”,此人分明是托辞怕事。

左丘梅已经说了是进南山伐木的护卫搜寻失踪的人才至晚归,便是如此也

此人明摆着是怕事。他本以为对方再不济不给文书,也会敷衍着叫副官去传话,谁知竟连官府与贾府的关系也懒得周全。

“师大人,”左丘梅语气沉了几分,“贾府虽无要职,但主持民坊、治病施粥、安顿流民,不说有功但至少有劳组织济民有功,府中护院虽非军籍,但此行并非私务,也是为京中救冻害辛劳。更何况,此行也是公事。他们至今困于雪中,难不成,在您眼中,贾府上下便是乱民?”

师景辉却不言语,半晌才拈着茶盏慢慢道:“此事情理兼备,本官岂会不知。但如今朝局未定,我身为京兆尹,奉令守城,若因一家之私破坏宵禁,恐惹议论。如今京中无闯王镇守,只怕有人说京中禁制松懈,操守不严。”

“若义军斥候传令回京,大人是否也拒不开门?”

“此言何其偏驳!军事重事,自不可与贵府私务相提并论。”

左丘梅浅笑:“可大人别忘了,京中百姓所食所医,亦是要事,今多仰仗贾府。这些护院可是府中精锐,若无他们往日巡城清尸,京兆衙门可敢一兵一卒夜巡?”

师景辉闻言面露不悦,他早对贾府那种“挟民以自重”的势头颇为不满。

左丘梅与荀勇有旧好,更是让他如鲠在喉。

他淡淡道:“贾府有功,我自然不忘呈上禀报。但本府肩负城防要务,绝不为一家之便坏规失节。”

左丘梅一听这话,便知今日多说无益了,甚至他有些懊悔,竟浪费了时间与这样一个空坐其位的庸人周旋。

此人,既无胆识,又无远虑。守旧、怕事、避责,还自以为清正。

这样的人,怎能执掌京政?

一念至此,左丘梅起身拱手,冷声道:“既如此,左某便不多叨扰。师大人好生守制,左某告退。”

离京兆府时,夜全黑了,风卷雪尘。

左丘梅步行于漫天飞雪之中,藏于袖中的手早已算出了腹案。他自知靠此人无望,不若转策求变。

他回身望了一眼仍灯火通明的京兆衙门,唇角微扬,低声自语:“扶不上墙的泥,新朝危已咯~”

他差事还没办完,并不回贾府,而是折身前往城西而去。他打算绕开京兆府,倒逼守军放行。

既然他们怕事,便给他们惹点事,只怕他们到连挡都不敢挡。

与此同时,贾府南院中烛影未息。

那个方才跑来府中回话的家丁总归不算蠢,他又跑了一趟,将事情问了清楚才来。

只是他回府时,主子竟离开去府衙了。

“是新提拔的三营右副官,名唤段文昭。”家丁见到大奶奶,便心急将自己知道的事情找人说了。“想来新官上任三把火,怕担事。说这宵禁是京兆府下令,通行文书必须是早前日间备档的,除非京兆尹府有人亲自来通传,不然一律不准放行。”

李纨点点头:“也难怪了,府里的下人素来精明,擅于钻营。此事若金银能通关,他们岂会两次空手而归?”

贾芸和小红陪着大奶奶守府,一听守城的将领,贾芸突然想到一事。

“话说回来,三营我们不是有人吗?”

————

一处济民坊栖身了上千流民,他们依靠坊内临时搭起的工棚和柴灶取暖,靠粥鹏每日两次的稀粥度日,得以暂避京中活着。

平儿如今是各坊赈济的实际主事,通行街市,只要一声吩咐就能叫各处济民坊的管事调动济民坊上下。

南城济民坊,距城门不过一刻钟脚程。此次上终南山伐木,为的便是冬前储柴急需,工匠与林工俱是从此坊征调。贾府许以每日两份干粮、一碗热汤作为工筹,流民争抢工作,排期上山者早已挤满,有些人甚至只能得一次上山机会,但还是趋之若鹜。

黛玉的布置简单至极,既然这济民坊是京兆尹府“弃”之于贾府照应的边地,她便可将义务变作权柄。

城南济民坊粥棚前灯火通明,炉火照映雪夜,百姓聚火而坐,口中嘬着姜汤、嘴边热气氤氲,街头巷尾尽是孩童奔跑、竟似雪夜不寒。

贾府下人分发干饼与汤药,小厮高声吆喝:“姑娘今夜加赈,凡今日上山做工者可登名再领一份干粮,其余坊民一律姜汤一碗!”

城南的济民坊还在传播今日山中贾府护卫伤重不治之事,原本一石激起千层浪,坊民议论纷纷。

但这几分温暖祥和之气立刻改变忧惧之气,反正吃人嘴软,况且每天这么多人上山,倒霉的不一定是自己。

坊民感激不尽,得知贾府护院被困城外,甚至义愤填膺。

当然,仅限于义愤填膺,待再听闻“因护卫不足工事停摆,明日起不再派林工上山”,便再无人能平心静气。

京中商业还未全然复苏,用工的人家不多,对这群之前衣不蔽体、日无存粮的穷人来说,每日出工是一线生机。如今说停便停,等于将他们的命拴在门口,却不许踏出去活命!

尤其是那些被安排后面几日上山的人。

有人大喊:“不行!说好的工事怎么说没就没了!”

“这不是坑我们吗?你们大户人家,说停就停,我们这群穷命是草吗?”

人群激动,嘈声四起。但贾府的几位老妪与管事婆子却只是低声解释,语气哀切。

“城外风雪交加,又有活尸,这护院不在就是送死!姑娘说了,不敢再派大家冒险。我们府上也急得很,正求着京兆尹开门放人,否则他们就要冻死在城外呢!”

“你们要去吵也得去吵衙门去,我们府里主子也为难啊!”

平儿和婆子们的态度出奇的为难与低微。

这时,也不知道是谁,人群中有人冷不防喊了一声:“那就让护院进城!我们要做工!”

“走!我们让城门开门!”

这些流民辗转几城,虽然不似义军有组织的破城,但是叫城求援开门都是经验丰富。

此话一出,群情激奋,一呼百应。纷纷应声而起者,不下三百声势汹汹地往南门而去。

平儿站在灯火斜照的门廊中,看着远处聚拢的人群,如海潮一般涌动,眸光微动,低声吩咐:“叫几个小厮混在里面,打上火把,免得出事。”

南城外内,贾府护卫披雪而立,早冻得面色铁青。他们原本便与段文昭理论许久,却遭拒于门外,只得在冰雪中苦等命令。他们并不知济民坊正在燃起火苗。

不多时,远远的,一道火光沿街蔓延而来,喧哗声近。

黑压压一片人影,火把、木杖、斗笠映着雪光,大几百人。段文昭从城楼上看见这一切,大惊失色,赶忙高声呵斥:“什么人!京城宵禁,冲击城门者,当场格杀勿论!”

小厮混在人群中,喊:“我们人多!怕什么!”

人多势众,况且有他们在,也不会让林工冲撞兵卒,不过是隔空对喊,这守城之人也没办法对他们干什么。

人群中喊了一声:“放人入城!我们要做工!”

“开门!让我们护卫回来!我们要吃饭!”

呐喊声四起,震动夜空。城墙上的军卒开始惴惴不安,持矛望向段文昭,面露迟疑。

段文昭惊怒交加,偏又不敢下令动刀。他知这些人不是乱民,若在此闹出人命,明日传到义军耳中,如何交代?

南城楼上下僵持不休,争执虽烈,却仍止于口舌间,未至动刀兵刃。

李大年自城西急赶而来,一见城门之下黑压压一群百姓围堵,喧嚣怒喊,心中立时一紧,脸色微变。

义军本身便是“民变”起家,最怕的也是“民变”,转头又见常来传话的贾府管事和医馆东家守于门侧,神色凝重,频频张望,李大年不由得暗道一声不好:左先生果然言之有理,这事不是虚火,是真要烧起来了。

他三步做两步登上城楼,李大年摆手止住,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走到女墙之后,朝城外望去。

只见夜色之中风雪漫漫,就在城门下方隐约可见聚着二三十个身影,模糊如蚂蚁般黑点。

他眯起眼,看不清细节,便朝城下高声问道:“门前何人!”

城门下立刻响起回应,自报家门,俱是贾府护卫。

段文昭冷笑一声,疾声插话:“谁知道是真是假!这天寒地冻的,说不定是敌军混入、甚至活尸作祟!”

李大年闻言,眉头一皱,回身一掌将他推得踉跄后退:“蠢货!你见过活尸会说人话吗!你以为门下那几十个贾府护卫是吃素的?真要有夹带,那是贾府的责任!”

段文昭红着脸,依旧强辩:“可京中宵禁,宵禁便是规矩!除了我军弟兄,谁也不能擅自出入。”

“宵禁是死的,人是活的!”李大年一拍城墙,“你可知,那贾府的姑奶奶如今是闯王跟前的红人?京中济民、坊工、义诊,全是她一手操办,连咱们京营的过冬炭薪粥米,不也是贾府一车车送进来的?”

李大年用手指了指死脑筋的下官:“说得再俗气些,段副官,你现在吃的热饭、烧的炭火,哪样不是他们贾府送来的?”

“可!”段文昭不服气,他不过是尽忠职守,“可要真出事,京兆尹府问下来,我等也脱不了干系!”

“管他京兆尹是谁!”李大年冷笑,“这师景辉不过是只会之乎者也的软脚虾,真要出了事,指望贾府出来担责还好过指望京兆尹府!这不开门得罪贾府,你这城楼里”

“李军头要是要给他们开门,那你就下令!”段文昭很坚持,“我是您的副官,我依命行事就是了!”

李大年咬咬牙,他也不想担这个责任,但是贾府济民源自于那次城西遭遇,李大年从中得了好处,如今叫他袖手旁观绝非是义气之举,况且他心中不知为何相信贾府的姑奶奶能将此事处理好。

他深深叹了口气:“叫人开半门,放进城!”

段文昭一震,抬头望他,眼中竟有几分不敢置信:“……军爷,您是说真的?”

“开门!”李大年厉声斥道。

话音落地,身旁传令兵已奔去下达命令。

风雪之夜,沉重的木门吱呀开启。

铁锁落地,拖着雪地滑响,刺破雪夜死寂。

门扉缓缓张开,仅一人可通的缝隙,贾府护卫披雪入城,刀剑在腰,寒气逼人,面色青白却神情昂然。

荀勇当先,立于夜雪之中,身后跟着数十人鱼贯而入。他望向城头,略一抱拳:“谢李军头通情达理。”

李大年只是点头,并未多言,转身便要下城。

这时,一名兵卒忽地叫了一声:“军爷——快看门外!”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半开的门扉外,风雪间隐约倒着几具扭曲的尸体,四肢不全、身形异状,竟是……活尸!

一时间,众人面色微变。但这些怪物静卧不动,已被城外的护院杀死。

荀勇叫众人尽快回府,忽而瞥见一人负手立于风雪之间,神色淡然,眼中尽是讥诮。

正是随李大年而来的左丘梅。

荀勇抱拳作揖,便策马而去。

简单这件事,就很劳师动众,写完我就后悔了。

但是我已经写了,你们就看吧,反正要走向完结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金城汤池1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婚内上瘾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