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25章 年礼争端

第25章 年礼争端

热闹也好,骄傲也罢;挥霍也好,拮据也罢,看着沸沸扬扬,其实也不过一月之间的事情。旧功臣想趁着元春的荣耀折腾,动作自然就不能慢。明明是冬日眼瞅着要过年的关头,硬是把细节都一一敲定,只等着正月过了就开工。

晴玉本着看热闹的心态打量过也就罢了,心说忙点也好,忙点就没功夫折腾自己

如今元春新宠,康熙一月内去看了她五六次,更将她安置在了尚且没有主位的景阳宫,于后宫中风头一时无两。就算偶然有人嘀咕景阳宫是六宫里最偏僻之处,前朝甚至能算半个冷宫,也被康熙一次宴席上亲口说的“景阳宫离藏书阁近,书香浸染,最适合贤贵人”给压了下去。且凤藻阁原就是藏书阁中的一部分,原先都在景阳宫后面,等于这地方算半个“定情之地”,再冷僻也是体面,连元春自己都不觉得有问题,得了信的贾家就更不觉得了。

心满意足之余,对晴玉常常进宫之事果然看得更轻。想起从前碰的冷钉子,需要传递消息时干脆跳过她选择热情洋溢、专业对口的夏守忠,叫晴玉私下谢天谢地。

要是就这么一直过下去也不错。等过了年,选秀就只剩不到两年,想来林如海进京的日子能更早些,到时她和妹妹都有了去处,贾府里剩下的日子自然是存在感越低越好。

只可惜,世事不能尽如人愿。贾家只顾眼前,宫中还有个看得长远的。

大年初一,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是好日子,也是贾元春的生日,借着这份喜庆,贤贵人给家里送了赏赐,算是成为妃嫔以来第一份赏。

府里自然欢喜。晴玉略一看,发现东西数量已超了贵人份例,想是康熙平日赏的。绫罗绸缎、钗环金玉,都是好的——如果她、黛玉、宝玉不是一样的东西就更好了。

只一眼,晴玉就想到了原著里元春的表态。

若从血缘上论礼物,宝玉是她亲弟弟合该最厚,之后是三春,黛玉有半个贾府血脉次之,宝钗则是王薛联姻之女。要分厚薄,按血缘该是最清晰的;若不想显得层次分明,一视同仁也罢了。偏偏原著后来撇开黛玉让宝玉宝钗相同,现在又明晃晃撇开宝钗,让晴玉黛玉越过三春和宝玉一样。真是……过于明显了。

只想着自家要挑谁,竟不想想人家是否愿意吗?何况表态有千百种做法,何必要选最明显的一种。端看赏赐一送,府里生出多少流言蜚语来!

原著里的黛玉已是孤女,又是被“不看好”的那一个,暗地会被怎么嘲笑可想而知。现在倒是情况逆转了,但听着怕旁人说宝钗难道就好受了?何况,她们不稀罕做这个被挑的。

其实在这一次上,晴玉有些冤枉元春。

作为王夫人一手带大的孩子,元春何尝不怜惜表妹宝钗?终归是宝玉的婚事在她心中太重要了。

尽管困在宫闱,元春对家里的情势还是有些了解,知道贾母和王夫人都会看重“宝二奶奶”,偏偏又极可能无法达成一致。选宝钗无疑会使王夫人在家里站得更稳,从王夫人到王熙凤到宝钗,这份血缘足以叫王家血脉牢牢占住贾家,对元春而言无害。可是宝钗的身份,低了……只要林如海活着,就无法否认林家是当朝大员,而薛家已经衰退。再说一个是五代列侯,一个是商贾之家,在世人眼中简直天差地别。

可选了林家,王夫人的掌控力只怕要削减。有贾母撑腰,王夫人自己侍奉羹汤那么多年,恐怕是没法等到拿捏儿媳侍奉的那天了。林家也不会向着王家。

如此种种,想劝服王夫人有些困难,元春也不肯让祖母用此事压母亲。奈何她传信不便,左思右想,最后才择了赏赐一事做文章。至于宝钗,在宝玉的前途面前只能退一步。

思虑如此,也算为宝玉殚精竭虑。晴玉满心想着别让妹妹再被骚扰,一时间拉满了心内警报。结果府中流言传着传着忽成了“晴姑娘年纪虽长了些,倒也还行”。

晴玉一脑袋的问号,心说是不是贾家下人没过脑子。还是黛玉提了一句“他们不知圣意”,才让晴玉想明白自己竟也是宝二奶奶候选人。

这是什么破事!

晴玉一直没想过这个可能,满以为那份一样的礼物是元春给宝黛的掩护而已,毕竟亲姐妹没法再区分了,难不成还有别的意思?是想搞二选一?

好在疑惑很快有了解答。年后又一次进宫时,成嫔私下拽住她,说贤贵人曾来拜访,闲聊时提及与晴玉的表姐妹关系,更说与晴玉的母亲当年极亲。

合着是把自己当名片刷呢?

可后宫哪有傻子。晴玉又不是第一次进宫,想扶持自己表姐早张嘴了,哪用元春现在才提。偏偏元春下面的话叫人不得不重视:“我姑姑性子好,两位表妹也养得品行淑良。我入宫前总担心幼弟与妹妹们孤单,如今两位表妹能来家里住真是再欢喜不过。”

幼弟。这个关键词一下子就撞进了宫里人的耳朵。

虽说已有聪明人猜出皇上的态度,但毕竟仍有猜不准或者干脆想装傻的——年轻貌美有本事的名门女子,一入宫必是劲敌。若非有健康需要,谁也不喜欢。

若是能嫁进别人家呢?不乏有心思活络的在元春跟前暗示了几句。横竖说说而已,怎么做都看元春自己,要是真把晴玉跟宝玉凑对了,不仅她们少个争宠同事,也在贤贵人跟前卖了好,将来宫里用到晴玉时便有座桥;便是不能,不是说林家还有个二小姐?再不成,也不损失什么。

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晴玉靠医术在宫中顺风顺水了小半年,还是第一次感受到针对自己的波涛汹涌,第一反应竟然不是生气,而是怪新奇的——她气什么呢,应该康熙气才对:竟然有人要给他的准妃子说亲。也合该他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谁让他总想搞pua。

就连元春的“利用”,其实也不过是宫内女子必要的生存手段,晴玉不喜欢,但也不怎么在乎。

不过自己好办,黛玉那却有些麻烦,当务之急是不能让后宫妃嫔真以为她妹妹会嫁进贾家,至少成嫔眼下就已经在纠结了:她其实不太喜欢这位新晋的贤贵人,但实在是感激晴玉。若真要继续有姻亲,她倒不好不为报恩关照一二。

然而晴玉只对着她温和一笑:“我自幼长在扬州,倒是和大姐姐从未见过。如今进京是为孝敬外祖母,闲暇时也只和姐妹们做伴,哪有那么大了还跟表弟玩耍的道理?便是我们不懂事,圣上赐下的两位嬷嬷也会教导。倒是有愧于大姐姐期待。”

这么一说,成嫔就懂了,相信后宫里其他真正在意神医的人很快也就懂了。

问题解决一半,晴玉满意而去,只是面上故作愁苦,让身前身后的王嬷嬷与梁顺看在眼里。希望康熙速速拿捏好他的“恩威并施”,看她如此委屈的份上赶紧上“恩”。

这一切,元春自然不知道。晴玉其实心理上不讨厌元春。作为背负贾家野心的女儿,元春从小接受“贤德”培养,心中却承担万斤重负。沉重的压力和宫廷的幽深交织在一起,把人逼成什么样都不足为奇。只是凡事有因有果,对纸片人的无限怜悯不适合给局中人,晴玉希望一切变好,但首先要保住最亲近的人。

然元春不知道的事又何止这一桩呢。

长久的压抑,忽然的恩宠,让她迫不及待抓住些切实的东西,为家族多谋划一些。急,则生乱。

贾家朝中无人,元春在宫中用钱开路又能如何?

凤藻阁中消息闭塞,景阳宫也偏僻。独居一宫是体面也是枷锁,便是她想求哪位主位娘娘庇护结盟都无从下手。

数来数去,还是只有夏守忠之流贪财的太监可用。至于传什么消息,给多少消息就无法苛求了,家中具体情形几乎抓瞎。

譬如此刻,她就无法知晓自己的赏赐除了得罪晴玉,还让另一家人受了多大委屈,更不知道这家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

都说省亲,元春也盼着省亲。贾家盖别苑的钱是凑齐了,其中出力最多的不是旁人,正是薛家。

旁人纵有期待,无非借个三五万银两便是极限。然薛家,家中早失了顶梁柱,薛蟠又是随时可能惹祸的性子,实在太需要一个坚实的倚仗。这倚仗,只靠王夫人和薛姨妈维系是不行的。恰逢元春得势贾家有求,薛家忍痛直接拿出了二十万两。这就已经不是单纯的亲戚之谊,几乎可以算是一种交易和承诺。

但结果就是,这笔钱拿出来不到一个月,薛家就等来了元春堪称直白的表态。

二十万两啊!或许对从前的贾家薛家不算什么,横竖有出还会有进,对如今而言却堪称伤筋动骨。只有想想钱是用来买宝钗的未来和薛蟠的倚仗,薛姨妈才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现在却是钱没了,未来的期望也被人否决。若非王夫人看到宫中赏赐后第一时间过来与薛姨妈深谈了一番,只怕当场就要撑不住。

饶是如此,这口气也没有那么容易咽下。

要知道二十万两将近省亲别苑费用的五分之一。说难听点,贾元春省亲时每走五步,就有一步踩在薛家的心血上,如今却由她本人给了这个表态。换谁,谁不觉得是奇耻大辱?

委屈原著的黛玉是很容易的,横竖黛玉没有爹妈兄弟,也没有叔伯家族。就算偶尔想用锋芒保护自己,也能轻而易举被人打上刻薄、矫情的标签。但羞辱宝钗没那么容易。她有家族有哥哥,这家族再衰退,也有气性;这哥哥再混账,也是知道护着妹妹的混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年礼争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错号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