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后世人心心念念的大观园里,晴玉只有一句话想感叹:“华国速度,名不虚传。”
八月,丹桂飘香。从元春晋封到别苑盖成,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其中不乏借钱不易,不得不压缩面积、适度减少奢华的客观原因。
但最主要的,一是那些借钱给贾府的旧臣家族们迫不及待需要看到些关于荣宠的实证,二是妃嫔内卷,别说皇贵妃、温僖贵妃早早回过家中别苑,就连几位小贵人家里都因为不贪“大”完了工。贤贵人作为省亲的楔子,竟然已经落人一步。
这便使得荣府紧赶慢赶,工匠轮班上岗昼夜不歇,终于在八月中秋后递上省亲折子。康熙批得痛快,定下九月初九重阳日元春出宫,登时喜坏了一众人,贾家上下喜气洋洋,把那园子检了又检。晴玉今日就是顶着“质检大队”的头衔,过来当“夸夸队”的。
潇湘馆、紫菱洲、蘅芜苑……这些名字还没有最终落定,但独特的风景已足够叫人难忘。
说起来,看园子这事晴玉真是很有经验。且不说江南多园林,就是京中几家高位妃嫔的别苑她和妹妹也都去过了。毕竟以皇贵妃为首的宫廷姐妹团跟她的友情与日俱增,其家族多少也得表示表示,偶然攒个诗会花会总能想到她。作为回报,她给几家女眷们诊了诊,让“江南妇女之友”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当然,有资格请她的人并不多,有这个资格的人大多也有点情商,很懂得“度”的把握。
晴玉就把这些当成了带妹妹散心的好机会,顺便蹭蹭京城八卦。鉴于她人还在贾府,帖子自然给王夫人和邢夫人也送了。在晴玉看来,趁机选个婿不是刚好?迎春、探春都过了十岁,在这个盲婚哑嫁又早婚的时代,早早筹谋才有避免中山狼的可能。
可惜,交际本身也是一种花销,衣裳首饰、车马打赏,无一不贵。不过两三次,邢夫人就气恼起外面命妇们的花团锦簇,更气恼自己作为长媳被王夫人压一头,索性不爱去了。她不去,迎春也不好去;迎春不去,探春也不好独去。最后还是晴玉、黛玉还有宝钗三人去劝了劝,直叫宝钗撂出一句“这般机会,我还未必有”才惊出两人为自己争的一口气。
宝钗说的心酸,可事实更加心酸。
因着姐妹们日渐融洽,晴玉没忘了宝钗入京的最初缘由——选公主伴读,寻个机会问了问王嬷嬷,才晓得选伴读不比选秀,还有个大家站一起考试的机会。公主一共五位,似五公主这般的才刚出生,加一起又哪里用得了多少伴读?不过六七个女孩子足矣,家世自然就成了第一门槛——几乎都是她们母妃亲近的家族,再者就是高门大户。薛家做皇商时或许积攒了些人脉,可远远不足。
那么宝钗怀揣着一腔希望来,却得知商人之女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又该是怎样的挫败?偏偏邀请晴玉宴饮的这些大家族也是一样的态度。当然,帖子下给王夫人,若王夫人愿意带她去谁也不能说什么。但……王夫人怎么会带儿子的金玉良缘去增加不确定性呢?
所以宝钗说“我还未必有”,语言中何尝不是醒悟了依赖王夫人的危险。
一家子姐妹都珍惜着外出的机会,谁料仅有的外出眼界还要先用在这省亲园子里,需细数着园子的好处叫老太太开心。且越临近九月初九,越没法出去散心,哪怕是凑数,也得为了那一场体面上演整整齐齐。
然晴玉不在此列。
康熙口谕,九九重阳日,晴玉进宫陪伴太皇太后。
“九九”数之极,重阳节是团聚祭祖、亲人合乐的好日子,宫中也要大办。只是近些年孝庄因衰老日渐懒怠,宴席也好、奉承也好都不来兴致。今年却不同,孝庄自觉被晴玉养得容光焕发,爱热闹的性子终于有了身体资本,遂打算好好乐一乐。康熙无有不应,唯独担心静养之人骤经热闹受不住,干脆直接叫晴玉过来陪着。
这么一来,省亲名场面她是赶不上了。黛玉听了直蹙眉:“姐姐期待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做什么?”
“还不是这一年来总折腾省亲,连着咱俩也忙碌许久。”晴玉不好透露原著,轻笑着遮掩,“到头来正日子反而参加不了,没头没尾似的。”
“算什么正日子,说是天伦之乐,实则能说得上几句话?为一天功夫,靡费无数,究竟是做给谁看?我倒是有些心疼大姐姐,离家时是女儿,再见时是君臣,嘘寒问暖的机会只怕比不上磕头行礼的时间。对在意亲情的人来说……”黛玉语气凝重,目光落在晴玉身上,“只怕高兴了一刹,却要伤心许久。”
黛玉是怕的,怕姐姐进了宫也是这样的结局,亲人相隔,孤独无依。
“可你们是不会这样对我的。”晴玉覆上黛玉的手,“你、父亲、昭儿不会因为身份忘了亲情,也不会把我当作炫耀的机会。只要有这样的感情在等着我,在那里都不会孤独。”
再者,低位妃嫔见家人不易,但如皇贵妃这样的高位没有那么困难。晴玉对位分高低无所谓,但该有的待遇她会凭实力弄到。毕竟若说初见时太皇太后待她仍是审视居多,那么经过大半年滴水穿石的陪伴,慈宁宫现在对她的喜爱完全不逊于刚给女儿过完周岁的皇贵妃。
重阳当日,晴玉照旧按着老人家喜欢的打扮翩然踏入。刚过十四岁的少女眉眼弯弯,两宫太后不觉都含了笑意,招呼宫女在身边右下手塞了个绣墩。虽不比妃嫔们的椅子舒坦,却因亲近更显不凡。五阿哥本坐在太后身旁,见状偷偷对她眨了眨眼睛。
如果在宫里阿哥中做一个对林姑娘的好感度统计,七阿哥必定拿下头名,第二就该是五阿哥。六岁的孩子身体壮实得很,在整个后宫健康得一骑绝尘,按说用不到晴玉,偏偏有张爱吃的嘴,爱极了晴玉捣鼓的小玩意。
“胤祺从昨晚就盼着你来了。”太后满是慈爱,“御厨把你说的几道新花样琢磨了出来,果然好味道,喜得这孩子翻了三日的书籍,给每样点心都取了名字,今儿就叫你们见识见识。”
说完,轻轻推一推胤祺,只见圆头胖脑的小人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像只昂起脑袋的小狮子,硬是把一口磕磕绊绊的汉话讲出了自信:“今日重阳佳节,老祖宗请诸位娘娘品尝几样新点心:明霞流云糕、金山含玉酥、万花脆糕。”
好家伙,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小名字起的,连晴玉都猜不出来是什么,直到丫鬟给每人上了三个小碟子,她才隐约对上号:外表金黄如明霞,内里流出白色奶油,是泡芙;外壳酥脆,形如金山,里面半凝固“夹心”细腻如玉,是芝士蛋挞;做成花朵形状,摆在一起如万花攒聚的,是曲奇饼干。
啊这……晴玉真想扶额:这可真是好的不学学“坏的”。要说她手里万万千的药膳方子也是经过人民群众检验的,各个兼顾味道与效用,奈何自打她拿出一样“垃圾食品”方子以后,整个慈宁宫的热情就刷地一下投了过来,对于带奶味的烘焙食品更是热情高涨。
有一说一,她一开始压根没想过靠美食在古代发家。毕竟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同时还是本佳肴记录手册,有茄鲞之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典范在,现代人吃的只能叫流水线上的快餐。至于宫里……自打康熙赏了她一杯纯天然牛奶加顶级贡茶煮的奶茶,金钱的味道就碾压了前世喝过的所有——前世她喝过最贵的一杯二十八,换算过来连皇室贡茶一根叶子都难买到。
有此前车之鉴,晴玉拿出的美食方子大多从健康价值出发,堪称“万界精品”。然而人是有逆反心理的,健康的吃多了难免要回想往昔:垃圾食品虽然垃圾,但,真令人快乐啊!
惭愧地说,前世晴玉作为医生,饮食上“自制力”其实一般,颇具“可乐泡枸杞”风格,每隔半个月压力太大的难受时总要点份炸鸡蛋糕麻辣烫。到了古代以后,炸鸡好办,麻辣烫不难,只有蛋糕对糕点师傅有些要求,她在扬州时嫌麻烦就作罢了。
结果到了宫里,最不缺的就是顶级大厨。眼看孝庄牙口不好,一般的糕点根本没口味,她的蛋糕大业猛然回到脑海里。没烤箱之类的难题根本难不倒大厨,只要有了方向,什么蛋糕都给你弄出来。
也是这时候她才想起来,古人虽然吃的精致,但因为地域限制和饮食习惯,有些思路不好转弯。比如奶制品,奶酪奶茶是有了,草原人也是吃奶制品的高手,但是让他们想象泡芙之类的甜点,第一反应恐怕是白面馒头沾牛乳,听着就很黑暗料理。得了晴玉步骤明确的方子,才“蹭”一下打开新世界大门。有一就有二,如今慈宁宫甜品上新率比那些想着靠吃食吸引皇帝的妃嫔宫里还高,堪称宫中一景。为此晴玉不得不同步推出了甜食禁忌手册、刷牙要点以及各类功效的“牙膏”。
不过,引得众人夸耀,太后欢欣的重点还不在于这一口吃的,而在于——
“五阿哥天资聪明,点心的名字取得真是风雅极了。”
“可见咱们五阿哥在汉学上是极聪慧的,学起来一日千里。”
“‘流云糕’之名真是妙极,既恰当又风雅。”
胤祺本就高昂的脑袋显得更加神气,硬撑着谦逊了几句:“多谢诸位额娘夸奖,儿臣不敢当,二哥、四哥他们也帮我一起想了。
说来辛酸,虽然康熙对儿子以“卷”出名,但对养在太后身边的胤祺真是打不得骂不得,以至于孩子两个月前进上书房时才发现:是个汉话都不会说的小“文盲”。皇帝丢人,孩子也丢人。完全是师傅们说一句,胤祺懵一脸,学习积极性那是“砰”一声没了,第二天就哭着闹着说不想学。
太后真是既心疼又愧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的教育,越发不敢顺着人说不学,生生给自己急病了,最后还得是晴玉来治。
有此前情,当胤祺一询问新点心名字时,晴玉心念一转,笑着说了一句:“梦中所得,不知名讳,不若请阿哥取一个?”
兴趣还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看一页汉字能哭半宿的熊孩子为了不辜负美味,硬是折腾起了自己的汉学老师甚至几位兄长:要好听的字。而最好听的字,往往就藏在诗词歌赋里。有这么个引子,他还真坚持了一阵子,至少从“哑巴汉语”变成“大胆开麦”,“云”“霞”“月”“玉”之类的诗词典故听了一耳朵,简直叫太后喜极而泣。从此以后晴玉所有美食类产品的命名权都归了五阿哥。
你夸太后,她不一定高兴;你夸五阿哥聪明,那一夸一个准。对待一个跟蒙古牵扯过深,注定没有继承权的皇子,大家态度十分友善,夸赞之语不重样地来。别人夸得越多,太后以及座位上出于避嫌不好开口的宜妃看晴玉就越和善,甚至有了点现代家长看教学名师的热切。眼瞅着氛围逐渐向“五阿哥惊才绝艳”的离谱方向滑去,一声“皇上驾到”终于到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饮宴之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