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74章 鄂国来使

第74章 鄂国来使

能被孝庄称之为“好消息”,恐怕不止是后宫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然而受限于信息渠道,饶是晴玉紧急头脑风暴也想不出结果,更不知道该不该问。

谁料就是这份迷茫反而恰到好处地更加取悦了太皇太后。

年长者锐利的目光很能看穿人心,透过新配上的金丝眼镜,养尊处优里隐藏的精明折射出来,掠过晴玉,又看向底下坐着的其他妃嫔——在杏嫔自己都不晓得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晓得了。

手伸得很长,线埋得很深,可惜没什么用。汲汲营营,反而最是危险。

晴玉也是这么想的,因而婉拒慈宁宫外上前攀谈贺喜的声音,决定直接把疑惑带到皇帝面前。毕竟宫里动脑子的人太多,现代人的预知优势不能改变智商上的差距。

但没想到,这个好消息还这真叫她这个现代人的历史认知又偏了一步。

“鄂国那边有意议和,约莫下月就能开始签订合约。如今是他们那头有求于咱们的药物,合约上大抵是能做不少文章。”

康熙心情很好,摆弄着晴玉送的“新鲜玩意”心情更好,极挑剔地选了一款眼镜带上,满意看到奏折上的字清楚不少,也不吝于将上头的内容漏给晴玉:“林如海和容若这次做得不错,不仅谈通了药物往来,还办了件大事——鄂国仰慕我大清人杰地灵,有意派使者过来,正逢他们有位公主染疾,也想来求神医看一看。若此事办成,亦是两国交好之幸。”

公主?哪位公主?

晴玉懵了一瞬间,直觉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倒是与康熙同时期的彼得大帝似乎曾化名去西方访问。

晴玉对外国历史的了解属实一般,基本上只停留在历史书上的大事件以及营销号的名人八卦上。对彼得大帝有印象还是因为哪个营销号的对比贴,说同一时期的康熙与彼得很像,什么博学,什么年少登基,什么幼年时被“权臣”挟制……

等等,彼得大帝的“权臣”?

“公主出使?”晴玉觉得自己张口都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想来这位公主很得鄂国皇帝喜爱。”

“那你可就猜错了!”康熙早有所料地笑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公主,是鄂国皇帝的姐姐,曾经……摄政。”

“竟有此事?”惊讶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完全符合这个时代一般人听到这种消息的反应,只有晴玉知道自己心里连打一百个感叹号是为了什么。

索菲亚公主。

一位不好说成不成功,但的确青史留名的摄政公主。

曾经把彼得大帝逼得失去权力,却又终被夺权,在极致的辉煌后被锁进修道院。

她怎么可能会来出使?好端端地又生什么病?

各种阴谋论在晴玉本就不擅权谋的脑子里左转右转,转瞬又在看到皇帝时全都偃旗息鼓:她琢磨的阴谋论在帝王眼里可能连权谋入门都达不到。

“他们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康熙没有要解释的意思,也默认这不是晴玉该了解的,只是心情颇佳地下达指令,“等那位公主来了,你只管安心给她看病就是了,她对我大清有些用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样子,大清果然是掺和了。

事后晴玉拼着琐碎的信息细细梳理了时间线,发现这个世界彼得大帝的夺权提前了——有人提前帮了他。

可既然提前就可能带来仓促,或许因此让本该被关进修道院的索菲亚有了喘息之机,也或许是帮忙的人故意留了手,毕竟鹬蚌若是没了一方,获的利也会变少。

当然,更不排除是鹬蚌发现了渔翁的存在。

鄂国从来都不是什么蛮夷小国,即便在自己内乱的时候也不耽误与清朝边境纠纷。当两个政敌发现了来自外部的帮助与威胁,是趁机咬死对方还是算计更多?以那位索菲亚公主的野心,即便如质子一般来到异国他乡也未见得消停。

其间利弊,自有朝堂上的人精去琢磨。只是对晴玉而言,有一桩“利”是难以忽视的——看世界的契机。

穿越到清朝,人生最大的焦虑大约就是如何让这个朝代的人走出去。就目前看,难度极大。哪怕晴玉助推了一把红薯、土豆这样海外传来的作物,甚至让皇帝意识到有些国家已经被西方占领,也最多带来了好奇,不能改变天朝上国根深蒂固的安全感。

思想的改变从来最难。就算是靠量变推动质变,也得先用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攒个量出来,而鄂国刚好算个“外部”,还碰巧有一位热爱探究西方文化(此刻可能也惦记上中华文化)的沙皇在位。

据晴玉所知,这次鄂国送索菲亚等人过来是常住,作为使者的官员完成访问后,还有一批官员连同公主本人作为学者停留。而为表友好,鄂国也欢迎大清派人“回访”。

若是能成,这大概会是一次两国留学事业大进步。并且由于鄂国派了索菲亚,大清本该不落人后地证明本国也有才女可以出使才对——可惜,满朝文武虽然很享受他国来求学的“被瞻仰”感,对回访本身却兴致缺缺,遑论派女学者。

时代所限。这个时代并不会攀比女子的出彩,反倒是先兴起了流言。

晴玉本以为自己会是最关注索菲亚公主的,没想到消息传开没多久,满后宫都讨论了起来。然而话题却是……“蒙古那边的格格封了慧妃,听说鄂国实力不俗,宫里不会又多一位劲敌吧?”“地位高又怎样,蒙古那位也只在太皇太后跟前得眼罢了。”

路过听了一耳朵的晴玉:???

直到此刻,晴玉才忽然意识到在大多数人眼里,公主在另一个国家长住约等于志在和亲。

并且出于对女子摄政的忌讳,康熙并未对外宣扬索菲亚的光辉历史,即便听到和亲的流言,也不过用“公主已年至三十”“长住是为养病”打发掉。

看着后宫妃嫔们松了口气又隐隐仍有担心的模样,晴玉都不知道该觉得荒诞还是心酸。

既然不和亲,自然不能住在皇宫里。

索性皇帝还分得清糊弄别人和糊弄自己的区别,对待索菲亚这个“质子”拿出了应有的重视和谨慎。趁着前段时间抄家收了不少豪宅良园,改造出一座郡王规格的府邸。

又因着是求学,用以炫耀天朝上国的“师傅”要筛选;因是外人,用以监视和防范的眼线也要筛选,就连伺候的侍女都成了筛选的重中之重:宫里的女官多少有些家世,万不肯去伺候一个番邦异族,一时间走动求情的小动作络绎不绝,便是做苦力活的普通宫女,也大多学不会也不愿学番邦语言……

如是种种,皇帝本人是不操心的,他只负责下达命令,叫底下人忙了个人仰马翻。

一路繁忙到次年年初,鄂国使团的车架如约入境,诸事也才将将尘埃落定。即将派出去的侍女名单里,有一个晴玉万万没想到的名字。

“探春。”

看着殿中央消瘦的身影,晴玉有那么一瞬间几乎不敢认。晴玉一向知道此方世界有许多规则不同于历史,也知道贾政只是贬官而非罪人,探春的身份尚有余地……

却,想不到探春会将这余地用在已经明知充满了危险的地方。

永寿宫今日并不止一位稀客,晴玉看到名单后从宫女的住处宣来了探春,紧跟着佛堂里有一身素衣匆匆赶来。

佛珠在手中转了又转,最终停下,元春试图将眼前的身影与记忆中的幼女联系起来,却发现并不能。

元春离家的时候,探春太小了,何况她们又是那样尴尬的关系。元春享受母亲的荫庇,带着家族的希望进宫;探春承载着生母的拖累,如今又顶着家族的绝望进宫,真不知该说是宿命还是轮回。

“何至于此呢?”低哑的声音响起,元春闭上眼睛藏下酸涩,“是父亲叫你来的吗?”

“是我自己。父亲同意了。”

“父亲怎会同意你跟着鄂国公主?”

“他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鄂国公主的事。父亲大概以为,我是进宫来陪伴你。”

晴玉咋舌:“陪伴”是好听的说话,实际上怕不是想复刻元春得宠的旧事。再不济,也能去照顾“贾家血脉”的小公主。

明明已经失败了一次,却要在成功率更低的情况下重蹈覆辙,叫人难以评价是盲目,还是因为看不到成功率,反而更孤注一掷——横竖只会靠女儿,靠自家男人的地方更没有成功的可能。

晴玉能看出来的,元春只会更明白。她抿唇:“公主是成嫔娘娘的女儿。”

能为家族做的,元春已经做尽了,为此她对不起自己的女儿良多,绝不可能继续沉沦。

“我知道的。”探春却没有被话里的冷漠吓到,“父亲或许有父亲的安排,但既入宫中,自然是谨遵宫中规矩。我被选去鄂国公主府,再没有违拗的道理。”

听起来,探春像是“被选中”的,可晴玉记得管事嬷嬷所说:“入选的宫女里只有她学得最用功,尤其是鄂国的语言,许多人都不愿意学,独她用尽了心力,学得比其余人都好。”

为此,宫里才会选中她。

很大胆的选择,但想想这两年来贾家的鸡飞狗跳以及探春渐渐被提上日程的婚事——这世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能让女子勉强在父权与夫权掌控中偷一段时光的,便只有皇权了。

为奴为婢,却好歹能靠自己的努力;和随波逐流,像个货物一样以嫁娶的名义被卖掉,到底哪一样更痛苦?

本文有关索菲亚公主的性格、行为方式等均为私设,网上没找到太多资料,请切勿当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鄂国来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错号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