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80章 南巡寻才

第80章 南巡寻才

康熙不是朝令夕改之人,既然决定了出海,便谁也阻拦不住。

当然,做决定是一瞬间的事,真正推行起来却可能一年都走不出国门。倒不是朝廷墨迹,只因的确兹事体大,千头万绪都要准备。

前朝郑和下西洋的八方来朝固然显赫,终究消耗也多。皇帝倒是没打算弄这么大的规模,可想去的地方实在不少。于是从哪出钱、怎么省钱,派谁去、到哪去都是问题。

好在海禁解开后出海贸易的商人不少。

广州十三行虽成立了没几年,背后有经验的商户却多,乃至跟外国传教士与商人的人脉都攒了一沓。一听说朝廷有意出海探访,旁的不说,十三行的商户第一个出资、出人积极响应。

一来是讨好朝廷,二来求一个随船同去,这一趟下来既安全体面,更是做大买卖的好机会,三来嘛……跟晴玉还有点关系。

富甲一方的人精最知道市场的走向。如今外国来做买卖的,除了丝绸茶叶瓷器等物,最想要的,甚至拜码头托关系也一定要弄到的,就是大清效果奇佳的药物。

止血药、祛疤药等物是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的,而销量最好的竟是晴玉一时兴起琢磨的一种清凉膏。本来是为车马劳顿时用,后来碰巧想到十三行,越性又调了调药材,晕船时用了有奇效。

这些药物莫说是方子,就连成品都是京中制好了送到十三行,再无泄露可能。富商们看得心痒,却连制作的资格都捞不上。

当然,他们也不敢奢求能捞上。

都是千年的狐狸,手里都有人脉,知道神药来处。就像神医本人只能归皇帝所有,老老实实地当后妃,神药能带来的名利自然也是皇帝本人的囊中物。

最开始能在外经营这些药的无一不是皇帝心腹,便是后来产量多了些,经手者起码也得是有头有脸。远在京城外的富商们能获得销售权都算是体面,更多的只能想想算了。

因而他们所求,也不过是皇帝好歹每年多给点成品。又赶上要出海去,这不带上一船的神药去赚一笔都对不起这些商人的赚钱基因。

赚钱嘛,不磕碜。

皇帝虽然不差这点钱,也不介意让出海的差事多点油水,好让那群一听到出海就躲八丈远的勋贵子弟闭嘴。

至于专利所有者晴玉,一向只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提供些药物质量监管的主意,保障不卖假药。其余的经营一律坦然交给专业人士。坚决不外行指导内行。

何况被这事一提醒,晴玉瞬间又找了新的科研课题方向:航海医药。

晕船药是一方面,诸如败血症之类的疾病从来都是航海大问题。一片汪洋之上,能决定生存率的除了航海技术,也就属医疗技术比较靠谱。

晴玉没航过海,但有诸天万界的医疗知识,万千世界里各种恶劣极端的航海环境都是参考,顿时觉得写一本航海医典再必要不过。一时间写书、制药,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如同出海不能一蹴而就,写书也不能。

航海船的板子说不定都还没从树上锯下来,晴玉定下计划后花了半个月,也就刚刚定好目录——好在有了方向,也有时间,一步步总能完成。

相比之下,晴玉亲爹就靠谱多了。医典还在起步期,林如海便上奏皇帝《大清会典》已然修成,堪称是任何岗位都不摆烂的典范。即便修书是避让风头之举,也决不让份内的活掉地上。

始终有着一颗文艺心的皇帝自然高兴。

这书的确称不上什么大部头,然而修书对统治者来说既是态度也是手段。大清入关以来,为了笼络汉人尤其是笼络文人费尽心思。纵然这个世界因为与红楼梦世界融合影响了“设定”,变发易服手段未曾如历史上那般酷烈,但统治者更迭带来的矛盾仍要徐徐图之。

康熙才被索菲亚刺激过,又被晴玉等一句句“大清人杰地灵”捧着,忍不住对收拢人才更在意些,乃至生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豪气。

“朕欲再次南巡,一来遏明孝陵,二来巡河工,三者召诸省英才,不拘一格,凡有才者皆可荐。”

晴玉瞬间激动。康熙南巡在这个世界倒不是什么稀罕事,四大家族早年都曾接驾数次,连晴玉自己都是南巡时向皇帝展露了本事。她在乎的,是那个“不拘一格荐人才”。

想让皇帝一步觉醒,直接快进到建立科学院是不现实的,以当下看,别说是普通的发明者,就算研发的是武器,也不过能工巧匠。

看不上,自然就没有科举这样的官方选拔渠道,算来算去,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竟成了最快的晋升方法。

皇帝这次南巡有意将索菲亚与鄂国使团也带去,主打的就是一个炫耀,炫耀诗词歌赋人家也听不懂,也只能炫耀点看得懂的。

这种心态固然虚荣了些,但只要能挖到真人才,总归是有用——谁知道某个天才的某个发明能不能在某些时候推动生产力走一小步,然后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改变点什么呢?

晴玉知道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如果清朝忽视科学的土壤不改变,很多事也许还是那个走向。但量变也是变啊!

也许多发掘一点人才出来,会有人羡慕,带来一点点观念的改变?再不济,一个改良的农具、一架先进些的纺织机,总能叫当下的人多吃上一口饭。

于是晴玉将刚写了四分之一的医典先揣进箱子,高高兴兴地收拾行李。

黛玉进宫说父亲也被点了随驾,打算带上她和昭儿同去。到时候人在宫外规矩少,说不得晴玉还能多见家人几面。——是的,晴玉压根没考虑过南巡会不带她这个问题。

毕竟皇帝出门,除了侍卫就是太医,有神医当然带神医。

自从晴玉入宫,跟皇帝的距离应该从没超过半日车程。犹记得去年新选秀入宫的妃嫔试探着宫里的宠爱情况,觉得晴玉入宫三年都没生育,怕不是宠爱和医术都浪得虚名。一个月后观察了永寿宫客流量,以及皇帝白天接见晴玉的次数(主要是为了按摩、吃饭),从此再没敢来调衅。

满宫几乎都默认,就算皇帝只带一个妃嫔出门,那个人也一定是杏嫔。

也正是有了神医的底气,这些年太皇太后和太后身体渐好,生出游山玩水的兴致来。

皇帝以孝治天下,没什么比奉两宫太后出巡更能直白地展示孝心。从前太皇太后身体不好,连慈宁宫都不怎么出去,南巡这种远门更是想都别想。如今却能三不五时赏脸参加些后宫宴会,跟孙媳重孙们逗着趣。

于情于理,皇帝都想趁此机会让两位长辈出去走走。太皇太后略一推脱,后来实在抵不住亲眼看看大好山河的诱惑,便答应了。那么晴玉责无旁贷,收拾自己的行囊外时常去替两宫太后打点装束,再借着出身江南的经历说些新鲜事逗老人家开心。

慈宁宫里其乐融融,其他地方却不是。此次南巡明摆着声势浩大,连太皇太后都去了,没个小半年怕是回不来,带谁不带谁瞬间成了每个人心里头的焦点,去和不去也各有好处。

便如前朝,去了能在皇上面前刷脸,不去则是坐镇京师。后宫里,去了是巩固恩宠,不去则可以照料年幼的孩子。

可惜,去不去都不是当事人自己能决定的。

荣妃一双儿女皆随行,她自然满心想去,却被迫留下看守后宫;平妃满心舍不得幼子,却要作为彰显太子恩宠的附属品离开。而皇贵妃、宜妃多年得宠,同样得随驾去伺候皇上开心,只留下对幼子幼女的牵挂。

叫人想不到的是,德妃被点了随驾。

自那年六阿哥中毒牵扯出许多事,僖嫔赐死,德妃也因伸手太长被皇帝彻查一番,抖落出不少隐秘。

申斥、禁足,不少人以为四妃之一的德妃娘娘就要这么失宠,谁想这人运道好,本事更好。刚禁足便诊出身孕,足月后生下小公主。二子二女的生母,放眼全后宫是独一份,哪怕皇帝记着前事,恩宠大减也无人敢看轻。

德妃本人则是一副诚心认错的模样,日日素雅低调,原先就有的慈母人设更是发挥了十足十。皇帝看在孩子的份上去看了两次,没多久德妃便又传出孕信,转过年生下了一位小阿哥,也就是历史上的十四阿哥胤禵。当然,因着前头郭络罗贵人之子胤?被晴玉救下来,如今他只能齿序十五。

宫妃们恨德妃的运道恨得牙痒,却暗地里诽谤她只能靠孩子,早失了圣心。没成想南巡的时候,反而是皇帝主动提起带上德妃,这才叫人看到德妃从未真正沉寂。

晴玉并不在乎谁得宠,知道这个消息时只是本能疑惑了一下:果然是体贴可怜款的人设好使?还是德妃身后的包衣世家被皇帝砍断了手,如今势力大减,反倒成了能信任的那一个?

若是后者……皇帝恐怕要看走眼了。

晴玉已经见识过德妃的野心,如今又见识了德妃的隐忍。

一艘小船穿行在两舟,德妃一身浅蓝色宫装登上御舟,端的是神情温婉。

晴玉隔船望着,再想想这人曾经为六阿哥铺路的种种缜密算计,只觉得割裂感太强,以至于青天白日下都生出寒意。

“算了。”晴玉轻轻摇头:说到底还是封建王朝里,大家只能往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去使力,她又有什么资格评价呢?至于畸形土壤里诞生的苦果,只要不动摇国本,就让造出这片土壤的皇帝自己去想办法吧。

收回目光,正要招呼着来自己船上玩的黛玉进去坐会,就见妹妹的目光也落在别处。

晴玉顺着一看,是载着文书阁大臣们的船。

给臣子用的船,船身不奢华,设计也不突出,独此刻船头站着位青年,长身玉立,日光下虽看不清眉眼,那一身挺拔的气质也足以算是一道风景。

晴玉看着那青年,又扭头看看黛玉,心里缓缓打出一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0章 南巡寻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错号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