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薛家进京,如何张扬自不必说,贾兰只觉得太太似乎是越发地得意了,以前还稳得住,如今却时而露出一些言语来,惹人侧目。
盖因不止薛家进京尽显豪富,叫她长脸,还有王家舅老爷王子腾点了九省统制,出京巡看。此职非圣上心腹不可得,贾家人虽少知朝中事务,却也明白圣心如何要紧。一时间家下更把王夫人看重胜过大房邢夫人百倍,如何不得意?
然贾兰心里对此只觉得棘手。
贾宝玉如何,姑娘们如何,都是家中的事。太太老爷们一旦惹起事来,那可要涉及外头了。又有贾政王夫人乃他亲祖父母,格外不同,若有不好,第一个牵连贾宝玉,第二个就得牵连他。
正如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所说,大家族若是从外部杀进来,是杀不尽的,只有自己内里乱了,才会迅速凋亡。越是大家族,越该整肃家风,管束子弟。贾政尚且有这样的意识,王夫人却没有。偏她溺爱宝玉、忽视贾环,放任王熙凤放印子钱,仔细想来,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管家人选。
如今家里的琐事都归王熙凤一并照管,大事她却是做不得主的,悉听王夫人的意思。
贾兰想,这样的格局对荣国府来说,并没有好处。
新年将至,贾兰也快要满四岁了,按照家里的规矩,小孩子生日不宜张罗,免得叫天上的神仙看到带走孩子,所以他就只吃了一碗长寿面。
不过该送礼的也自然要送,家里不管是长辈也好平辈也好,都送了各色礼物。因着他今年开始读书,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人送的是笔墨纸张,文房四宝,几位小姑姑送了自己做的笔袋扇套等物,还有贾宝玉和贾琏,也寻了外头的新奇玩意儿给他。
他收了礼,又另外给李纨送了一份自己准备的礼物。是他用攒下来的月钱买的玉钗。
李纨见他竟给自己送礼,惊讶不已:“今日是你的生辰,如何送我礼物?”
“当年今日,若不是母亲受累,哪有我的出生。因此也要给母亲送一份,感谢您才是。”贾兰把玉钗塞到李纨手里。
他知道李纨日子不好过,也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可他平白占了人家儿子的身体,就应该替原本的贾兰孝敬李纨,送她礼物也是哄她开心罢了。
李纨果然喜极而泣,拥住儿子,难得失态道:“我的儿,你才这么点大,心里就想着许多事情,还惦记我。你可别操心太过了,万事有我们这些大人呢。”
她这话里,其实便是暗指未来的事。
贾兰所说预言已经有不少都成真了,李纨越来越相信,也就越发担忧。但她知道,儿子只有比自己更担忧的,又怕他年纪小,吃不好睡不好影响身子,只能劝慰。
贾兰不想聊这些沉重的话题,赶紧一摊手:“母亲,我如今可是精穷了,学里拿来买点心的八两银子全花了,你给我几个子儿,平时也好打点人吧。”
“这都是小事。”在儿子头上,李纨一向很大方,叫素云另给贾兰拿了十两,“你在外头别只顾着俭省,来日读书会友,哪个不花钱。”
“这也太多了。”贾兰不想收,“给我二两就好。”
“你又不是乱花钱的,收着就是,我放心你。”李纨把钱塞进他的怀里,说起其他事,“只是咱们家如今看着好,实则也艰难。这些时日你二婶婶常和我说,家里进项一年少过一年。她有意削减一些用度,却不知从哪里下手。”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不管减了谁的,都是得罪人罢了。”贾兰说。
“可不是,她愁得很呢。”
贾兰有些不明白,家里的进项大头是田庄与店铺租金,他们家又没有卖田卖地,也不曾动用大笔款项,怎么越发艰难了。
外头的事情,他不好打听的,都去问张同。因张同从庄子上来,他最晓得田地的事情,就和贾兰说:“别的庄子我不知,但我家那庄上出产与往年差不多,也不曾听过哪里减产了。”
贾兰又问:“可是粮价降了?”
“好好的,怎么会降粮价。”张同笑了,“哥儿怎么问这个?”
贾兰摇头:“没什么,随便问问。”
其实这件事早有端倪,曹公也在各处暗示了贾家的衰退。但他还是很好奇贾家是怎么败的。他和贾家实为一体,想要自救,最好的办法就是救回贾家。若不知道怎么败的,他从哪里入手呢?
时间很快到了年下,这时候的年味比现代重得多。打进了腊月起,每隔几日就有新花样,又是全家一起写对联,又是分食腊八粥。别说主子们各个穿得喜庆,就连丫鬟也在头上绑红绳,看着就热闹。
除夕夜一家子分席宴饮自不必说,饭后还得一起守岁。
老太太带着儿孙在上院玩乐,薛姨妈与薛宝钗也在,老爷们则在前院另有消遣。贾政本想把贾宝玉、贾兰都叫到前院去,贾宝玉宁死不从,缠着老太太,老太太也不让他去,贾兰才得以趁这股东风留在后院。
笑话,平时刻苦读书是没办法,大过年还要去面对贾政那张脸,那他的命也太苦了。
不过他没去和贾宝玉等人一起玩,他留在了花厅里陪贾母与太太们。贾母如今也越发喜欢他了,看到他就想起出息的大孙子贾珠,把他搂到怀里,笑说:“你怎么不去与你叔叔他们一起玩,陪我这老东西说话,倒怕让你无趣。”
“我一整年也没几个空陪老太太,今日再不陪您,真是不孝了。”贾兰也很会说好听的话,加上他年纪小表情无辜,更显得真诚。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您家这些孩子都如此灵秀,更难得的是孝心可嘉,究竟怎么养的?快说出来,我也学一学,管教管教我家那个不成器的皮猴。”
今夜除夕,薛蟠竟然还在外厮混,可怜薛姨妈除了生闷气什么也做不了。
老太太当然知道她在恭维,但她自觉这话也没错,只是不能直接承认,就故意说:“哪里的话,他才这么大,知道什么,不过是性情随了他母亲,最是和顺懂事。”
李纨赶紧口称不敢。
一家子其乐融融,王夫人看了,难得也对李纨和贾兰满意了一些。
“兰儿别只顾着歪缠老太太,过来吃果子。”王夫人对他招手。
贾兰一过来,她却又说:“可这果子也不是好吃的,你给老太太背首诗,我再给你。”
贾兰:……
好吧,古今家长都是一样的,到了过年就要孩子展示才艺了。
没办法,彩衣娱亲嘛,正好他也想拉近与王夫人的关系,特意捡了喜庆好意头的诗背了三两首,逗得所有人都喜欢,才拿了王夫人手里的果子吃。
王夫人性格有些拧巴,但也不至于对亲孙子如何。之前因为不怎么喜欢儿媳妇,所以连带着对这个孙子也淡淡的,现在见到他聪慧可爱,自然就喜欢起来。
她抱了贾兰坐在自己身边说:“你平日读书辛苦,身边听说还没人伺候,房里只有个奶妈?”
“多谢太太关怀,有妈妈在尽够了的。”贾兰回答。
其实他的奶、子王妈妈素性惫懒,常寻机躲清闲,他不怎么喜欢他。他起居的许多事情都由李纨身边另外两个丫鬟照管。
王氏听了还是坚持:“那也不像样,你如今越发大了,又要读书,身边人若有不尽心的,只怕委屈了你。”
李纨听了倒很欢喜。
去年贾兰病一场,未必没有王妈妈偷奸耍滑、疏忽不周的缘故,若兰儿身边配两个丫鬟,也更周全一些。
王氏就唤了王熙凤来:“你挑几个好的丫鬟备下,给你侄儿选两个使唤。”
这对王熙凤来说不是难事,她立刻应下。
贾兰见到王熙凤却想起一件事。王熙凤年前才说银钱紧张,最近年下宴席却办得颇为热闹精致,连老太太也赞比去年的好。
那她是哪里来的钱呢?
过完了年,就是走亲访友。今年李家并无人在京,这个外祖家贾兰就不用去了,倒跟着王夫人一起去了王家。这还是头一次,可见如今王夫人对他果然亲近不少。
王家和贾家不同,有个九省统制,哪怕王子腾本人并不在京,年下的节礼拜贴还是成筐地往府里搬,看得王夫人眼热。
不仅如此,王家在朝中的消息也比贾家灵通不少。贾兰正和贾宝玉一起坐在暖阁板凳上装乖巧的时候,就听王家舅太太说:“你可曾听闻,赶在年前封印,当今圣上上表上皇,请封上皇淑妃为淑太妃,又追封先废太子为义忠亲王。”
“什么?”女人八卦起来的心,全天下都一样,更何况是这样的大瓜,王夫人立刻竖起了耳朵,“先废太子不是坏了事才走的吗?上皇竟然准许?”
“准了,不仅如此,义忠亲王还有个遗腹女,当今也请封为永泰郡主。”
“还有这事?”
“是啊,听说小郡主以前一直跟着淑太妃出家,被上皇圈禁着。”舅太太叹了口气,“也是可怜的,长到四岁才得见天日,好在以后都有好日子过了。”
贾兰捕捉到“出家”“圈禁”这些关键词,一下就触发了他的记忆。
自那日离开钟灵寺后,他未曾忘记那个疑似老乡的小女孩。只是用脑子想想就知道,那女孩绝不简单,不是他能招惹的,他不敢冒险打听太多,只好按捺内心的波动与好奇,装作不知。
那这个郡主,会是她吗?
我准备定一个每天固定更新的时间
你们觉得是晚上九点比较好,还是中午十二点比较好?
(求求收藏!求求评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