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川进了城。
安定门在皇城东北角,他们要一路往南,快到正阳门再往西,一直到皇城正中线,再往北进大明门。
接着继续往北,穿过承天门、端门,最后就到了午门。献俘就在午门前的大广场。
穆川在车队最前头,两边有礼部官员引路,他后头是个专门用来展示的囚车,里关着花阿赞土司,之后的牛车上是专门进献给皇帝的战利品。
接着是几辆马车,李老将军就在里头坐着。
后头还有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及身份地位没花阿赞土司高的俘虏们。
穆川回头看了看。
回京的路上,花阿赞土司是最舒服的,随行的还有两位军医,保证花阿赞土司能活到午门献俘。
万一死了怎么办?
穆川也问过李老将军,答案很简单:“另寻一俘虏假扮他。”
不过进城之后,这位土司就不那么舒服了。他是跪在囚车里的,后头那些俘虏至少还能坐着。
穆川表情严肃,跟百姓对视上也会微微颔首。
路两边很是热闹,多的是出来摆摊的小商贩,光是卖糖葫芦的,短短一条街上就有三家,至于扔烂菜叶子扔臭鸡蛋,这个没见到。
毕竟鸡蛋也不便宜,谁会把鸡蛋放到坏呢?
而且内城的院子都不大,种棵景观树都扣扣索索的,花都养在盆子里,压根没种菜的地方,菜都是外城送来的,也是笔不小的花费。
车队一路往前,不过一盅茶的功夫就看不见了,贾宝玉叹息一声:“从没见过那么高的马,怕是比我都高了。”
薛蟠再怎么混账没出息不识字,见过的东西总归是比贾宝玉多的,他想了想,思索道:“应该是纳里马,从西海沿子出海,往西半个月的路程,有个叫纳帕里的地方产的。不好养,我父亲在世时也动过念头,船没靠岸就死完了。”
薛蟠请贾宝玉看热闹,自然也是有几个陪客的,当下有人笑道:“管他好不好养呢,既然这人能养,将来等多了,总能流出来几匹,二爷若是喜欢,我们替二爷寻来便是。”
这么一恭维,贾宝玉就没那么沮丧了,薛蟠又给他倒了茶,指了指下头依旧热闹的长街:“下头还挺挤,先吃了午饭再说。”
贾宝玉点头应了,却还念念不忘方才那马:“腿都比别的马粗壮许多,不知道能跑多快。可惜可惜!他们不叫我骑快马。”
“就是不骑,放家里看着也够威武。还有那将军,我看着比柳兄弟还要高上半头。”
薛蟠是个五短身材,虽然早就成年,身高却跟才十七岁的贾宝玉身高不相上下,就是比贾宝玉壮实许多。
两人都认识的人里,柳湘莲要比他们要高上半头,许是用心钻研过唱戏的关系,身形也极佳,每每说起总叫人念念不忘。
“说起来……可寻找他了?”
薛蟠失落地摇摇头,贾宝玉也跟着叹了口气,拿起酒壶倒酒,一口喝了。
未时的钟刚刚敲响,午门献俘开始了。
午门前的大广场站着密密麻麻的官员,还有宫廷乐师奏乐,尤其是那组两人高的编钟,敲起来声音悠远而清脆,很是对穆川胃口。
去掉前头必要的流程,穆川要做的,就是“提俘上前”,其实这个提就是押解,但写在正式文书上的都是提,问题是讲解午门献俘流程的官员被李老将军轰走了,李老将军又说了好几次“皇帝好糊弄”,所以穆川真就把人提起来了。
旁边的引导官倒抽一口冷气,正要上前,走了没两步就顿住了。
——穆将军高大威猛,强壮结实,马上就要封爵了。
——反正丢脸的是花阿赞土司。
引导官老老实实站在一边,陪着一起往前走。
城楼上,皇帝也是满心的赞叹:“好一员猛将!那土司为祸多年,朕以为他多有本事,在穆将军手上竟像是只猫儿,连脚都落不了地。”
这时候肯定不会有不长眼的说“提不提”之类的话题。
内阁学士孟大人笑道:“得此猛将,是陛下之福。”
皇帝连说了几个好。
穆川站定,下来该是由兵部尚书奏请皇帝处置俘虏,不过李老将军告老还乡,皇帝拟定的官职就是挂兵部尚书衔,所以这一次是李老将军开口。
他年岁虽然大了,也有不少暗伤,但这个场合无论如何都得中气十足。
李老将军扬声在城楼下喊话,上头的皇帝听得一清二楚。
如何处置俘虏,那是早就议定了的。
花阿赞土司手下几个统领悉数问斩,土司本人被赦免,安置在了会同馆至宁院,另外皇帝还说了:“土司年老,许其一子进京侍奉。”
这也是阳谋了,里头还有穆川的功劳。
他生擒花阿赞土司的时候,顺带砍死了土司最得力的儿子,剩下虽还有十几个儿子,但都半斤八两,就算有一两个出众的,也抵不过其他人合力围剿。
皇帝这话一出,那边又没人主事,剩下那些儿子非得把狗脑子打出来,才能选出个来当质子的。
土司被官员带走,剩下的人继续往里,去皇极殿上朝,这次就是穆川他们的封赏了。
两位主将,李老将军封定南侯,加兵部尚书衔,穆川封忠勇伯,加兵部侍郎衔,另外还有对祖上的封赏。
穆川那个大字儿不识几个的亲爹穆大壮,如今是三品官了,他那个因为家中无钱抵徭役,只能自己饿死自己的爷爷,是五品官。
功劳大的几人在大殿内当着皇帝面封赏,其余众人就是在外头由官员念圣旨。
等穆川跟李老将军两人叩谢完隆恩,皇帝笑道:“两位随朕来御书房,战报语焉不详,朕想好好听听。”
两人继续跟着往里。
一到御书房,皇帝坐下,就又想倒抽冷气了。
一开始他在城门楼上,穆川在下头,只能跟旁边官员对比看出来他身材高大,具体能有多高多大,那是看不出来的。
接着是大殿,龙椅是在宝台上的,穆川还是在下头,总归是比殿里所有人都强壮。
如今到了御书房……
“爱卿是如何长得这样高大的!”
不仅高大,肩膀还宽,站在窗户前头都能把太阳都挡住。
“多亏将军体恤,许臣吃饱肚子。”
穆川回答得有点取巧,他才进京,也不知道皇帝是个什么秉性,所以他打算一点点试探着来。
皇帝笑了起来,问李老将军:“年年都上书说军粮不够,竟是为了养他吗?”
李老将军虽然早说要骂那些克扣他们粮草的官员,但对着皇帝言辞就没那么犀利了。
“若是多些军粮,也能多养几个穆将军。”
皇帝又笑了。
回来第一次面圣,皇帝今日必定是留足了空的,李老将军打算多给穆川留机会,说了没两句话就歉意道:“臣年纪大了,想倚老卖老讨个饶,得回去歇歇了。”
皇帝又赏了些字画玉器金银珠宝,这才叫太监送他出去。
这下御书房里就剩穆川一个了。
没了旁人,皇帝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膀子,依旧是那句感慨:“爱卿长得真是健壮。”
穆川便也顺势夸耀自己几句,什么土司的土楼城门口就是他扛着圆木给撞开的,还有能拉开四石的弓,寻常骑兵射箭能有三十丈,他的弓能射出去一百丈等等。
语言朴素,炫耀得又很直白,皇帝赞叹不已,惊呼连连:“爱卿一人可抵一军!”
穆川也对皇帝有了初步的影响。
的确是挺符合上位者的刻板印象的。
没出过皇城大门,有点天真,不至于到“何不食肉糜”的地步,但对苦难两个字也没什么理解。
气氛正好,皇帝忽然问道:“怎得跟进城时穿得不是一套铠甲?”
那当然是故意的了。
穆川犹豫片刻,道:“想叫百姓知道陛下不容易,却不想叫陛下知道臣等辛苦。”
皇帝一愣,脸上有种欣喜若狂,却又要努力克制的用力:“朕知道你们不容易,也知道你们辛苦。”
他轻轻拂过穆川崭新还反光的铠甲,道:“把那套旧的送进宫来,朕摆在书房,也算是个警醒。”
这不就挺好,在皇帝面前挂名了。穆川道谢,又说:“有陛下,是黎民百姓之福。”
皇帝很是高兴又有点自傲,挺直了背,问穆川:“爱卿多大了?”
严格来说是二十五,但是如果说他二十五,就必定会扯出来他服兵役的时候才十四岁,这是违反大魏律的,穆川打算用这个年纪坑人,所以不打算现在爆出来。
“回陛下,二十七。五月底的生日。”
“竟然比朕还小两岁?”皇帝一边惊呼一边又笑了起来,“边关苦寒,风吹日晒的——全福仁,去拿些上好的香膏来。爱卿多涂一涂,养上一年半载的就好了。等你养好些,朕再给你做媒!”
“多谢陛下。”穆川也不推辞也不谦虚,直接就答应了下来:“臣喜欢好看的姑娘。”
皇帝觉得有点违和,明明说得是好色,但穆川的表情过于严肃正经了,该是两个人难为情的,全叫皇帝一个人受了。
他立即换了个严肃的话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爱卿在边关也十余年了,回来先好好休息,朕要给你寻个合适的位置。”
朝堂上封的兵部侍郎是虚衔,真正的差事还要等皇帝定夺。
但这对穆川来说是个好现象,这证明皇帝并不打算将他束之高阁,是打算给他找个实职做的,所以才要斟酌权衡。权衡得越久,官就越大。
不过面对皇帝,不能表现得太明白,穆川道谢:“正好收拾家里,快十一年没回去了。”
“朕还给你备了些东西。”皇帝拿了个木头镶象牙的牌子给他,穆川恭敬的接了。
“已经十月了。这时候京里的碳基本都订好了,后头再买要贵几倍的,你若是家里炭火不够用,只管去内务府支取。拿这牌子就行,镶象牙的,能支最好的银丝碳。”
穆川原本威严的脸上也有了点笑意,整个人似乎也绷得没那么直了,这让皇帝心里生出了些满足感。
“臣原先在家里……”穆川回忆道:“柴都是臣去砍的。很沉,肩膀破了很多次。”他觉得皇帝似乎很喜欢这些细微小事,又举起手来给皇帝看:“这是当年砍柴落下的疤。”
两个都有心,气氛也越来越融洽,皇帝说了三次:“全福仁,送穆将军回去。”
三次都没走成,又都留了下来。
半晌,皇帝叹气道:“将军穿着重甲,又不好坐,朕留你就是为难你。全福仁,送穆将军回去。”
第四次穆川总算是出了御书房,不过才出来,就又被个太监堵住了。
“穆将军,太上皇有请。”
皇帝的贴身太监全福仁顿时变了脸色。
糟糕,太上皇又要撬墙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一等忠勇伯、兵部侍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