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一梦华胥国 > 第14章 五岁能文号神童

第14章 五岁能文号神童

不得不优先声明的是,虽然安排了功课,也对林璟有信心,但是林海本以为她收到的最多是一两百字的段落扩写……

虽然是诗不是段落,但大体上都是一样的根据文本扩写。

谁能想得到林璟拿出来的竟是一篇长文啊?

虽然没被安排,但很会安排自己的贾瑗想想自己书房里薄薄的几张纸,再看看林璟那厚厚的一大叠:“……”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幸好没带来,不然可太丢人了!

对上贾瑗“快看,这里有神仙”的目光,林璟心虚得根本不敢说话——这样子真的好像她在欺负小孩。

自家人知自家事,要是因为过目不忘被夸作神童,林璟是一点都不亏心的,毕竟她真的看一眼就能记下来,但是写文章嘛,起码对林璟而言,可比写诗容易太多了。

即使她已经接受了完整的古代小学教育,也把知名的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千家诗》《神童诗》,不知名者——主要是后世不知名,在当时还是很有名望的,甚至时至今日,如林家这样家中有藏书的人家还拿来给家中子妹当作启蒙必读书目,如《文场秀句》《咏史诗》等都通读背诵了。

虽然她读了就等于背了,相当于免去了“兴、道、讽、诵、言、语”六者中的“背文曰讽”这一节,但“诵”还是得自己学的。

“以声节之曰诵”,简而言之,要根据特定的音律背书,务求抑扬顿挫,有腔有调。

这里的“小学”,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小学,而是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对应字形、字音以及字义三部分,通俗来说,就是认字。与之相对的就是“大学”,四书之中就有以此为名的,没有中学。

但是,她前世还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全套学程,别说议论文了,论文都写了不知多少,虽然不熟悉古体文,可林海也没规定文体啊!

最大的困难反而是不能写得太好。

别看王子安在《滕王阁序》里自称“童子”,但实际上当时人已经十四岁了,可不是四岁。同时期的另一个神童骆观光七岁能诗,写的也是《咏鹅》,而不是《帝京篇》,而稍晚的李季兰,六岁作诗也只是《蔷薇诗》……

如若不然,就不是“神童”,而是“怪物”了!

领先一步的是天才,领先百步的是疯子,天才是被追捧的,疯子可不是。

虽然林璟自认,在她绞尽脑汁改了一宿之后,议论文已经变成了,说好听点叫抒情文,说难听点就是网络喷子的小作文。

毕竟她真的越写越生气,越生气就越文思如泉涌,并且抽刀断水水更流——根本就刹不住车。

简而言之,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好处也有,林璟再也不用担心写的太好了,虽然她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但和“好”的距离不是一般的大,以至于她本人看着自己努力了两天的结果都沉默了……

把最后几页从批判“忠”到痛骂封建吃人的主旨升华部分给抽出来,林璟不假人手挨张给丢火盆里了,眼看着烧得干干净净才放下心来……这可不兴给人看见。

留作纪念也大可不必,又不是要发《求是》,没得给自己留下祸患。

下剩的部分修正过后,改词换句看着更像文言文了,才再重新誊抄了一份交给林海,还是那句话——林海又没规定文体,抒情怎么不行了?

自然是可以的。

虽然林璟自觉写得不好,但要林海说,她这个学生真是给了她一个大惊喜。

其实她给林璟布置功课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林璟能交上这么一份说理清晰、观点鲜明的文章来。

这个年纪的孩子只要写得文从字顺就当得起一句“能属文”,若是再有一二可称道之处,就可谓曰:“善属文”了。

像林璟这样洋洋洒洒数千言,而且观点明确,有条有理的更是凤毛麟角,虽然她的观点比较激进,也不太符合主流,但她一个孩子,有自己的观点,还能找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且罗列分明写成文章,还能有什么好不满意的呢?

至于不符合主流,这能算什么大事?官府或是宿儒难道还要和一个孩子计较不成?她若是有本事引领一时风骚,那是慧眼独具,要是没本事只能和光同尘,也不过是当时“少不更事”就圆回来了。

毕竟林璟现在这个年龄,都不好说是“年少”了,得说“年幼”才贴切。

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只是一篇小儿文章。

关键是,林璟这篇文章虽然骂郭巨骂得比较狠,从沽名钓誉骂到不当人子,但是其实是不违背朝廷宣扬二十四孝的初衷的。

“孝”只是表面,核心是要升华到“忠君爱国”的层面。

林璟把封建**骂得狗血淋头的部分全烧了个干净,留下的反而是“分钱独奉父,陷姊妹于不义,不友也。埋儿绝亲祀,置老父于不善,不孝也。邀名无所忌,视法度如无物,不忠也。故巨诚非孝子也。”

必须要强调的是,虽然现代社会之前,母父杀子不按照一般杀人罪判,但不等于杀子不是犯罪。

事实上,杀子定罪大体分成“因故杀子”和“无故杀子”的定罪轻重有别,杀子的方式是用兵器还是徒手又不一样,另外失手杀的,和故意杀的也是不一样的量刑,因为内心的爱憎故意杀害无论是上述哪一种都罪加一等。

郭巨埋儿无疑是“故杀子孙罪”,又是为了更好地奉养老父,这种情况下,量刑会轻很多,但是犯罪就是犯罪,量刑再轻也是犯罪。何况,活埋是很痛苦的死法,据此应当加重量刑。

林璟因此说这是违法犯罪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历朝历代宣传“孝”是为了强化“忠”,可不是为了人人都去当孝子而不是忠妾的。要是个个都顶着“孝”的名头违背法纪不忠还得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大部分时候“忠”和“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也有二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时候。

一般而言,越是皇权至上,就越是强调“忠”,“杀子罪”也就判得越重。

正巧,越是封建社会后期,就越是中央集权,而大雍在这上面可谓登峰造极,也或可说,是正在触底过程中即将要反弹的弹簧。

换言之,大雍是“忠”占上风的,所以林海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地给宝贝学生扬名了。

林璟不擅诗词,但是林海很擅长啊——人家女儿可是有“堪怜咏絮才”之称的林黛玉。

作为一个标准的传统文人,林海当然不会挂个横幅说我学生会写文章了,但是有事没事作诗撰文记录一下就是常规操作了,写都写了给知己好友送去分享并请人斧正也是应有之义。

一来二去的,可不就该知道的都知道她林海收了一个年仅五岁就会写文章的学生了?

林璟的亲娘林清也是个中翘楚,一度以“工诗能赋,辞藻绮错”被称颂为“上官再世”——虽然当时林璟还没出生,如今写娇儿诗夸儿子也是援笔立就。

所谓“上官”者,周相上官婉儿是也。

上官婉儿,在林璟前世也被称为“上官昭容”“巾帼宰相”,但在大雍的历史里,她自然不是昭容,“巾帼”二字更是早早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身历两代、辅弼三朝的武周开国元勋,历任周太祖武曌和太宗武令月两朝宰相,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三省长官当了个遍,在周世宗尚为太子时还担任太傅一职的一代文宗,上官成章。

所谓“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婉而成章,倒比“妇听而婉”或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要好上许多。

美好的意思倒不坏,但是顺从就算了。

说来有趣,在这个现下暂时可命名为大雍的平行时空——姑且先这么认为,林璟前世耳熟能详的人物,男人是女人,女人还是女人。

这些还是女人的女人,在彼时空青史留名,在此时空化身在亚马逊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掀起历史的风暴。

即使只有林璟知道风暴曾经席卷这片土地。

譬如武曌,失去了“唯一的女皇帝”的光环,她只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皇帝之一,特别一点也不过是驸马上位,以至于此后的每一个朝代,都对公主驸马严防死守罢了……但她得到了正统,更得到了她的同位体不曾得到的性别优势。

她是大周的开国太祖,子孙后代万祀不祧,后世皇朝祭祀不绝,而不是什么则天大圣皇后。

林海、林清之外,又有林桓宝刀未老,另外家中男眷里,裴雪和吴夫人都是出自书香之族,自幼识文断字、饱读诗书,闺中之时也曾组诗社、撰诗集,都是一时才男,很有几个手帕交。

一番操作下来,林璟很快就在家长的朋友圈中小有名气,再被带着参加一二文会,拜见几个叔伯,“神童”的名声也就出来了,走出去人家都知道是林家那个五岁就能写文章的小神童。

若是她自己够努力,或者林清、林桓努努力名留青史,还能被记一个“幼岐嶷,年五岁,能属文,词旨益新”之类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五岁能文号神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婚内上瘾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