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古来大抵皆如此。
见独子高中,眼看着举业有成,又娶得贵婿,明摆着前途坦荡,卧病已久的睢宁侯林桐,薨于端和四十九年腊月三十。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向阳而生的凤凰终究没能见到端和五十年的暖阳。
两家关系已经很远了,算不得亲支嫡派,虽还未出五服,但上至林桓下到林璟,都只消服最轻的缌麻即可。只是林家一贯子嗣单薄,又兼同在京中唯有她们两房,林海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林桓和林清自然责无旁贷。
男眷里头,因赵夫人受不住打击病倒了,如今甚至起不来榻,而贾敏更是新婿,虽说在家都跟着父亲姐婿学了管家理事迎来送往的,但到底不能顶事——不说赵夫人不放心,就是他自个心下也怕露怯,少不得吴夫人带着裴雪在睢宁侯府帮衬着打理丧事并招待男客。
独林璟年纪尚小,恐她小人儿惊了魂,只头日去了,再逢七被抱着去给族祖母磕个头便罢了,倒是累得裴雪连日里两头跑。
“没法子,知道翁翁心疼我,可总不能留阿隽一个人,不放心不说,一日不见着我也想得慌。”裴雪慢慢喝着参汤,倒不觉有什么,连轴转是累,但他一个年轻媳婿,哪有他说累的地,“何况太太老爷体恤,命我早上只带着姐儿,午后再去侯府里就是了,两边又不远,哪里累的着?”
张翁翁心下叹气,他妇君奶大的裴雪,但自打裴雪断了奶,一直都是他在照看,又跟着到了林家,把裴雪看得比亲儿子还重些。说句托大的,裴雪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小郎曾经多直率的性子,如今说话做事都周全了起来,说难听点,他家小郎先前还敢说家妐要抢姐儿,现在连在自己的院子里都不敢说姑妐半个字不好。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可这叫人怎么能不心疼?
林璟倒是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个时代的翁婿关系比她上辈子刷到过的婆媳关系帖还叫人大开眼界——可能她前世的古代也是如此?毕竟她出生的时候都是千禧年了,现代社会千不好万不好,人人平等没能全面实现也是整体实现,不同意的自己憋着。
封建社会且不一样,家妐要整治儿婿那是合情合理又合法,像睢宁侯府的赵夫人,也就是林璟的堂叔祖父这种能在宅斗文里有的是方法和手段的大家主父,整治了你还能教你有苦说不出。
林璟虽然没去过几次侯府,但就是这寥寥几次已足够她看出赵夫人对贾敏态度的变化,以及贾敏因此有多战战兢兢,背后里怕是没少遭罪——赵夫人人都已经病恹恹地倒床上了。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想到前世偶然刷到的婆媳关系帖,再想想晋升亲眼所见的两对翁婿的关系,林璟就由衷地庆幸自己穿越的是大雍,并且她还是个女孩——除了林璟这个见多识广而且说话做事从不被避开的小婴儿,没见哪个女人看出来贾敏的如履薄冰,林清和吴夫人关系再一般,和裴雪再是公认的恩爱妇夫,也没见她看到过裴雪的难处。
何况,谨慎周全些不是坏事。
林璟是半点不觉得她对这辈子的爹用这种长辈看小辈的口吻姿态有什么不对的——她现在是个婴儿不假,但是算上上辈子她本来就比裴雪大,从幼儿园一路读上来,即使再顺风顺水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也是奔三的人了,这还是在林璟读的是海硕海博的前提下……而裴雪要是在后世,顶天也就刚进大学的校门。
虽说她本人从上辈子到这辈子都没学会什么叫作“谨慎周全”,但这也不得不说一声幸运了。
贾敏的运气也不算差。
虽然才进门就撞上了家姑的丧事,被赵夫人视作克死林桐的眼中钉,卧病在床都没少借着“侍疾”折腾,但妇君明理,不曾迁怒于他——林海自家人知自家事,本来贾敏嫁进来这样快就有冲喜的意思,不然按着京中的规矩,为显得自家舅郎贵重,三书六礼少说要走上小半年的功夫,要不史夫人哪能那么生气?
更好的是,他娘家得力。
如今的宁荣二府可不是《红楼梦》里寅吃卯粮的空架子,贾代善贾代化这对堂姊妹尚在,不说权倾朝野,也是兵权在握,再退一步,起码“敕造荣国公府”“敕造宁国公府”都是挂的名正言顺的,毕竟主人正经是国公,可不是什么“一等将军”“三品爵威烈将军”……
就是不知贾代化为何未来会成了“世袭一等神威将军”。
贾代善远在平安州,军务紧要不可擅离职守自不用说,光是送信报丧都要一旬的功夫才能收着,且亲家又不是母父要奔丧丁忧,故而是现任京营节度使的贾代化和史夫人带着贾敬三姐妹来睢宁侯府吊唁。
待到林桐七七,林璟也被抱着来祭拜的时候,赵夫人和贾敏看着又是模范好翁婿了,若不是林璟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信心,都得怀疑一二是不是她当初看错了。
倒也不奇怪,毕竟林桐没了,林家连侯府都住不得了。荣国府没了国公还有国公夫人和一等将军,顶多叫逾制,但法不责众,毕竟本朝勋贵基本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一等将军虽然不比国公,到底是世袭的爵位。林海可没有爵位继承了,赵夫人倒也是超品的侯夫人诰命,但林海身上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而且她既欲以科甲晋身,就断不能按着勋贵的路子走,不然只能落下个两边不讨好。
林家如今说是家道中落也没有问题,虽然家底还在,和穷困潦倒不沾边,但社会地位上是已经低了一大截了。现在还好,若是林海这一代撑不起来,几代睢宁侯的老关系陆续断了,也就和普通的富户乡绅无别了。
可贾敏不仅有如日中天的母亲和伯母,还有年轻有为的姐姐——主要是堂姐贾敬。至于他两个亲姐姐,贾赦这个纨绔膏梁和贾政这个据说酷喜读书,但连个秀才都没考下来的,在赵夫人这还当不起一句“年轻有为”。
贾敬今年三十有七,前岁高中二甲一百三十二名恩科进士,她也是运道好,此前考了三次会试皆是不第,本来葵丑科落第后该等丙辰科再考,谁知正逢当今五十大寿,特开恩科,这样的喜事,考官下手难免松些,吊着榜尾进了殿试,看着她娘她叔叔还有她已经仙去的祖母的面子,从三甲提到了二甲,得了进士出身,免于同进士的尴尬。
虽说如今处处缺人,举人为官不罕见,副榜举人都能充任教职,同进士也是过了会试殿试的,自然不会说宁可不上榜也不当同进士,更没有到皇朝后期“如夫人”的地步,但到底承平日久,总是越收越紧的,进士出身自然比同进士出身来得好。
当然,贾敬要是没实力,她也不能早早中了举人,再是恩科再多的祖宗情面也是枉然。
赵夫人一时受了大刺激,倒不一定真觉得是贾敏克了林桐,只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迁怒贾敏的性价比最高罢了。
时间日久,情绪下来了,赵夫人的理智也就回来了,自然有意与贾敏修好——当然不会直说,不然他成什么人了?
这些大家夫人,就算是人尽皆知的为难,嘴上也不会承认半个字的。不过是借着这些日子让贾敏侍疾的事夸他孝顺,又从自己的嫁妆里挑了几样好的赏下去,就已经是主动低头了。
贾敏也就坡下驴,不然难道还指望赵夫人给他斟茶赔礼吗?
就是史夫人也没二话,嫁都嫁了,还能为了这点小事离不成?传出去他男儿要不要做人了?不说贾敏本人,整个贾家的小子都不好找人家了,甚至要连累到史家的男郎:“你家妐虽说先前有点拎不清,但不是个恶人,如今既已醒转过来了,你的日子也不会难过。”
史夫人从重孙媳婿上头三重男妐熬到如今自己当了家妐,对他而言,赵夫人那点手段根本不够看,和亲男儿说赵夫人“不是恶人”绝对真心实意——和贾敏的祖父、曾祖父、玄祖父比起来,赵夫人那叫一个心慈手软。
尤其是贾演的夫人刘氏和媳婿李氏,乡野出身的农夫,大字不识一个,要说干活真正是一把好手,要说别的,史夫人只能说他们就是命好,在贾源贾演姐妹两没发迹的时候就嫁到贾家,后来也就妇荣夫贵了,在对媳婿上只恨不得把人当驴子使唤。
那段时间,堪称史夫人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没有之一。
是以虽然刘氏李氏和史夫人同出金陵,理应更亲近,但是史夫人得说,和太妐妐以及曾太妐妐相比,周氏虽然也折腾他,但他们才是一国的。
无论如何,打死周氏都干不出拔了院子里养得好好的姚黄魏紫种菜不说,还要施农家肥的事……想到自己当初还不得不帮着刘氏和李氏挑肥,史夫人只恨不能晕过去。
与之相比,虽然周氏把贾赦报到自己的院子里养还养得和他一点不亲,但这真算不上深仇大恨,起码周氏真的是个体面人。
折腾你归折腾你,绝不会闹到明面上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在史夫人看来,赵夫人也就是周氏那个段位的罢了,这样双方都是体面人的其实反而好打交道,起码对他而言是这样的,毕竟是舒适区。
因此,他虽然不高兴男儿的遭遇,也主动请了贾代化带着贾敬和贾赦贾政姐妹来给贾敏撑腰,但他其实真的没有太很生气,毕竟男人嘛,都是这么过来的。
谁叫他们没那个运道投个女儿身呢?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出自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睢宁侯府县孝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