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年的二月,经过了辛苦怀胎十月,诸葛宁小朋友终于落地。朝野上下得知宁星舟生的是个女孩不免有些失望,也有些人议论起诸葛宁名字显然的不同寻常——哪有把母亲的名字加到孩子的名字里的?但丞相夫妇二人显然不在意,如今相府的日常变成了诸葛亮每天抱着跟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女儿办公,但就是舍不得放开手,宁星舟继续被摁回房间坐月子,某个美籍华裔试图抗议这在美国根本没有这个习惯,然而被苏瑶光一句话宣判了死刑——“这里是中国!”
此外之前的白磷事件宁星舟虽然用天火之说圆了过去,但正如她之前所预料到的,诸葛宁在这个不巧时间点的降生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亡灵转世是鬼胎。诸葛亮也曾询问过她要不要把这个孩子送走远离成都避避风头,宁星舟最终拒绝了——比起躲起来让外人看护,父母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他们是家人所以更应该永远站在一起共抗风雨。而苏瑶光这个彪悍的川渝女人已经提前准备好粉色的铲子给她的宝贝干女儿,用于以后用物理方式解决那些闲言碎语。
诸葛宁半个月的时候姜维率领大军返回成都,果不其然作为历史上九伐中原的天水幼麟任务完成的很出色,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彻底平定了汶山叛乱——就像他对诸葛亮和宁星舟承诺的那样,他并没有采用强硬镇压的方式,到达现场也并不急于交战,而是多方派出密探走访打听,终于抓住时机一举端掉了对方为首几人的窝点。然后趁着对方群龙无首之际立刻派出熟悉当地文化的士兵在各个村镇走访,许诺只要归顺朝廷丞相必有政策善待民众,百姓大多也朴实,听闻朝廷不纠前罪还会相应帮扶本地也就安安静静投降。毕竟都是种地的,又有谁愿意为了讨伐一个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妖女”而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呢?至于最后为数不多负隅顽抗的,姜维也懂萝卜加大棒的道理,一味的对敌人好却没有武力震慑必然长久不了,所以他不再留手,亲自率领军队作战,两军刚对垒之际就见几道银光从他指尖飞出,竟然在空气中转过一个圈之后精准插进叛军首领的脖子,当场吓得叛军做鸟兽散以为这是汉军的什么神迹竟然能操控飞出去的暗器转回来。
就这样姜维一战在边疆少民里打出了威名,回到成都复命后从护军将军升任破虏将军,而宁星舟与苏瑶光则趁此良机提出一项“全新”的边疆治理方案——结合汉法与现代经验,确立“安边新政”:
其一,凡主动归顺朝廷的部族,两年内免除杂税,由户籍人口数量发放“安置金”,专用于耕地恢复、牲畜添补与房屋修缮;(理解为现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帮扶就行了)
其二,各族必须选派一定比例幼童前往成都太学就读,朝廷承担一切费用,凡成绩优异者可录用为吏,仕于朝堂,为本族争取合法话语权。
“读成之后回去是官,留在京城就是桥梁”——穿越二人组的主意很明确参考了现代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现代大城市一些学校里的新疆班西藏班),一则给大山里的孩子们一条出路,一则也在朝廷与族中双边悄然植入信任的种子。这些子弟既是未来官吏,也是人质,这“软掌控”不必设藩镇、不需军事高压,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渗透。无论是现代还是三国,人性总是相同,文化与利益双管齐下,自能收心服之效。毕竟实打实到手的米袋子和身为边民却能在汉家朝廷做官的承诺,这比那帮只会画饼充饥的酋长们靠谱多了。
当然不可回避的这项政策对朝中的有些人来说过于超前了,在这个非我族类的年代明确即使身为边境异族也可做官惹来了不少保守派的争议。比如历史上蜀汉后期以谯周为首的本土益州派士大夫,他们本就在蜀汉朝堂上占据的生存空间最小自然危机感拉满;而东州派的李严因为并没有像历史中那样在231年就被贬为庶人此刻还是东州派头子,前年因为江州事件夹着尾巴做人了一年如今也开始不安分起来,虽然相比之下李严要老辣得多没有像益州派那样跳脚,却在最近的几份奏章中屡屡提及“若朝廷人才来源不分夷夏,数年后朝中半数尽为外族之人,恐多有不妥”。这类话并非激烈,但分量十足,而他的意思旁人也都听得懂。
谯周李严之流的担忧是有事实依据的,自从穿越组开始在蜀汉发迹之后,因为诸葛亮对她们百分之百的任用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朝堂之上除了荆州、东州、益州之外迅速崛起的第四股势力——“凉州派”。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宁星舟最初从凉州起家。这个名字不是他们自封的,而是旁人眼中自然归纳出的一个阵营。自从229年宁星舟在阴平之战中发迹,又一手提拔起姜维、王平两员大将。她身兼征西将军、陇右都督、司金中郎将三职;姜维为破虏将军,王平镇西将军;而四人中看似官阶最低的苏瑶光,却是丞相身边最被倚重的丞相长史,众人也都知道丞相府如今许多政令实则出自她的手笔,所以她的影响力也早已超过单纯的长史一职。
这四个人又有一个很明确的背景共同点,他们全员都不是根正苗红的蜀汉出身,在蜀汉没有根基——宁苏两个穿越者拿着“罗马护照”,姜维王平又全是魏国降将。也因此在机会主义者眼中他们便不再是四个孤立个体,而是一个可以投靠的新派系。所以这场政治的多方押注早就暗中开始了,比如姜维的母族天水姜氏,姜老族长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深知天水姜氏作为外来者在蜀地根基太浅不为本地豪族所接受,所以借着姜维的发迹,自从迁到汉中的这一年多积极把姜氏族人塞进凉州派的势力范围。姜维虽绝无任人唯亲之意,但到底是一手养自己长大的族中前辈也不好明着反对。
说实话宁星舟冤枉的很,她专注提拔姜维和王平不过是因为蜀汉后期ssr不多,这两位算是最出色的(魏延性格问题扣分严重),只不过恰好他俩都是魏国降将罢了——这个责任非要追一追,那也只能说蜀汉自己本地人太菜。
但这种话她也只能自己私下里和知道穿越秘密的人蛐蛐,也逼得诸葛亮不得不走到台前装模作样端端水,比如之前宁星舟的陇右独立王国,在第二次街亭之战后因为宁星舟怀孕不得不回到成都养胎,他顺势让出身益州本地的马忠留守陇右打开独立王国的大门——一来安抚最为焦虑的益州派,二来也是防止凉州派的做大。诸葛亮当然不是不信宁星舟等人,但他更明白政治不是信任的游戏,而是平衡的艺术。
而231年七月之后玄机院的兵器生产照旧恢复,到现在也有半年时间,板甲的制造之前宁星舟用一年才整出来四套,其实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最初的研发上,现如今已经熟悉了流程,半年就做出了5套,产量还有望持续提升。这一次板甲的分配诸葛亮当然也不会让宁星舟直接自己决定了,他还没忘记去年她直接拍板第一批给了姜维王平和魏延,闹得其他将军直接在他面前上演了一波“武将版宫斗”费了他好大的劲才安抚下来。作为理科脑和上帝视角持有者宁星舟虽然算不得错——好装备优先SSR嘛。但她显然忘记了板甲不仅是护身神器,也是政治平衡的象征,如此开挂的装备却优先了两个降将,当然会引来其他人的不平。
所以这一次的五套板甲分配方案如下:马岱(西凉铁骑主帅)、吴懿(太后亲哥,益州土著)、李丰(李严之子,东州二世祖)、廖化(荆州老将)、马忠(益州土著,驻守天水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苏瑶光看了分配名单直接好家伙这哪里是装备分配,这明明是端水大师的发定心丸现场。宁星舟则是啧啧啧一下这丞相可真是不好当,明明对某些人烦得要死却还是只能捏着鼻子发装备。
诸葛亮吻了吻妻子的额头,只是笑——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在取舍中间找到一条路。
很快又过了半个月到了诸葛宁的满月宴,这一天整个成都的达官贵人几乎都被邀请了,明明是个女孩身上又背负着些许不好的流言,但众人皆知丞相对这个小女儿却是宝贝的很,相府上下丝毫没有给她落了排场,而满月宴最有看头的就是抓周,诸葛亮事先准备了一本《论语》,一本《战地急救手册》,一支画笔,一朵花,还有他的七星剑摆在小诸葛宁面前。选论语就是以后必成班昭那样的文化大家,选急救手册就是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画笔就是想当画家,花就是以后会成为最美丽的女孩,剑就是会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将军——每一样都是父亲对女儿最好的期许。
然而小诸葛宁却一反常态,哪个都没选,而是径直爬向爹爹,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去抓他手里握着的羽扇。众人哄笑起来,合着原来小小年纪“野心”倒不小已经想抢老爹的位置了。宁星舟则是在一旁和苏瑶光哀叹在这个女儿身上愣是看不到一点她的基因,都说女儿像爹,但这也未免太过了,相貌是性转mini亮,竟然连抓周都要跳出选项地去抓老爹的羽扇。苏瑶光忙着沉迷萌娃不知天地为何物,转头对好闺蜜笑道:“那你不觉得小武侯会很酷吗?等以后宁宁长大了,顶着和老爸一样的脸摇着老爹同款羽扇,想想都有趣,吓死司马懿那个龟孙!”
至此诸葛宁选了她的路,那么诸葛亮也要选自己、或者说蜀汉的路了。宁星舟之前因为怀诸葛宁休息了半年多,但这半年多整个三国的政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司马懿在两万人被一场鬼火尽数焚烧于谷中之后只得退兵,至此连续三年与蜀汉的对抗皆是惨败收场,而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听闻司马懿街亭惨败,230年因伐蜀失败而丢了大司马职位的老将曹真就此一病不起,没等到年末就去世了(不是剧情杀,历史上他就是231年去世的)。曹叡再怎么生气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曹魏国内不敢打、短时间内也打不动了。而东吴孙权在几次北伐惨败后就没有什么进取心,虽然因为白磷事件很是恐慌了一阵子,但是通过宁星舟仪式他们到底知道了白磷不是什么随意使用的武器,而试探过后发现蜀汉也并没有想对付东吴的意思,于是依旧维持着和蜀汉的表面盟友关系。
所以实际上现在整个华夏的目光都是盯在蜀汉、更确切的说,诸葛亮的身上。他的决策将直接决定了整个政局未来的走向。所以在诸葛宁满月宴后不久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相府里看似只是一场普通的家庭聚会,实际却是决定整个世界格局的战略会议拉开了序幕,或许可以被称为232年版本的“隆中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因为无论是宁星舟还是苏瑶光都知道,现在她们已经彻彻底底脱离了历史攻略能帮到的地方,换而言之这是一条崭新的道路。但与会者依然只有诸葛亮和穿越二人组,因为穿越秘密的不可透露性,他们只能关起门来自己商量,然后诸葛亮再把做好的决定用这个世界能听懂的方式传达给蒋琬费祎等人听。
“所以你们作何打算?”丞相温和地看着眼前两个依旧看似懒懒散散的穿越女,像只是在问今晚吃什么这样家常的问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下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应该就是向西扩张了。”宁星舟率先开口:“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街亭的时候。我和伯约还有子钧那一次冲锋回来,他们俩的马怎么样了?”
诸葛亮只花了极短时间就回想起当时的场面:“口吐白沫,站立不稳,几无战力。”
“对,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们要向西去。”
“我当时忙着造板甲,却忘记了中原马的客观限制,简单来说,这里的马平均水平太垃圾,根本带不动全甲骑士的冲锋。当然,你送我的北斗不算。”
“我观察过,本地马平均肩高只有一米二,全身板甲重量大约在四五十斤左右,加上骑士自身的重量,成年男子我就算一百五十斤,杂七杂八再加上骑枪和剑,总负重已经超过二百斤,远远超出了这里的马所能承载的极限,所以当时伯约他们的马一轮冲锋直接歇菜,这还是没挂马铠的情况下。”宁星舟的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而欧洲的骑士老爷当年能玩全甲冲锋的前提是,西欧产的战马比如佩尔什、夏尔这些品种肩高几乎都一米六一米七,体重接近一吨,这才能带的动。”
“但西欧毕竟离我们这太远了,在这个年代根本碰不到,所以为了能带动全甲骑士,我们必须向西开扩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在那我们可以的得到阿拉伯马,也就是你们说的大宛马。虽然阿拉伯马的体型和欧洲人的那些还是比不上,但总比中原这些小可怜来得强。而且阿拉伯马生长于沙漠地区,耐力和长途奔袭能力是地球上最出色的。它们相对来说能负担得起板甲骑士。”
“你知道的,现在我们已经打出了蜀地多山的地形。中原是平原,在后世叫华北平原。而要想逐鹿中原,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如果我们能组建成百上千人的骑士团成建制冲锋在这个时代会是近乎无敌一样的存在,但玩钢铁洪流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得有能带动全甲骑士的马匹储备。”
军事是什么?是某个战神的出现然后砍人如割草一战定乾坤?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宁星舟知道所有看似伟大的胜利背后支撑的都是冰冷的数学。十三世纪的蒙古西征打到了维也纳城外,是因为成吉思汗开无双吗?不——成吉思汗不是神,他背后是整个蒙古战马体系、骑射技术、后勤运输、分进合击的军事组织。他们碾压的不是一个个骑士,而是欧洲那一整套落后的封建分裂体系。当时的西欧骑士大多还穿着片状锁子甲,防不住蒙古穿透力更强的硬弓,且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光是指挥就扯皮半天,更别提高机动性和军事纪律;对比之下蒙古人穿的是重装札甲,作战是集群打击,后勤靠整个草原游牧体系保障。这怎么打?所以战争的本质根本不是在比‘谁更勇’,是在比‘谁的体系更成熟’。
现实不是演义剧情,宁星舟从不幻想用个人武勇来改变战争走势。她知道要改变这场三国争霸的结局,就要构建出超越时代的体系——马匹、甲胄、训练、战术组织、后勤调度、冲锋节奏,每一环都要精密如机械、严谨如论文。
“我知道了,所以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这场战斗?”诸葛亮认可了宁星舟的说法。说实在的作为生长于中原的人他几乎从未将目光投向汉土之外的世界,但他到底是武侯并非目光短浅之人,听她这么一说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觉得不能急于一时,建兴六年丞相你第一次北伐,然后是七年阴平之战、八年汉中守卫战、九年街亭之战。整整四年咱们都在连续干架,再打下去百姓不由得也会有厌战的情绪。”
苏瑶光举手,她可没有忘记原历史上的姜维被骂穷兵黩武就是后期北伐的频率太高闹得蜀汉百姓都面有菜色。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就打了四年,虽然他们后两年的战斗都是防御战,但百姓久经战火自然负担很重,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汶山郡叛乱的原因之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苏瑶光久在诸葛亮身边处理内政方面的事务已经愈发成熟的像个战略家,和偏科军事技术的宁星舟倒是成了互补。
“夫人,你怎么看?”诸葛亮虽然在问宁星舟,但目光显然已经表达了他是支持苏瑶光的。宁星舟当然也不冒进:“有道理。正好我也需要一段时间搞搞我的新军。”
“新军?你又想到什么点子了?”
“玩骑士冲锋的士兵当然不能和普通军队混在一起啊。”宁星舟一脸的理所当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几年就像瑶光说的,咱们用兵太多了,也自然该回到养兵的时候。这一支新的军队能培养起来的话,以后会成为咱们新的王牌。”
“我想好了,虽然目前困于中原马力的问题玩全甲骑士的钢铁洪流有点费劲。但板甲不行,还能换平替嘛。比如锁甲,锁甲虽然防御力比不上板甲,但也是真的轻,一件也就二十多斤,女性都能穿着行动自如,而且锁甲成本低技术简单造的快,可比全身板甲的钢板锻造与曲面成型技术轻松多了。所以这支新的军队我打算让他们先穿锁甲过渡,然后就像之前教伯约那样,集中教他们学习骑兵冲锋和楔形战阵。”
不是板甲造不起,而是锁甲更有性价比。宁星舟掏出手机给诸葛亮展示从前在社团里社长cos十字军骑士的照片:“你看,就长这样。锁甲就是用一个个铁环组成的,只要在玄机院里造出铁环,之后雇佣百姓们把他们一个个串起来就是一件甲胄,这活妇女小孩都能干。”
“当真不错。”丞相笑眯眯地摸了摸胡子,神态像极了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抱上了大佬的作者,所以这波既创造了就业岗位,又开发了便宜皮实的装备,这就叫秦始皇摸电线(战术后仰)。
“初期的话,先给我两千人试试水,这支新军的名字......板甲的名字是白银骑士,那么就叫白银骑士团吧。”
苏瑶光听见这名字笑的东倒西歪:“不是我说,咱们这画风能不能稍微正常一点,连骑士团都整出来了,你这是走错片场了!”
中国古代军队的命名方式一直都是虎豹骑、无当飞军、白马义从、天策军这样的。结果宁星舟直接搬出来骑士团这个充满了西欧风味的叫法,到时候不知道要惊吓多少眼珠子。不过想到某些人已经开始在三国战场上带着一众武将玩骑士冲锋了,好像也就不差这一个名字。
“准了,所以关于新军的建设,你有什么人选吗?”
“当然是伯约啊。伯约乖乖的又能力突出,谁不喜欢这样的。”宁星舟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瞪了诸葛亮一眼:“发装备你要端水我不管你,但这支军队里我可不管那些人怎么想,我该要谁就要谁,可不会为了什么政治平衡整一群给我捣乱的进来。”
之前板甲的分配虽然宁星舟出于理解诸葛亮的处境没多说什么但到底还是不爽,板甲作为战场上的保命神器本来产量就有限,为了维持平衡竟然要给李丰那种连前线都没上过的二世祖就为了安抚东州派人心,这简直就是资源浪费!
“好好好,伯约自然会给你。”诸葛亮摸着胡子笑,朝堂上下谁不知道姜维就是宁星舟的专属二把手:“但这新军组建,我派高将军协助你如何?”
宁星舟眼睛一眯:“谁啊,刚说了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人进来捣乱,怎么转头就要塞人。”
“高翔将军啦,本朝现任右将军,丞相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就随军出征,后来一直留守京城。”苏瑶光翻开她的人事小本本,与宁星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点科技树不同她跟着诸葛亮更多的涉足政务,对朝堂上的人也了解的更多:“高将军是荆州出身,属于丞相自己人不会捣乱,但也能让李严谯周那些人没了攻击点,毕竟没人想再看到一个咱们“派系”的独立王国——”
某丞相尴尬的红了脸,显然被揭穿了个彻底:“咳咳,高将军是荆州旧部,心怀忠义,从七年开始留守京城也熟成都军务。夫人放心,他必然能助你一臂之力。”他摇着羽扇赶紧找补,生怕晚上被锁去书房睡。
“行吧。”宁星舟点头,她不爱政治上那些乱七八糟,但她又不是傻:“那么就确定了,我,伯约,高翔。我们三人牵头白银骑士团,为期......暂定两年。”
“如果两年顺利的话,那么建兴十二年,就是我们开始西进的年份。”
这个年份让宁苏二人沉默了片刻——她们不会忘记历史上的建兴十二年,一颗将星陨落在了五丈原。而这一次又将在这个不祥的年份开启西域副本......
“于极暗之处,方见月明。”
某个当事人微笑着用羽扇敲了敲桌子,像是在敲醒一场虚妄的幻梦。
或许这一回的建兴十二年不是死亡,而是新生。
“那么军事计划就这么说定了哈。”苏瑶光埋头记笔记:“等会,那这么看星舟才是征西将军,高将军的官职比她大,这下看来得给星舟升官诶,不然成了下命于上将。”
“瑶光的话倒是提醒我了,夫人的官职应该升一升了。”
自从229年之后宁星舟的征西将军职位就再未动过,说起来原因会让人哭笑不得——因为诸葛亮忘了。毕竟作为正主宁星舟本人都根本想不起来这件事,对她来说只要不耽误她点科技树爱什么官她都不在意。
“而瑶光在长史的位置上也有两年,这样吧,趁这个建设新军的机会我上书陛下,晋夫人为左将军、瑶光为尚书仆射如何?”
大概整个历史上最幽默的一幕出现了,别人是等着升官还来不及,到了穿越二人组这边是要诸葛亮亲自来问你要不要升官。宁星舟依旧是无所谓的态度,只要不耽误她练兵都行。苏瑶光转了转笔:“尚书仆射?丞相是想让我去和蒋琬共事?”
丞相长史这个官职简单说就是丞相的首席秘书,实际并没有太大实权,不过这两年借着诸葛亮的势所以影响力极大。而尚书仆射则是尚书台的二把手,仅次于尚书令蒋琬,真真正正实权在手上的。
“嗯,你跟着我的这两年不是做的很好吗?还有之前在汉中,你自己都知道,你做到了。”诸葛亮看着苏瑶光笑的温柔:“长史再怎么说都只是丞相的影子。但瑶光,可本该是北斗第七星啊。”
苏瑶光不答,眼眸中却闪出些许泪光。
是啊,瑶光星,北斗第七星。
有的人生而平凡,可总有一天会活的像星辰般耀眼。
她依然是那个丞相迷妹,但早已成长为能平等的站在他身边的人了——或者说这才是优质偶像的意义,会无关爱情的为了一个人变得勇敢、变得坚强、直到与曾经爱上的人并肩而行。
七天后成都皇宫大朝,诸葛亮上书刘禅,以宁星舟制造神甲与去年天火破敌之功从征西将军晋升左将军,并宣布新军“白银骑士团”的建立,由左将军宁星舟和右将军高翔主持,姜维为副手;苏瑶光卸下丞相长史一职,同时接过尚书仆射的官印,入驻尚书台做蒋琬的副手;远在天水的王平因为去年街亭守卫战的功劳晋升后将军,返回汉中继续训练无当飞军;但同时因为宁星舟需要留在成都练兵,陇右都督一职移交驻守天水的马忠,此外驻守陇西的马岱从平北将军升任,接过王平原先的镇西将军职位。同时为了安抚东州派李严,诸葛亮上书加封他为镇东将军继续驻守江州-永安防线。
“朕准奏。”
所谓上书本来就是走个流程,诸葛亮都确定好的事情刘禅当然不会拦着,只是他望着跪在堂下接旨的宁星舟与苏瑶光一时竟有些恍惚。他不懂兵,也不善政,但他看得出今日这场封赏,似乎不仅仅是在封赏……而是在重新划分朝堂的版图——原本的凉州三人组这一回全部被调离陇右换回核心地区练兵。
这像山雨欲来风满楼,又像是某个新的未来的开始。
就像前面所暗示的那样,中原马力限制导致战略重心改变,剧情会把目光从三国战场内部移开,以宁星舟的视角带领丞相、姜维、魏延等蜀汉众人走丝绸之路、通西域商道、与三世纪汉朝之外的异国势力战斗、结交。
从甘肃出发,出阳关、玉门关,经过青海、新疆(楼兰)最终到达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另外高翔正式出场,能把这个人物想出来,主要是因为实在不知道蜀汉还能写谁了——蜀中无大将,不是说说[捂脸笑哭]。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历史上真实人物而且在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有一定地位,如果因为自身历史知识缺乏致使人物消失,本质上也是一种失误。
本人理科生,历史知识确实有限,所以观看本文各位历史学家们,如果某个历史上真实存在,但是因为过于冷门和不知名而在我的写作中完全被漏掉的人物(比如高翔),请帮忙打在评论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一路向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