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乃颖川郡治所,下辖十七县,县城布局与平阳类似——城西有郡治官署,氏族林立;城东设三市,商贾聚集。
三市分铁市,谷市与杂市。开市时间也与平阳大差不大,都是日出开市,黄昏闭市。
铁市谷市管理严格,杂市则相对宽泛,营生也五花八门,娱乐场所多在杂市,比如百戏,酒肆,倡馆。也有书肆,药肆,客舍,护漕,商帮等,十分热闹。
某处墙角,地面上的杂物被人用心的扫到墙角,相对较为干净的地面上铺着一张灰扑扑的麻布。麻布被人用四颗石头压着四个角,中间盘腿坐着一个小童。小童细软的头发扎了两个揪揪,每个揪揪上都插了一小根枯草。麻布的前端支着一块破破烂烂的木板,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仆市敏慧己身。
字写的很一般,只能说横平竖直,勉强能看。遣词造句古里古怪,好歹能辨认意思。
如今年景不好,许多流民典儿卖女,人牙将收来的人一路运到未遭太多灾祸的颖川来,试图在杂市上卖个好价钱。也有卖自己的,不仅有,还很多,官府不是很管,反正到时候数人头收税即可。但这样小就跑出来卖自己的,确很少见。
还是个女娃。
女娃坐的歪歪斜斜,一双眼睛好奇的瞅着每一个来往行人。今日是大市,来往人多,原本因灾年而萧条的市街也多了许多人气。
有人停驻女娃摊位面前,看看女娃干净的脸,又看看木牌上的字。字不认识,但孩子可人。视线再在女娃脑袋顶上转一圈——头上插草,是不成文的规定。
“你卖什么?”
“卖我自己。”
那人惊讶女娃口齿伶俐不露怯,“多少钱?”
女娃看了一会儿他,目光在他的衣摆鞋袜,手脸衣领间来回晃了几圈,开口,“三万钱。”
……
那人唬着脸盯着女娃看了一会儿,嘴唇蠕动几下,到底是没再开口,直接掉头,走了。
女娃换了个姿势,继续坐着。
又有人靠了过来,这次,是一名衣着略富贵的中年女性。
“三万钱?”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女娃,伸过手来想扒拉人,被躲开,皱了皱眉头,“你躲什么?我摸摸你的骨头。”
女娃瞥她一眼,“你,三十万钱。”
中年女性愣了一下,“什么?”
“前面那人,想买我,只要三万,你不一样,”女娃对着她呲了呲自己豁口的牙,“你要买,得三十万。”
“三十万?!”中年女人变调的声音顿时扬高,“怎的还坐地起价!”
“嗯。”
中年女人愤愤离去。
女娃又换了个坐姿,她的目光时不时看向对面,仿佛在找什么。对面是酒肆,酒肆旁边的旁边是客舍。隔壁是百戏的摊位,几名演员正在热身,周围已经稀稀落落围了几个人。
一直到打发走第三波问价的人,女娃终于不再原地左右晃动,而是清了清嗓子,坐直了些。街对面,酒肆内,隔着支起的窗户,刚刚落座不久的两人相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盘片好的肉,一壶酒。
“佐治以为,此童意欲何为?”
其中年纪稍长者问更年轻一方。
年纪较轻的男性微微摇了摇头,他侧过脑袋,仔细看了看街对面的小童,“……长文兄以为呢?”
陈群摸了摸下巴,“不知道。”
辛毗看了眼陈群,“孤身一人,衣衫整洁,神情泰然,不见自懦。”
陈群点头,“自卖己身,按理说不该是这副模样。”
而且,看样子她似乎并不打算真的把自己卖了。
那这一遭折腾,是为了什么呢?
就在此时,街对面响起了歌声。
“六月蝗,七月水,来年春至满城疫。”
两人听清唱词,脸色齐刷刷一变。
六月蝗……六月,如今就是六月。年初青徐蝗虫肆虐,月初直隶蝗灾过境,就他们得到的消息,如今蝗虫已入冀州。蝗群越聚越多,豫州虽尚未遭灾,蝗虫看似与颍川相隔尚远,但……
辛毗站了起来,“我去问问。”
陈群跟着也站了起来,他招来酒佣,付清了酒钱,紧接着快步追了过去。
等接近,才发觉那女童的曲居然还没唱完。
“蝗吃粮,水淹地,鼠蚁作乱疫病起。爹没了,娘没了,一人生病全家殁。”
“这,这,这。”
陈群嘴唇抖动,一连三个这,却愣是吐不出下文。不管他信不信,这短短几句唱词,几行字,却是生生唱出了一片凄惨景象。一人病,全家殁,什么样的疫病有如此威能?!
近年来总有疫病蔓延,与前一段蝗灾一起,又是一段能敲在人心上的唱词。
陈群看向女童的目光变幻——着一幼女在大市日唱如此歌谣,背后之人究竟想做什么?
暗中观察这边的人不止他们,之前想买却被坐地起价的中年女性目瞪口呆的看着夏鱼的方向,她就在附近的摊位,原本还想再观望观望,没成想却听了一耳朵‘骇人听闻’来。
女童停止歌唱,一双杏眼直直的看向眼前二人。
辛毗:……
陈群:……
女童问,“你们也是来买我的吗?”
辛毗:……
他与陈群对视一眼,率先开口,“这位小女郎,不知你是从何处学来的唱词?”
“什么唱词?”
“就是适才……六月飞蝗,七月大水,九月瘟疫……”
“大哥哥记下了?”
“是。”
辛毗自幼聪慧强记,记下几句童谣而已,他不欲在这些不重要的地方浪费时间,“小女郎,你是从何处……”
“后面还有,大哥哥要听吗?”
没等辛毗说完话,女童仰着脑袋,脆生生的问道。
辛毗:……
陈群咳了一声,“那就请小女郎继续唱来。”
女童看了看说话的陈平,对着陈群笑了笑,接着,伸出手,指了指自己木板上的字。
“叔叔,看到了吗?”
只比辛毗大几岁的陈群:……
他看一眼双眼亮晶晶的女童,又看一眼木板,最终配合的点了点头。
女童开开心心的将木板翻了个面。
上面是另一行字,一样毫无美感的书写,眼熟的横平竖直,可见与之前的文字一样,出自同一人手笔。陈群扫了眼女童小小的手,不言语,重新读那行字。
辛毗已经读出了声。
“……之谣。”
结合另一面的文字,合起来——仆市敏慧己身之谣。
——我是来卖聪明伶俐的我的歌谣的。
从一开始,眼前的女童要卖的就不是自己,而是她口中的歌谣。
辛毗开口,“市几钱?”
“十钱。”
辛毗爽快掏钱递给了女童。
女童接过,转头看陈群。
辛毗也看陈群。
陈群默默掏钱。
女童很讲信誉,收了钱,便开始唱后半段。
“水湍跑,水浊奔……”
辛毗听了,暗自附和。水湍一时,水浊必发,是这么个理。
歌声还在继续,“……熏艾草,拒蚊虫,扫鼠蚁,清浊物。石灰水泼地,食用水煮沸,衣物常熏晒,出门带口罩……”
女童唱着,从怀中摸出一个古怪的物什——两根绳系着中间一块布,那布似乎两层,歪歪扭扭分隔缝出块状,里面似乎装了些什么。女童将两条系绳挂在耳后,系紧。
似乎知道两人疑惑,暂停解释了一下。
“里面装着的是晒干的艾草,布也是煮过后晾晒的。”
辛毗:……
他正要开口询问,女童已经接着唱了下去。
“勤洗手,多擦身,人多地莫去,生肉不可食。死鼠扫做堆焚灰,病者隔离莫接触……”
女童唱着,看两人一眼。
“……尸骸莫入土,焚之防疠起。若不从此言,灰深撒及臾,慎勿累比邻!”
陈群:……
好家伙,直接唱到焚尸了。
女童仿佛看不到两人变幻的神色,乖巧坐好,“就这些。”
说着,她从身上掏出一片木椟,递给二人。
辛毗接过,仔细看了看,上面是书写整齐的唱词,比女童口中所颂更精简,行文也更工整。
他扫了眼地上木板上儿童初学一般的字,对比手中木椟上洒逸的书法,明显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小女郎,此物,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女童抬起手,指了指他们身后。
辛毗与陈群回头,看到了酒肆旁茶棚。茶棚内坐着许多人,见二人望过去,其中一人起身,对着二人的方向抬了抬手。
辛毗对此人没印象,交游略广的陈群倒是将人认了出来。
“……志才?”
原来如此,这小女童,只是个传声的幌子。
陈群立刻向戏志才的方向走了过去,辛毗跟上。二人身后,是被他们丢在脑后的女童,夏鱼。
夏鱼默默将木板换回了‘自己卖自己’那一面,接着,继续念诵歌谣。太长了,后面的累赘,念了别人也记不住,于是只来来回回重复——‘六月蝗,七月水,来年春至满城疫’。童声清脆,引的过往行人频频驻足,待听清念的是什么,又纷纷面色骤变。
先前试图买夏鱼的中年女性犹豫半晌,慢慢蹭了过来。
“小女郎,你唱的,可是真的?”
“或许。”
“六月蝗,六月蝗……”中年女性默默念叨两句,“……不行,得回去禀明主家……”
“阿媪主家是谁呢?”
中年女性离开的脚步顿住,她看向夏鱼。小女童歪歪斜斜坐在那里,神情不见瑟缩,见人不惧,又长着一副好相貌。她先前就是因为这两点,才起了买人的心思。
犹豫片刻,还是答了。
“主家乃城西郭氏。”
“嗯。”
夏鱼甜甜的笑,“知道了,阿媪慢走。”
中年女性:……
这女童好生无礼。
她剁了一下脚,想开口训斥,却没有立场,最终还是走了。
夏鱼眼睁睁看着人走了两步,停住,又重新退回来。不仅退回来,还满脸不情愿的从自己身上摸出十钱。许是想到先前莫名其妙被坐地起价的事儿,手上动作反复,又摸了十钱出来。
中年女性挤出个笑,“小女郎,适才你市予那两名郎君的木椟,可否也卖我一枚?”
“不可以。”
中年女性:……
这女童真真好生无礼!
夏鱼眨眨眼,“阿媪听分明我之前唱的是什么了吗?”
“自然分明,”中年女性答,“小女郎唱蝗虫,唱疫病,唱……”她扫一眼夏鱼脸上的口罩,卡顿半晌,终于寻到词汇,“……唱,唱水患!”
夏鱼深沉的摇头。
“您没听明白。”
“我明日还在这里,”夏鱼抢在中年女性分辩前继续说道,“或许有能听分明的人愿意来再听我颂一遍。”
“阿媪,如果您愿意,回去后,记得帮我宣传宣传,颂一遍,只要十钱哦。”
中年女性:……
她捏着手里的钱,给也不是,收也不是,总觉得自己被拂了面子,堵在腹中的火却发不出来。
夏鱼眨巴眼睛,“好阿媪,谢谢您。”
“……哼!”
辛毗与陈群跟那边的戏志才与栾景简单交流了一番,四人又结伴往这边走了过来。郭家不知名阿媪眼见来了一群郎君,她本为郭家后宅一小管事,见几人脚步成风,本能的规避。不等人走近,已经脚步飞快的离开。
戏志才领头,来到夏鱼的小摊位前,弯腰,熟门熟路的一把将夏鱼端了起来,接着抱进怀中。
“阿妹,走,回家。”
“不唱了吗?”
“今日足够了。”
栾景接话,“再过些时候,官吏会来巡视。”
夏鱼有过所,但过所只是临时凭证,正式居住证明还没来得及去办呢。
夏鱼看看几人,乖乖点头。
“没有落户,的确容易出篓子。”
说话的是陈群,他指的是摆摊做买卖一事。能混进来,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买卖东西了,自己卖自己也不行。管理费,税费,这些都需要缴纳,最重要的是,没有切实的身份证明凭证,就算是杂市,也不会给你随便乱卖东西的机会。
夏鱼摆了这一会儿,是捡了个漏,他们算准了市吏换班的时间,特意掐点来的。
栾景帮忙将夏鱼的东西收好,拍掉灰尘。
“走吧。”
几人短暂交流的功夫,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貌似达成了共识。
戏志才开口,“妹妹讲讲青州?”
哦,要听青州。
“青州遭遇蝗灾后,冬麦所剩无几,冬季刚过,缴了税,许多人家中存粮也消耗殆尽,因此仅仅月余,就有饿殍无数。”
“我跟随长辈,自青州至阳翟,路上曾见鼠群成群结队过山隘的骇人景象,有人言说,是食物短缺导致鼠类大批量迁徙。”
栾景忽然接话,“我此前听闻兖州有疫,便入兖州行医,眼见一些病症十分凶险,的确像是疫症。”
陈群与辛毗闻言皱眉。
夏鱼看一眼二人,“兖州只收了冬麦,并未组织春季种粟。”
三月粟米,四月稻豆,这些都不种,打的能是什么主意?
辛毗想明白关窍,冷哼一声,“好一个桥玄!”
桥玄乃兖州州牧。
陈群也在冷哼,“兖州的‘蝗不入境’,原是如此得来。”
二人脸上都是愤然之色,愤然过后,却是沉默。颍川尚且未遭蝗灾,冬麦无碍,春粟与稻豆都已播种,如今已然六月,如果蝗虫真的会来,到时再想止损,恐怕晚矣。今年的蝗灾非只一批,且规模浩大。月初河套来蝗,遮蔽雒阳,陛下借祥瑞自证无过,反手就开始收‘充仓税’。蝗过雒阳,若要继续移动,很可能真的南下。南下兖州,之后,便是豫州。如果蝗虫往中原腹地而来……颍川恐怕无法幸免。
倘若蝗虫能在兖州耽搁些时日,豫州春粟抢收,许还能减少一些损失。
问题是,蝗虫恐怕并不会在兖州久留。没吃的,留什么?倒是豫州,凑那‘祥瑞’热闹,报什么蝗不入境,先前已征收了一批‘充仓税’,官仓如今十仓九空,就指望秋收充盈,此时若遭蝗灾,才是糟糕!
“如今才六月,豆才初初结荚,粟稻颗粒未丰,这……”陈群愁眉苦脸。
他看向戏志才与栾景,“你二人可能断言?”
“蝗起关外,青州无粮,兖州无粮,每年蝗虫延至九月都有,如今才六月。”栾景说道。
“冀州……”
戏志才开口,“蝗不翻山,顺风而下,雒阳与冀州中间有太行相隔。”
陈群:……
叹气。
辛毗沉眉,“只能抢收了,”他看向陈群,抬手做礼,“佐治厚颜,请长治兄为说客。”
陈群扶了一把辛毗,“你想我去求见刺史。”
“是。”
陈群并未拒绝,只是面露难色,“……恐怕不易。”
仅仅一曲童谣,一些捕风捉影,并不具有切实的说服力,事关粮产,怎能轻举妄动。
戏志才与栾景抱着夏鱼听了一会儿,见两人沉默,才出声。
戏志才:“颖川多氏族,一时遭灾并无大碍。”
栾景看一眼戏志才,不说话。陈群同样不语,他与戏志才观点一致,但他不会直言出口,只是内心感叹戏志才直言之态,一如初见。氏族当然不会有大碍,氏族有自己的粮仓,自己的储备,短时间内不惧灾祸。
辛毗竖眉,他的态度与陈群完全不同,“大姓犹可自全,黔首何以避祸?!”
戏志才回答,“避不了。”
他扫一眼一脸怒容的辛毗,补充道,“也逃不了。”
辛毗气息一顿,沉声,“难道便就此坐以待毙?”他看一眼陈群,忽然别开视线,“我去求见刺史。”
“且慢。”
戏志才抱着夏鱼,出声,“阁下以为,我们在做什么?”
夏鱼在戏志才怀中,对着辛毗仔细看。她从未听说过这个人,明明名字里有个生僻字,却一点印象也没有。之前与戏志才栾景二人商量对策时,聊到蹲守对象时提及辛毗的名字,夏鱼曾经询问过系统,得到的只有——曹魏名臣——这个回答。
行吧,颍川曹老板后花园实锤。
辛毗看戏志才,戏志才颠了颠怀里的夏鱼,于是辛毗又看夏鱼。
女童清脆的嗓音适时响起,“六月蝗,七月水,九月疫。”
“大哥哥,刺史要说服,乡老更要说服呀。”
辛毗一愣。
陈群问,“若蝗虫六月未至呢?”
栾景抬手摸了摸夏鱼的脑袋,“蝗虫六月必至颍川。”
“你又如何能够确信?”
“雒阳至阳翟四百余里,蝗群日行八十里,就算途中进食耽搁,也不会耽搁太久。”
陈群:……
好的。
辛毗思索片刻,“……倘使郡守不作为,民间抢收一些,也可自保……氏族消息互通,若有人抢收,消息很快能传遍乡野。”
他看向陈群。
传遍乡野,黔首便会模仿,寻常农户也会学着抢收,哪怕只收一部分。
蝗虫不来,皆大欢喜,要是真的来了,也留有余地。
陈群明白辛毗的意思,他点点头,看向戏志才二人,“想必二位借童子之口传歌谣于市,也是这个打算罢。”
夏鱼悄悄小小声,“特意在等合适的人呢。”
陈群看夏鱼,“是以你的招牌有两面。”
夏鱼腼腆一笑,“我明日还来,大哥哥和叔叔也一起来?”
只是喜欢蓄须的陈群:……
辛毗倒是欣然点头答应。
……
翌日,陈群并未与辛毗一同前来,听说是有事耽搁了。
郭家来了一旁支中年,付了十钱,买了木椟。此人与辛毗相识,两人于酒肆中聊了许久。戏志才陪坐夏鱼身边,换了身短衫,带着斗笠,胳膊晒的黢黑也不在意,只偶尔往夏鱼身边扇风。栾景去附近勘察地形,并未与他们待在一处,他学的杂,于地质绘图也有一点涉猎。
所有人都在关注六月蝗,戏志才与栾景的目光已经放在了七月水上。
至于夏鱼口中童谣是哪里来的。
嗯……
时间往回拉一点点,拉到夏鱼一行人刚至阳翟,赵俨与赵母相伴离开,夏鱼打定主意抱戏志才大腿的那天。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夏鱼抱紧戏志才的腿不撒手,物理意义的抱大腿,在对方诧异的目光下可怜兮兮的喊,“戏阿兄不要小鱼了吗?”
栾景震惊,戏志才同样震惊。一个震惊于夏鱼所作所为,另一个震惊于夏鱼脸皮之厚。
没见过这样式儿的,真没见过。这个年代,正经人谁一言不合就上手?若是个成年人,一把推开也就算了,可抱腿的是个小女童,这个女童还和他们有同行之谊,身上带伤,栾景亲手摸出的体弱脉象。更何况,不论是戏志才,还是栾景,在经历过济北渡口一事以后,都对夏鱼的机敏颇为赞赏。
是喜欢的小妹妹。
喜欢的小妹妹一秒变身泼皮小妹妹。
栾景的视线在一大一小之间来回徘徊,惊疑不定。
戏志才:……
他拽夏鱼脑袋上的揪揪,之前拽的都很轻,这次却用了些力道,“小鱼妹妹不去寻亲戚?”
“小鱼没有亲属,只有阿兄了。”
女童瘪着嘴仰头,“阿兄不要小鱼了吗?”
戏志才:……
他少有真觉棘手的时候,父亡母病家境飘摇不会让他踟蹰,形式危急生死一线不会让他踟蹰,女童抱腿却让他踟蹰了。
女童还喊他阿兄,冲他撒娇,软软一团。
他是真心喜欢夏鱼。
心软,却行事果决,绝不拖拉。年龄小,却心眼明亮,颇有章程。难能可贵的天赋,十分对他脾气。戏志才期待夏鱼的成长,本存了日后常联系的心思,想送夏鱼去亲属家中,顺便认认门。
谁,成,想!
“没有亲属?”
“没有。”
戏志才蹲下身,按住了夏鱼的脑袋,“为何来阳翟?”
夏鱼吸吸鼻子,她假哭不行,但吸鼻子凑合一下戏份还是能做到的,“长辈说,来颍川,能活。”
直隶脚下,产粮大州,氏族林立,治安对比兖州确实好了不少。
“怎么活?”
“乞讨,依附,卖自己?”
戏志才乐了,“你要是愿意卖自己,就不会来阳翟。”
平阳羊氏也算当地豪强,夏鱼既然能入羊氏族人的眼,自然也有本事在那里活下去。
很明显,她就是自己不愿意。
“嗯。”
“还嗯!”
戏志才使劲揉了揉夏鱼的脑袋,揉乱了一头细软头毛,“我若真不要你呢?”
夏鱼看一眼戏志才,抬起手,小炮弹一样冲到了戏志才怀里,使劲搂住了对方的脖颈,“戏阿兄,别不要小鱼。”
她凑近戏志才耳边,小小声,“小鱼有金,就在里衣暗兜里,都给阿兄。”
戏志才:……
闹呢,他是那种贪图小女童零花钱的人吗?
栾景在一旁咳嗽两声,拉过两人注意力,一大一小,两双眼睛,一双带着狡黠,一双写满无奈,通通看了过来。栾景忍笑,“二位,不如换个地方继续兄妹深情?”
他示意了一下周围,车肆附近本就人多,许多人为了多瞧两眼热闹,原地踏步有一会儿了。
戏志才:……
他整年份的无语都贡献给了夏鱼。
夏鱼被戏志才抱起,脑门上挨了不轻不重一下,“先说好,若家母不留你,我也不会留你,喊再多次戏阿兄也无用。”
夏鱼抬手揉揉脑门,嘿嘿乐了两声。
“好哦。”
“不担心?”
“不担心,”夏鱼说,“戏阿兄这么好,阿兄的母亲,一定也很好。”
栾景在一边开口,“志才不收小鱼,小鱼不若随我去住道庐。”
又不止戏志才喜欢多个机敏可爱会撒娇的小阿妹,最开始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的,可是他栾景。
“你那破地,能养的起女童?”戏志才斜他一眼,“既不挡风,也不避雨,小鱼体弱,别去住几日,落一身病。”
“这有何难?小鱼若来,我补补破漏便是。”
几人还要换乘驴车。
戏志才与栾景并不住阳翟城中,戏志才家住距阳翟十里的戏水亭,栾景在戏水亭附近山峦中搭了个破烂茅屋,他自己家住的更远,暂居戏水,只为清修。
三人结伴,夏鱼了却一桩心事,在戏志才号坐骑怀中安静窝着,终于有空闲研究自己的抽卡界面。
两个池。
普通池无保底,限定池十连必出金。
好眼熟的卡池。
夏鱼默默算了算,一发限定要一金,一金要一千生存点,按每日涨一点生存点来累加,三年多才能攒满一抽。
想要金,先囤三十年。
阿巴阿巴。
好池(微笑)。
普池有一发赠送抽,夏鱼果断抽取。
点了,早点早死心。
一发蓝光。
一则顺口溜。
戏志才与栾景付了车费钻进车厢,与人挤挤挨挨坐在一处,空气里全是汗臭味与古怪的味道,车棚内还有活鸡粟米鲜肉等食材,不知是谁采购的。戏志才与栾景熟悉这样的气味与场合,脸上未见多少异样。
只夏鱼看着新到手热乎的顺口溜默默无语。
陈群,出身颍川陈氏,生年不详。提出‘九品官人法’,主修《周礼》,通儒学。曹魏名臣。
辛毗,出身陇西辛氏(颍川旁支),生年不详。主张‘考课之法’绩效监察,兼修儒法双学。曹魏名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二十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