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天尚未透亮,郭嘉秉烛在书房整理着竹简,为出征做最后的准备。
只是他的心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后院回廊尽头那点着微弱烛光的一角——邓结正虔诚地为那些消散在岁月风烟中的魂灵安家。
昨夜缱绻过后,邓结拉着郭嘉要他赌咒,自己不与他生气,亦会好好接受现实,只是不能再瞒她任何事。
郭嘉不愿她对自己失望,只好向她如实坦诚。
邓结敲敲打打,在此设筑灵台,给灵台加伸下檐,布置出三排存放排位的台面,在每个灵位前燃香,每点一处,都虔诚行礼一次。
最上层置郭嘉父母、邓母和于吉的灵位;
中层是邓昭一家的灵位。
下层则并排列了好些个:
一个空白的,是邓结私心祭董贵人和她腹中胎儿的,她自知没有立场为他们祭奠,只求自己心安罢了。
一对是为山越首领符骁和他在皖城相好娼妓柳娘的,当年他们同二人多有交集。
如邓昭所言,他们也早已随兴平之风消散于尘土之中。
一对是为庐江焦仲卿刘兰芝的。
邓结和郭嘉离开皖城前,刘兰芝还是邓家产业下的刘氏绣坊的绣娘,焦仲卿则在邓家做账房,二人那会刚订下婚约。
转年焦仲卿被刘勋相中许诺府吏,便带着刘兰芝投奔而去,因此躲过庐江一劫。
不想那刘勋相中焦仲卿是假,看中刘兰芝织布之能是真。
自董卓改铸五铢钱,粮价飞涨,民间盛行以物易物、粮帛交易,刘兰芝一人三天断五匹,遑论自带其余绣娘一起出工。
刘勋成为庐江太守后,便有意挑拨焦母从中作梗,自己则替儿子向刘兰芝提亲,最终害得两人殉命证情。
此事还是建安四年时,邓昭托人送来刘兰芝为初平三年的皖城上元灯会绣的锦缎遗物,邓结二人才得知的。
再过一个,是阿巧的——就是那个代替邓结烧死在邓宅中的绣娘。
昨夜郭嘉向她坦白时,邓结都不曾想过,原来自己身上竟背了这么多人性命……也是由此心生在家设台的念头。
最边上的一个,上书“大眼哥王垕之位”。
这大眼原是山越部族中的狗头军师,被郭嘉的计谋所折服,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邓结在村里时一声声“大眼哥”喊得也是让他心花怒放,总跟在郭嘉身边为他烧饭做菜,对二人多有照顾。
兴平二年山村被毁之际,大眼恰巧不在村,得以逃过一劫。
因缘际会再遇邓昭,邓昭指点他北上许县投奔郭嘉。
受到郭嘉的关照,他加入曹军,在两年后挣得督粮掾史一职。
可寿春一战曹军陷入胶着,粮草吃紧。曹操提出借头颅振军心的计策,让郭嘉犹豫过,可最终……依旧选择了支持。
大眼临刑前对着郭嘉声声磕拜着“先生救我”,郭嘉内心亦有动摇,只是在他人头落地后,捡回了当年赠他的一枚木块——那是郭嘉在大眼缠着他时随手篆的“垕”字,大眼瞧不明白,郭嘉告诉他:“这是你的名字”。
如今这木块,也被装进台面下的木匣里,同上元灯会图一并算作遗物。
邓结对着大眼的牌位行过礼后,默默扫视了一圈,在心中为他们祈祷着,悼念着。
“说怿……”他静静地看着邓结结束这庄重的仪式,心中愧疚与疼惜交织。
可毕竟还是到了要道别的时刻,他从书房而出,身上已经背上布囊行李,近前对着灵台深深一揖。
邓结转身相迎,见他身上东西鼓囊,面露愁绪,扶着他的臂弯往回送:“此去……可会很久?”
“……不会很快。”
邓结的手攥紧了他的衣袖,“战场刀枪无眼……”
郭嘉覆上她的手背,轻柔地宽慰着:“莫怕,你随过军当知道,我不过是个窝营帐里的谋士,上阵杀敌却也轮不到我。”
“可那袁绍兵强马壮的,此番又是倾巢而来……”
二人说着踏入书房,郭嘉停住脚步,伸手将她拥入怀中,“你也去过邺城,见过他手底下那群人的模样——只要我军守住前方,拖住战局,他们必生嫌隙。届时一旦有人心生异志,倒戈来降,便是我军扭转乾坤的绝佳时机!”
“当真有你说的这般顺利?”邓结一边问着,却心不在焉地将手探入他的衣间,冰凉的脸蛋也钻入他颈间寻求温暖。
“两军交战,间谍互埋,这是常事……”
郭嘉被邓结突如其来的依恋怔得有些发烫,“说、说怿……”他抓住邓结的手,“你……”
“怎么了?”邓结坦然抬脸看他,眼中的理所应当让郭嘉有种乾坤倒转的错觉。
他吞咽一口,昨夜的余烬见风又着,什么部署分析,在这一刻都要缴械投降,轻叹一声,丢下身上的行囊,环住她的腰肢,“你……再给我留些念想罢。”
天光逐渐清朗,郭嘉整理好衣装,重新背上行囊,踏出书房。
“好好等我。”
郭嘉拦她在宅门口,“若有麻烦,尽管去找文若。千万不要独自冒险,不要去陌生之地,不要……”
邓结抬手捂住他的嘴嗤笑,“我又不是孩子,你且放心罢!”
郭嘉恋恋不舍地走出两步,又顿住回头,“千万,不要去宫里!”
邓结心中一凛,点点头:“我记下了。再说我一个民妇,他们现在也没有借口再召。”
郭嘉眼神稍柔,随即提气深沉一唤:
“徐他!”
一个身形瘦长的灰衣刀客从暗巷中隐出:“先生。”
“保护好夫人。若遇任何欲强行带走夫人的……”他目光尖锐地看着徐他,“不论何人,先斩后奏!”
“诺!”
送走郭嘉后,邓结关上宅门,徐他也如常退回暗巷中。
这徐他,是兴平三年两人从新野出发去许县途中行经宛城时收的一名护卫。
进城前这人因同兄长走散而没有符传受阻拦,在邓结的协助下,才得以入内。
进城不久,邓结与郭嘉分头行动时,郭嘉竟被宛城甲士突然押走,邓结被告知他涉嫌毒杀袁绍的使者徐伊。
就在邓结镇定下要去寻找为丈夫洗刷冤屈的证据时,与这刀客再遇,得知那死者徐伊便是他的兄长,同样在调查死亡真相。
二人一拍即合,徐他护她潜入牢狱偷见郭嘉,她为徐他寻找确切证据,最终成功将凶手揪出,为郭嘉洗脱罪名,徐他从此追随二人,常护左右。
到了许县后,郭嘉便将他安置于校事府内院,让他负责与邓昭的联络工作。
如今邓昭已死,江东方面最深入的信息也断了来源,加上衣带诏的余音回响,郭嘉还是担心邓结安危,故再安排徐他的护卫之责。
距离出征过去两月,邓结从卞氏那得知延津之战告捷,战线从延津又转移至官渡。
这日邓结在前院捣药,阿香正陪在她身边学着辨药、帮着分药。
一阵不紧不慢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阿榆闻声去开门,“谁呀?”
只见来者是一位年轻妇人,瞧着不到二十,荆钗素裙,身形单薄,怀中抱着一个约莫三岁的男孩。
她声音清朗,自带几分威严,可措辞却相当客气:“叨扰了,听闻邓夫人心善,可求义诊。我家孩儿夜惊不安,特来求夫人看看。”
“快请进,夫人便在前院呢。”阿榆没做多想,引着母子二人入内,对邓结唤道:“夫人,这位娘子带小郎君来瞧病,说是夜里睡不安稳。”
邓结放下药杵,擦了擦手,抬手请着自己对面的空席道:“夫人这厢坐。”
那妇人抱着孩子依言坐下,动作间带着几分小心。
孩子被放下后,似乎对陌生环境有些害怕,依偎在她怀中。
“劳烦夫人,”那妇人扶着娃娃的手递给邓结,“这孩子,近些日子夜里总睡不安慰,惊悸梦魇,哭闹不止,害得白日亦无精神,饭食不下。”
邓结点点头,指尖搭上,凝神细查:脉象平和,并无明显异样。
她又仔细查看孩子的舌苔、眼睑,问了些饮食起居的细节。
孩子起初拘谨,但逐渐被旁边摆弄药草的阿香吸引,也探手去捏药草。
阿香见他好奇,便学着刚才邓结的语气,嫩声嫩气、正经八百地对他道:“这是甘草,甜甜的……”说着,还将那甘草放在嘴里抿。
男孩看了眼妇人,从她手中脱出,跑去跟阿香学。
邓结观察片刻,对那妇人坦诚道:“夫人,从脉象和郎君现下情况来瞧……身体应是无甚大碍。小儿夜惊梦魇,大约是受了什么惊吓,或是心神不宁……这种我不好开药。”
那妇人有些失望,随即恳切发问:“可他夜夜啼哭,妾身实在不忍……夫人可有缓解的法子?”
邓结沉吟片刻,“这样,我这里给夫人配个安神的香囊,夜里挂郎君床头散香,或可有所助益。”
她正欲起身,却被那妇人漫不经心一句“既是配香,何不配盒香粉,燃着香薰总也好过干挂着”给惊到。
一般前来求义诊的多是穷苦百姓,有所施舍便已感恩不尽,哪有人开口便要香的。
邓结面露异色回身打量这妇人,她虽刻意扮得质朴粗粝,可五官浓艳,眉眼间自带一股威严贵气,那天然气度,绝非什么寻常民妇。
再仔细辨嗅,她身上还若有似无地传来一股熟悉的香气——她在董贵人堂舍里闻过!
邓结心下一惊,再看那孩子,虽然穿着普通,可皮肤白皙,言行收敛,甚至还没有阿香活泼,显然受过规矩。
她瞥了眼耳房,阿榆夫妇不在外面,压着嗓音问:“夫人到底是……什么人?”
那妇人也微微一怔,随即收敛了那装出的羞怯,朱唇微扬。
“倒是比我想得警觉。”
她抬头迎上邓结的惊恐的目光,故意拖长语调轻轻回答:“妾身……自宫中而来,蔽姓……
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