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昱荀昙看着屏幕上熟悉的亲属们落泪吊唁,调整了很久的情绪才缓过来。画面里镜头扫过诸位宾客,两人也看到了很多前来吊唁的友人,还有一些面生的,敬重他们的刚正品行,特来缅怀默哀。
从悲伤的情绪里缓过来后,两人就正常跟着后世的小辈们学习一些后世的生活常识,诸多书籍都是特意印了繁体版,且有一本《五千年简史》还特意对一些简繁差异字做了标记,学历史的同时就能学会后世的字体。
“竟都是纸书……”两人还没开始阅读就被书籍惊到,这么些纸书的造价放在他们那时候可不便宜,即便是宫廷的书库里,也仍旧是以竹简为主。
他们一边惊叹一边阅读书籍,拿到《后汉书》和《三国志》后,先是对“三国”这个名字感到惊讶,他们有猜测千年之后的世界改朝换代,但似乎比猜测的早太多了……
两人直接就在目录里找荀家的人,既有欣慰也有叹息,能有单独的篇幅记录足够说明在历史上的重量,叹息是自己贪心,觉得少了些。
“这个太祖是谁……”首先排除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刘邦。
将《三国志》往前翻,看到了,[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
“?”荀昱荀昙当场愣住。
不是???曹操??曹司农曹嵩的孩子??他祖父是先朝宦官曹腾,说难听点是宦官之后,虽小时候就得了采访……不不不,不能本末倒置来说,后世知晓他有出息才去采访的,那撇开被采访一事,他到底是靠什么当皇帝的?
“唉!”荀昱重重捶打胸口,伤心道,“宦官当道,他必定是和王甫曹节那些奸佞勾结!恶贼阉人,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荀昙已经一目十行开始查看,逐渐开始手抖,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宫室焚毁、天子落难到吃树皮的地步,这对儒门大士族来说无异于耻辱中的耻辱。书中记载都靠曹操这个有志青年,积极匡扶汉室,各地平乱,但下一任小天子被身边的官员蛊惑不信任曹操……
对比而言,在他们死之前都还算上升趋势的袁家,却因为最有可能成为栋梁的袁绍的一系列操作,几乎断绝。是袁绍何进提议引董卓入关,而在董卓乱政之后,袁绍公然反对拉起旗帜,又使得在雒阳的袁家族人遭遇灭顶之灾。
再后来,袁绍成了反贼头子,被大忠臣曹操于官渡击败,而这一战里,荀彧荀攸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颍川诸多士人,在荀彧的引荐下,纷纷投靠曹操。
两人看着看着,反应过来哪不对劲,刚才往前面翻是为了看“太祖”是谁,不可能是汉太祖,那就意味着改朝换代了。
“且慢,阿攸和彧侄的分类怎么在《魏志》。”荀昙惊了一下,把《后汉书》也找了找,也能找到荀攸荀彧的名字。这时候的阿攸十三岁,他们后来侍奉的主公是曹操,曹操称太祖,那意思就是……不到百年,大汉就亡了。
“啊!!!”两位大儒惊恐惨叫,快速把几人的篇幅看完,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史书上似乎把魏国建立的头功记给了荀彧,从记载的事实来讲,似乎也是这样。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呢!!”荀昙凑到电视机前,看着暂停画面里低头落泪的荀攸,说,“阿攸啊!千万不要跟那个叫曹操的混小子走,他不是好人!!”
电视机里的是录制画面,不是直播,自然是起不到任何交流的效果。
坐在沙发上协助两位古人学习的教授,是专门研究东汉末和魏国方向的魏教授,连忙宽慰两位古人,说:“二位老祖先放心,如今变数那么多,不一定会是老路的,不过……历史向来有个必然,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何况,曹操的记载你们也看到了,是大势所趋,不能用好人坏人简单评价,何况……人家还在你们葬礼现场吊唁呢。”
“?”荀昱荀昙难以置信,曹家的小孩跟着曹司农在雒阳生活才是,和荀家往来并不多,不像袁家有少许交情。
魏教授走到电视机前面,指了指定格画面上站在侧面的一个少年,因是外人,自然没有披麻戴孝,主家只给了一条扎腰的白缎,正是在荀家吊丧的曹操,边上还站着袁绍袁术。
“小小年纪已经有如此心机,唉!”两位大儒心中悲凉,事情已经发生,他们还能做什么呢?不是,还没发生,是原本会那么发生。
早知道就选回去协助拍摄工作了!
古人的落户进程很顺利,一路绿灯,但鉴于古今文化差距太大,以及此二人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批来到现代的古人,贸然融入到现代社会,很容易引起围观,造成混乱,短时间内他们的只能在东汉影视项目相关的几处地方活动,且都需要有人陪同。
“希望二位能够理解,这绝对不是软禁监视的意思,等过段时间,正常交流没问题了,历朝历代和近代现代的历史文化了解清楚了,我们会再安排逐步放宽限制。”
“能理解的,有劳阁下,是我们给诸位添麻烦了。”荀家两位大儒还挺好说话,反正才刚到后世,单是恶补历史都要花很久的时间,读书做学问的事情,他们向来是坐得住的。
古人的安置问题很好解决,人事部那边还在为招聘的事情头疼。
电脑邮箱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简历,对各种条件进行筛选后,都还显示了五千多。但如果,添加史盲或者对三国历史不了解的条件后,剩余简历瞬间清空。
“赵姐,我有个主意。”人事部的助理灵光一闪,建议道,“三国历史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不如换个思路。”
人事部的管理赵姐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简历审核,听到助理的声音后投来视线,问:“什么主意?制片人要求不要了解三国历史的。”
助理说:“不要了解三国历史的原因是怕剧透,只有想要改变三国人物的各家粉丝才会剧透,如果换成一个希望三国历史不变的人呢。”
赵姐不太明白,仍旧看着小助理。
小助理说:“就是,如果应聘者最喜欢的是唐朝的人物。三国之后晋统一,然后是五胡之乱,隋朝暴政,然后才来到唐朝。假设前面朝代变化太大,即便历史必然会分分合合,但那时候的朝代未必是唐。”
“哈哈哈,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赵姐听了欣慰点头,立刻对简历进行了新一轮的关键词筛选,对一些符合要求的简历发出面试邀约,火速写了面试简章下发到人事部,这几天加班加点进行新的面试。
另一边,东汉建宁二年的颍川,剧组还在颍阴县的农田里拍摄指导农业的视频,连着拍了三天,在农作物研究上也颇有收获。
九月的天气逐渐凉爽,秋收的时节,农田的收成却并不好。中原地区容易干旱,不少的麦子都有些枯,如果和后世做对比,都不到五分之一。
“后世的水稻麦子,产量竟那么高吗?”张角此时脱掉了做法事时的宽**衣,穿了一身简单的短褐,手扶着锄头充满了向往。
李诗筠随手掏了个pad出来,找了个新农村的宣传视频。
整齐规划的农田在秋天的时候金黄一片,秋收的车辆直线行驶,所到之处麦子轻松就被割下,麦秆和麦子也直接分离开。
一群农人围着pad看,眼中有惊奇向往也有眼泪,他们知道,自己是见不到那时的。
农学专家们很想再多待些日子,但系统催促着去完成拍摄任务,支线任务还差一个刘表没拍。
将麦穗从手中放下,与张角等农民告别。张角非常感激后世农学家们的帮助,放眼看向这一片片农田,下定决心要发展农业,专注于农耕,提高产量。
分别之后,没有立刻传送去找刘表。剧组这几天都住在东汉,饱受蚊虫叮咬,再加上开除了员工后人手不足,李诗筠兼职摄像师,教授兼职了收音师,实在劳累,便先回去休息几天,看看招聘进度。
关于培训古人协助拍摄的想法,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荀昱和荀昙拒绝了这份工作,其他古人因还没销户,不能签约成为合同工,只能是拍摄现场帮忙一下的临时工,缺点就是不能跟剧组一起传送。
在现代放假休息的两天里,李诗筠搞定了培训方案,给后来的各方势力相关的“主公”,直接人手一台摄像机,让他们拿去琢磨吧,想教谁就教谁,还能帮剧组省下拍摄日常片段的大把时间,剧组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去更换储存卡就行。
把方案提交上去,准备再次开工,人事部也信心十足地上传了新的简历库,都是认真面试过符合所有条件的新成员,随时能到岗,只等制片人通过了。
正好需要一批不会剧透的新员工安排去各方势力教古人摄影常识。
“好的好的,辛苦赵姐了。”李诗筠赶紧道谢,打开简历库看了看。
简历1:概述:大唐毒唯,绝不管三国人物死活。
简历2:概述:大明单推,绝不管三国故事发展。
简历3:概述:粉籍秦楚,汉朝故事随它便。
“……”怎么感觉,也怪怪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培训员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