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王牌部队]野火烧不尽 > 第24章 [高梁x顾一野]双星(17)

第24章 [高梁x顾一野]双星(17)

顾一野的离开,像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冷水,在高梁的生活里激起剧烈的、短暂的喧哗,然后迅速归于一种更深沉的平静。团部大楼里少了一个清瘦挺拔、步履匆匆的身影,高梁的办公室对面,那间曾经亮灯到最晚的屋子,也长久地暗了下去。

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高梁习惯了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推开对面那扇门,看到那个埋首于地图或文件的身影,习惯了他冷静的分析和一针见血的建议。如今,他只能对着沙盘或者训练计划,独自抽完一根又一根烟,在弥漫的烟雾中,试图模拟出顾一野会如何思考。

他把顾一野留下的那个笔记本,放在了办公桌抽屉最顺手的位置,几乎翻烂了。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是带兵的指南,更成了他思念的寄托。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听到顾一野用他那平稳的语调,在身边低声分析、提醒、告诫。

他把所有的不适应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落,都发泄在了工作上。新编成的团,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高梁如同一个上了发条的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他狠抓基础训练,将顾一野笔记中关于合成作战的理念,结合团队实际,一点点揉碎了、掰开了,灌输到每一个营连;他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哪怕面对老旧装备和部分干部的抵触,也强硬地推行下去;他深入基层,和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脾气依旧火爆,骂起人来毫不留情,但所有人都知道,高团长是真心想把团队带好,想让每一个兵都成为能在未来战场上活下去、打胜仗的尖刀。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团队的面貌在短短一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几次上级抽考和演习中表现抢眼,“高老虎”的名声更加响亮。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次团队的进步,每一次困难的克服,他都会在心里,对着那个远在军区的人,无声地汇报一句:“看,老子没给你丢脸。”

而远在军区司令部的顾一野,同样投身于一片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的“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却同样暗流汹涌;没有直面生死的搏杀,却需要更加缜密的思维和更高超的博弈艺术。他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以其卓越的业务能力、严谨的作风和低调务实的态度,很快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首长的信任。

他参与制定大军区层面的训练大纲,筹划重大演训活动,笔下的方案影响着成千上万部队的训练方向。他经常会想起在基层的日子,想起高梁带着兵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的样子,这让他起草的每一份文件,都力求贴近实际,不搞花架子。他会在方案中,为那些像“夜老虎连”一样的尖刀部队,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更贴近实战的检验机会。

他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也更加沉默。只有在夜深人静,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文件后,他才会允许自己有那么片刻的失神。他会走到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军区大院星星点点的灯火,和更远处城市模糊的轮廓,思绪却飘回了那个熟悉的营区,飘回了那个总是像一团火一样燃烧的身影身边。

他会想起高梁粗声粗气打电话汇报工作的样子,想起他收到自己“不小心”遗落的东西时,那副想掩饰又掩饰不住的得意劲儿,想起离别前夜,他紧紧握着自己的手,说出“有我在”时,那斩钉截铁的眼神。

思念无声,却深入骨髓。

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未因距离而中断,反而因为空间的阻隔,变得更加珍贵和……安全。他们不再使用可能被监听的军用线路进行私人通讯,而是找到了一种更古老、也更隐秘的方式——书信。

当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情书。信纸是部队专用的报告纸,信封是标准的军用信封,落款是规整的打印体姓名和单位。信的内容,也几乎全是工作。

高梁的信,字迹一如既往的龙飞凤舞,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硝烟味和汗味。他会详细描述团队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某个新装备的适应情况,基层官兵的思想动态,甚至是他和营长们拍桌子吵架的经过。字里行间,充满了抱怨、牢骚,但也透着蓬勃的生命力和解决问题的迫切。他从不问顾一野在那边怎么样,也从不言及思念,只在信的末尾,偶尔会突兀地加上一句:“最近天气干,记得多喝水。”或者“你那笔记本,第三页那个图,我看懂了,用得挺好。”

顾一野的回信,则如同他本人一样,冷静、克制、条理清晰。他会针对高梁信中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有时会附上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者外军的最新动态。他的建议往往高屋建瓴,却又总能切中要害,给高梁带来极大的启发。他也从不提及个人生活,只在回信的结尾,用极其工整的字迹,写上:“知悉。保重身体。”或者“所述情况已阅,思路可行,注意细节。”

这些穿梭于两地之间的、看似冰冷枯燥的公函,成了他们之间传递温度、确认彼此存在的唯一渠道。每一封信的到来,都能让高梁烦躁的心情平复下来,也能让顾一野紧绷的神经得到片刻的舒缓。他们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分享着彼此的成长,参与着对方的事业,仿佛从未分离。

时光就在这忙碌与沉淀、分离与守望中,悄然流逝。几年过去了,高梁将他带领的团打造成了集团军乃至军区都挂上号的拳头部队,他本人也因成绩突出,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而顾一野在军区作战部,也以其出色的能力和沉稳的作风,步步晋升,成为了部门中坚力量,他的很多建议和方案,甚至开始影响到更高层面的决策。

他们走在两条看似不同的道路上,一个在基层带兵,一个在机关谋划,一个如火,一个似水。但他们的目标却从未改变——建设一支强大的、能打胜仗的军队。他们都在这条强军之路上,用自己的方式,奋力前行。

一次,军区组织一场代号“利剑”的大型跨区基地化实兵对抗演习。高梁的团作为红军主力之一,奉命在一个全新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担任战役穿插突击任务。而顾一野,正是这次演习军区指导组成员之一,负责评估红蓝双方的战术运用和体系对抗能力。

演习开始前夜,高梁站在指挥所外,看着星空下伪装严密的装备和忙碌的官兵,心情有些复杂。他知道顾一野就在对面的蓝军指挥体系里,或许正通过屏幕,冷静地分析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通信员送来了一份刚刚收到的、来自演习导演部的通用加密通报,内容是强调演习纪律和注意事项。高梁随手翻到最后,目光猛地定格在附录的指导组成员名单上——顾一野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然后合上通报,嘴角慢慢勾起一个混合着战意和莫名兴奋的弧度。

“顾骡子,”他对着漆黑的夜空,低声自语,仿佛那个人就在眼前,“这次,老子非要让你看看,你留下的种子,到底长成了什么样的大树!”

殊途,终将同归。而这场演习,就是检验他们各自努力成果,也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隔着烽火硝烟,再次并肩的战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