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八,故原名为朱重八,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元璋实际幼年贫困,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给地主放牛种地,他出身寒微,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皇帝”。他从农民,到成为僧侣,再到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军,最终到成为开国皇帝的人生经历相当具有戏剧性。】
【但历史中对此人的评价经常具有争议性,有人批判他的君主**和中央集权制度,而更多的是则是将重点转移到他推行君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正面作用上。但由于本期视频的主要内容是盘点朱元璋及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所以关于对其的负面评价我就不再赘述。】
秦朝。
秦始皇感叹道:“朝代变迁如此迅速,而寡人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居然持续了这么多年。”
语罢,他看向李斯。
这个让他又爱又恨的臣子。
爱在他和自己的政治思想基本一致,并且在秦朝建立之初提出了许多实用性强的建议,比如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这让大秦帝国的管理体制更加严密,让秦朝在成立初期便得以稳定发展。
而恨在……
自从秦始皇知道最后李斯竟与赵高同谋撺掇胡亥夺权后,虽然李斯磕头痛哭说自己绝不会做出违背他的事情,但他还是对李斯处处充满了猜忌。
唐朝。
李世民在内心沉思半晌,他在想如果自己当上皇帝,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最后,他得出了答案,如果他登上皇位,第一件事当然是加强自己对地方的管理与统治,毕竟一个健全的中央机构和完备的地方管理政策,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得以运转的重要原因。
【上一期视频我们大体概述了一下朱元璋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这一期我们就先从他如何当上皇帝开始一步步讲起。】
【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进入朱元璋的传奇人生。】
小小的朱重八趴在窗上,盯着天幕的眼睛渐渐出了神。
【1344年,濠州发生旱灾和饥荒,年幼的朱元璋父母和兄弟接连死去,而因为贫穷,家人也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得以下葬。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独自一人去皇觉寺出家为僧。他作为游食僧在光州、固州、颍州、汝州等地游历了三年,等他再回到皇觉寺之时,刘福通等人已经起兵反元,元末农民起义的帷幕已经正式拉开。】
【1352年,郭子兴、孙德崖等人已在濠州起兵反元,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而郭子兴也十分看重他,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并留他做了亲兵。这位养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后来,朱元璋的势力进步一扩大,他则约束部下不可骚扰平民,发仓赈济贫民,借以收买民心。】
沛县。
刘老三拍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秦朝。
秦始皇语重心长道:“想要成大事者,必不能单枪匹马,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必定不如集团的能力大。”
他想到了当初自己废除“逐客令”后,命令外出使节到各国去物色人才,这才招揽到了楚国的李斯。
秦始皇现在还记得,当时李斯慕名而来之时,向自己提出了“统一六国”的政治主张,这与他的政治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开始重用他。
【1367年,朱元璋先后平定了张士诚、方国珍等部,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而也是这一年,朱元璋开始准备北伐蒙元,并制定了“先取山东”、再“拨潼关而守之”的策略,如此一来,天下形势便尽在掌控之中。】
【1368年,朱元璋在群臣的劝进下,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明,立妃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太子,从此开启了明朝长达276年的统治。】
【朱元璋自南到北,顺应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的趋势,一步步地实现了统一。当然,当时元末的农民起义也基本都在南方,地方割据分崩离析,无法真正联合起来对付朱元璋,这也给了朱元璋可乘之机,他选择各个击破的战术,最终实现了统一。】
秦朝。
李斯不禁发出感叹:“民生上收揽民心,军事上各个击破,看来这真的是十分正确的策略,无论将之放于哪个朝代,都能够取得胜利。”
语罢,他转过头,看着坐在殿上威严的秦始皇,说道:“还有您最先提出的君主**制度,包括由中央管理地方的政策,看来后世一直延续了下去啊!”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秦始皇,此时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依寡人看来,这套政治体制只要跟着时代创新,便可以一直适用于任何朝代。圣人救世的理论最终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李斯闻言,垂眸拱手:“您说的对。”
【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后,首先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鉴于元朝的地方权力过于集中,于是在地方设立了三司分割地方权力。】
此时,群中发来了消息。
一直沉默的朱重八终于忍不住问道:“中央集权是什么?不对不对……所以说这些事情都是我做的吗?我居然会带兵打仗吗!好酷!”
朱重八明显忽略了自己在去当僧侣前的痛苦时光,秦始皇也不忍提醒他。
只是耐心地给他解释道:“你可以理解为,你作为首领手下有一些人,而你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
朱元璋:“好酷!”
朱元璋:“那我是不是可以命令他们去做一些事情?”
秦始皇沉吟道:“嗯……可以这么理解。”
李世民问道:“如果你可以命令你的…… 额,手下们做一些事情,你最想让他们做什么呢?”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似乎是在思考究竟该让他们去做什么好。
最终,他下定决心,说道:“我会让他们去帮农民种地,去惩罚不守信用的地主!”
小小的朱重八还不知道什么是贪官污吏,也不知道多年后的自己下达了“官吏犯赃罪者无贷”的命令,即凡是贪污受贿的官员一律不予宽恕,他只知道父母每天工作十分辛苦,而他们有时则会因为地主的不守信用而几天吃不上饭。
刘邦闻言后苦笑道:“好小子……”
果不其然,柳思杭继续说道:
【在朱元璋称帝后,他十分注意与民休养生息,抑制地主豪强,鼓励农民垦荒,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绘制了鱼鳞图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秦始皇:“鱼鳞图册?”
他看向李斯:“依你看,这是何物?”
李斯思考后说道:“仙人说其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并绘制了鱼鳞图册,依臣所见,影视某种土地登记册,把每一户的土地都登记在上,应是一种便于管理的方式。”
秦始皇点点头,深思道:“这确实是一个清查土地确立税制的办法……“
【在文化方面,朱元璋则恢复了科举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国子监,在各地设立学校,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兴盛。】
秦始皇:“科举制?”
好巧不巧,天幕接着说道:
【我们都知道,九品中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形成,而这种制度在后期,却出现了多方人争做中实,出现了“佳品无贫寒,下品无世族“的状况。】
【于是导致了全国人才都集中在中央,地区则没有人才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下层的人才无法真正得到重用,地区的管理效率下降,观念和文化艺术也日趋落伍。】
【九品中正制最终成为了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刘邦听完,气不打一出来:“哪个缺德的发明这么个制度?”
【相比之下,隋朝设立的科举制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分科取士的办法,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读书的人也能够跻身到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说一声,科举制确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但这种制度一直更新到现在,多少呈现出了点病态,在这里我不多批判现在到教育体制,我只想说这的确是个伟大的创造,古人的智慧其实是现在很难与之比拟的。】
【还是要提醒一句,如果有中考高考的小朋友在看我的直播,请好好学习哦~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的现状,就努力在这种体制中生存下去,并且努力为自己拼出一条道路。】
朱元璋好奇道:“考试?那考试内容都是什么呢?”
柳思杭耐心解答道:
【科举制度创立的初期,当时只有一项考试,就是应试者一个人的身份回答问题,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主张。对策文进行评判,首先看义理,然后看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评其高下。】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考试的项目也逐渐增加。八股文是后期的文体,据考证应是被朱元璋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文体。】
【八股文的内容是经义,形式为文学,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与唐代的试帖诗、宋代的经义,颇有相似之处,其文学表现的特点,有散文的章法,骈文的对偶排比,近体诗的格律,是一种融合了三者而为科举考试专用的文体。】
秦始皇听完,说道:“此形式确实很是创新,选拔的标准统一也确实能看到更多有学识之才……”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确实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也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是统一中央集权的有力措施。
所以,他实在想象不到为何这个制度最后会落到如此下场……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朱元璋则一脸兴奋地问道:“那仙人你们也会考试吗?也是这样考试吗?”
柳思杭一言难尽道:
【额,形式虽有变化,但总体思路是相同的。】
“好厉害哦……能让我看看你们考试的题目吗?好好奇哦……”
柳思杭嘴角抽搐了一下:
【可……可以,但你确定真的想在这轻松娱乐的直播间里做历史题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