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还不懂得察言观色,连忙点头道:“确定,我好想看看仙人的考试题是什么样的嘿嘿。”
柳思杭一头雾水:
【你们都想看吗?】
群内沉默半晌,所有人默认,柳思杭认命道:
【好吧。】
但他还是有些奇怪,这些人难道没上过高中?就算没上过高中,难道没学过历史?
历史题没做过?
为何要在他直播间里装成一副没见过的样子……
佩服,cos地太全套了。
他何德何能拥有一群如此敬业的粉丝!
想看历史题?这还不简单。
柳思杭抬头看向自己的书柜,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但高中时的历史题册还在书柜中静静躺着……
当时好像是打算复读来着,所以没扔掉,结果后来压线进了大学,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翻出一个小蓝本,上面写着:附中高三复习专用历史题册
在悲惨的记忆即将涌入脑海前,他迅速翻开题册第一页,看着一片密密麻麻赤橙黄绿青蓝紫,熟悉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他悲痛地读出了第一题: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的创作背弃了孔子思想】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突然听到自己名字的秦始皇:“为何你们的题目和寡人有关?”
朱元璋:“题目居然是做选择吗!好有趣!”
刘邦:“选对了有什么奖励?”
【额,没有什么奖励。】
刘邦闻言,大手一挥:“没劲。”
听完题目一头雾水的李世民问道:“这是什么题目?”
他怎么从来没见过。
无论从题目还是题目的形式,这简直是——
太新颖了!
科举制延续到仙人那时居然已经如此完善了!
柳思杭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如实回答道:
【是高考历史题。】
没想到这句话却招来了更多的疑惑。
李世民:“高考又是什么?”
秦始皇:“朕也从未听闻过何谓高考。”
刘邦:“别问我,没考过试。”
罢了!
柳思杭看着十分入戏的这群人,内心虽然十分抓狂,但还是维持着自己的完美形象,问道:
【你们到底要不要做?不做我们继续直播内容】
朱元璋:“要做!要做!我选a!”
【你的理由是?】
朱元璋:“因为全部听不懂嘿嘿,所以选第一个,凡事都要争当第一!”
【……】
【好的,回答错误,下一个。】
被pass的朱元璋小脸委屈地皱在一起,但他十分遵守游戏规则,既然已经被淘汰了,那就在一旁保持沉默。
按照长辈优先的原则,下一个轮到秦始皇。
他先是在脑中又回忆了一遍题目,然后质疑道:“儒学传统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这是在批判朕吗?”
统一六国后,他的确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而采取了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也确实推行了文化**政策,但绝没有使得儒学到断绝的程度!
而他也的确下了“焚书”政策,但也绝没有让儒学经典灭绝,首先,官府所藏的儒学书籍就仍旧保存着,而他的皇室内府,也仍藏有少量的《诗》《书》等经典。「1」
再说到坑儒,他也并不是坑杀的全体儒士,仅仅是坑杀了诽谤他的四百六十多人,按照秦律,说谎的人应当被处死,所以他绝不是在主观上针对儒家!
秦始皇看到这题目对自己的误解,越想越气,但还是努力压制着怒火,沉声道:“首先,d这个选项绝对是错误的。”
【你的理由是?】
秦始皇:“?”
“朕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还需要什么理由?”
【好吧。】
柳思杭对这位已经完全入戏的人已经无话可说,只得耐心问道:
【那你觉得正确选项是?】
秦始皇:“不知道,但绝对不选d,这简直是对朕的污蔑!”
下一个轮到刘邦。
刘邦:“轮到我了?”
刘邦:“没奖励的事,我刘老三不做。”
于是又轮到下一位。
目前还没人做出正确答案,李世民手心微微出汗,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目前看来,a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是错误的,已经排除了两个错误选项了,所以……
b选项说,汉代的儒学发展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可据他所知,在汉代建立之初,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遭到破坏,在此形式下,为了全力发展生产力,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明显不适用于当时社会了,而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之学与汉代急需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相一致,故而黄老之学成为了汉代的统治思想。
再者,题目中说了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而“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说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明显是错误的。
这样看来,答案也只有。
“c。”李世民确认道。
【恭喜,回答正确,奖励给你五个播播币。】
刘邦不乐意道:“不是没有奖励?”
【在明知没有奖励的情况下还努力分析回答正确了题目,这难道不值得奖励吗?】
听起来有些诡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此时的李世民只有一个想法——
太有趣了!
他从不知道考试居然还有如此有趣的题目,需要仔细阅读题干获取知识,而错误往往存在于题目之间。
于是他拍案道:“再来一道!”
【还来?】
刘邦:“来!既然有奖励,那这次我刘老三可要认真了。”
朱元璋:“好耶好耶!”
【那就真的最后一题,喜欢做题的建议去重读高三。】
柳思杭在一群人即将问出口“高三是什么”的时候迅速把题目搬了上来。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亲子亲生儿子的财物无罪,但是拿养子的有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有同样权利】
【b.血缘关系逐渐淡化】
【c.宗族权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逐渐加强】
还是先由朱元璋回答:“我选a!”
【好的,回答错误。】
他现在已经不想问理由了,因为他知道一旦问出口,得到的必定是个荒谬至极的答案。
刘邦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说道:“这题这不明明白白地说的是父亲的权利,和儿子有啥关系?肯定不选a啊。”
柳思杭见其有些上道,乘胜追击道:
【所以正确答案是——】
刘邦:“哦,那我不知道。”
【好的下一位。】
秦始皇:“朕以为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秦律》中规定的内容是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了十分完备的刑律和其他方面的法律,众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何问题?”
李世民:“在你的观点来看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据我所知,西汉之后儒家学说成为了独尊思想,这体现的应是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
李世民再次确认道:“这次,我选d。”
【恭喜,再次回答正确,再次奖励五枚播播币!】
刘邦冷哼一声:“无聊。”
秦始皇也冷哼道:“寡人认为十分不公平,我有时代视角的限制,而他却是全知视角,自然知道的比朕多。”
【好……好吧。】
【那你们觉得怎样才公平?】
刘邦:“至少题目的内容让我们所有人都知道。”
秦始皇:“没错。”
柳思杭看着自己还剩一堆的直播内容,忍痛满足道:“好,那就最后一题,一题定胜负。”
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时代。
【据《史记》记载,商汤从捕鸟中得到灵感,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商汤的成功缘于熟练的捕鸟技术】
刘邦:“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朱元璋:“你说的对!”
【…】
秦始皇思忱片刻,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农耕文明从万年前就产生了,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必定不是捕猎,而应是农耕。”
李世民:“选a。”
【恭喜您,又双叒答对了!再次奖励您五枚播播币!】
刘邦两手一摊:“你怎么知道?难道你有答案?”
李世民委屈地看着天幕,如实回答道:“刚刚秦始皇已经排除了b选项,那不只剩a了吗……”
刘邦心下一惊,这是什么全新的做题方法,他怎么从来没想到过!
对啊!排除三个错误选项,剩下那个不就是对的了吗!
既然b是错误的,剩下的两个选项完全是扯淡,这么说,那a不就是正确选项……
刘邦这次不得不佩服道:“聪明!”
李世民谦虚道:“哪里哪里,过奖了。”
刘邦:“不,我刘老三从无一句虚言,这种做题方法我从没想到过!”
李世民再次谦虚道:“过奖了,过奖了。”
柳思杭看着群中两人的互夸逐渐陷入绝望。
什么全新做题方法?
柳思杭确定自己没看错。
这不就是成绩好的好方法,成绩差的好借口,排除法吗?!
【1】:《史记》中的原始记载: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只言“非博士官所职”,留存于民间的书籍被上缴销毁。朱熹对此也有议论:“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历史题目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