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瑶早在寅时就醒了,稍微动了动,就惊醒了旁边的阿念。
阿念担心秦瑶不喊她去,吵着闹着非要和她睡一起才放心,秦瑶越发觉得自己对她宠的有些过分,可总是听她两句甜言蜜语就心软,如今一个月要有二十天整日黏着她,教导的女师告状到秦瑶这里说她逃学太过严重。
阿念醒了却不睁眼,撒娇似的往秦瑶颈窝里凑:“姐姐怎么醒这么早?”
“你把我勒醒了。”秦瑶凉凉的讲。
阿念“嘿嘿”了两声,不好意思的松了松圈着她的腰的手。
秦瑶叹道:“阿念,我要问你。”
她立马收起笑容,不情不愿的说:“可是女师说我逃学的事?”
见秦瑶没有否认,她急匆匆的说了起来:“姐姐,我逃学真的有原因的!”
“你且说,姐姐听听是什么天大的事情。”
“姐姐,我真的不喜欢女师讲的东西。”
秦瑶道:“为何?女红你不喜欢也就罢了,可读书是一定要读的,总要认得几个字呀。”
“姐姐,我说了你可不要生气。”阿念小心翼翼的说:“我不是不喜欢念书,我是不喜欢念她给我的书。整日《女戒》《女仪》《女训》,每天都是‘不可左顾右盼’‘切莫大声吵闹’‘侍奉夫君要三从四德’啊……姐姐,我真的不喜欢这些。”
秦瑶闻言,眼波流转,7没有再问下去了。
“对了姐姐,女师还说我什么了吗?”
“没有了,怎么了?”
阿念连忙道:“没什么没什么,姐姐快睡吧,等天亮再起。”
宋兰芝逝在还天寒地冻的一月天,坟前梅花开的正盛,“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成了她一生的写照。
他们终于到了宋兰芝墓前,秦瑶扫干净坟前的落叶,摆好祭品后跪了下来。
阿念也跟着她,秦瑶自顾自的道:“娘,女儿来看您了,阿念你还没有见过,我让她给您说说话。”
阿念道:“宋夫人,我是阿念,姐姐对我很好,我也会努力保护姐姐,您在那边放心。”
秦瑶微笑说:“阿念,你先去回去吧,我想一个人和娘说说话。”
阿念聪明,立马说:“好,那我在外面等你,宋夫人,有机会我还来看您。”
她退下后,秦瑶倒了杯酒,说:“女儿知道您最爱这秦淮春,特意为您酿了一壶,仅此一壶哦。”她强调了一下。
说着,泪顺着脸颊落了下来:“娘,我想您了。
“我谨记宋家风骨,女子当傲骨铮铮,娘,您放心,我会好好活着,我也会——”目光坚定:“揪出是谁诬陷的宋家。”
“可是秦姑娘?”
“谁?”秦瑶眸子一凝。
从坟墓后面探出一个脑袋,秦瑶打量来人。
此人身高宽肩,猿臂蜂腰,玄色华服腰间悬着一只令牌,牌上刻着‘玄甲’二字,看清来人的脸后,却叫人有些吃惊,这张脸略显稚气,目光炯炯又多了分青涩。
秦瑶说:“想必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少年英雄迟不归迟将军吧,久仰大名,幸会。”
迟不归双手作揖,道:“秦姑娘,我,宋——宋夫人,我听义父说今日——是她祭日,宋家于义父有恩,义父身体不适,特意交代我来——来探望——”
他说话有些口吃,好不容易讲下来一大串,似乎怕秦瑶笑话似的涨红了脸。
秦瑶问道:“令尊是迟忠全将军吧,往日宋府还在时,我听舅舅总提起,迟大将军战功赫赫,请替我向他问好。”
迟不归走近了些,依旧结结巴巴的说了起来:“义父早想——想和秦姑娘说些话,可——可是身体实在不行,若是姑娘得空,可到——白云亭闲鹤山庄。”
“一定一定。”
“这个……这个给你……”迟不归塞给秦瑶一封信:“义父托我捎……捎……捎给你的,告辞。”
秦瑶突然想到了什么,大喊:“小迟将军请等一下。”
迟不归止步,扭头询问似的望向她。
“我有一事想请将军帮忙。舅舅过世之前,曾和迟将军、牧将军关系甚好,我之前曾写过一封信给牧将军,求将军授我姊妹武功,可牧将军自左迁闭关之后杳无音信,迟迟不见回信,如今只好再厚颜求迟将军可否教一教她?”
迟不归有些迟疑:“秦姑娘的姊妹是?”
“去年十月我在回去的途中见一小女孤苦伶仃,心发不忍,便认其为姊妹。她天赋颇高,若是能得将军教诲,日后必当有一番作为。”
“秦姑娘,并非……并非我不想帮……帮忙,可……”
“我明白了迟将军。”
秦瑶也不再勉强,行了个礼送了他。
迟不归如今战功赫赫,自然琐事缠身,想来确实抽不出时间来。
十年前的迟老将军,十年后的小迟将军,都是大梁王朝的肱骨之臣。
迟老将军其人,人如其名,风骨铮铮。
天子登基元年,北雁族人频频骚扰边境,两国关系紧张,北雁人以“有一小儿亡于大梁”为由开战,迟老将军当即请命,已过半百的他亲自上阵杀敌,边境战情次次大捷,最终北雁弹尽粮绝,两方休战,为大梁解了心头大患。
“飞鸟尽,良弓藏。”民间百姓只道是迟老将军力挽狂澜,保家卫国,无人不称赞为一声“铁骑将军”。可功高震主,天子听信谗言,忌惮迟将军势力,找了个迟老将军“年岁已高,天子体恤,特许回乡养病”的由头,收回了兵权。
迟老将军一夜白头,交出那枚陪伴了自己二十余年的虎符,在朝堂中声如洪钟:“我等征战,为的是国泰民安,而非一己荣华,大丈夫堂堂七尺男儿,当为国效忠,若是圣上听信肖小谗言,如此而已,国将不国!”说完他甩袖离去。
正是宋谏言直言上书为迟将军求情,天子最终封迟将军义子迟不归为镇西将军,执掌西部军事部署。
小迟将军也不负所托,天佑六年,吐蕃来犯,朝中大臣与外患勾结,西部粮草断绝,小迟将军带领百名将士从吐蕃千人大军中杀出重围,取得敌方将军首级,从此一战成名,成为大梁人尽皆知的少年将军。
“姐姐,我听这边有动静,过来看一下。”
秦瑶回过神来,笑了笑:“怕是风声,好了,我们回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