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挑衅信”的草稿,我写在数学练习册的背面。笔尖划过纸页时,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连字迹都比上次用力了几分。
昨天的物理课上,老师提问关于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陈厌站起来回答时,把“最高点最小速度”的推导过程说得滴水不漏,全班都在鼓掌,连老师都点头说“非常清晰”。可我盯着黑板上的受力分析图,忽然发现他漏提了一个微小的前提——当轨道是光滑曲面时,其实还有另一种更简洁的分析角度。
当时我举了好几次手,老师却没看见,等陈厌坐下,这茬也就过去了。但这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更成了第二封信的绝佳素材。
“陈厌同学,”我在明黄色的信纸上落笔,选了支深蓝色的笔,颜色扎眼,就像我此刻憋着的那股劲儿,“别以为昨天物理课回答得有多完美。你说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时,是不是忘了光滑曲面和细绳模型的细微差别?推导步骤是没错,但少了这个前提,就像建房子忘了打地基——看着稳,其实站不住脚。”
写到这儿,我停下来,指尖敲了敲桌面。窗外的麻雀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像是在给我鼓劲。我又往下写:“要是换我回答,肯定会把这个细节说透。不过嘛,看在你站着回答问题时,手没抖、声音没颤的份上,勉强给你打个六十分——刚及格,别骄傲。”
最后,我特意在落款处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打分板,用红笔圈了个“60”,旁边还画了个吐舌头的鬼脸。
把信纸叠成三角形时,我比上次熟练多了,指尖却还是有点冒汗。这次我没选书包缝隙,而是盯上了他的课桌抽屉。陈厌有个习惯,午休时会把练习册放在抽屉里,下午第一节课前再拿出来。
午休铃响后,大部分同学都趴在桌上睡觉,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蝉鸣有一搭没一搭地响。我假装去后排的饮水机接水,路过陈厌座位时,脚步放慢了半拍。他正趴在桌上,侧脸贴着手臂,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眼睛,呼吸很轻,像是睡着了。
他的抽屉没关严,露出里面半本摊开的物理练习册。我攥紧手里的三角形信纸,心脏“咚咚”地跳,像要撞开肋骨跑出来。趁旁边同学翻了个身的空档,我飞快地把信纸塞了进去,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抽屉里的金属圆规,“叮”的一声轻响。
陈厌的肩膀似乎动了一下。
我吓得差点跳起来,端着水杯快步走到后排,接水时手都在抖,水流溅到了手背上,凉丝丝的,却压不住耳根的滚烫。
回到座位,我偷偷抬眼望过去,陈厌还维持着趴着的姿势,好像刚才的响动只是我的错觉。可直到下午第一节课,他打开抽屉拿练习册时,我都死死盯着他的动作——他手指碰到那封明黄色的信纸时,停顿了半秒,然后像拿起一张普通草稿纸似的,随手塞进了课本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但我看得分明,他翻开课本的动作,比平时慢了那么一瞬。
放学收拾书包时,我瞥见他把那本夹着信纸的物理课本放进了书包,拉链拉到一半时,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确认什么。
我背起书包走出教室,脚步比昨天轻快了些。这次,他肯定看见了。而且,他没扔掉。
这个发现像颗糖,在心里慢慢化开来,甜丝丝的。我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忍不住想:下次,该挑哪个“小瑕疵”呢?
日常码字 1 1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4章 第二封“挑衅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