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陛下临轩笑 > 第23章 中林

第23章 中林

赵挽正第一次见到李闲慵的时候,并不知道她的过往。

她拿出李闲慵写的那篇文章,李闲慵一下就笑了,告诉赵挽正:您不用多说了,我知道您找我是为了什么。

李闲慵取出一串钱。

“您一直在为这个东西发愁。”

对于聪明人,没有必要兜圈子,赵挽正立即邀请李闲慵回去详谈。

一般文人或多或少有些清高,对于卑躬屈膝、视财如命多多少少有些不耻。

但李闲慵经历过旁人不能忍的贫苦和折辱,所以她对于普通人追求权力追求钱财看错一件不仅非常正常,而且非常正当的事情。

这种思想融合到她的政治和经济理念中,成为她区别于其他名臣的最大的特点。

一个人的**是不可耻的,一个毫无**的人不能称之为一个活人。干大事,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因为有着一个强烈的**,所以有了旁人无法理解的勇气,做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赵挽正没有**吗?你每天看着为百姓着想,又是抗击外族,又是搭救手下,你不就是想报仇吗?不就是想成就霸业吗?不就是想青史留名吗?

你有你的大的**,所以要办大事,但是你办大事的前提,是下面有许多人为你完成小事。

百姓有一些小的**,满足他们,他们才能给你办成小事。

所以她对赵挽正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想要长期稳定的赚钱,就必须让下面的百姓先赚钱,或者说,让他们以为自己赚了钱。

视金钱如粪土听起来很牛,但等人真的成了粪土,你看他还说不说这句话。

这个道理,赵挽正一定懂。

但这些都是空话,怎么满足百姓的**?给他们发钱吗?赵挽正又不是做慈善。

所以李闲慵提出了第二个观点:要利用百姓想要赚钱的心理,调节他们的行为。

人在忙碌的时候,怨天尤人,看谁都不爽,恨不得立即世界爆炸。等闲下来的时候,又很懒惰,反正无事可干,干嘛那么努力?

因此,要做那只无形的大手,尽量让百姓一直保持勤劳,但是又不是特别疲惫的状态。他们紧的时候,要松一松,他们松的时候,就要拧紧。

李闲慵举了一个例子。

“您应该听过军屯。”

赵挽正点点头,从某种程度讲,军屯也对单末朝廷的军事实力起了一部分削弱作用。因为这些派去种田的将士在和平期间没事做,种田种久了,就成了真的农民。

所以赵挽正对于这个制度是有一点质疑的,她对李闲慵坦白说:你应该了解,我是靠打仗起家的。让士兵去种田,他们领着工资,田又不是他们的田,肯定不会尽力干。如果经济发展不起来,反而使军备实力下降,就会被人辖制。我赵挽正不做这种两面不讨好的事。

李闲慵道:“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让百姓在忙的时候能够稍微缓解压力,又不是培养种田高手。”

沈命插了一句:“种田最忙的是春耕秋收,您的意思是在春三十日,秋三十日派兵帮忙耕田?”

李闲慵赞许的点点头,在这两个月,将士兵编成不同组,轮班下放到农田里。农夫支付低额租金,相当于租了一个帮手帮他干活,这笔租金的钱,不急着收,因为这段时间他们也没钱。

等粮食丰收的时候,我们官方不征钱,我们征收和租金等价的粮食。

而粮食丰收,市面上粮价一定下降,这些人正愁卖不出去,一定非常乐意。

赵挽正其实想过这点,但她有一个很纠结的地方,她现在养着一支特殊的军队:神武军。而顾晚楼呢,除了要钱,她还要最新的兵器,招募了一批改良兵器的人才。

如果按照那些人才设计的兵器图纸做,我军实力上升,但劳民伤财。现在还要拨出这么多人去耕田,谁去造这些兵器呢?

李闲慵道:“所以要在百姓闲的时候让他们忙起来。其实春耕秋收这六十日外,尤其是夏冬,他们的空闲时间是比较多的。”

“人性惫懒,如果发布政令强行招人,一定会伤民心。”

李闲慵笑笑:“等到市面上粮食变少,粮价升高,我们仓库里存的那些低价换来的粮食可是很多的,一部分能高价卖出到别的地方。另一部分,百姓那个时候缺粮,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招人制作兵器,发给他们丰厚的粮食。”

除此以外,李闲慵提出了第三个观点:一定要和周围打好关系,建立一个非常广大的贸易链。

李闲慵虽然这些年一直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她对于时局的把握,对领导想要干什么看得入木三分。

她直白地告诉赵挽正:你这几年不就是想休养生息吗?其实珃郡地理位置不好,并不是一个适合只发展农业的地方,你拼粮食生产是拼不过其他土地肥沃的郡城的。所以除了要自己不断赚钱,还要想办法赚邻居的钱,我可以代替珃郡出面,和周围的邻居们去谈合同,让你在这几年时间积累非常多的财富。

……

李闲慵和赵挽正谈了许久,一直聊到口干舌燥。

赵挽正的反应是:大喜。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高兴,她直接让下人给李闲慵收拾了一间上等房,给李闲慵和她的女儿居住。并且承诺李闲慵,等赵挽正今天办好其他杂事,明天立即给李闲慵办入职。

李闲慵当然也很高兴,她年过三十,说句不好听的,黄土已经埋到她的腰以上了,终于得到了赏识,能够一展抱负,多年的郁闷一扫而空,临走前还握着赵挽正的双手,连连拍赵挽正的马屁。

因为她也很害怕。

前三十年,她过得太倒霉了,干什么什么不顺,喝口水都塞牙,实在怕今日过后又变成黄粱一梦。

两人惜别了许久,才分开。

可赵挽正在转过身的一瞬间,脸上的喜悦尽数消散。

李闲慵很不寻常,她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就会把自己割伤。

赵挽正虽然之前并不了解她,此刻也并不十分了解(她没有亲眼见过李闲慵的为人处世),但经过这番谈话,她除了开心外,心中对于李闲慵还升起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警惕。

她敏锐地捕捉到,李闲慵是一个贪欲非常重的人。

这种情感赵挽正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是沈命隐隐能够察觉到,赵挽正从一开始对于李闲慵的态度就非常清晰:这把双刃剑,要想她忠心耿耿办事,就必须给她足够的利益。

一旦她得到的和她预期的有很大差距,那么她就会滥用自己的权利去满足自己的**。

这时候,沈命做了一件出乎赵挽正意料的事情——她主动向赵挽正提出辞去郡丞一职。

赵挽正没有推辞,同意了沈命的请求。

这个反应证明她和沈命的想法是一样的,同时她也希望沈命这么做的,只不过不好开口而已。

赵挽正和沈命专门把郡丞这个位置腾出来,交给刚刚见过一面的李闲慵,这个待遇到达了顶级,李闲慵终于一朝扬眉,高兴得不得了。

但同时,赵挽正做了一个更特殊的决定——她专门给沈命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位:中林。

这个职位职称不高,和普通谋士等级差不多,沈命担任郡丞的时候,伍小五见到她是要喊领导好的,但沈命降为中林后,明面上,她的职称比伍小五都低。

但俸禄很高,每个月领的工资和郡丞差不多。

并且中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权力:便宜行事。

这是书面语,翻译过来就是,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来不及禀报,沈命有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权。

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在暗中削弱李闲慵的力量。

赵挽正是老大,李闲慵是老二,如果老大不在身边,按常理,应该由李闲慵主持重大事件。

但中林这个职称很低但能量很大的职位,从设立之初,就让李闲慵的地位变得比较尴尬。

意味着就算赵挽正死了,李闲慵依然是老二,她只能提建议,不能肆意妄为地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满足她的私欲。

赵挽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李闲慵:你很有能力,我可以给你一个让你施展全部才华的舞台。但是这个舞台也是我给你画的一道红线,你永远不可以跳出这道红线去触碰你不应该有的东西。

观其一生,赵挽正识人的能力甚至在她的军事能力之上。

她可以短时间内看透李闲慵身上的隐患,普通的老板在遇到这种十分天才又有巨大隐患的人时,很多人是不敢用的,但赵挽正十分大胆,非常慷慨地给这个人足够的利益和足够的权力,同时提前预防隐患的发生。

但还有第二个隐患,就是谁来担任中林。这个决策比任用李闲慵更为冒险,因为“便宜行事”这个权力太大了,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必须有三个条件。

第一,对赵挽正绝对的忠心。她必须个人的**不是很强,因为这个职位平时没什么存在感,那些受不了官职比别人低,无法接受低人一等的人绝对不能担任。

第二,有决断能力。提建议,谁都会,是对的是错的,你别管,反正是提了。并且往往一个老板收到的建议都是利弊都有的,这个时候,就考验一个人的预见能力,要分析出来听从一个建议以后,会不会有超出预料的事情发生,让整个集团毁于一旦。也就是要能承担责任。

第三,在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中林的职权使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赵挽正给不了最终决定的时候。这种时候,有可能赵挽正重病、有可能赵挽正被俘,更坏的情况,赵挽正死了。不管是哪一种,赵挽正的集团一定是一种极度的混乱状态。锦上添花谁不会?但雪中送炭是很难的。

沈命是跟随赵挽正的人里面唯一有这三种特质的人,在赵挽正的生命中,她带领的这帮人,有且仅有沈命一个人担任了中林这个职位,而中林这个称呼也跟随了沈命一生。

直到沈命退休,其他人还是恭恭敬敬称沈命一声“沈中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绝品小神农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景明春

我是万界链接点

盛宠云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