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脚步日益临近,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油墨试卷和焦虑汗水的混合气味。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班主任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将重新调整座位。
“这次调座是根据最近几次模拟考的成绩和学科强弱搭配的,”班主任推了推眼镜,语气不容置疑,“而学习小组一对一辅导,就按现在新座位来,希望大家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杨眠的心猛地一沉。她下意识地看向周应淮,发现他也正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波动。
当座位表被投影到屏幕上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杨眠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她最关心的那个名字——周应淮被调到了第三排正中央,而她则被安排在了第五排靠窗的位置。
他们之间隔了两排座位,却仿佛隔着一整个银河。
课间,同学们开始搬动桌椅,教室里一片混乱。杨眠慢吞吞地收拾着书本,目光不时飘向周应淮。他正在有条不紊地整理参考资料,动作依然一丝不苟,但杨眠注意到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当周应淮搬起桌子准备离开时,他的目光与杨眠相遇。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他的眼神复杂难辨,有某种杨眠读不懂的情绪在深处翻涌。
“加油。”周应淮忽然轻声说,声音低得几乎被周围的嘈杂淹没。杨眠怔了一下,点点头:“你也是。”
然后他就转身离开了,挺拔的背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孤寂。杨眠看着他的新同桌——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正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新的座位安排让杨眠感到前所未有的不适。她习惯了右侧那个安静的存在,习惯了偶尔瞥见他专注的侧脸,习惯了他身上淡淡的薄荷清香。现在,这一切都被剥夺了。
更让她焦虑的是,期末考试后的分班。按照学校的惯例,期末成绩将决定下学期的重点班名单。以周应淮的成绩,进入重点班毫无悬念。而杨眠的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能否留在现在的班级都是未知数。
这些思绪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的心头。课间,她忍不住看向周应淮的方向。他正在为新同桌讲解题目,表情是那种她熟悉的专业与耐心。那个女生笑得灿烂,时不时点头,眼神中满是钦佩。
杨眠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紧了。她低下头,假装专注地做题,手中的笔却在纸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放学后,杨眠故意磨蹭着收拾书包。周应淮通常都是第一个离开的,但今天他却意外地迟迟没有动身。当教室里只剩下寥寥几人时,他忽然走到杨眠的座位旁。
“这个给你。”他将一个文件夹放在杨眠桌上,语气平静如常。 “是什么?”杨眠惊讶地问。 “数学重点题型汇总,”周应淮解释道,“你薄弱的部分我都标注出来了。”
杨眠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字迹工整有力,重点部分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这显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谢谢,”她小声说,带着一点哭腔,“这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周应淮简短地回答,但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片刻。
就在这时,新同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周应淮,走吗?一起到图书馆?” 周应淮微微颔首,对杨眠道:“先走了。” 杨眠点点头,看着他和新同桌并肩离开,心中的暖意顿时被酸涩取代。
接下来的几天,杨眠努力适应新的座位安排,但总感觉少了什么。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看向周应淮的方向,观察他与新同桌的互动。那个女生显然很擅长交际,经常与周应淮说笑,而他虽然依旧保持距离,但偶尔也会回应一两个简短的笑容。
这些画面像细小的针尖,轻轻刺痛着杨眠的心。
周三的晚自习,杨眠遇到了一道棘手的物理题。在过去,她会自然地请教周应淮。现在,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拿出手机,给他发了条微信。
几分钟后,周应淮回复了,不仅给出了解题思路,还附上了详细的步骤解析。最后他加了一句:“还有其他问题吗?”
杨眠看着那条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他还是那个周到耐心的周应淮,但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无形的距离。
周五放学后,天空飘起了细雨。杨眠没有带伞,她自嘲地想,之前那么多次,到底是真的忘带,还是对他留有期待呢?她只好站在教学楼门口等待雨停。就在她望着雨幕发呆时,一把熟悉的黑伞撑在了她的头顶。
“没带伞?”周应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杨眠惊讶地转身:“你怎么...” “看到你在这里。”周应淮简短地回答,将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些。
两人并肩走入雨中,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雨滴敲打着伞面,发出单调的声响。
“和新同桌相处得怎么样?”杨眠鼓起勇气问。周应淮沉默了片刻:“还好。” 杨眠接着说“她好像很擅长数学。” “嗯。”周应淮的回答依然简短。
走到岔路口时,周应淮忽然停下脚步:“期末加油。” 杨眠点点头:“你也是。” “考完试,”周应淮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有话想对你说。”
这句话与之前的那个承诺如出一辙,让杨眠的心跳骤然加速。她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雨天的光线昏暗,但他的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蕴藏着千言万语。
“什么话?”她轻声问,声音有些颤抖。周应淮的唇角微微上扬:“考完告诉你。”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周应淮看了一眼屏幕,眉头微蹙:“我得走了。” 杨眠点点头,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的疑问如同这雨天的雾气,越来越浓。
周末,杨眠将自己埋进题海里,试图用学习麻痹纷乱的思绪。但周应淮的那句话总在耳边回响,让她无法完全专注。
周一的数学课上,老师宣布了一个消息:期末考试后,将根据成绩重新分班。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哗然。
杨眠的心沉了下去。她看向周应淮,发现他也正看着她,眼神复杂。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什么——期末考试不仅关乎成绩,更关乎他们之间那脆弱的关系。
下课后,周应淮罕见地主动走到杨眠座位旁:“复习得怎么样?” “还好,”杨眠小声回答,“就是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明白。” “需要帮忙吗?”周应淮问道,语气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就在这时,新同桌的声音插了进来:“周应淮,这道题能帮我看看吗?” 周应淮犹豫了一下,对杨眠道:“晚点微信上说。” 杨眠点点头,看着他转身离开,心中的焦虑如同潮水般涌来。
晚自习结束后,杨眠收到周应淮的消息:“明天开始,放学后我可以帮你补习半小时。” 杨眠怔住了:“不会耽误你时间吗?” “不会,”周应淮回复得很快,“图书馆老位置。”
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杨眠的心情复杂起来。一方面,她为能再次与周应淮独处而欣喜;另一方面,她又担心这会影响到他的复习。
第二天放学后,杨眠忐忑地来到图书馆。周应淮已经在那里了,面前摊着好几本参考书。 “从这里开始吧。”他开门见山,语气专业而冷静。
接下来的每一天,这半小时的补习成了杨眠最期待又最忐忑的时光。周应淮依然是个出色的老师,讲解清晰,耐心十足。但杨眠能感觉到,他们之间似乎多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他不再有那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不再有多余的言语,甚至连目光接触都少了许多。
这种变化让杨眠感到不安。她开始怀疑,周应淮的帮助只是出于责任感和善良,而非任何特殊的情感。
考试前三天,补习结束时,周应淮忽然叫住准备离开的杨眠:“等一下。” 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给你。” “是什么?”杨眠惊讶地问。 “橘子巧克力,”周应淮的语气略显不自然,“补充能量。”
杨眠打开盒子,里面是精致的手工巧克力,每一个都做成橘子的形状。
“上次给你带这个,感觉你很喜欢吃”周应淮感觉有点不自然,“我就多做了一些,你尝尝”
杨眠拿起一个,黑巧和橘子酱的混合很恰到好处,爱吃甜到杨眠眼睛都亮了
“很好吃,”她真诚地称赞,“谢谢你。” 周应淮微微颔首:“期末加油。”
走出图书馆,杨眠的心情复杂难言。周应淮的关心是真切的,但他的疏离也是明显的。这种矛盾的态度让她感到困惑和焦虑。
考试前夜,杨眠收到周应淮的短信:“明天放松考,你可以的。”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她的眼眶微微发热:“谢谢。你也是。” “考完见,”周应淮回复道,“记得我有话对你说。”
这个承诺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杨眠指引方向。她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困惑和焦虑暂时压下。无论未来如何,无论分班结果怎样,至少此刻,她有一个必须努力的理由。
窗外,月色如水,宁静地洒在大地上。杨眠拿起一颗橘子巧克力,对着灯光仔细端详。巧克力的外表光滑完美,但只有咬开,才能知道内里是甜是苦。
就像青春的心事,外表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而明天,一切都将见分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