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堂的南亭,冯麓和白理在针对方案进行友好的讨论。
“你说,整个大唐不止在我们这儿开展验方?”
冯麓点头,“长安、雍州、岐州、同州和华州,这是我从密阁案卷中得知的,中咒之人最多最密集的地方。”
“人参、黄芪、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蒲黄和川芎。很不可思议却又很合适的用药。”白理又仔细看了一行小字,惊讶问道:“你要把药全部煎好,再一口气全送给病患?”
这个做法想想就不可能,但冯麓却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好似根本没把这个难题当成一件难事儿。
“验方使你不是在开玩笑吧?煎了多日的药汤还能喝吗?若是能喝,那煎好的药汤又要如何贮存分发?”
冯麓轻笑,反而向白理提问:“白堂主,你可知这世间有何食物多年不腐?”
“好像没有。肉会臭,菜会蔫,米放久了也会生虫,几乎所有能入口的都会腐烂。”
白理眼神一转,看到了院子里堆放着的空酒罐,灵机一动对着冯麓说:“酒!”
“聪明。”此时的冯麓弯了弯眼睛,露出自信的笑容。
“将酒多次加热反复蒸馏,最后将极少量但纯度极高的酒液加入煎好的药汤中,加以用陶瓶分成每次需要服用的剂量,即可解决药汤无法贮存多日的问题了。”
她明明在夸赞自己,可白理却觉得她才是那个真正聪慧之人。
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却被她发现了另一种用途。这样新奇的联想在白理耳朵里几乎像是天书,不仅古书从未记载,师傅也从未提及,但这在冯麓的认知里似乎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模样。
冯麓挑挑眉,用眼神示意白理继续阅读方案,“白堂主,别走神啊,还有更重要的需要讨论呢。”
白理好似被瞥见心事一样,颇不自然地低头去翻阅方案,又提出新的问题:“‘安慰剂’,是何物?”
“就是一瓶只有枯草和树皮的水。”冯麓淡淡地解释,“此次验方秉持‘空白对照’[1]的方法,十二个人会被分成三组,一组使用正常用量,一组使用其一半的用量,而剩余的人将不服用解药。”
白理那心里刚萌生的好感迅速被强烈的愤怒迅速填满。
他立即把方案册拍在桌面上,“腾”地站起身,不满道:“验方使你身为医者为何要将病患分成三六九等?而且有些人服不到解药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你给了他们希望,又要亲口告诉他们不论如何努力也还是难逃一死吗?”
冯麓其实也一直在纠结二期和三期的试验该使用“阳性对照”[2]还是“空白对照”。
作为患者肯定希望不论如何都能接受治疗,但是对于研究者而言、对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病症研究而言,显然使用“空白对照”更合适。
“白堂主,分组是为了观察疗效,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大家都服药,就根本无法判断解药究竟有没有减缓顽疾进展。
不过堂主可放心,我们会在验方开始前与病患说明此事,只有他们接受分组才能让他们服药。”
“那要是他们因为此药病情加重该当如何?”白理好似要把冯麓盯出一个窟窿一般,声音也冷得吓人,“你就是这样尊师重道的?你眼里对生命还有一丝敬畏吗?”
“若是他们因我病情加重,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救他们。以我孙氏门徒的身份发誓。”
冯麓也站起来,收起那些讨好大过真诚的笑容,沉稳又无比坚定地说道:“而且,我相信白堂主及手下医师的能力,若你我联手,一定不会让蒲城任何一个人身陷险境。”
白理用眼神持续地探究着面前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女子,她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人的自信,而奇怪的是,此时此刻她的自信居然来自于他。
冯麓这个女子,有一种可以将人心拿起又放下的能力。
白理清了清嗓子继续发问:“那要如何将病患分组?谁来分?”
“用陶罐叶片法。”冯麓俯身在地上捡起几片被秋风吹起的落叶,从腰带里掏出一小支炭笔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什么,又把叶子递给白理。
“如你所见,我会在上面写上‘一’、‘二’、‘三’三个字,分别代表了三个组别,叶片由医师进行公正地抽选[3]。但分组的结果医师不会知道,病患也不能知道,只有我知道,这叫‘双盲’[4]。”
“所以,白堂主,我们此次验方又可以称之为——”
“评价‘圣愈汤’治愈‘血纹症’(李氏诅咒)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二期临床试验[5]。”
方案讨论结束,口服液也准备完毕,蒲城可以正式开始进行筛选了。
冯麓拿着名单,和白理一起去各位老爷夫人的府上甄选。
“不行,年纪太小。”
“不行,舌象不符合,也没有瘀点。”
“不行,症状相似点太少。”
在第六次筛败以后,白理的脸“刷”地一下变黑,把冯麓拉到府外问:“医者不能挑剔病患你不知道吗?他们都是中咒之人,为什么不行?”
冯麓把手挣脱出来,回道:“因为此方最后是呈现给陛下使用的,所以参与验方的病患必须与陛下的所有特征相同或者高度相似,否则无法判断是否能救治陛下。”
白理冷哼一声,说:“他们就因为与陛下不同所以被剥夺了服用解药的资格吗?我偏要纳入他们会怎样?”
冯麓紧咬着后槽牙,好言好语地解释:“白堂主,如今我们能在此研制解药全是仰仗陛下之威,若是解药制成,大家就都有得救,只是时间或早或晚。
但若是一股脑儿把不合适的人也纳入其中,我们又怎知他们症状减轻或者加重是否与解药有关?看不出方剂效果,解药就很难研制成功,白堂主若希望解药尽快制成的话,就先听我的。”
“姑且如此吧。”白理一甩袖子大步流星地离开,“提前告诉你,我认可你的方法,但不代表我认可你。”
他身后的冯麓默默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囔着:“说的好像我就很认可你本人一样。”
县里中咒之人几乎三步一个,冯麓先按李麒的症状和脉象筛选出了五个合适的病患,让他们尽快去仁医堂找白理问诊,而杨凛则负责在医案格记录他们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服药前的症状。
第一个被纳入的病人叫王媪,作为阳帝最小的外孙女来蒲城守陵,拥有几乎和李麒五成相像的症状和脉象。
“王夫人,这是日志簿,需要您写下喝完药后出现的所有感受以及服用的所有食物。”冯麓拿出一本空白的册子递给王媪,“验方期间不可再另外服药,不可食用的食物也已在日志簿里提前说明,若有不适请及时来仁医堂。”
“冯大人,我是一次把七天的药拿回去自己煎吗?”王媪问。
冯麓微笑回道:“王夫人不必自己煎药,我们的解药已经煎好,为了保证药罐安全,我会差手下的人送去贵府。”
“那就多谢白堂主和冯大人了。”
王媪离开后,杨凛扯着冯麓的衣袖试探性地问:“大人,我们这儿就我一个选人,差谁送啊?”
“你都说没其他人了,还能有谁?”冯麓看着杨凛那倒吸一口凉气的模样,轻笑着拍他的肩膀,“放心,我会自掏腰包给你额外俸禄的。”
“冯大人真舍得下血本啊。”白理从冯麓身边擦肩而过,淡淡的语气里全是不满,“也是,若成功讨好了陛下,得到的回报恐怕什百[6]不止,这一点小钱又算得上什么。”
冯麓为了工作硬撑的笑脸瞬间垮下,对着白理远处的背影气不打一处来。
“大人别气,想是白堂主是被这几日甄选病患烦心到了。”杨凛见状赶紧哄着冯麓,“大人再忍忍,我们一完成验方马上就离开!”
“他还烦心?最该烦心的应该是我吧?真不知道到底哪儿得罪他了。”
她上班这么多年也见过不少奇葩,但都对她这个博士兼病区副主任毕恭毕敬的,就没见过这么难相处、难配合、成见还这么深的同事。
偏偏白理在蒲城还这么权威,杨凛独自去街上招募了一整天都是徒劳无功,但病患一看到他全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生怕抢不到名额。
最烦这种看不爽又干不掉的讨厌鬼。
时间很快来到王媪服药的第八日,她已经服完了整整七日解药,到了来仁医堂访视的日子。仁医堂所有人都既紧张又期待,每个路过门口的人都忍不住往外探上几眼。
可直到申初一刻[7]都没有看见王媪的身影。冯麓心里开始忐忑不安,不会首例病人就发生了不良事件[8]吧?
“杨凛,你去王夫人府上看看,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是!”
就在杨凛刚慌忙跑出门的时候,王媪被下人搀扶着走进仁医堂,手指按着眉心,表情痛苦。
坏了,冯麓心想。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阳性对照:指现代药物试验中用现有的疗法与研究疗法进行对照试验的方法。
[2]空白对照:指现代药物试验中用安慰剂与研究疗法进行对照试验的方法。
[3]随机:指现代药物试验中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方法,为的是让受试者公平公正地接受试验治疗,随机只能由研究者(医生)进行。
[4]双盲:指现代药物试验中医生和受试者都不知道随机分组的结果。
[5]王永,黄志惠,孙海清.圣愈汤加味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5.38(6):137-140.
[6]什百:古代对于“十倍”的说法。
[7]申正一刻:一个时辰中前半时辰为“初”,后半时辰为“正”,申初一刻大概是“4点15分”。
[8]不良事件:指现代药物试验中受试者在接受试验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这些事件可能表现为症状、体征、疾病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但并非一定与试验用药有直接因果关系,简称为“AE”。
对圣愈汤进行了改变,后续的配方会跟随试验进行调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验方初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