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寒夜星沉,山河同梦
元嘉三年的深秋,建康城的梧桐叶已落了大半。太极殿后的凤仪宫里,邱莹莹倚在雕花廊柱上,望着廊下新换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光。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的翟衣,裙裾上用金线绣着缠枝莲,是刘裕亲自命尚衣局改的——他说“皇后该有皇后的体面,但阿莹穿素色最好看”。
“娘娘,”贴身宫女春桃捧着青瓷茶盏过来,“刘大人让小厨房炖了银耳莲子羹,说是您昨日说口干。”
邱莹莹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润的瓷壁,忽然想起昨夜刘裕在她耳边说的话。他说:“阿莹,今日早朝,裴侍中又要提‘限制士族’的事。你且坐着,看我如何应对。”
“娘娘,刘大人今日穿的是玄色衮服,腰间的玉圭还是您亲手雕的‘裕’字。”春桃笑着补充,“奴婢瞧着,连殿下的琉璃瓦都是按您说的‘淡青色,像极了江南的春山’换的。”
邱莹莹抿了口茶,莲子的甜香在舌尖化开。她望着廊外的梧桐树,忽然想起穿越前的那个夏天。那时她在现代的写字楼里加班,透过落地窗望着楼下的梧桐,总觉得那抹绿离自己很远。可如今,她站在建康城的凤仪宫里,连风里都飘着梧桐的清香——这是她亲手参与建设的江山,是她与刘裕共同守护的家。
一、后宫暗涌
秋末的夜来得早,凤仪宫的烛火在穿堂风里摇晃。邱莹莹正翻看着《宋书·食货志》,忽然听见外头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春桃掀开珠帘,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娘娘,淑妃娘娘来了。”
“淑妃?”邱莹莹挑眉。这位淑妃是刘裕称帝前纳的妾室,出身江南小吏之家,性子温顺,往日里鲜少踏足中宫。
“奴婢这就去请。”春桃刚要退下,却被邱莹莹叫住,“等等。让她进来吧。”
不多时,淑妃穿着一身湖蓝色襦裙,捧着一个青瓷盒子进来。她见了邱莹莹,忙屈膝行礼:“臣妾见过皇后娘娘。”
“淑妃请起。”邱莹莹指了指对面的软榻,“坐吧。”
淑妃坐下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娘娘,这是臣妾家乡的桂花糖。前日听春桃说,您爱吃甜食……”
邱莹莹接过盒子,望着里面金黄的糖块,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御花园遇见淑妃的场景。那时她正蹲在假山下,帮一个小宫女捡掉落的茉莉花——那小宫女因打破了她的水晶簪被罚跪,淑妃却悄悄替她求了情。
“淑妃有心了。”邱莹莹将盒子递回,“替我谢谢你的家乡特产。”
淑妃慌忙摇头:“娘娘若喜欢,臣妾明日再让人送些来。”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春桃脸色发白地跑进来:“娘娘,不好了!陛下……陛下在御书房晕倒了!”
“什么?”邱莹莹猛地站起身,手中的茶盏差点摔在地上。
二、御书房惊变
御书房的檀香混着墨香,邱莹莹推开殿门时,只见刘裕倒在御案前,额角渗着冷汗,右手紧紧攥着一份奏折。
“陛下!”她扑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
“阿莹……”刘裕缓缓睁开眼睛,声音虚弱,“是朕不好……没听你的劝,昨日批折子到三更……”
“别说这些!”邱莹莹打横将他抱起,“春桃,去传太医!快!”
太医诊脉时,邱莹莹握着刘裕的手,望着他苍白的脸色,心中一阵后怕。她想起昨夜他为她描眉时的模样,想起他说“阿莹穿凤冠霞帔最好看”时的温柔——这个男人,总是把天下放在第一位,却忘了自己的身子。
“陛下这是操劳过度,加上外感风寒。”太医收起脉枕,“需得好好休养三日,切莫再劳累。”
邱莹莹点点头,转身对春桃道:“去把我妆匣里的珍珠粉拿来,再熬些姜汤。”
刘裕拉住她的手:“阿莹,朕没事……”
“陛下有事!”邱莹莹打断他,眼眶微红,“您若倒了,这大宋的江山谁来守?那些流民怎么办?那些士族又要在背后搞什么鬼?”
刘裕望着她泛红的眼眶,心中一软,伸手替她擦去眼泪:“好,朕听你的。明日便下旨,罢朝三日。”
三、士族风波
邱莹莹在凤仪宫守了刘裕半宿。次日清晨,刘裕的烧退了些,却仍有些虚弱。她正喂他喝药,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皇后娘娘。”裴松之掀开珠帘,脸色凝重,“臣有紧急军情禀报。”
刘裕撑着身子坐起:“裴侍中请讲。”
“昨夜,北府兵都督檀道济急报,”裴松之从袖中取出一份军报,“柔然可汗拓跋焘亲率十万铁骑,已越过漠南,直逼云中郡!”
“什么?!”邱莹莹手中的药盏险些摔落。柔然自姚泓败亡后,本已臣服刘宋,如今竟突然南下?
“陛下,”裴松之继续道,“更糟的是……西蜀的谯纵近日也在暗中联络北戎,意图趁我国丧(指刘裕称帝不久)之际,袭取汉中。”
殿下霎时安静下来。邱莹莹望着刘裕苍白的脸色,心中一沉。她知道,这两件事若处理不好,刘宋的江山将面临南北夹击的危机。
“裴侍中,”刘裕沉声道,“檀道济有何应对之策?”
“檀都督已率三万精骑北上,但云中郡守军不足两万,恐难抵挡柔然铁骑。”裴松之顿了顿,“至于西蜀……臣已命益州刺史朱龄石加强防务,但谯纵狡诈,恐非易与之辈。”
邱莹莹忽然开口:“陛下,臣有一策。”
刘裕转头看她:“阿莹但说。”
“柔然虽强,但他们刚经历内乱,拓跋焘初登汗位,人心未稳。”邱莹莹分析道,“可遣使臣前往柔然,许以通商之利,暂缓其南下之势。至于西蜀……”她顿了顿,“谯纵反叛,必借北戎之力。若我们能切断北戎与西蜀的联系,谯纵便成孤军。”
“如何切断?”刘裕问道。
“派一支奇兵,从汉中北上,奇袭北戎在陇右的粮草基地。”邱莹莹目光灼灼,“北戎以骑兵为主,粮草全靠陇右供给。若能烧毁其粮草,北戎军心必乱,拓跋焘不得不回师自救。”
裴松之皱眉:“此计虽险,但或许可行。只是……派谁去?”
邱莹莹看向刘裕:“陛下,臣愿领一支轻骑,前往陇右。”
“不行!”刘裕立刻拒绝,“你身子尚未痊愈,如何能上战场?”
“陛下,”邱莹莹握住他的手,“臣虽是一介女流,但曾随您北伐,懂些兵法。且陇右地形复杂,若派大将,反易被北戎察觉。臣愿……”
“阿莹!”刘裕打断她,声音里带着几分怒意,“朕不许你去!”
邱莹莹望着他紧绷的下颌线,心中一软。她知道,他是怕她涉险。可她更知道,此刻的刘宋,需要每一个能扛起重担的人。
“陛下,”她轻声道,“您若信我,便让我去。若不信……”她顿了顿,“臣便留在建康,陪您养病。”
刘裕望着她倔强的眼神,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朕命你为‘镇北将军’,领五千轻骑,即刻出发。裴侍中,你负责调配粮草,确保阿莹一路无忧。”
“谢陛下!”邱莹莹起身行礼,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四、陇右星夜
三日后,邱莹莹穿着一身玄色劲装,跨上青骢马,带着五千轻骑出发了。刘裕亲自将她送到城门口,将腰间的玉佩解下,系在她的马鞍上:“此玉佩是我母亲留下的,能辟邪。若遇危险,捏碎它,朕的亲兵会立刻赶到。”
邱莹莹接过玉佩,指尖触到他掌心的温度:“陛下,等我回来。”
“等你。”刘裕望着她策马远去的背影,目光里满是担忧。
陇右的秋夜格外寒冷。邱莹莹裹紧了大氅,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心中一阵发紧。她带的人马不多,若遇上北戎的主力,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副将陈武策马赶来,“前方十里发现北戎的游骑。”
邱莹莹眯起眼睛:“有多少人?”
“约莫五百。”
“放他们过去。”邱莹莹沉声道,“但要在他们身上留下标记。”
陈武有些不解:“将军,这是何意?”
“北戎的粮草基地在二十里外的黑风峡。”邱莹莹指着地图,“他们必定会经过那里。我们只需等他们运粮的车队出现,再动手。”
是夜,月黑风高。邱莹莹带着人马埋伏在黑风峡两侧的山坡上。果然,没过多久,便听见车轮声由远及近。月光下,数十辆大车缓缓驶来,每辆车上都堆满了粮食。
“放箭!”邱莹莹一声令下,箭雨如蝗,射向运粮的大车。
北戎的押粮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邱莹莹带着亲兵冲下山坡,与北戎士兵厮杀起来。她的青骢马极为神骏,她在马背上辗转腾挪,手中的长剑每一次挥出,都带起一片血花。
“将军,粮草烧起来了!”陈武大喊。
邱莹莹望着漫天火光,心中一喜。她知道,这场火,不仅烧了北戎的粮草,更烧了拓跋焘南下的信心。
五、凯旋归来
五日后,邱莹莹带着五千轻骑凯旋。她的玄色劲装上沾着血迹,却难掩眉眼间的英气。刘裕亲自出城迎接,见她平安归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阿莹,”他接过她手中的帅旗,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你受苦了。”
邱莹莹摇了摇头,望着他眼底的关切:“不苦。陛下,北戎的粮草基地已被烧毁,拓跋焘必定回师自救。西蜀的谯纵失去了北戎的支持,也成不了气候。”
刘裕握住她的手,将她拉上马背,两人并肩而行。夕阳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要与这万里江山融为一体。
“阿莹,”刘裕忽然开口,“今日在朝堂上,朕要宣布一件事。”
“何事?”邱莹莹好奇地问。
“朕要册封你为‘皇贵妃’,赐金印紫绶。”刘裕转头看她,眼中满是温柔,“朕知道,皇后之位,你本不该受这委屈。但阿莹,你是朕的妻子,是大宋的功臣。朕想让天下人知道,你在我心里,永远是最特别的存在。”
邱莹莹望着他眼中的深情,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她知道,从穿越的那一刻起,她便与这个男人紧密相连。他们共同经历了北伐的艰辛,建国的动荡,朝堂的斗争,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并肩站在天下人面前。
“陛下,”她轻声道,“阿莹只要能陪在您身边,便已知足了。”
刘裕笑了,将她搂进怀里:“好。等天下太平了,我带你去看江南的烟雨,去登泰山看日出,去……”
“嗯,”邱莹莹笑着点头,“我都陪你去。”
远处,传来了士兵们的欢呼声。邱莹莹望着刘裕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她相信,只要与他并肩,便能踏平所有的荆棘,共赴那片属于他们的山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