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她等了七天。
那场秋雨连绵数日。有一天早晨起来,云淡天高,金风爽朗,乌瓦的屋檐搭着另一个屋檐,邻家后院的槭树火红。聿如穿着旧青布衣裙,立在案前,尝试着用记忆中的手势,执起一支笔。
毛笔从僵直无法弯曲的指间掉落。
崔家二公子曾说,她的手废了。聿如安然拾起笔,搁回笔架上。她会好起来的,只是需要时间。那些富家子弟娇生惯养,什么也不懂。
她回到廊下,在一张高凳上坐下来,将待碾的药材倒进碾槽里。换上干净的布鞋,双足踏上两旁的木板,开始碾药。
这是她唯一能帮药铺里做的事。她喜欢自己还能做些事。
孟寥一直没有回来。最初等待的几天最难熬,因为对相聚的渴盼过于强烈,竟也和伤痛一般将人损耗。她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捱着日子,每天晨起便盼着天黑,入夜又盼着天明。
昔日病痛之中,混混沌沌,无暇他顾。随着身体慢慢恢复,知觉与记忆也日渐复归。她慢慢记起一些那晚的事,最后的记忆,是梦里凉爽的水风……再往前,他带她逃出国公府时,边走边抵着她的额头。一个亲人间的姿势。他不仅仅是她的情郎。他是她的家人。
碾子不疾不徐地碾着,像原地滚动的车轮。他们曾经坐在数月之前的一辆马车里,那时他说,他要娶她。
彼时他们相识还不过两个月。说真的,当时的她还来不及欣喜,更多的是忐忑和担心。怕他一时冲动,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怕陈隋之别,身份殊迥。近忧远虑掺杂在一起,她竟就狠心地把他独自一人抛在客栈。
她仿佛看到他们走后,孟寥孤零零地一个人坐在空房间里。心口忽然很痛。小孟集的故园雨地上,他也是这般躺在蒿草里。
到了孟寥说过会来接她的日子,想哭的情绪积攒到了顶峰。这天夜里,周大夫陪她们着坐在店堂里等着,桌下放着她们早早收拾好的包袱。门外街上的行人渐渐稀落,小伙计葱须去上了一半的门板,后来街上太静了,他又去上了泰半门板,只留下一小方。外面的行人如果正向杏子庐赶来,应也能望见屋里暖黄的烛光。
后来,宵禁前的最后一声暮鼓也在秋夜里消散了很久,面前只有长久的寂静。最后一块门板也安上了。风被关在门外,店堂里顿时憋闷了许多。桌上黯淡的油灯。她还在无望地期望不期然响起的敲门声。
周大夫淡然起身道:“说‘至少七天’,便是不止七天。早些休息吧,恢复好了才有将来。”
……一旦咬牙忍过,煎熬如沸的心绪却骤然平静下来。孟寥或许有事耽搁了,或许因公外出,或许是,贺知颐不让他出府。她很清楚他那如同严父般的上司对自己的态度。
她能做的,就是赶快好起来,不给他添乱。
于是在杏子庐余下的日子里,她每天都按时服药,好好吃饭。哪怕有几日低烧反复,无力起身,也强迫着自己进食。她想到国公府黑屋里那两位好心的女孩子送来的粟饼。
纱布两天一换,固定着手指的夹板终于能取下,双手渐渐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能帮衬着周盈和葱须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既已日渐恢复,她和怀之也可以寻找下一个落脚点。虽然周大夫说孟寥已经付足了食宿费,让她安心待着。但小伙计葱须的房间被腾给她们,他如今可怜地在前堂打着地铺。长期叨扰,的确不便。聿如知道,这位面冷心热的周大夫,已经帮了他们太多太多。
重新准备收拾包袱的时候,已是来杏子庐的第十五天。这半个月里,为了躲避国公府可能有的搜捕,她和怀之不曾踏出医庐半步。
无论接下来住客舍还是租房屋,眼下第一桩事就是恢复身份。否则,国公府随时能以捉拿逃婢的名义抓她回去。
最迫在眉睫的,却最难办。她咬着唇,凝神细思。怕只怕州府户曹和崔家两边都不肯承认造假户籍、州府又把她交回国公府,到那时重入虎口,谁也救不了她,永无自由之日。
墙头摇曳着一丛秋草,墙角青苔掩映着紫红色的小野花。秋日上午的杏子庐沐浴在阳光里,宁谧,静好。回想起国公府的经历,指尖仍不觉发颤,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不能贸然出动。但凡行差踏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可也不能再拖了,养伤已经耽搁了太多工夫,她还不知阿瞻近来过得如何,也不知孟寥那边是否还安好。
最迟明日,她必须要去州府。
州府……那里仿佛还有一个曾让她避之不迭的人,那位姓臧的捕快。但现在,他已不足以让她害怕。
聿如忽然惨然笑了一笑。这种滋味倒是很好,仿佛更上一层楼,虽然烦恼也跟着上了一层,但与它搏斗的间隙,却还能用新的眼光打量楼下过去的自己。
她放下帘栊。
.
清早,州府守卫刚推开大门,就见门外候着一位婢女打扮的娘子,见礼道:“劳驾,我家主人让我来找刘参军。”
“你家主人是谁?”
那婢女答:“不便说。”
语音虽沉婉温柔,却只说了这三个字,毫不拖泥带水。守卫将她打量了一番,见她双手交握藏于袖中,衣着气度,的确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竟不知背后是谁。只得道:“刘参军还未到,娘子先候着。”
那婢女温言道:“门前来往人多,还请让我进府去等。”
守卫沉吟道:“进府怕是不行。这……娘子请在门房稍候。”
那婢女颔首道了谢,便款款进了门房。
日头升得高了些,府吏们络绎进入州府。郭子峻和他一脸木然的朋友也走在上值的路上。
采花贼华度儿仍然在逃,像一块土融进泥水里,踪迹全无。赵头儿总拿这个作把柄,源源不断地给他压担子,否则便扣他俸禄。往日偷懒的当儿全被填满了,臧仲忙得灰头土脸,生无可恋。
郭子峻一脚迈进州府大门,小声劝道:“忍忍吧,有份俸禄不容易。何况这事儿原本就是你有错在先,要不是你放跑了——”
他这个朋友千好万好,一股子固执劲儿实在够人受的。臧仲气结地扭过脸。这一扭,却见门房里一角衣裙飘过。
臧仲禁不住多看了几眼。州府重地,怎么会有小娘子?
这一看不打紧。郭子峻正絮叨着,忽觉身旁的朋友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定住,头顶的碎发根根竖起。“怎么了?”郭子峻顺着他目光望去,顷刻间也如同一只冰冷的手扼住了他咽喉。
门房里的那位娘子不经意一抬眼,正正与他们对望。
若非看见她的左眉也有颗痣,他简直怀疑这是另一个和她很像的人。若非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简直以为面前是殷娘子的鬼魂。
她竟然真的还活着!半个月前与孟寥在城南河边的会面浮上脑海,而那番谈话他至今还瞒着臧仲。郭子峻有些心慌地看了一眼他的朋友。
臧仲已情不自禁走上前去。她和记忆中的模样殊为迥异,说不出是更美丽还是更憔悴,只是愣怔之后,神情茫然又脆弱,倒比之前倔强冷淡的模样更合他的心意。
“是你,”他大步逼近了她:“真的是你?”
眼前的娘子不解地看着他,仿佛不认识的样子。臧仲做好了要再次向她自我介绍的准备,却听见她迷茫道:
“我是谁?”
“你是谁?”臧仲这才发现她的眼神有些空洞。他回首看向同样一脸惊愕的郭子峻。
门外已有不少府吏停步观望。门口守卫只恐引出事端,急忙分开人群:“你们俩怎么还不上值?”
法曹参军刘知业刚到府门前,就听守卫说有人在等着自己。匆匆赶到办公堂,只见墙边的椅子上好整以暇地坐着一个梳着双鬟、婢女打扮的娘子,两个捕快站在堂中间,门外窗外,还驻足着好些围观的同僚。
刘知业喝道:“什么人?”
那娘子闻声回首。臧捕快和郭捕快向他叉手见礼,两个同道:“刘参军可还记得这位娘子?”
那娘子仍坐着,不声不响地看着他。
发式陌生,衣着陌生。但法曹参军毕竟是法曹参军,刘知业定睛一瞧:“记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要自己看卷宗的?你找我做什么?”
臧仲正要说话,却听她自己脆生生开口道:“他们说我姓贺。”刘知业蹙眉道:“什么叫他们说?你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臧仲忙道:“刘参军,她失忆了。”刘知业没好气道:“失忆了找我作甚?我又不是郎中!”郭子峻只觉这姓氏熟悉得紧,记忆忽然闪了个微光,失声道:“贺冬——”
他立刻咬住舌头。户曹参军也许就在门外看热闹的同僚里,该不该说?正犹疑的当儿,那娘子思索着,慢慢道:“我好像记起来了,”她确定地点了点头:
“我不姓贺。我姓刘。”
围观的人群忍俊不禁。从头到尾莫名其妙的刘知业再也忍不下去,指着她喝道:“疯妇!你怎么会姓刘?卷宗呢?拿她的卷宗来!”
臧仲立刻帮忙找卷宗,他记得很清楚,她第一次来州府是四月间的事。郭子峻仍滋味复杂地立在原地。少时卷宗找到,刘知业从臧仲手里接过,大声读道:
“‘兹有殷氏娘子,陈国建康人氏’——听清楚没有?你姓殷!——你们两个竖子,什么疯女人都往这里带!这是州府!”
“我来的就是州府。”
声音骤然清冷。“疯娘子”缓缓起身,挺直脊背,环视着窗外众人:
“诸位方才都听清楚了,我姓殷,陈国建康人氏。有州府卷宗为证。”
屋里的三个人都愣住了。眼看着这娘子敛衽施礼,一字一句道:
“民女殷氏,状告安国公府假报户籍,扣押过所,动用私刑。恳请州府,主持公道。”
说罢,她自己挽起遮到指尖的衣袖,第一次高高抬起伤痕累累的一双手。
聿如的婢女装束,是卷三第20章“梦魂中”里崔二让人给她换的。那时没料到有朝一日会用得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26.银河渡(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