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第二十二条医诫 > 第3章 记忆的迷雾

第3章 记忆的迷雾

苏砚冰的闹钟在清晨六点二十准时震动。这个时间经过精密计算:23分钟洗漱更衣,17分钟步行至医院,这样她就能在七点整出现在神经内科医生办公室,比正式上班时间提前整整一小时。

“苏医生又来这么早?”护士汤汤正分拣着晨间药物,玻璃安瓿在她指间碰撞出细碎的声响。

苏砚冰只是笑笑,径直走向茶水间。咖啡机的嗡鸣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蒸汽在玻璃上凝成一片白雾。

“苏医生今天又是第一个!”忻琪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晨间特有的沙哑。

苏砚冰头也不回地按下咖啡机开关:“忻主任今天居然没用‘马上到’搪塞早会?”她嘴角微微上扬,“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啪”的一声,忻琪珺的咖啡杯重重落在长桌上。苏砚冰这才回头,看见对方眼下挂着两片明显的青黑,白大褂领口还沾着几点暗红的血迹。

“我昨晚三个急会诊, ”忻琪珺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最后一个凌晨四点才结束。”她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咖啡机发出"滴"的提示音,浓郁的香气在两人之间弥漫开来。

“说到昨晚——你们听说了吗,神经外科的阮医生昨晚在急诊室被三个护士‘围攻’了?”汤汤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了进来,她做了个夸张的手势,“护士站的梦凡、璐璐和急诊科的张姐轮番给他送夜宵。”

忻琪珺的咖啡杯差点脱手,“真的假的?那个高冷男神阮临川?”她努力装作漫不经心,但耳尖却微微泛红,“他不是对所有女同事都爱答不理的吗?”

“所以才叫新闻啊!”汤汤兴奋地拍了下忻琪珺的肩膀,“据麻醉科的小道消息,阮医生可能是...”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可能是钢丝球。”

忻琪珺刚喝进嘴的咖啡差点喷出来。“胡说八道!”她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反应过度,赶紧补充,“我是说,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对同事很不尊重。”

汤汤眯起眼睛,像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忻琪珺同志,你该不会...”她故意拉长声调,“对咱们阮医生有想法吧?”

“神经病啊!”忻琪珺一把抓起听诊器挂在脖子上,“我只是觉得同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在背后乱传谣言。”她顿了顿,又忍不住问,“不过...那三个护士真的都被拒绝了?”

汤汤爆发出一阵大笑。“看吧看吧,还说不感兴趣!”她掏出手机,“我这里有第一手资料——梦凡送的饺子被转赠给了保安老王,璐璐的水果被分给了急诊医生,至于张姐的爱心便当...”她划动屏幕,“直接被原封不动退回了,据说还附了张字条写着‘医院规定不能收受礼物'。”

忻琪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又迅速压了下去:“无聊,都是捕风捉影。”

汤汤不服气地撇撇嘴:“千真万确,不信你问砚冰的男朋友,他和阮医生昨天一起手术来着。”

什么男朋友?!苏砚冰一脸懵,正要开口反驳,身后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3床的腰穿结果出来了,苏医生,你跟我来一下。”

沈楷樽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身后,白大褂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淡淡的静脉痕迹。苏砚冰注意到他今天换了领带,深蓝色带极细的银条纹,像心电图导联的走形。

“您的咖啡。”她下意识递出马克杯,杯底垫着三张叠成方块的吸水纸——这是她反复试验后确定的最佳防烫方案。

沈楷樽接过咖啡时,无名指不经意擦过她的指尖,她似乎感觉到他的手指微微一顿,但抬眼时只看到他镜片后波澜不惊的目光。

“双份浓缩?”他挑眉,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你怎么知道我昨晚值急诊?”

“猜的。”苏砚冰跟着他走进办公室,目光落在他微肿的眼睑上,“您眼睑有点水肿,右眼角还有N95口罩的压痕。”她顿了顿,“3床的腰穿结果出来了。”

沈楷樽点点头,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显示屏亮起冷光:“Aβ42降低至382pg/ml,总tau升高至623pg/ml,p-tau181为89pg/ml。”每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书上。

窗外蝉声渐稀,却愈发凄厉。沈楷樽调出沈佩兰的脑部MRI,灰白影像在屏幕上展开。他点击放大,颞叶内侧萎缩的沟回如同被时光啃噬的枯叶,海马体的轮廓已经模糊不清。

“体积测量值比正常同龄人小了35%。”他的鼠标箭头在图像上画了个圈,PET影像随即弹出。苏砚冰屏住呼吸——那些代表着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红色斑点,正像瘟疫一样蔓延在皮质区,而本该活跃的颞顶叶区域,葡萄糖代谢图像呈现出一片死寂的蓝色。

“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影像学表现。”沈楷樽的声音很轻,却重重砸在苏砚冰心上。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边缘,杯中的黑色液体映出MRI图像扭曲的倒影。

苏砚冰俯身时,冷冽的雪松香裹挟着尼古丁的苦涩侵入鼻腔——那是手术室通宵后的痕迹,像他白大褂下藏着的另一面。

沈楷樽推了推金丝眼镜,镜链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银弧,逆光为他侧脸镀上轮廓分明的金边:高挺的鼻梁投下浅浅阴影,下颌线如手术刀裁出的精准弧度。

“新收的AD患者今天要讨论,你准备一下。”他的声音像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让人莫名安心。

苏砚冰的眼睫如蝶翼凝露,久久不颤,觉察到她的视线,沈楷樽微微偏头,眸光所至皆带着三分暖意:“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就是刚才……”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将绸缎磨揉出细密的褶皱,如同她反复折叠的心事。

沈楷樽唇角勾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既不逾矩又足够温暖:“不是上班时间。”他转着听诊器的金属件,与纽扣碰撞出轻响,“同事聊天不算违规,我又不是老古董。”

苏砚冰唇瓣轻启,话语却在舌尖打了个转。那些想说的话像静脉推注的药液,在透明的沉默中缓缓消融……

八点整的晨会准时开始,投影仪的光束穿透漂浮的尘埃。住院医师苏砚冰站在幕布前,白大褂胸前口袋里的瞳孔笔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金属笔帽在投影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点。

“患者沈佩兰,69岁女性,主诉进行性记忆力减退2年,加重伴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她抬手调整了一下口罩带,“MMSE量表评分16分,MoCA评分12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2分。”

沈楷樽注意到苏砚冰汇报时不断用指尖摩挲病历夹的小动作——这不符合她平日里“温不增华,寒不改叶”的性子。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放松”二字,推到苏砚冰面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出现明显昼夜节律紊乱。”苏砚冰的呼吸在口罩下明显加深,但声音很快恢复平稳,“每日16:00-20:00出现日落综合征表现:激越、徘徊、被窃妄想,已发生3次因试图‘回家’导致的跌倒事件。昨晚对护工出现抓咬行为。”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书写声。主治医师陈鹏突然放下平板:"血管评估?这个突然加重的病程更符合VaD特点。"他的钢笔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

沈楷樽调出影像:“SWI序列显示皮层下微出血灶(Fazekas 1级),不符合VaD主要标准。”他放大扣带回区域,“但这个直径3mm的梗死灶可能解释近期症状恶化。”

“建议完善脑脊液检查。”副主任医师张维的钢笔在指间旋转,“Aβ42、t-tau、p-tau三联检测可以明确AD生物标志物特征。”

苏砚冰点击平板:“今晨腰穿结果:Aβ42 382pg/ml(↓),t-tau 623pg/ml(↑),p-tau 89pg/ml(↑),符合AD特征。”

沈楷樽调出NIA-AA诊断流程图:“根据2023版研究框架,符合AD中度痴呆期诊断(A T N ),但存在血管性成分(SVD评分2分)。最终诊断:混合型痴呆(AD SVD)。”

“那么治疗策略呢?”张维的身体突然前倾,镜片上跳动的投影光斑像两簇冷焰。他屈指敲了敲会议桌:“仑卡奈单抗虽然每月费用两万,但作为国内最新引进的Aβ单抗,它能靶向清除可溶性原纤维——这是目前唯一可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案。”

空调的嗡鸣声骤然清晰。沈楷樽摘下眼镜,慢条斯理地擦拭镜片,这个动作让他接下来的话显得更加审慎:“三期临床试验显示,23%患者出现ARIA-E脑水肿。而这位患者Fazekas评分1级的微出血灶...”他调出SWI影像上星点状的暗影,“就像埋了不定时炸弹。”

“难道我们只能开那些治标不治本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张维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戳出一个墨点。

沈楷樽切换幻灯片的手指稳如手术时持钳:“阶梯方案更安全:多奈哌齐10mg晨服联合美金刚10mg bid增强认知功能;喹硫平12.5mg qn控制日落综合征的激越行为;经颅磁刺激每周三次改善神经网络连接。”他停顿片刻,“同时建议家属采用地中海饮食,深海鱼和坚果中的ω-3脂肪酸能延缓斑块形成。”

“我们可以利用保留技能设计认知训练。"康复治疗师举起平板,上面是家属提供的患者编织的毛衣照片,“这种程序性记忆激活比标准化训练更有效。”

护士长林玥突然轻笑一声,将护理记录转向众人:“看这段描述——每天傍晚翻找‘学生作业’时,她总说‘红色钢笔批改的放在左边’。”她的指尖轻轻点在那行字上,“或许我们该准备些空白作业本和红钢笔?有时候缓解妄想的不是药物,而是二十年前的那支钢笔。”

沈楷樽的钢笔突然悬停在纸面上,墨水在病历纸上晕开一个深蓝色的圆点。他想起母亲最后那段日子——她总把毛线团当成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放进纸盒里,就像小时候为他养的那些蚕。那些被疾病扭曲却依然固执生长的记忆,像PET图像上斑驳的代谢减低区,残酷而美丽地重构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采用验证疗法吧。”他的声音不自觉地轻了下来,仿佛怕惊扰某个记忆中的场景,“当她要找作业时,递上一本旧教案。与其撕碎她的时间线,不如...”钢笔尖无意识地在纸上画了道曲线,“...不如陪她一起走进去。”

苏砚冰的记录笔突然停住:“JAMA上月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个性化音乐干预能使激越行为减少42%。”她调出文献,“特别是患者青年时期反复接触的旋律,能激活默认模式网络残留功能。”

“很好的方向。”沈楷樽眼底浮起赞许,“请家属列一份她六十年代常听的歌单。《红色娘子军》或者《茉莉花》这类...”他转向张维,“关于单抗,我们可以先用三个月强化血压管理,把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再评估ARIA风险。”

张维的眼镜链轻轻晃动:“每周一次SWI序列监测,重点追踪微出血灶变化。”

晨会散场时,沈楷樽发现苏砚冰仍伫立在阅片灯前。PET图像上,右侧颞叶像被月光照亮的岛屿,而左侧早已沉入代谢的深海。

“徐老师,”她的指尖悬在玻璃上,“右侧相对保留的代谢区,是不是解释了为什么她忘了女儿的名字,却还记得平针和元宝针的织法?”

沈楷樽忽然想起医学院教授说过的话——AD患者的大脑像被潮汐侵蚀的海岸线,而程序性记忆总是最后消失的贝壳。他轻轻点头:“所以音乐和编织这类程序性记忆,会成为我们重建认知的锚点。”

走廊广播开始播放晨间音乐,是《茉莉花》的钢琴改编版。楼下花园里,穿着蓝白条纹病号服的老人正对着银杏树背诵乘法口诀。沈楷樽看着阳光穿过他们颤抖的手指,突然理解了所谓“治疗”的真谛——不是与遗忘对抗,而是为那些即将熄灭的记忆,点亮一盏盏小而温暖的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假少爷回村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