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窗外的梧桐树叶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白色的天空。
凛冽的寒风取代了桂花的甜香,期末考试的脚步近了。
课间少了追逐打闹,多了围在一起讨论题目的身影。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风油精混合的独特气味。
钟玥更是铆足了劲,尤其是对数学,几乎到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地步。
那本曾经画满小兔子涂鸦的数学笔记本,现在密密麻麻挤满了公式、错题分析和一种被季琰称为“虽然绕但好歹能走通”的解题思路。
季琰的存在,成了她数学攻坚战中最强大的“外挂”。
他话不多,但辅导她时却有种超乎寻常的耐心。
他会一眼看穿她思路卡壳的关键点,然后用最简洁的方式点破,也会把她反复出错的同类型题目归类,逼着她一遍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钟玥有时会被他的“毒舌”气到鼓腮帮子,但更多的时候,是感激。
她能感觉到,自己那片原本混沌的数学天地,正被他一点点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考试周在紧张忙碌中飞逝而过。
放榜那天,天色阴沉,似乎酝酿着一场冬雪。
公告栏前挤满了迫不及待想知道成绩的学生,各种议论、欢呼、叹息交织在一起。
钟玥拉着李悟,心脏怦怦直跳,挤在人群外围,有点不敢上前。
“哎呀,快去看嘛,你这次肯定考得好。”
李悟比她还着急。
“我数学要是没及格怎么办……”
钟玥小声嘀咕,手心都有些冒汗。
钟玥鼓起勇气,挤进人群,踮起脚尖,在长长的成绩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视线从上到下快速扫过,找到了。
【钟玥:语文 135,数学 112,英语 143,物理 92,化学 88,生物 100,总分:670,年级排名:48。】
数学112?!
钟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遍。
没错,是112。
她突破了。
她终于突破了一百一十分这个大关,而且总成绩年级前五十。
一股巨大的狂喜冲上了头顶,让她差点在原地跳起来。
季琰就站在不远处的梧桐树下,安静地看着她,仿佛早就料到了她的反应。
钟玥飞奔过去,激动得语无伦次。
“季琰!季琰!我数学……112!你看到了吗?112!还有总成绩,年级48!”
她仰着脸,因为奔跑和兴奋,脸颊红扑扑的,眼睛弯成了月牙,里面盛满了星光。
季琰看着她毫不掩饰的狂喜,那双沉静的黑眸里也漾开了一丝笑意,像是春风吹过冰封的湖面。
他点了点头,“嗯,看到了。进步很大。”
“都是你的功劳。”
钟玥激动之下,差点想去抓他的胳膊,手伸到一半又觉得不太好,赶紧缩了回来。
“谢谢你,真的,太谢谢你了。”
“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李悟也挤了过来,抱着钟玥又笑又跳。
“哇!玥玥你太棒了。年级前五十。请客,必须请客。”
周围的同学也纷纷投来羡慕和祝贺的目光。
“好好好,请客,一定请客。”
——
放学时,天空开始飘下细碎的雪花,这是今年的初雪。
同学们互相道着“寒假快乐”,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
钟玥收拾好书包,鼓足勇气,对旁边的季琰发出邀请。
“季琰,寒假,我们有时候可以一起出来学习吗?比如去图书馆?我觉得你讲题特别清楚。”
她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心里却有点打鼓。
季琰拉上书包拉链,闻言转头看她。
雪花透过窗户,在他浓密的睫毛上停留。
“可以。”他点了点头,“有时间的话。”
“那就说定了。”
钟玥笑逐颜开,心里像炸开了一小朵烟花。
走出教学楼,寒冷的空气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
校园里熙熙攘攘,充满了假期开始的躁动。
钟玥和季琰在路口分开。
“寒假快乐,季琰。”
“寒假快乐。”
钟玥看着季琰的身影消失在飘雪的校门口方向,然后转身,和李悟一起走向另一边。
她踩在薄薄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
一个充实的学期结束了。
她收获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或许还收获了一些别的东西。
寒假开始了,未来也充满了新的期待。
她抱紧了怀里的书包,那里面装着成绩单,也装着她那份如同初雪般纯净的心事。
——
寒假在初雪的见证下悄然开始。
城市被一层洁白的薄毯覆盖,街道两旁的树枝挂上了晶莹的雾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约定的图书馆学习,成了钟玥每天最大的期待。
市图书馆的自习区温暖安静,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钟玥和季琰通常会选择一个靠窗的角落,相对而坐。
起初,气氛还带着些许学期里的正经和拘谨。
钟玥会拿出数学试卷,季琰在一边看自己的竞赛书,一边随时准备解答她的疑问。
他的讲解精准、简洁。
他们并不总是学习。
学累了,会各自看一会儿闲书。
钟玥发现季琰会看一些英文原版的科幻小说,而她喜欢带几本游记或散文。
偶尔,他们会分享各自带的零食,一包薯片,几块巧克力,或者钟玥妈妈烤的小饼干。
季琰话不多,但会在她被窗外突然飞过的鸟雀吸引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然后在她回头时,不着痕迹地继续刚才的演算。
有一次,钟玥遇到一道极其复杂的解析几何,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
季琰放下书,接过她的草稿纸,一步步推导。
阳光透过窗户,恰好落在他低垂的眼睫和握着笔的修长手指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钟玥看得有些出神,直到他将写满清晰步骤的草稿纸推回到她面前。
“这里,辅助线是关键。”
他点着其中一步。
钟玥回神,脸颊微热,慌忙低头去看。
一种微妙的情愫,像窗外悄悄融化的雪水,无声无息地渗入心田,连她自己都未曾明确察觉。
时间在笔尖沙沙声和偶尔的低语中流淌。寒假的日子因为这些共同的午后,变得格外充实。
——
春风送暖,冰雪消融,高二第二学期在万物复苏中开始了。
学期的氛围明显比上学期更加紧张。
黑板上方的倒计时数字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人。
而对于季琰、钟玥和李悟来说,还有一项更紧迫的任务——奥赛省赛。
季琰的目标自然是数学省赛一等奖,进入省队,冲击国赛。
钟玥在生物老师的鼓励下,决定再次向生物竞赛的省奖发起冲击,希望能拿到一个对自主招生有利的名次。
李悟也摩拳擦掌,准备在物理竞赛中一试身手。
竞赛的备战是枯燥而艰苦的。
大量的专题训练、模拟测试占据了他们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
季琰常常一整个晚自习都埋首在厚厚的竞赛题库里。
钟玥收起了大部分玩乐的心思,抱着生物奥赛教程和历年真题,啃得昏天黑地。
他们经常一结伴去图书馆,但话题更多地围绕着各种难题展开。
有时是钟玥拿着一道遗传题请教季琰,虽然方向不同,但季琰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能给她提供独特的视角。
有时是李悟跑来,抓着两人讨论物理竞赛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他们成了彼此最坚实的战友,在通往各自目标的道路上,互相扶持,砥砺前行。
在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钟玥看着季琰专注的侧脸,心里除了并肩作战的情谊,那份在寒假里悄然滋生的情愫,也如同春日泥土下的种子,在压力的浇灌下,顽强地生长着。
——
省赛的日子终于到了。
考场设在邻市的大学里。
附中的大巴载着参赛学生们出发。
数学、物理、生物的比赛在不同教学楼同时进行。
进入考场前,钟玥和李悟在走廊里遇到了季琰。
“加油!”
李悟用力拍了拍季琰的肩膀。
“季琰,加油!”
钟玥看着他,心脏因为紧张和某种期待而加速跳动。
“你们也是。”
几个小时的考试是对智力、体力和心态的极致考验。
钟玥放下笔,走出生物考场时,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身心俱疲,却又有一种释放后的轻松。
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李悟和季琰,想知道他们考得怎么样。
成绩公布得很快。
几天后,喜讯接连传来。
季琰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并以绝对优势入选省队。
钟玥发挥出色,拿到了生物竞赛省二等奖,这对于她未来的自主招生无疑是重量级的筹码。
李悟也成功斩获了物理竞赛的省三等奖,高兴得差点在教室里翻跟头。
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
礼堂里座无虚席,灯光璀璨。
获奖学生们依次上台领奖。
季琰是第一个被念到名字的。他穿着干净的校服,走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红彤彤的证书和奖牌。
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神情平静,看不出太多喜悦。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钟玥站在后台准备区,看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少年,心脏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填满。
有为他高兴的由衷喜悦,有并肩作战后的与有荣焉,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
他走得那么快,那么远,马上就要飞到更广阔的天空去了。
很快,轮到生物竞赛的获奖者上台。钟玥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
她接过证书,转身面向台下时,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刚才季琰站立的位置。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礼堂的灯光有些晃眼,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雷鸣般的掌声。
隔着几步的距离,钟玥看着季琰。
他清俊的脸上有了笑意,那双眼睛,在璀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盛满了星辰,也盛满了她看不懂的情绪。
那一刻,一股强烈的的冲动涌了上来。
她想告诉他,季琰,我喜欢你。
话语到了嘴边。
可是,看着他胸前那枚象征着他即将远航的省队奖牌,看着他身后那片注定与她不同的、广阔无垠的未来,所有的勇气被抽空。
那短短的几步距离,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无法逾越的鸿沟。
欢呼声和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将她那未出口的告白彻底淹没。
她最终只是对他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季琰看着她,嘴唇微动,也只是回以一个极浅的点头。
聚光灯太亮,掌声太响,将他们之间那无声的涌动掩盖。
那份懵懂的心事,终究只能沉淀在心底,成为这个喧嚣的领奖台上,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