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雅独自坐在办公桌前,修改课件和整理课堂笔记。下课后的办公室空荡而安静,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
她心脏仍隐隐作痛,手里握着的笔微微发抖——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像锋刃,在她理性防线的深处留下痕迹。
门轻轻响起,熟悉的声音传来:“老师。”
她抬头,陆聿舟推门而入,初夏湿润的空气随他带入室内。
“你还在呢?”声音低沉而坚定。
她微微一怔,手指在笔记上停顿,尽量压低心跳:“嗯……作业还没改完。你怎么来了?”
他走近桌边,拉过椅子,坐在她正对面。
他的目光像镣铐一样锁住她:“周老师,你以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我会选择沉默吗?”
她咬紧下唇,心跳几乎失控。但强装镇静,转头看向窗外。
逃避,是她此时的本能反应。
空气凝固,办公室只剩下两人的呼吸。
他伸出手缓缓靠近她的手背,短暂触碰,温度渗入她的意识深处。
周知雅的理智像潮水般冲刷,她想抽身,却发现自己被困在这逼仄的空间里。
他的目光炽热而坚定,像要穿透她的理性防线:“你可以拒绝我,但你无法否认,你知道我的存在,你也……在意。”
她心口一阵悸动,呼吸滞涩。
第一次,她感到——面前这个年轻人,他的冲动和自由,是她从未遇到过的力量,同时也是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自己。
办公室门外偶尔传来脚步声,提醒她现实世界仍在运转。
可此刻,她已无法抽身,也无法回应这个少年的热烈期盼。
他微微后退,留下低语:“好吧,我等。”
陆聿舟离去后,他的声音依旧清晰的回荡在办公室里。
周知雅呆坐了很久之后,才开始跟自己对话。
海德格尔所说的“在世存在”意味着什么?
“在世存在”,就是我们无法脱离世界与他人的眼光而存在。可有些时候,人会更想找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即便不被理解,也愿意为之停留的地方。
此刻,她感受到他给予的力量。
回到家中,陆聿舟也辗转难眠。他从小,就拥有比别的孩子更多的自由:父母离异,物质充裕,他母亲出国后又重组家庭,父亲生意很忙,只有保姆和司机保证他的安全。琴房、游戏、音乐、学术兴趣,他都能按自己的节奏去探索。他习惯了自由浪荡,或者说他别无选择,只有用羁傲不逊的外表来掩饰内心深处对于安全和秩序的渴望。她站在讲台后,理性、精确、规则,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他缺失的结构感。她为他提供了精神的界限与稳定。
他的冲动和无所畏惧,并非鲁莽,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我可以承担风险,因为她值得。我可以为她撑起一片自由,她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被压抑的部分。”
他主动逼近她,正是在实践这种精神契合:既是**,更是共鸣的延展。他明白,只要能让她看到内心真实的一面,他们的关系就能超越身份和年龄的限制,进入真正的精神共创领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