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34章 第 34 章

第34章 第 34 章

话说后周太祖郭威登上皇位,大肆封赏立下功劳的臣子,文武百官全都叩拜谢恩完毕。人群里,唯独王朴跪在地上,双手伏地推辞不愿接受封赏,他抬头望着郭威,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坚决:“臣本来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却承蒙陛下您把重要的职位赏赐给臣。臣仔细思量,自己德行浅薄、福气微薄,实在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放臣返回故乡,这是臣一直以来的心愿啊。”

郭威听了这话,不由得吃了一惊,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朕自从得到先生你,多次靠着你的计谋立下大功,如今朕能登上皇位,面朝百官百姓,这都是先生你的功劳啊!这点爵位俸禄,根本算不上报答你的恩情。还望先生不要推辞辛劳,留下来辅佐国家,那天下百姓都会感到幸运啊。”

王朴又磕了个头,声音里多了几分对母亲的牵挂:“陛下,臣真的是福气不够,承受不起这样的福禄。要是接受了这么高的职位,恐怕还会折损寿命。更何况,臣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按道理,臣本该在她身边侍奉。陛下您一直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就请您成全臣,让臣回到故乡,每天给母亲端茶送水,早晚都能问候她的起居,安安稳稳地给母亲养老送终。这样的话,臣和母亲剩下的岁月,都是陛下您恩赐的啊!”

郭威眉头皱了皱,脸上满是不舍:“先生你重视孝道,朕能理解。可朕刚得到天下,心里还没安稳下来,要是以后发生什么变故,没有你在身边,朕该怎么应对啊?”

王朴抬眼望着郭威,语气沉稳:“现在国家刚开启新的国运,宏图大业一定能长久稳固。陛下您有尧舜那样的贤德,下面又有皋夔那样的贤臣,君臣在朝堂上共同把国家治理好,天下百姓自然会归顺,陛下您没必要有这么多顾虑啊。”

郭威见王朴辞官的心意已经定了,知道再勉强也没用,只好叹了口气:“既然先生你执意要走,朕也不拦着你。只是以后朕要是遇到军国大事,派人去请先生你,你可千万别推辞啊。”

王朴连忙应道:“臣蒙受陛下您的厚爱,怎么敢不遵旨呢?”

郭威于是批准了王朴的请求,传下命令摆下御宴,为他送行,还让文武百官都来作陪。王朴再次谢恩,参加完御宴,就准备动身离开。郭威一直送到宫门口,眼神里满是不舍,却又没别的办法留住他,只好让人赏赐了王朴很多金银绸缎。王朴又磕了个头,谢过恩后,转身出了京城,往故乡的方向去了。正是应了那句:暂且寻求乡野安居乐,暂时放下国家日夜忧。

其实王朴精通天文历法和数学,能预测朝代的兴衰更替。他心里清楚,虽然郭威登上了皇位,国家换了新面貌,但郭威也只是顺应时运建立基业,这天下的气运并不会长久。更何况,真正能安定天下的君主已经快要出现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一批开国能臣、治国贤士出来辅佐,平定国家、安定天下。自己不如趁着现在,回到乡野之间,既能保全名声,也能守住名节,所以才坚决要辞官。闲话就先说到这里。

再说郭威见王朴走了,转头问文武百官:“朕刚登上皇位,还有好几处地方还在打仗,没能安定下来。你们都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肯定有平定天下的办法,不妨跟朕说说。”

话还没说完,翰林学士窦仪从官员队伍里走出来,躬身奏道:“其他地方的州县,陛下不用太担心,最让人担心的是晋阳的刘崇啊。他看到陛下您做了皇帝,心里肯定不服气,要是他联合契丹,发动军队来侵犯我们,百姓心里一慌乱,那祸患可就大了。依臣的想法,必须派陛下您信任的有名将领,在禅州和百铃关这两个地方,驻扎重兵防守,把重要的通道守住,让刘崇找不到进攻的机会,他又怎么能动摇我们的国家呢?臣的想法就是这样,请陛下您决断。”

郭威听了,连连点头说好,正准备挑选将领去那里驻守,这时站在窦仪旁边的副将李忠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窦学士说得对。臣之前在边境任职时,听说刘崇早就和契丹有往来了,去年还派人给契丹送了不少金银珠宝,契丹那边也答应要是刘崇有需要,会派兵帮忙。禅州和百铃关要是守不住,契丹的骑兵几天就能打到汴梁来,必须派得力的人去才行啊!”

郭威脸色更凝重了,点了点头说:“李将军说得有道理,这事得好好安排。”这事先放一放,咱们再说说别的。

另一边,晋阳的刘崇,一开始听说郭威起兵,后汉隐帝刘承祐被杀,本来打算率领军队进京城,安定国家。后来又听说太后下了诏书,迎接刘赟做皇帝,他高兴得拍着大腿说:“我侄子做皇帝,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于是就打消了起兵的念头。可没过多久,又听说刘赟被废黜后杀了,刘崇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桌子骂郭威“乱臣贼子”。他越想越不甘心,最后决定自己称帝,把并、汾、沂、代、岚、宪、隆、蔚、麟、石、沁、辽这十二个州的土地都划到自己名下。

他把判官郑琪和赵华国叫来,商量称帝的事。郑琪皱着眉头说:“主公,咱们现在兵力不足,要是称帝,郭威肯定会派兵来打我们,到时候怎么办啊?”

赵华国却摇摇头:“郑兄不用担心,咱们可以联络契丹。契丹一直想南下,要是咱们跟他们结盟,他们肯定愿意帮咱们。而且现在郭威刚登基,根基还不稳,咱们趁机称帝,招揽那些不满郭威的人,兵力很快就能壮大起来。”

刘崇琢磨了半天,咬着牙说:“郭威杀了我侄子,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就算拼了这条老命,我也要跟他斗到底!”于是他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北汉,任命郑琪和赵华国为同平章事,开始整顿军队、囤积粮草,打算找机会报复郭威。

这个消息传到汴梁后,郭威心里很担忧,心里想:“禅州和百铃关确实是重要的关口,必须派我信任的人去防守才行。不如让我侄子柴荣去,一来让他去迎接皇后(柴荣的姑母,郭威的妻子),二来让他在禅州镇守,威慑敌人,这不挺好的吗?”

主意定了之后,郭威就传下旨意,让柴荣去镇守禅州,顺便迎接皇后进京;又让韩通去镇守百铃关。两人接了旨意,各自带着自己的军队,辞别郭威,出了京城往目的地去。没几天,军队就到了禅州,韩通自己带着人去百铃关了,柴荣则进了禅州的帅府。

帅府里的文武官员都来拜见柴荣,柴荣一一回应后,就退到了自己的私人书房。他想起之前在泌州张家饭店生病时,店主夫妇对自己的照顾,心里很感激,于是取出三百两银子,叫来了一个可靠的差官,嘱咐道:“你把这银子送到泌州的张家饭店,交给店主夫妇,就说我柴荣感谢他们之前的救命之恩。一定要亲手交到他们手里,别出什么差错。”差官连忙答应着去了。

柴荣处理完这事,就去后堂拜见姑母柴娘娘。他跪在地上给柴娘娘请安,然后把一路上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怎么打胜仗、怎么攻破汴梁、后汉隐帝怎么自杀、姑父郭威怎么登上皇位,还有这次来是专门接姑母进京,一起享受富贵。

柴娘娘听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忙让人摆上酒席,给柴荣接风。姑侄俩好久没见,聊得很开心,柴娘娘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当天晚上天气有点凉,柴娘娘喝完酒没注意保暖,受了风寒,第二天就发起了寒热,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柴荣急得团团转,一边让人去请禅州最好的医生,一边让人写奏折给郭威,说明姑母生病的情况。负责送奏折的差官不敢耽误,骑着快马连夜赶往汴梁,到了午门,把奏折交给了黄门官。黄门官连忙把奏折送进皇宫,郭威看了奏折后,立刻批了一道旨意:“命晋王柴荣留在禅州侍奉皇后,好好调理皇后的病情,等皇后病好了,再一起进京。另外,让柴荣顺便去百铃关监督军队,遇到事情可以自行决断,不用事事请示。钦此。”

旨意传到禅州后,柴荣当着官员的面拜受了旨意,之后就每天亲自给姑母端药喂水,细心照顾。柴娘娘身边的侍女春桃也忙前忙后,一会儿给柴娘娘擦汗,一会儿给柴娘娘盖被子,还时不时跟柴娘娘说些开心的事,让她放宽心。过了几天,柴娘娘的病情渐渐好转,柴荣这才松了口气,抽空去百铃关监督军队,和韩通一起操练士兵。这事就先说到这里。

再说说赵匡胤和郑恩,自从在野鸡林打跑了韩通后,就住在平阳镇的七圣庙里。镇上的百姓都很敬重他们,因为他们经常帮百姓打抱不平,那些欺负人的土豪劣绅,一听到赵匡胤的名字,都吓得躲得远远的,不敢再胡作非为。所以平阳镇这段时间很安定,百姓们日子过得很安稳。

百姓们感激他们,每天都给他们送吃的喝的,早上送早饭,晚上送好酒,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鱼肉。赵匡胤和郑恩在镇上住了四个多月,不知不觉就到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

这天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空气里都带着热气,赵匡胤坐在庙里的椅子上,不停地擦着汗,心里烦躁得很,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他转头对郑恩说:“三弟,你看这天气热得,汗流得像珠子一样往下掉,咱们总不能这么闷坐着吧?不如出去找个凉快的地方,避避暑气,也能舒服点,你觉得怎么样?”

郑恩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地说:“二哥,我昨晚跟镇上的张老幺喝酒,多喝了几杯,现在头还疼着呢,身子也没力气,实在不想出去。外面太阳那么大,出去一趟非得晒黑不可,我还是在屋里坐着吧,你自己去。”

赵匡胤见郑恩不想去,也不勉强,转身往后房牵出自己的马,把马牵到庙门口,翻身上马,出了平阳镇,顺着路随便往前走。一路上,太阳晒得地面发烫,路边的花草都蔫蔫的,一点精神都没有,偶尔有几个行人,也都拿着扇子使劲扇,脸上满是烦躁。路边的树一动不动,连一丝风都没有,热气裹着人,让人喘不过气来。

唐朝的刘长卿曾经写过一首《苦热行》,里面有几句诗正好能形容这时的天气:清风为什么还不来,烈日为什么这么灼热。石头都被晒得干裂,山上的树木都要被烤焦,鱼儿都因为水干了无处可藏,泉水也快要干涸了。

赵匡胤骑着马往前走,忽然看到前面有一片树林,心里一喜:“这不就是之前的野鸡林吗?里面树木多,肯定凉快,正好去歇会儿。”他催马进了树林,找了个树木长得最茂密的地方,下了马,把马拴在一棵树上,然后走到一棵大树下,盘腿坐在地上。树荫把太阳挡得严严实实,偶尔有几缕微风吹过来,赵匡胤觉得舒服多了,他解开衣服扣子,露出胸膛,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声音像打雷一样。

一直睡到下午,赵匡胤才醒过来。他揉了揉眼睛,坐起身来,觉得口干舌燥,喉咙里像冒火一样。他心里想:“要是能找到点凉水喝,解解渴就好了。”他站起身,把马从树上解下来,翻身上马,继续往前走。他四处看了看,周围连一条小溪、一口水井都没有,心里更烦躁了,喉咙也越来越干。

正在他着急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片柳树林,柳树林下有个汉子蹲在地上,好像在打盹,旁边放着一副筐子,筐子里装着青绿色的东西,看着圆滚滚的。赵匡胤赶紧催马过去,走近了才看清,筐子里装的是西瓜,一个个又大又圆,看着就解渴。

赵匡胤心里高兴极了,暗自想:“太好了,买两个西瓜吃,正好解解渴。”他伸手往怀里摸钱,可摸了半天,什么都没摸到,心里咯噔一下:“哎呀,忘带钱了,这可怎么买瓜啊?”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还是很想吃,犹豫了一会儿,想:“算了,我还是叫醒他,跟他商量商量,说不定他愿意赊给我,等我回到平阳镇,再加倍还他钱,应该没问题吧?”

于是他开口喊道:“这位朋友,醒醒,小心你的瓜。”喊了好几声,那汉子才慢慢醒过来。

这个卖瓜的汉子姓王,为人忠厚老实,平时靠卖瓜为生,就算有人欺负他,他也不跟人计较,所以镇上的人都叫他“王佛子”,他也不介意,就这么应了下来。每年夏天,他都会去盛产西瓜的地方买一车西瓜,然后挑到百铃关去卖,因为百铃关人多,能多赚点钱。今天天气太热,他挑着瓜走了半天,累得不行,就找了这片柳树林歇脚,没想到一坐下就睡着了,还做了个梦。

梦里,他看到一条红色胡须的火龙,被困在一个干涸的土坑里,火龙抬起头,不停地对着他点头,看起来很渴的样子。王佛子心里想:“这条龙被困在干坑里,肯定是渴了,我得帮它浇点水。”于是他拿起身边的瓦罐,去旁边的泉眼打了一罐水,走到土坑边,慢慢把水倒了进去。火龙喝了水,立刻有了精神,只见它张牙舞爪地舒展了一下身子,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像打雷一样,然后腾空而起,飞走了。

王佛子被雷声惊醒,一睁眼就看到一个红脸大汉,骑着一匹红马,站在自己面前,心里不由得吃了一惊,暗暗觉得奇怪:“怎么梦里的火龙,跟眼前这个人有点像呢?”

赵匡胤见他醒了,连忙笑着说:“朋友,不好意思打扰你睡觉了。我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这天气实在太热了,我渴得不行,想跟你买个西瓜吃,可我出来的时候忘了带钱。要是你愿意赊给我的话,我吃了瓜,回到平阳镇就加倍还你钱,你看行不行?”

王佛子听了赵匡胤的话,又想起刚才的梦,心里琢磨:“梦里的火龙喝了我的水就飞走了,眼前这个人也是红脸,还想赊我的瓜,说不定他是个有大福气的人,以后能有大出息。我就算送他几个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人嘛,谁还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别人还有仗义疏财的呢,我这几个瓜值不了多少钱。”

想明白后,王佛子笑着说:“这位大哥既然想吃,就随便吃,不用这么客气。谁还能天天带着钱啊?这点小事,不用商量,以后要是遇到了,顺便把钱给我就行,遇不到也没关系。”

赵匡胤听了,心里特别高兴,暗暗称赞:“世上还真有这么好的人,跟我素不相识,就愿意赊瓜给我,太难得了。”他连忙跳下马,把马拴在柳树上,走到王佛子身边。

王佛子从筐子里挑了一个最大最熟的西瓜,用刀切成两半,双手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渴得厉害,接过西瓜,坐在柳树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西瓜的汁水又甜又凉,顺着嘴角往下流,他吃得飞快,不一会儿就把半个西瓜吃完了。吃完后,他觉得喉咙里的燥热一下子就消失了,浑身都舒服,比吃了冰镇的雪桃还痛快。

王佛子见他吃得香,又切了一个西瓜递过去:“大哥,再吃一个,这瓜甜得很。”赵匡胤接过西瓜,又吃了起来,吃得满脸都是西瓜汁,却一点也不在意。

正吃着,他突然想起郑恩:“我吃了瓜解渴了,三弟还在庙里呢,他肯定也热得难受,我不如带两个瓜回去给他吃,让他也解解暑。”于是他把手里没吃完的半个瓜放在地上,准备等会儿带走。

王佛子见他不吃了,疑惑地问:“大哥,你怎么不吃了?难道是这瓜不好吃?”

赵匡胤连忙说:“不是不是,瓜很好吃,我是想起我还有个兄弟在庙里,他肯定也渴得不行,想把这半个瓜带回去给他吃。”

王佛子听了,笑着说:“我还以为你吃不下了呢,原来是要给兄弟带啊。既然你有兄弟在,那就多带两个回去,别只带这半个,多不好看啊。”说着,他从筐子里又拿出两个大西瓜,放在赵匡胤面前。

赵匡胤心里很感激,只好把地上的半个瓜也吃了,然后坐在柳树下歇了会儿,觉得浑身凉快。

过了一会儿,赵匡胤问道:“朋友,你这担瓜是要挑到哪里去卖啊?”

王佛子说:“我要挑到百铃关去卖,那里人多,能多赚点钱。”

赵匡胤又问:“百铃关离这里还有多远啊?”

王佛子擦了擦汗说:“远着呢,从这里过去还有六七十里路,得走大半天。”

赵匡胤皱了皱眉:“一担瓜也卖不了多少钱,你还得走这么远的路,多辛苦啊。”

王佛子叹了口气说:“大哥你不知道,往年我都是在平阳镇卖瓜的,可今年不一样了,汴梁换了新皇帝,百铃关又新来了一位韩元帅,带了十万大兵,那里可热闹了。我把瓜挑到那里去卖,比在别的地方能多卖二百多钱,所以再远我也愿意去。”

赵匡胤心里一动,问道:“原来汴梁换了新皇帝,你知道现在的皇帝是谁吗?”

王佛子往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大哥你附耳过来,我跟你说,现在的皇帝是禅州的元帅郭威,他起兵打进汴梁,把后汉的皇帝逼死了,自己做了皇帝,这事你都不知道啊?”

赵匡胤听了,心里暗暗高兴:“我离开家这么久,当初是因为后汉的皇帝贪图美色、昏庸无道,我杀了宫里的乐师,又怕连累我父亲(赵弘殷当时在后汉为官),所以才逃了出来,流落他乡。现在后汉的皇帝死了,郭威做了皇帝,我也能回家看看父亲了。”

王佛子见他不说话,又问道:“大哥,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你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吗?”

赵匡胤摇摇头说:“我是东京(汴梁)人,不是来做生意的,就是出来四处游历,不知不觉就到这里了。”

王佛子说:“光游历也不是办法啊,现在百铃关的韩元帅正在招兵买马,挑选有本事的人,大哥你这么魁梧,不如去投军,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来,总比在外边流浪强啊。”

赵匡胤笑了笑说:“投军?我可做不了军人。”

王佛子连忙说:“大哥你这话就不对了,你看那后汉高祖刘智远,以前也是当兵养马的,后来不也做了皇帝吗?投军怎么就不好了?”

赵匡胤心里想:“他说得也有道理,我现在无牵无挂,去百铃关投军,说不定真能有个出路。”于是他又问道:“朋友,跟你打听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啊?以后要是遇到了,我好还你瓜钱。”

王佛子大笑起来:“大哥你也太客气了,这几个瓜值不了几个钱,我还能让你还吗?我就是个卖瓜的,没什么正经名字,大家都叫我王佛子。”

赵匡胤说:“既然你这么仗义,那我也告诉你我的名字,以后要是我有出息了,一定报答你送瓜的恩情。我叫赵匡胤,是东京人,之前因为杀了宫里的乐师,才逃出来的。现在朝代换了,我也能光明正大地出来了,这次去百铃关投军,要是能有一官半职,肯定不会忘了你。”

说完,赵匡胤用随身带的手巾把两个西瓜包好,提在手里,然后解开马的缰绳,翻身上马,对王佛子拱了拱手说:“朋友,我先走了,后会有期。”说完,催马往平阳镇的方向去了。

王佛子看着赵匡胤的背影,嘴里不停地称赞:“真是个英雄啊,看他的样子,以后肯定能做大官。”说完,他挑起瓜担,也往百铃关的方向走去。正是:不经过知情的人说,怎么能知道其中的内情。

再说赵匡胤回到平阳镇的七圣庙,下了马,把马牵到后院拴好,然后拿着西瓜走进前院。一进门就看到郑恩,郑恩正光着上身,坐在椅子上,张着大嘴喘气,脸上的汗像下雨一样往下流。

郑恩一看到西瓜,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忙站起来说:“二哥,你又花钱买西瓜了?快给我吃,热死我了。”他接过西瓜,用手一拍,西瓜就裂成了几块,然后拿起一块,连皮都不怎么吐,几口就吃了下去,不一会儿就把一个西瓜吃完了,嘴里还念叨着:“真甜,真凉快,太爽了!二哥,这瓜多少钱买的?”

赵匡胤笑着说:“这瓜不是买的,是一个卖瓜的朋友送的。”然后他把遇到王佛子的事,从头到尾跟郑恩说了一遍。

郑恩听了,高兴地说:“还有这么好的人?真是难得啊!”

赵匡胤又说:“对了,我还听说郭威做了皇帝,现在百铃关正在招兵,咱们去投军怎么样?说不定还能找到柴大哥(柴荣)呢。”

郑恩挠了挠头,想了想说:“郭威?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让我想想……哦,对了!我以前听柴大哥说过,他有个姑夫叫郭威,难道就是这个做皇帝的郭威?要是这样的话,柴大哥肯定也在郭威身边,咱们去百铃关,说不定能找到他,这太好了!”

赵匡胤点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明天就出发。”

当天晚上,他们吃了晚饭就早早睡了。第二天一早,天刚亮,赵匡胤就去把镇上的父老乡亲请来,跟他们辞行。张老幺听说他们要走,连忙回家拿了一包干粮,递给赵匡胤说:“赵兄弟,你们路上吃,到了百铃关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是遇到难处,就回平阳镇来,咱们都是朋友。”

其他乡亲也纷纷叮嘱他们路上小心,有的还送了些银子给他们。赵匡胤和郑恩谢过乡亲们,收拾好东西,牵着马,出了平阳镇,往百铃关的方向走去。

这一去,说不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缘分,也可能会惹上麻烦。正是:没想到能遇到好心人的帮助,却又可能因为意外惹上仇怨。

到底赵匡胤和郑恩能不能顺利到达百铃关,又会遇到什么事呢?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