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飞龙全传之现代精编版 > 第55章 第 55 章

第55章 第 55 章

话说周世宗柴荣率领大军征讨西蜀,蜀主孟昶慌了神,赶紧派使者王立中带着求救信去南唐搬救兵。可王立中运气太差,返程时被后周大将向训的巡逻兵抓了个正着,直接押解回京城请世宗发落。柴荣一看求救信,气得火冒三丈,当场下令把王立中斩了,随后就召来赵匡胤,商量着趁机征讨南唐。朝堂上定下主意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挑选将领、检阅士兵,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出兵。这事先搁一边,咱们先说说另一边的事。

且说陶三春自从受封宫内官职后,心里一直记着太后和皇后的恩宠。她把当初陪嫁过来的几个使女,都挑了王府里靠谱的家将许配了,每天让一对夫妻轮班在身边当值,又另外找了四个机灵的小丫鬟,负责房里的日常杂事。那些嫁了家将的使女,陶三春没让她们闲着,规定每月初三、初六、初九这几天,都要集中练习弓马枪刀,还根据她们的本事高低给赏赐,就是为了激励她们好好学武艺。

她常对着这些女眷说:“我受太后和皇后的大恩,封了检点这个职位,可不是普通的身份。我总想报答这份恩情,所以才让你们尽心尽力学武艺。万一宫里将来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咱们也好有办法保平安,就算只能尽到臣子万分之一的力,也不算辜负恩宠啊。”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陶三春必定进宫朝见太后和皇后,每次去都能得到不少赏赐。又因为她从小没了母亲,便认了赵王赵弘殷的母亲杜老夫人当干娘,和贺金蝉、杜丽容、韩素梅这些姐妹以姑嫂相称,几人脾气相投,来往得十分密切。那时候杜丽容已经和赵匡胤成了亲,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杜丽容的贤惠也越来越受人称赞。

有一天,杜丽容的母亲褚氏从老家来了,杜丽容赶紧摆了酒席招待。想起陶三春和自己关系亲近,便派家将拿着帖子去请陶三春过来,一起热闹热闹。家将去了没多久,陶三春的轿子就到了。杜丽容和韩素梅赶紧出门迎接,把陶三春请到内堂坐下。

陶三春刚坐下,就笑着问:“嫂嫂今天叫我来,是有什么好事情呀?”韩素梅在一旁答道:“是丽容姐姐的母亲褚老夫人来了,所以请妹妹过来见个面,一起吃顿饭。”陶三春一听,连忙说要见褚氏。丫鬟赶紧去把褚氏请了出来,两人一见面,都愣了一下,心里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陶三春盯着褚氏看了两眼,心里嘀咕:“杜嫂嫂长得那么好看,皮肤白净,眉眼秀气,怎么她母亲是这副模样?脸上皱纹多,手脚也粗糙,看着就像常年干重活的农妇。难道杜嫂嫂是从小抱养的?不然亲母女怎么差这么多?”

那边褚氏也在打量陶三春,心里同样犯嘀咕:“郑恩那汉子是出了名的英雄,现在又当了郑王,身份尊贵得很,怎么会娶这么个媳妇?脸长得不算丑,但那双脚也太大了,穿着鞋子都显得笨重。莫非是小时候指腹为婚,没法子改了?不然以郑王的身份,怎么也得找个标致的大家闺秀啊。”

两人心里想归想,面上还是客客气气地见礼。陶三春先开口:“褚老夫人是长辈,理应请您上坐,让我给您行个礼。”杜丽容赶紧在旁边拦着:“妹妹你现在是太后身边的臣子,有爵位在身,身份尊贵。我母亲哪能受你的礼?可不能按寻常的长幼来论规矩。”

褚氏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力气大,听两人互相谦让,一时兴起,想着要在陶三春面前显显本事,也让她知道自己这个“长辈”不是好惹的。她撸起袖子,上前一步就想把陶三春抱到上首的椅子上,可手一碰到陶三春的胳膊,就觉得像碰到了一块大石头,怎么使劲都挪不动半分。褚氏这下可慌了,眼睛瞪得溜圆,呆呆地看着陶三春,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活了这么大,还从没碰到过力气比自己大这么多的人,更别说还是个女子。

韩素梅见场面有点尴尬,赶紧打圆场:“两位既然都这么客气,不如就按宾客的礼节来,各自行个常礼就好,不用这么拘谨。”两人听了这话,才算解了围,各自行了个四福礼,然后一起坐下。丫鬟端上茶水,喝完茶后,酒席就摆了上来,几人按年龄顺序坐好,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才算热络起来。

咱们再说说赵匡胤这边。这天,赵匡胤正和郑恩、高怀德、韩令坤、李重进等十几个兄弟,在巳牌时分(大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一起聚到了府里。赵匡胤端起酒杯,笑着说:“皇上已经下了诏书,要征讨南唐。咱们兄弟几个,今天可得好好喝一场,尽兴而归。”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在一旁打趣道:“今天郑王嫂嫂也在杜家赴宴,不知道郑哥你要不要跟着去征讨南唐啊?你得早点跟嫂嫂说一声才好,要是嫂嫂不许你去,我们就一起写个文书,帮你告病假,省得你为难。”

郑恩一听就急了,梗着脖子说:“兄弟你别开玩笑!二哥(赵匡胤)都要去,我怎么能不去?咱们兄弟并肩作战这么多年,哪能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

高怀德的弟弟高怀亮也跟着说:“我早就听说郑王嫂嫂武艺高强,力气也大得很,今天正好有机会,咱们不如请嫂嫂出来,跟咱们比一比,也好见识见识她的本事。”

赵匡胤听了,忍不住笑了:“你们可别小看三春,她可一点都不怕人。要是你们输了,可别觉得丢人啊。”说完,就吩咐丫鬟去请陶三春出来比箭。

陶三春那边接到消息,也不含糊,赶紧派家丁回自己府里,把十个最会射箭的女眷叫来,又把自己常用的那张弓和几支箭也取了过来。没过多久,陶三春就领着一群女眷来到前厅,先给赵匡胤行了个礼,然后问:“王兄叫我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赵匡胤故意板着脸说:“明天皇上就要下旨出兵征讨南唐,我们几个商量着,想推荐妹妹你当先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陶三春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见大家都憋着笑,心里就知道是在开玩笑。她微微欠了欠身,语气不卑不亢地说:“各位兄长就别取笑我了。不是我胆子小不敢去,只是咱们第一次出兵征讨南唐,要是让一个女子当先锋,传出去南唐那边肯定会笑话咱们中原没人了。而且我现在有宫内的职务在身,太后也希望我能留在京城,我不能违背太后的心意。还望各位兄长体谅。”

高怀德听了,忍不住称赞:“嫂嫂这口才,不卑不亢,我们可比不上。早就听说嫂嫂箭术高超,今天既然来了,可一定要露一手,让我们开开眼啊。”

陶三春笑着说:“我也就是刚学没多久,哪敢在各位兄长面前抢先?还是请各位兄长先射,我跟着学学就好。”

于是赵匡胤等人就按顺序轮流射箭,每人射五支箭,看看谁的本事高。不一会儿,众人都射完了,有的中了两支,有的中了三支,其中高怀德最厉害,五支箭全中了靶心;赵匡胤、郑恩和高怀亮也不差,各中了四支。

陶三春先请褚氏坐在旁边观看,等众人都射完了,她让人在原来的靶位后面又隔了一百步,立了一个新靶。然后笑着对褚氏说:“老夫人,您也来试试?看看您的箭术怎么样。”

褚氏刚才被陶三春的力气惊到,正想找机会扳回点面子,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站起身说:“好啊,我就试试,让你们看看我的本事!”她挑了一张自己觉得顺手的弓,对着新靶拉满了弓,“嗖嗖嗖”连射五支箭,最后数了数,中了三支。褚氏心里有点得意,觉得自己这成绩不算差。

接下来就该陶三春了。她拿起自己的那张弓,手指搭在箭上,眼神一下子变得专注起来——这张弓是她特意让工匠打造的,比普通的弓沉了三成,一般人根本拉不开,可在她手里却像玩具一样。只见她拉弓、瞄准、放箭,动作一气呵成,“咻咻咻”五支箭射出去,四支正中靶心,还有一支虽然没中靶心,也紧紧贴在靶心旁边。

射完后,陶三春又让带来的女眷们轮流射箭,有意思的是,这些女眷竟然没有一个放空箭的,最差的也中了一支,看得在场的男人们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男女比箭结束后,丫鬟们端上大杯的酒,众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连那些女眷也都得到了赏赐的酒。正喝得高兴,高怀德又想起刚才的玩笑,故意对陶三春说:“明天圣旨下来,郑王兄去不去打仗,可得听嫂嫂你的主意。要是你不许他去,我们就一起写文书,帮他告病假,保准皇上准假。”

陶三春一听,脸色就沉了下来,放下酒杯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国家有战事,当臣子的却找借口不去,这像话吗?你教人行不善,还想煽动军心,我明天就进宫告诉太后,按军法处置你!”

高怀德没想到陶三春真生气了,赶紧站起来赔罪,旁边的人也都跟着劝:“高兄就是喝多了胡说八道,嫂嫂别往心里去,就饶了他这一次吧。”赵匡胤也赶紧打圆场:“贤妹别生气,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别跟他计较了。”

陶三春看众人都求情,脸色才缓和了些,说:“以后别再说这种不合规矩的话了。”说完,就带着褚氏和那群女眷往后堂去了。众人看着她们的背影,都忍不住感慨:“郑王嫂嫂真是有本事,又懂规矩,咱们可不能小看她。”

褚氏跟着陶三春进了后堂,一坐下就忍不住夸赞:“陶娘娘你可真是女中豪杰!刚才要是没有你,那些男人肯定把我们女人当草芥一样看待,哪会这么客气?”

陶三春笑着说:“老夫人您的力气也不小,刚才射箭也中了三支,他们也不敢欺负您的。”

褚氏听了,想起自己以前在家乡跟人比力气的事,正想跟陶三春细说,杜丽容在旁边看在眼里,怕母亲说出什么丢人的事——褚氏年轻的时候,曾跟村里的汉子比摔跤,把人摔得鼻青脸肿,这事要是传出去,难免让人笑话。杜丽容赶紧给褚氏使了个眼色,褚氏愣了一下,才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随后,杜丽容让人重新摆了酒席,几人又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起酒来。

前厅里,赵匡胤等人还在喝酒。赵匡胤放下酒杯,神色严肃起来:“明天就要出兵江南了,可咱们对南唐的地形一点都不熟悉。我有个主意,想跟四五个兄弟一起,在出兵之前,让家丁赶着一百多匹好马,咱们假扮成贩马的商人,去金陵城里卖马。这样一来,咱们既能摸清金陵城的城防情况,看看有没有能攻城的缺口,也能了解一下城里的动静,为以后攻城做准备。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主意好,纷纷点头称赞。几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比如谁负责扮成首领,谁负责跟南唐的官员打交道,家丁要怎么安排,都一一敲定后,才各自喝了最后一杯酒,尽兴而归。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就进宫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周世宗。柴荣叹了口气说:“不是我喜欢打仗,实在是没办法啊。之前征讨刘崇,是因为他先侵犯咱们的疆土;现在南唐又想偷袭咱们征讨西蜀的军队,咱们要是不趁机征讨他们,以后肯定还会有麻烦。你们既然已经定好了计划,就先去执行,等你们回来,咱们再正式出兵。”

赵匡胤领了圣旨,回到家里,立刻准备了一千两白银,挑选了十几个身手好的家将,让他们去边郡找张光远和韩通买一百多匹好马,还特意叮嘱他们,一定要按时把马赶回京城,不能耽误事。家将领了命令,当天就出发去边郡了。

大概过了半个月,家将们赶着马回来了。赵匡胤赶紧召集郑恩、高怀德、韩令坤、李重进,一共五个人,每人都换上了辽国商人的衣服,还让人伪造了辽国的文书,上面填了几个人的假名字,作为通行证。一切准备就绪后,五人就带着家将,赶着马队,出了汴京,往南唐的金陵城赶去。

一路上晓行夜宿,走了十几天,终于到了金陵城。几人赶着马队进了城,按照规矩,先去南唐的帅府中军处挂号——毕竟是外来的贩马商,得让官府知道才行。中军把这事禀报给了南唐的元帅刘仁赡,刘仁赡一听有辽国商人来卖马,高兴得不行,因为南唐最近正准备打仗,急需好马。他立刻下令:“让这些辽国商人先自己卖五天马,五天后剩下的马,按市场价算,由帅府出钱买下。”

挂完号后,赵匡胤等人就把马赶到城里的空地上,插上草标开始卖马。金陵城里的富户们听说有好马卖,都来挑那些毛色好看、看着温顺的马;而武官们则更看重马的骨架和力气,都围着那些看起来能打仗的马打转。

白天,赵匡胤等人一边卖马,一边偷偷观察金陵城的情况:哪里的城墙比较高,哪里的城门守卫严,哪里有护城河,甚至连城里的街道布局、粮草仓库的位置,都一一记在心里。到了晚上,他们就把没卖完的马赶到城外的空地上吃草,顺便商量当天观察到的情况。

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马已经卖了一大半,剩下的马,刘仁赡让人按市场价买了下来。算下来,这次卖马一共能拿到八百多两银子,不过帅府说要等把银子凑齐了再给他们,让他们先等着。这可真是:错把龙虎当成羊和狗,才让金陵城后来乱成一团。

虽然在帅府挂了号,但赵匡胤等人并没有住在帅府,而是在城里找了家客店住下。马卖完后,几人回到客店里,先把零卖马赚的银子收拾好,然后拿出二十两银子给了店老板,让他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还说剩下的钱等帅府把马价结了再一起算。店老板拿着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去准备上等的酒菜。

到了晚上,店老板把酒席摆在了客店二楼的楼上,还在楼上点满了红灯笼,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赵匡胤等人坐在楼上,往窗外一看,只见金陵城的街道又宽又整洁,两边的店铺都挂着红灯笼,正是晚上最热闹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几人看着这繁华的景象,都忍不住感叹:“金陵城可真热闹,比汴京还多了几分江南的秀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人喝得正高兴,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小声对众人说:“咱们来金陵的主要目的是探地形,现在虽然看了一些地方,但还不够详细。明天咱们再去街上逛逛,特别是城外的那些地方,再仔细看看,然后就回汴京复命。不过有个问题,郑恩那性子太急,要是让他跟着去,万一他忍不住惹出什么事来,就麻烦了。咱们得想个办法,把他稳住才行。”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高怀德想了想说:“不如明天早上咱们早点起,趁郑恩没睡醒,先准备好早点,然后把他灌醉,等他睡熟了,咱们再出去。这样他就不会跟着了。”众人都觉得这主意好,商量好后,就各自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赵匡胤等人就起床了。此时郑恩还在呼呼大睡,打着响亮的呼噜。赵匡胤让家将去跟店老板说,早点要一壶烧酒、四壶白开水,还要一些点心,让店老板赶紧送来,不能耽误。店老板赶紧应下,先送来了四盆洗脸水。

赵匡胤等人洗完脸,店老板也把点心送来了。几人刚拿起点心吃,郑恩就揉着眼睛醒了,他坐起来,嘴里还嘟囔着:“昨天的酒可真够劲,现在嘴里还有酒味呢。”说完,就起身出去上厕所了。

等郑恩回来,见众人正在吃点心,就不满地说:“你们怎么不等我就先吃了?也太不够意思了!”

韩令坤笑着说:“我们叫了你好几声,你都没醒,还以为你要睡到大中午呢。你看,桶里的热水还热着,就是等你回来洗脸的。”

郑恩听了,也没多想,拿起热水洗了脸,就坐到桌子旁,拿起点心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说:“你们肯定都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给我,我来当个‘净盘将军’,一点都不浪费。”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什么净盘将军,明明就是个贪吃的大王!”

不一会儿,店小二就把早点送来了,一壶烧酒放在桌子中间,四壶白开水放在旁边,每壶水上面都做了小小的暗记——这是几人事先跟店小二说好的,怕拿错了。众人各自拿起有暗记的水壶,把那壶烧酒推到了郑恩面前。

郑恩最喜欢喝酒,哪里会注意这些细节,一看见烧酒,眼睛都亮了,拿起酒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赵匡胤等人一边吃点心,一边故意劝郑恩喝酒:“郑哥,这酒不错,多喝点。”“就是,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喝个痛快。”

郑恩本来就喜欢喝酒,被众人一劝,更是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地喝。那壶烧酒很快就见了底,店小二又按照事先的安排,添了两壶烧酒。郑恩喝得兴起,根本没注意到众人都在喝白开水,没过多久,就醉得晕头转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家将赶紧上前,把郑恩扶到床上躺好。赵匡胤对家将吩咐道:“要是郑爷醒了问我们去哪了,你们就说我们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让他在店里等着,别乱跑。”家将领了命令,赵匡胤等人就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牵来事先备好的马,悄悄出了客店。

几人骑上马,先往金陵城里最热闹的三山街去,然后又往城外的紫金山方向走。一路上,只见金陵城里家家户户都开门做生意,茶坊、酒肆的幌子高高挂着,街上的行人穿着讲究,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一派繁华景象。李重进忍不住感叹:“这金陵城可真富有,比咱们汴京还热闹几分,难怪南唐敢跟咱们作对。”

出了城门,几人放眼望去,只见远处青山绿水,近处翠柏苍松,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树枝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天空湛蓝,云朵像棉花一样飘着,景色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几人假装是来游玩的商人,骑着马在城外慢慢走,眼睛却不停地观察四周的地形:哪里的城墙比较矮,哪里有可以藏兵的山谷,哪里的水路能通大船,都一一记在心里。

赵匡胤指着远处的城墙说:“你们看,这金陵城的城墙又高又厚,上面还有不少箭楼,硬攻肯定不行,得找个薄弱的地方才行。”

高怀德顺着赵匡胤指的方向看过去,点头说:“是啊,我刚才看了几个城门,守卫都很严,想从城门进去不容易。不过刚才路过凤凰台门的时候,我看见那边比较空旷,旁边还有一条小路,或许能从那条小路绕到城里去。”

几人正说着,忽然看见不远处的空地上挤满了人,吵吵嚷嚷的,好像很热闹。赵匡胤好奇地说:“那边怎么这么多人?咱们去看看。”

几人拍马走过去,挤开人群一看,原来那里搭了一个擂台,擂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缎,旁边还放着不少银子和元宝。擂台下面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南唐主驾下敕封威镇金陵教师李豹示:遵旨摆设擂台,招致天下英雄,比试武艺。如有能上台打一拳者,赏银五十两、元宝一个、彩缎十端;有能踢一脚者,赏银一百两、元宝两个、彩缎二十端;再有武艺高超,能全胜者,愿让教师之位,绝不争执。怕死者休得上台,不怕死者上来纳命!”

赵匡胤看完,忍不住冷笑一声:“这李豹也太狂妄了,竟然敢说这样的大话,真当天下没人能打过他了?”

高怀德也不服气地说:“就是,我倒要上去会会他,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赵匡胤赶紧拉住他:“贤弟别急,先看看情况再说。这李豹既然敢摆擂台,肯定有点本事,你上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大意。”

高怀德点头说:“我知道,二哥放心。”说完,就翻身下马,解下腰间的鸾带,脱下外面的锦箭衣,里面穿了一件黄色的短袄,又把头上的包巾紧了紧,大步走向擂台。

周围的人见有人要上台,都安静下来,纷纷议论:“这人是谁啊?敢跟李教师比试,胆子可真大。”“看他这身材,倒是挺壮实的,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李教师。”

高怀德走上擂台,也不跟李豹通姓名,直接扎好马步,摆开了架势。李豹见高怀德上来,也不敢怠慢,他本来以为没人敢上台,没想到真有人敢来挑战,心里也来了劲。只见李豹摆了个“金鸡独立”的姿势,高怀德则摆了个“手抱婴儿”的架势,两人互相盯着对方,都在找对方的破绽。

过了一会儿,李豹先动手了,他大喝一声,使出一招“猛虎离山”,拳头直朝高怀德的胸口打去。高怀德赶紧侧身躲过,反手使出一招“蛟龙出海”,手掌朝李豹的肩膀拍去。李豹赶紧后退一步,避开了高怀德的攻击。

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都没占到便宜。高怀德心里想:“这李豹的武艺确实不错,硬拼的话很难赢他,得想个办法用巧劲才行。”

又打了几个回合,高怀德故意卖了个破绽,假装被李豹逼得节节后退,还故意露出了后背。李豹以为高怀德快不行了,赶紧追上去,伸手就想抓高怀德的衣服。高怀德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突然往下一蹲,从李豹的胳膊底下钻了过去,绕到了李豹的身后。

李豹还没反应过来,高怀德已经伸手抓住了李豹腰间的暖肚(一种护腰的东西)。李豹赶紧想转身,可高怀德的动作更快,一只手抓着暖肚,另一只手抓住了李豹的左腿。李豹拼命挣扎,可高怀德的力气太大,他根本挣不开。高怀德松开抓暖肚的手,又抓住了李豹的右腿,然后双手一使劲,把李豹举了起来,晃了晃,就朝台下扔了下去。

就在这时,郑恩突然从人群里挤了进来。原来郑恩被灌醉后,睡了没多久就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屋里没人,就问家将:“他们去哪了?”家将按照赵匡胤的吩咐,说:“几位爷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

郑恩一听,心里不高兴了:“好啊,他们竟然不叫我,自己去拿银子了!不行,我得去找他们。”说完,就跳下床,也不骑马,一路跑出了客店,往帅府的方向跑去。

到了帅府门口,郑恩不敢进去,就在门口东张西望,想找赵匡胤等人的身影。他看见一个帅府的当值人员从里面出来,赶紧上前拱了拱手,问道:“大哥,请问今天有没有几个辽国来的马客来拿马价银子啊?”

那当值人员看郑恩长得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穿着辽国商人的衣服,以为他也是来拿银子的,就老实回答:“今天没有马客来拿银子啊。”

郑恩一听,心里更纳闷了:“他们没去帅府,那会去哪了?难道是故意瞒着我,去别的地方玩了?不行,我得去找找他们。”说完,就转身出了城,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听到前面有热闹的声音,顺着声音找过来,就到了擂台这里。

郑恩挤开人群,刚抬起头,就看见高怀德把一个人从擂台上扔了下来。他以为是高怀德在跟人玩,就大声喊:“高兄弟,我来了!”他这一嗓子,声音又大又粗,像打雷一样,周围的人都被吓了一跳。

郑恩也不管地上的人是谁,跑过去对着那人的胸口就踢了几脚。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力气太大,那人才刚被扔下来,本来就受了伤,被他这么一踢,当场就没了气。

周围的人一看,都慌了,大喊:“不好了!杀人了!青天白日的,竟然活活把人打死了!不能让他们跑了!”

赵匡胤等人本来还在为高怀德赢了高兴,一听郑恩的声音,又看见他把人踢死了,都吓得脸色发白,赵匡胤赶紧说:“不好了,这黑厮又惹祸了!”几人赶紧冲上去,把郑恩拉住。

郑恩还不知道自己闯了祸,还笑嘻嘻地说:“二哥,你们怎么瞒着我来这里玩?早知道我就不睡觉了。”

赵匡胤哪有心思跟他解释,赶紧招呼高怀德下擂台,几人骑上马,就想赶紧离开。可李豹的家人和徒弟早就围了过来,他们刚才看见李豹被扔下来,已经觉得很没面子,现在又看见李豹被踢死,更是急红了眼。一部分人赶紧往帅府跑去报信,另一部分人则拿起身边的棍子、锄头,把赵匡胤等人围了起来。

一个徒弟指着赵匡胤等人,大声喊道:“你们别想走!打死了人,就得偿命!”

赵匡胤冷静下来,大声说:“我们不是故意杀人的,这擂台上的牌子写得很清楚,是李豹自己要摆擂台,比试武艺,失手伤人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把这牌子带去帅府,跟刘元帅说清楚,你们别拦着我们。”说完,几人催马就想往城里走。

周围的人虽然生气,但看赵匡胤等人的气势,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也不敢真的拦着,只能远远地跟着。

再说那些去帅府报信的人,一路跑到帅府,正好赶上刘仁赡在大堂上和将领们商量军情。报信的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启禀元帅,不好了!李教师遵旨摆擂台,已经三个月了,没人能打得过他。今天来了几个辽国商人,其中一个人上台跟李教师比试,把李教师扔下了擂台,还有一个黑大汉,上去就把李教师踢死了!我们拦不住他们,特来请元帅做主!”

刘仁赡还没说话,旁边一个将领突然站了起来,他是李豹的哥哥李虎,听到弟弟被打死的消息,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扑通”跪倒在地,对刘仁赡说:“元帅,求您派兵,让我去把那些凶手抓回来,为我弟弟报仇!”

刘仁赡点了点头,立刻下令:“调三千精兵,派四个副将,跟着李虎一起去,一定要把那些人抓回来!”

李虎领了命令,带着三千士兵,骑着马就往擂台的方向赶去。走了没多久,就在凤凰台附近遇到了赵匡胤等人。士兵们一见赵匡胤等人,就大声喊:“别让他们跑了!抓住这些凶手!”

赵匡胤等人一看有军队围过来,心里都慌了——他们身上没带武器,只有郑恩刚才从地上捡了一根棍子,根本打不过三千士兵。

郑恩一看情况紧急,突然看见路边有几棵柳树,他想起自己以前在九曲十八湾救驾时,曾拔过枣树当武器,现在也顾不上多想,赶紧跑到柳树旁边,双手抱住一棵中等粗细的柳树,使劲一拔,竟然把柳树连根拔了起来。郑恩拿着柳树,像拿鞭子一样,对着冲过来的士兵就乱扫。

赵匡胤也急中生智,解下腰间的鸾带,对着风一晃,那鸾带竟然变成了一根神煞棍棒(这是赵匡胤的独门法术)。赵匡胤拿着棍棒,对着士兵就打。

正好李□□着马冲了过来,他看见赵匡胤,大声骂道:“你这该死的狂徒,还我弟弟的命来!”说完,举起大刀就朝赵匡胤砍去。赵匡胤赶紧举起棍棒抵挡,两人打了不到十个回合,赵匡胤找准机会,一棍打在李虎的马腿上,马疼得跳了起来,把李虎摔了下来。

郑恩一看李虎摔下来,赶紧跑过去,举起柳树就往李虎身上打,没几下就把李虎打得没了气。李重进趁机冲过去,拉住了李虎的马,翻身上马,对着众人喊:“快上马,咱们冲出去!”

赵匡胤等人赶紧上马,一边打一边往城外跑。士兵们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了三十多里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也累得够呛,肚子也饿了。

正在危急关头,赵匡胤突然看见路边有一座庙,庙门上写着“显真道院”四个大字。他赶紧说:“快,进庙里躲一躲!”几人催马进了庙门,翻身下马,刚想喘口气,就听到庙后面传来马叫声。

几人心里一惊,以为是追兵来了,赶紧做好战斗的准备。可等了一会儿,从庙廊下跑出来十几个大汉,几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带来的家将!

赵匡胤松了口气,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

家将赶紧回答:“爷,我们奉命在客店里等着,中午的时候,郑爷醒了,问起各位爷的去向,我们就按您的吩咐,说您去帅府拿马价银子了。郑爷听了,就跑出去了。我们怕郑爷出事,又不敢跟上去,就赶紧算清了店账,收拾好行李,准备去找您。正好帅府派人把马价银子送来了,我们拿了银子,就赶紧出城。路过这里的时候,遇到了道院里的道长,道长说您几位今天下午肯定会来这里,让我们在这等着,还准备了饭菜。我们看道长说得有道理,就留在这里等您了,没想到您真的来了。”

赵匡胤等人听了,都觉得奇怪,这道长怎么知道他们会来这里?正说着,从庙殿后面走出一个道长,这道长长得眉清目秀,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走到赵匡胤等人面前,拱手行礼:“各位王爷,贫道稽首了。”

赵匡胤等人赶紧回礼,赵匡胤说:“多谢仙长收留,只是我们惹了祸,后面有追兵,不能在这里多停留,还得赶紧走。”

道长呵呵一笑:“王爷不必担心,那些士兵虽然多,但也奈何不了贫道。只要贫道出去,保证他们没人能靠近这道院半步,让他们来多少,走多少。”说完,道长转身进了房里,拿了一把宝剑,慢慢走出殿来。

这一去,可就有意思了——这安静的道院,竟然要变成血流成河的地方;这争夺城池的战争,也将要迎来更惨烈的厮杀。正是:别人的床榻容不得自己安睡,要摧毁敌人的巢穴,还得靠自己动手。

到底这道长出去后,怎么打退追兵呢?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