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之后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像是暴风雨过后,海面暂时收敛了汹涌,只剩下细微的、持续的波澜。
陈倾桥不再有那些笨拙刻意的“讨好”行为。她恢复了最初的冷淡模样,甚至比之前更沉默了些。但某种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她不再避开与梁钰荣的接触,只是变得更加……自然,且不着痕迹。
比如,梁钰荣发现她常用的那款便宜墨水快用完了,正发愁周末要不要挤出时间去文具店买,第二天一早,就看到书桌角落放着一瓶全新的、同品牌同型号的墨水,像是凭空长出来的一样。
比如,厨房的冰箱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张打印的、字迹工整的小纸条,列出了几种简单又快手的早餐搭配,旁边还用更小的字标注了大概的营养成分和饱腹感评级。【大概是写给自己的吧?】梁钰荣心里嘀咕,却不得不承认,这对她这种时间紧迫的备考党来说,实用得过分。
再比如,某个周末下午,梁钰荣被一道数学压轴题困住,咬着笔头薅了半天头发也无果,正打算放弃时,隔壁房间的吉他声停了。几分钟后,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只有干巴巴的一行字:“试试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参考教材P135例题三。”
梁钰荣盯着那串号码看了几秒,心跳漏了一拍。她没有回复,只是默默翻到教材那一页。果然,思路豁然开朗。
解出题后,她看着那条短信,犹豫了很久,最终也只是在吃饭时,低着头,含糊地对着空气说了声:“谢谢啊,那道题我解出来了。”
正在盛汤的陈倾桥动作顿了顿,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仿佛那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古怪的默契。一个不再试图靠近,只是沉默地、精准地提供着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一个不再惊慌拒绝,只是默默地接受,然后更努力地投入学习,仿佛这样就能偿还那无声的好意。
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些瞬间,让梁钰荣坚硬的心防裂开一丝细缝。
有一次她感冒了,头昏脑涨,怕传染给别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上,门口传来极轻的叩击声,她打开门,外面没有人,只有一个保温杯放在地上,里面是滚烫的姜丝可乐,旁边还放着两颗润喉糖。
她捧着那杯温度恰好的饮料,蒸汽氤氲了眼眶。
还有一次,她模考成绩排名往前蹿了一大截,兴奋之下在饭桌上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张阿姨自然是大加赞赏。一旁的陈倾桥虽然没说话,但梁钰荣瞥见她低头吃饭时,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快得像错觉,却让她莫名记了很久。
这些小瞬间,像零星的火花,短暂地照亮了两人之间那条沉默的界限,温暖,却不足以融化冰层。
梁钰荣依旧清醒,依旧克制。她把这些细小的温暖妥善收藏,当作黑夜里前行的微光,却从不允许自己沉溺。她知道,陈倾桥理解了她的选择,并用一种更成熟、更让她安心的方式,守护着她的前行。
这份沉默的“宠溺”,带着尊重,也带着无法言说的遗憾,成了她们之间独特的、酸涩又微甜的回响。
她们依旧很少交谈,依旧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但在那寂静之下,某种深刻的理解悄然生长。
一个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喜欢。一个在全力以赴,奔向不敢辜负的未来。
月光依旧皎洁,界河依旧清晰。但河水中,似乎也倒映着彼此沉默的、遥相呼应的影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