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龄入职翰林院的第二日,李太傅就带着她去了户部——推广速生稻种的差事,由户部牵头,翰林院协助制定细则。户部尚书是张大人的姻亲,见了苏妙龄,脸色虽不好看,却也不敢公然违抗皇命,只不情不愿地拨了二十名吏员,让她调度。
“苏修撰,这粮种推广可不是易事,各地农户多守旧,怕是不愿尝试。”户部尚书端着茶盏,语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若是出了差错,耽误了农时,可是要担罪责的。”
苏妙龄淡淡一笑:“多谢尚书提醒,臣会谨慎行事。只是吏员调度还需尚书多配合,若有推诿拖延,臣只能如实上奏陛下。”这话软中带硬,堵得户部尚书哑口无言,只能挥挥手让她去安排。
离开户部,李太傅忍不住赞道:“你倒比老夫想的更懂官场分寸。张大人一派不会善罢甘休,你要多留个心眼。”
苏妙龄点头——她昨晚预知到,张大人已暗中给各地州府写信,让他们“拖延粮种发放,多设门槛”,还买通了京城周边几个村落的里正,让农户拒绝试种。
她当即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亲自去京城周边的大兴县督查,那里离京城最近,若是能成功,便能给其他地方做榜样;第二,让林文轩帮忙——林文中了进士后,被派到顺天府下辖的宛平县当县丞,正好能协助她联络农户。
三日后,苏妙龄带着两名吏员去了大兴县的李家村。刚到村口,就见几个农户背着锄头往村外走,里正李老头拄着拐杖,拦在村头,见了苏妙龄,脸色难看:“苏大人,不是我们不愿试种,只是这粮种来历不明,万一种坏了田地,我们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苏妙龄早有准备,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小袋稻谷——是空间里收获的速生稻,颗粒饱满,比普通稻谷大一圈。“李里正,这是用速生稻种种出来的稻谷,你们可以先煮些尝尝,看看口感如何。另外,朝廷承诺,试种的农户,每亩地补贴五斗谷子,若是收成不好,朝廷全额赔偿损失。”
农户们听了,眼神里多了几分动摇,却还是没人敢应。这时,一个中年汉子从人群里走出来,是村里的贫困户王二柱:“苏大人,我家有半亩荒地,我愿试种!若是真能高产,也能让家里人吃饱饭。”
有了王二柱带头,又有补贴和赔偿承诺,几个农户也跟着应了下来。苏妙龄让人把粮种分下去,亲自教他们浸泡、播种的方法,还偷偷在他们的田边洒了些稀释的灵泉水——能让稻苗长得更快,尽早看到效果。
可没过几日,王二柱就匆匆跑来京城找苏妙龄,满脸焦急:“苏大人,不好了!我家的稻苗被人毁了!其他试种的农户家也一样!”
苏妙龄心里一沉——果然是张大人一派下的手。她立刻带着吏员和林文轩去了李家村,只见田里的稻苗被踩得东倒西歪,泥土里还留着马蹄印。李老头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见人。
林文轩气得咬牙:“定是里正和外面的人勾结!我这就去顺天府报案,抓人审问!”
苏妙龄却拦住他:“别急,没有证据,抓了人也没用。”她蹲下身,仔细查看马蹄印,发现印子比普通农户的马蹄大一圈,更像是世家子弟骑的高头大马的蹄印。她心里有了数,对王二柱道:“你先别急,我再给你些粮种,这次我派吏员在村里守着,保证不会再出问题。另外,你帮我打听下,最近有没有陌生的骑马人来村里。”
王二柱点头应下。苏妙龄又去了其他试种的村落,果然也有稻苗被毁坏的情况,马蹄印和李家村的一模一样。她让林文轩去顺天府调取近期的出入城记录,发现张大人的儿子张谦,在稻苗被毁的前一日,曾带着家丁出城,去向正是大兴县。
证据确凿,苏妙龄却没有立刻上奏——她知道,张大人在朝中势力不小,仅凭这点证据,未必能扳倒他,反而会打草惊蛇。她想了个办法,让人把被毁的稻苗和新种的稻苗都移栽到一起,旁边立了块牌子,写着“世家毁苗阻民生,寒门试种盼丰收”,还请了京城的文人墨客来参观。
消息很快传遍京城,百姓们都骂张大人“为私利害民生”,连一些中立的官员也纷纷上奏,请求皇帝彻查此事。萧景渊得知后,龙颜大怒,当即派李太傅去顺天府督查,张谦被抓了个正着,供出是受父亲指使。
张大人见儿子被抓,只能上朝请罪,萧景渊虽没罢免他的官职,却罚了他半年俸禄,还下旨让各地州府全力配合苏妙龄推广粮种,不得有误。
风波平息后,李太傅对苏妙龄道:“你这招‘以民声压朝堂’,比直接上奏管用多了。”
苏妙龄笑着摇头:“不是我厉害,是百姓心里都盼着能吃饱饭。只要是为百姓好的事,总有支持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粮种推广顺利了许多。京城周边的试种田长势喜人,亩产果然比普通稻种多两倍,农户们都笑开了花,纷纷求着要种速生稻。各地州府见皇帝重视,百姓欢迎,也不敢再拖延,都派官员来京城学习种植方法。
苏妙龄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户部和翰林院之间奔波,晚上还要进空间整理粮种培育的资料,偶尔还要去农户的田里查看。林文轩也帮了不少忙,在宛平县推广粮种,还帮她收集各地的反馈,两人的寒门同盟,在官场上渐渐有了名气。
这日,苏妙龄刚回到宅院,就见周秀才从云溪村赶来,手里拿着一封家书:“妙龄,你娘让我给你带信,说你弟弟明远也考上了童生,想让你有空回趟家。”
苏妙龄接过信,看着母亲熟悉的字迹,眼眶一热。她想起离开家时,弟弟还在发着高烧,如今竟也成了童生,心里满是欣慰。她对周秀才道:“等忙完这阵粮种推广的事,我就回云溪村看看。对了,村里的农户有没有种速生稻?”
“种了!你让人送回去的粮种,今年亩产翻了倍,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了,都在念你的好呢!”周秀才笑着说。
苏妙龄心里暖暖的——她做的这一切,值了。她抬头看向窗外,京城的夜色正浓,远处的皇宫灯火通明。她知道,粮种推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寒门学馆、吏治改革,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寒门子弟有出路,再难的路,她也会一直走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