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寒门女状元:预知空间助我平步青云 > 第23章 水利学堂筹建遇阻,勘地惠民破强占

第23章 水利学堂筹建遇阻,勘地惠民破强占

江南水利学堂筹建的消息传到苏州时,当地百姓自发在城外选了块地——紧挨着胥江堤坝,一面靠河便于实操教学,一面临田能直接指导农户灌溉,是块绝佳的校址。可就在苏妙龄让人划定地界、准备动工之际,当地世家子弟周虎带着家丁拦在了工地前,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地契,叫嚣道:“这地是我周家祖产,谁让你们动的?赶紧滚!”

周虎是前礼部侍郎的孙子,在苏州横行惯了,之前孙坤挪用水利经费时,他还帮着倒卖过修缮材料,如今见水利学堂要占“自家地”,又想借机敲诈一笔。

“周公子,这地在万历年间就已收归官产,用于堤坝维护,何来‘祖产’之说?”苏妙龄让人拿出空间里翻出的《苏州府官地册》,翻到对应页码,上面清晰记载着“胥江堤外三里地,官产,供水利之用”,还有当年的官府印鉴。

周虎却一把夺过地册,扔在地上踩得稀烂:“什么破册子!我手里的才是真地契!今天这地,要么给我五千两买地钱,要么你们就别想动工!”家丁们也跟着起哄,把丈量土地的木尺都扔到了河里。

苏妙龄没动怒,反而对随行的吴磊说:“吴通判,把咱们提前招募的学堂预备学员叫来,再通知附近的农户,就说今日学堂要现场勘测河道,教大家如何挖引水渠,解决稻田灌溉问题。”

半个时辰后,三十多名寒门预备学员扛着勘测工具来了,周边的农户也围了过来——他们早就盼着学堂建成,能学些水利本事,以后再遇到旱灾也不怕。苏妙龄亲自拿着水准仪,在工地旁的田埂上测量:“大家看,从胥江堤坝引一条支渠到这片稻田,只需挖三尺深,就能覆盖两百亩地,以后灌溉再也不用挑水了。”

学员们跟着动手勘测,画图纸、算坡度,农户们看得认真,有懂些农事的还凑过来问:“苏尚书,这渠要是挖成了,真能浇到我家那二亩地?”

“当然能,”苏妙龄指着图纸,“不仅能浇地,雨季还能排水,防涝防旱。这学堂建起来,就是教大家这些本事,以后各村都能自己修渠、护堤,再也不用靠别人。”

周虎见百姓都围着苏妙龄听讲解,没人理会自己,气得跳脚:“你们别听她胡说!这地是我的,学堂建不成,渠也别想挖!”说着就要去抢学员手里的图纸。

可这次没等苏妙龄开口,几个农户就上前拦住了他:“周虎,你别太过分!这地要是官产,你凭什么占着?学堂对我们有好处,你敢拦着,我们就去民生御史台告你!”

越来越多的农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指责周虎,有的还拿出之前周虎强占自家菜地的证据。周虎见犯了众怒,又怕真闹到御史台,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家丁走了,连踩烂的官地册都没敢捡。

解决了选址问题,师资又成了难题。朝廷派来的几个“水利专家”,都是世家出身,只会纸上谈兵,连水准仪都不会用。苏妙龄干脆让人辞退了他们,从培训营和地方寒门官员中选拔师资——有在江南修过堤坝的县丞,有精通河道疏浚的推官,还有擅长制作水利工具的工匠,甚至请了之前帮着修缮胥江堤坝的老农当实操顾问。

她还从空间里翻出《河防一览》《农政全书·水利篇》等典籍,组织师资团队编写教材,删减掉晦涩的理论,增加了大量实操案例,比如“如何快速测量坡度”“简易引水工具制作”“堤坝裂缝修补技巧”,让学员能学以致用。

学堂开学那日,太子萧景琰亲自前来祝贺,还带来了皇帝御赐的“兴水利、惠民生”匾额。第一批招收的五十名学员,全是寒门子弟,有农户的儿子,有寒门秀才,还有之前逃荒的少年。苏明远作为翰林院编修,也来兼任“水利文书”课程,教学员如何撰写水利报告、记录工程进度。

开学仪式上,苏妙龄看着学员们朝气蓬勃的脸,轻声说:“诸位来学堂,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学本事,帮家乡修渠、护堤,让百姓能有水灌田、有粮可食。这水利的路,要靠咱们一步一步走,靠咱们一双双手去挖渠、去筑堤,才能护得一方百姓安稳。”

学员们齐声应和,声音响亮,回荡在胥江堤坝上空。当天下午,学员们就跟着师资团队去附近的村落勘测,帮农户规划引水渠,不到半个月,就挖成了三条小型支渠,解决了三百多亩稻田的灌溉问题。农户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主动给学堂送米送菜,还帮着搭建了实操用的堤坝模型。

这日,苏妙龄收到北方传来的急报——直隶、山东等地出现蝗灾预警,蝗虫已开始啃食麦田,若不及时防治,秋粮恐要减产。她拿着奏报,走到学堂的实操场地,看着学员们正在练习堤坝修补,心里已有了主意:“吴通判,你留下主持学堂事务,我和明远、林御史去北方看看。蝗灾防治,也得靠咱们自己想办法。”

吴磊躬身应下,学员们也围了过来:“苏尚书,我们也想去帮着治蝗!我们学了水利,也能帮着挖沟、引水,淹死蝗虫卵!”

苏妙龄看着热情的学员,眼里闪过暖意。她知道,不管是水利还是治蝗,只要有这些心怀民生的寒门子弟一起努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收拾行囊时,苏明远从包袱里拿出一本新抄的《治蝗要法》——是他从空间典籍里找到的,里面记载了“深耕灭卵”“引水淹蝗”“草木诱杀”等古法,还加了自己的批注。“姐姐,这次去北方,咱们定能治好蝗灾。”

苏妙龄接过书,点了点头。窗外,胥江的水静静流淌,学堂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她握紧手中的奏报,轻声道:“走,去北方。民生的事,耽误不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