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寒门女状元:预知空间助我平步青云 > 第3章 智退恶绅,负笈赴清溪

第3章 智退恶绅,负笈赴清溪

送走周秀才的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苏妙龄就把晒干的青蔬收进竹篮,又从空间里小心取出半支人参——那是泉眼旁长得最粗壮的一株,她只掐了半支,剩下的还埋在土里,想着日后或许还用得上。刚把东西收拾好,院门外就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夹杂着李地主那尖细的嗓音:“苏丫头,开门!欠我的米钱该还了!”

苏妙龄心里一凛——她昨晚睡前恍惚闪过一幅画面:李地主今日会上门逼债,还想拿屋契抵债。她快步走到门口,没立刻开门,先朝屋里喊:“娘,您把明远抱到里屋去,别出来。”等王氏应了声,她才缓缓拉开门栓。

门外站着李地主和两个凶神恶煞的长工,李地主穿着绸缎棉袄,手里把玩着玉扳指,眼神像毒蛇似的扫过院里:“苏丫头,去年借我的半斗米,按利滚利,如今该还两斗了。要么拿钱,要么拿屋契抵,你选一个。”

苏妙龄把竹篮往身后藏了藏,脸上没露半分怯色:“李地主,米钱我认,但屋契是我爹留下的,绝不能抵。您再宽限些时日,我定能还上。”

“宽限?”李地主冷笑一声,抬脚就要往院里闯,“我宽限你,谁宽限我?今日这屋契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两个长工也跟着上前,伸手就要去拽苏妙龄。

就在这时,苏妙龄突然往后退了一步,声音陡然提高:“李地主,您这是要抢吗?去年借米时,您说的是‘自愿相借,日后再还’,可没说要利滚利!如今您带着人上门强要屋契,若是传出去,说您欺负孤儿寡母,传到县太爷耳朵里,您说他会怎么看?”

她早打听清楚,县太爷是个新上任的清官,最恨豪强欺民。果然,李地主的脚步顿住了,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他虽在村里横行,却也怕官府找碴。苏妙龄见状,又缓了语气:“我知道您急着用钱,这样,我今日要去青溪镇卖些东西,回来就把米钱还您。若是我骗您,您再拿屋契也不迟。”

李地主盯着她看了半晌,见她眼神坚定,不像是说谎的样子,又怕真闹到官府那里惹麻烦,便悻悻道:“好,我就信你这一次!日落前若是见不到钱,我定拆了你的破屋!”说罢,带着长工骂骂咧咧地走了。

关上门,苏妙龄才松了口气,手心已经沁出了汗。王氏从里屋走出来,脸色发白:“妙龄,你真要去青溪镇?那里离家远,你一个姑娘家……”

“娘,只有去青溪镇,我才能读书,才能真正还清债,让咱们过上好日子。”苏妙龄走过去,握住王氏的手,又把那半支人参递过去,“这是我前些日子在山上挖到的,能卖不少钱。我去镇上卖了它,既能还李地主的钱,还能留些当学费和家用。您放心,我已经跟张婶说好了,让她多照看着您和明远。”

王氏看着那支人参,眼眶一红,却没再多说——她知道女儿的性子,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回头。

吃过早饭,苏妙龄把空间里的青蔬和人参仔细包好,又装了些灵泉水在竹筒里,塞进包袱。她蹲下身,摸了摸苏明远的头:“弟弟,姐姐去镇上读书,回来教你认字好不好?”苏明远眨着大眼睛,用力点头:“姐姐要早点回来。”

背着包袱走出院门时,张氏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还拿着两个菜团子:“妙龄,路上吃。你娘和明远我会照看,你在外面好好读书,别惦记家里。”苏妙龄接过菜团子,心里一暖——昨日她去求张氏时,还怕被拒绝,没想到张氏一口就答应了。

从云溪村到青溪镇有三十里路,苏妙龄走得快,日头刚到正午就到了镇上。青溪镇比她想象中热闹,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她打听着找到最大的药铺“济世堂”,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药铺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算账,抬头见是个穿补丁衣服的姑娘,语气淡淡的:“小姑娘,要买什么药?”

“掌柜的,我不是来买药的,是来卖些东西。”苏妙龄把包袱放在柜台上,小心打开,露出那半支人参。人参刚一拿出来,掌柜的眼睛就亮了——这人参根茎粗壮,须根完整,还带着股浓郁的药香,一看就是上品。

“这人参你从哪来的?”掌柜的拿起人参,仔细看了看,语气也郑重起来。

“是我在山上挖到的,掌柜的若是觉得好,您开个价。”苏妙龄没说空间的事,只说是山上挖的——她知道,太过离奇的事,不能随便跟外人说。

掌柜的沉吟片刻,道:“这人参品相极好,我给你五十两银子,如何?”五十两!苏妙龄心里一惊——她原以为能卖十两就不错了,有了这五十两,不仅能还李地主的钱,学费和家用也都够了。

她连忙点头:“多谢掌柜的!”掌柜的取了五十两银子递给她,又多看了她两眼:“小姑娘,你若还有这样的好东西,随时来寻我。”苏妙龄应着,揣好银子,又去粮铺买了两斗米,托人送回村里,才背着包袱往蒙学馆去。

蒙学馆在镇子东头,是一座青砖瓦房,门口挂着“清溪蒙学”的木牌。苏妙龄走到门口,正想敲门,就听见里面传来读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她站在门口等了片刻,等读书声停了,才轻轻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青布长衫,是蒙学馆的先生。听说她是来找馆主的,便领着她进了后院书房。书房里摆着满架的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坐在桌后写字,正是周秀才说的馆主柳先生。

“柳先生,晚辈苏妙龄,是周秀才的故人,特来投奔您。”苏妙龄双手递上周秀才写的信,恭敬地行了一礼。

柳先生接过信,仔细读了一遍,抬头打量着苏妙龄,眉头微微皱起:“周兄信里说你想读书应试,可你是女子,这蒙学馆里都是男童,怕是不太方便。”

苏妙龄早料到会有这样的顾虑,语气坚定:“柳先生,晚辈知道女子读书不易,可我若不读书,便只能困在村里,任人欺负。我虽为女子,却也想凭学识改变命运,还请先生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跟男童分开坐,每日早来晚走,绝不打扰馆里的规矩。”

柳先生看着她,又看了看手里的信,信里周秀才把苏妙龄夸得颇高,说她“天资聪颖,有韧劲儿”。他沉吟片刻,指了指桌案上的纸笔:“你且写一篇《论劝学》,我看看你的底子。”

苏妙龄心里一喜,走到桌前坐下。她虽只读过《千字文》,但空间书架上有不少典籍,这几日她也翻看了些,对“劝学”的道理颇有见解。提起笔,墨汁落在纸上,她写道:“学非有别,在志不在形。男子可读书求仕,女子亦可燃灯继晷……”

柳先生站在一旁看着,越看越惊讶——这字虽不算工整,却笔力沉稳,内容更是远超一般的蒙童,甚至有些见解连他都觉得新颖。等苏妙龄写完,柳先生拿起纸,点了点头:“好!你既有这般才华,又有这般志向,我便收下你。你今日先住下,明日便可来上课。”

苏妙龄闻言,连忙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多谢柳先生!晚辈定不负您的教诲。”

夕阳透过窗棂照进书房,落在苏妙龄身上,给她的补丁衣服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看着桌案上的纸笔,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青溪镇的蒙学馆,是她科举之路的第一站,从今日起,她再也不是那个只能在村里挣扎求生的寒门少女,而是朝着“女状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