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寒门女状元:预知空间助我平步青云 > 第33章 寒门工坊破垄断,技艺传承富民生

第33章 寒门工坊破垄断,技艺传承富民生

苏妙龄兼任全国民生互助总局令后,第一件事便是梳理各地呈报的民生难题——江南苏州府的奏报格外刺眼:当地丝绸工坊被世家垄断,工匠被克扣工钱,寒门学子即便精通算学、懂技艺改良,也被拒之门外,导致工坊效率低下,百姓守着“丝绸之乡”的名号,却连温饱都成问题。

“丝绸是苏州的根本,若工坊活不起来,百姓就没了生路。”苏妙龄看着奏报,想起之前在江南推广粮种时的场景,“林御史,你随我去苏州;明远刚从西北回来,让他先在总局整理各地互助经验,后续赶来汇合。”

抵达苏州时,正是丝绸产销旺季。可苏妙龄走进城郊的工坊区,却见不少工坊大门紧闭,几个老工匠坐在石阶上,手里摩挲着生锈的织机,满脸愁容。“官老爷,不是我们不想开工,是顾家垄断了生丝,一斤生丝涨了五倍,织出的丝绸又被他们压价收购,干得越多赔得越多!”老工匠周伯叹了口气,指了指不远处的“顾氏丝绸庄”,庄门气派,门口的家丁正驱赶前来求活的工匠。

顾氏是苏州世家,庄主顾衍是前张大人的女婿,靠着垄断生丝和销售渠道,掌控着苏州九成的丝绸生意。苏妙龄让人去查,发现顾衍不仅克扣工钱,还买通了苏州知府,禁止寒门学子进入工坊任职,怕他们改良技艺后,打破世家的垄断。

“要破垄断,得先断了他们的生丝控制权,再让寒门学子和工匠合作,改良技艺。”苏妙龄当即让人联系苏州的寒门官员——正是之前在益都县推行土地确权的陈望,他如今已升任苏州通判,对顾氏的恶行早有不满。

陈望很快带来了好消息:苏州周边的蚕农因顾氏压价,不愿再卖生丝,手里囤积了大量生丝;还有十几个懂织机改良的寒门学子,因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乡教书。“苏尚书,只要您牵头,蚕农愿意低价供应生丝,学子也愿意来工坊,咱们就能建自己的寒门工坊!”

苏妙龄点头,立刻在苏州府衙贴出告示:由民生互助总局拨款,成立“苏州寒门丝绸工坊”,招收失业工匠和寒门学子,生丝从蚕农手中直接采购,织出的丝绸由总局联系京城和西北的商队销售,利润的七成分给工匠和学子,三成用于工坊扩建。

告示贴出当日,就有两百多名工匠和三十多名寒门学子报名。苏妙龄让人将废弃的旧工坊修缮一新,从空间里翻出《蚕桑辑要》和《织机改良图》,教大家培育优质蚕种、改良织机——改良后的织机效率提高一倍,还能织出更精美的花纹,比顾氏工坊的产品更受欢迎。

顾衍得知后,气得砸碎了书房的瓷器,当即让人去蚕农家威胁,说“若敢给寒门工坊供丝,就烧了他们的蚕房”;还让人在寒门工坊的织机上做手脚,导致几台织机在开工时断裂,差点伤了工匠。

“顾衍这是想鱼死网破。”林文轩查到威胁蚕农和破坏织机的人都是顾氏的家丁,证据确凿,“苏卿,我们可以立刻将他抓起来,按垄断和故意伤害定罪。”

苏妙龄却摇了摇头:“抓人容易,断不了世家垄断的根。我们要让百姓看清顾氏的真面目,让他们主动站到我们这边。”

她让人把被破坏的织机搬到府衙前,邀请百姓和蚕农来看,又让被威胁的蚕农当众讲述顾氏的恶行。“大家看,顾氏为了垄断,不惜破坏工坊、威胁蚕农,他们赚的每一两银子,都是从大家的牙缝里扣出来的!”苏妙龄指着断裂的织机,声音清亮,“而我们的寒门工坊,赚的钱会分给大家,让大家有活干、有钱赚,再也不用受世家的欺负!”

百姓们越听越愤怒,纷纷指责顾氏。蚕农们更是主动带着生丝来寒门工坊,还组织了护院队,日夜看守工坊,防止顾氏再搞破坏。顾衍见犯了众怒,又怕苏妙龄查出他更多贪腐证据,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家丁逃回府中,再也不敢阻挠。

寒门工坊开工一个月,就织出了两千匹丝绸。这些丝绸质地精良、花纹新颖,京城和西北的商队争相采购,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工匠们拿到工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比在顾氏工坊时多了三倍,还能按时领到,不用再被克扣。寒门学子王磊负责织机改良,他设计的“双层织机”能同时织出两种花纹,被苏妙龄推广到其他工坊,还得了总局的奖励。

“苏尚书,咱们的工坊能火,全靠您和这些学子啊!”周伯拿着工钱,笑得合不拢嘴,“我儿子也想进工坊学织机,您看行不行?”

“当然行!”苏妙龄笑着说,“我们还要在工坊旁设‘技艺学堂’,教年轻人织丝和算学,让苏州的丝绸技艺能传下去,让更多人能靠手艺吃饭。”

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渊大喜,下旨让全国各手工业发达的州县,都参照苏州模式,成立“寒门工坊”,由民生互助总局统一协调原料和销售,打破世家垄断。李太傅在朝堂上感叹:“苏卿用‘技艺传承 寒门就业’的法子,既富了百姓,又破了世家垄断,真是一举两得的民生良策!”

这日,苏妙龄在寒门工坊查看新织出的丝绸,苏明远从京城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全国寒门工坊规划》:“姐姐,总局已经统计好了,全国有二十多个州县适合建寒门工坊,涉及丝绸、瓷器、铁器等行业,咱们下一步可以逐步推广。”

苏妙龄接过规划,翻开一看,上面详细标注了各州县的资源和工匠情况,还有寒门学子的分布。她抬头看向工坊里忙碌的身影——工匠们专注地织着丝绸,学子们在一旁记录数据,技艺学堂的孩子们趴在窗边,好奇地看着织机运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好,”苏妙龄轻声说,“咱们一步一步来,让天下的工匠都有活干,让天下的寒门学子都有出路,让民生的路,越走越宽。”

窗外的阳光洒进工坊,照在五颜六色的丝绸上,像一片流动的彩虹。苏妙龄握紧手中的规划,心里满是希望——从云溪村的寒门少女,到全国民生的掌舵人,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和寒门同僚的陪伴。未来的路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守住“民生为本”的初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天下安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