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江浙地区,连日的梅雨让河水暴涨,太湖流域的常州、无锡、苏州三府,近百万亩稻田被淹。苏妙龄收到急报时,苏明远刚从翰林院调任常州知府,正带领百姓抗洪——可地方官之前虚报水利工程,堤坝年久失修,洪水一冲就垮,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被淹,不少人已开始收拾行李逃荒。
“江浙是天下粮仓,若稻田绝收,今年全国粮价都会上涨。”苏妙龄拿着急报,对林文轩说,“我们立刻去常州,明远在那里,肯定需要帮手。”
抵达常州时,天空还下着瓢泼大雨。城外的太湖边上,苏明远正带着百姓用沙袋加固堤坝,雨水和泥水混在一起,他的官服早已湿透,却仍在雨中大声指挥:“快!把沙袋堆得再高些!再往后退,洪水就要冲进村子了!”
苏妙龄立刻加入抗洪队伍,她从空间里翻出《太湖水利考》,里面记载着前朝“分洪泄水”的方法:在太湖周边开挖多条排水渠,将洪水引入长江和东海,同时加固现有堤坝,防止溃决。“明远,别只守着堤坝,我们得主动泄洪!”苏妙龄大声说,“你让人组织百姓开挖排水渠,我去联系苏州、无锡的寒门官员,调派物资支援。”
可刚开挖排水渠,就遇到了阻碍——水渠要经过当地世家赵氏的祖田,赵氏户主赵鹏不仅不让开挖,还带人破坏施工工具,叫嚣道:“这是我赵家的地,谁敢挖就打断谁的腿!洪水淹了百姓的田,关我屁事!”
百姓们气得直跺脚,却不敢反抗——赵氏在常州势力庞大,之前的地方官都要让他三分。苏妙龄却毫不退让,她让人拿出朝廷颁发的“水利优先令”:“为保一方百姓,朝廷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水利建设,事后按价赔偿。你若再阻挠,就按‘抗旨不遵’论处!”
赵鹏见苏妙龄态度强硬,又怕真的抗旨,只能不甘心地退开。排水渠的开挖得以继续,苏妙龄还从空间里翻出改良的铁锹和锄头,教百姓用“分段开挖”的方法,提高效率——原本预计五天挖完的水渠,三天就挖通了。
洪水顺着排水渠流入长江,太湖水位渐渐下降,被淹的稻田终于露出水面。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稻田里积满了淤泥,种子都被冲走,若不及时补种,今年就会绝收。苏妙龄早有准备,她从民生互助总局调来了十万斤耐旱稻种——这是之前在西北培育的“速生稻”,生长期短,耐涝耐旱,正好适合灾后补种。
她还组织成立“□□生互助救灾队”,由苏明远任队长,协调各地的粮食、种子和药品;寒门官员分片负责,教百姓清理稻田淤泥、补种稻种;互助局则开设粥棚,保障逃荒百姓的温饱。
赵鹏见百姓们忙着救灾补种,心里不服气,偷偷让人在补种的稻田里撒了除草剂,想让稻种枯死,嫁祸给苏妙龄“提供劣质种子”。可他没想到,苏妙龄早让寒门官员日夜看守稻田,当场抓了撒药的人,还搜出了赵鹏的手令。
“之前你阻挠排水渠,如今又破坏补种,你眼里还有百姓吗?”苏妙龄将证据呈给萧景渊,萧景渊怒而下旨:将赵鹏革去功名,没收其祖田,分给无地的百姓;常州所有世家的土地,都需接受朝廷核查,凡阻挠水利建设、欺压百姓者,一律严惩。
解决了阻碍,补种工作顺利推进。一个月后,补种的速生稻长出了嫩绿的秧苗,百姓们看着稻田里的生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苏明远拿着稻穗,对苏妙龄说:“姐姐,按这个长势,两个月后就能收割,虽然产量比往年少些,但至少能保住百姓的口粮。”
苏妙龄点头,她趁机在江浙推广“太湖水利互助网”——将太湖周边的堤坝、排水渠统一管理,由寒门官员和百姓代表共同负责维护;互助局还设立“水利基金”,每年从粮食收益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水利建设和灾后救助,避免再因水利失修导致水患。
离开常州那日,百姓们自发在城外送行,手里举着刚成熟的稻穗,跟着苏妙龄的马车走了很远。“苏总局令,苏知府,谢谢你们保住了我们的稻田!”老农捧着稻穗,激动地说,“以后我们再也不怕梅雨了,有水利互助网,有你们这些好官,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苏妙龄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回到京城,萧景渊听了她的汇报,当即下旨:将“太湖水利互助网”的模式推广到全国有水患的州县,由民生互助总局统一协调,确保百姓的良田不再被洪水吞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