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寒门女状元:预知空间助我平步青云 > 第39章 北方粮荒曝短板,培训营乱象揪根源

第39章 北方粮荒曝短板,培训营乱象揪根源

苏妙龄刚将西域通商的后续章程敲定,北方宣府、大同的急报就接踵而至——入秋以来,北方连降早雪,低温冻坏了近三成秋粮,加上地方粮储互助局覆盖率不足,不少州县出现粮荒,百姓排队买粮却常常空手而归。更棘手的是,随行奏报里还附了寒门学子的匿名信:北方多地的寒门官员培训营被地方世家把持,讲师多是世家亲信,只教“官样文章”,不授实务,甚至克扣学员补贴,寒门学子根本学不到真本事。

“北方是边疆屏障,粮荒若蔓延,不仅百姓受苦,还可能影响戍边军心。”苏妙龄将急报摊在案上,指尖划过“培训营乱象”几个字,眼神凝重,“之前只盯着南方和西北,竟忽略了北方的民生短板。林御史,你即刻去查北方世家与培训营的勾结证据;明远,你从西安调运一批粮种和储备粮,先缓解宣府的粮荒;我亲自去大同,一边救灾,一边整顿培训营。”

三日后,苏妙龄抵达大同。刚进城门,就见粮铺前挤满了百姓,一个老妇人抱着空米袋,哭着对粮铺掌柜哀求:“掌柜的,再给我半斗粮吧,我孙儿快饿死了!”掌柜却无奈摇头:“不是我不给,是世家的粮囤把粮都收走了,我这里也断货三天了!”

苏妙龄当即让人打开大同府的官仓,可官仓里的粮食竟不足预期的三成——大同知府王奎是世家出身,早已将官粮偷偷卖给商号,只留少量应付检查。“苏少师,这……这是今年粮产不足,官仓确实没粮了。”王奎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没粮?”苏妙龄让人拿出民生互助总局的粮储记录,“总局上月刚拨给大同五万石粮,按道理能支撑到明年开春,你说没粮,粮去哪了?”王奎脸色骤变,还想辩解,林文轩已带着证据赶到:“苏少师,查到了!王奎将三万石官粮卖给了‘北方恒通商号’,这商号是前张大人残余势力开办的,还与培训营的假讲师有资金往来!”

铁证如山,王奎瘫倒在地。苏妙龄当即下令:革去王奎官职,押回京城受审;查封北方恒通商号,追回被倒卖的官粮,连夜发放给百姓;由大同的寒门官员暂代知府,负责粮荒救济。

解决了粮荒应急,苏妙龄立刻去了大同寒门官员培训营。营内景象让她震怒:学员们坐在漏风的教室里,手里捧着的“实务教材”竟是十年前的旧册,讲师正摇头晃脑地念着“赋税征管旧制”,对粮种推广、水利修缮等实务只字不提。更甚者,学员的每月二两补贴,只发下来五钱,其余全被讲师克扣。

“我们想学习治蝗、治水的本事,可讲师说‘寒门官员只要会收税就行’!”一个名叫李岩的寒门学员鼓起勇气,向苏妙龄递上一份“实务诉求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学员们想学习的技能,“我们不想只做个只会写文书的小官,我们想像苏少师一样,为百姓办事!”

苏妙龄接过清单,指尖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她当即解散所有假讲师,从民生互助总局调派十名有实务经验的寒门官员——有在江南治水的吴磊,有在西北种麦的阿木(特意从草原赶来),还有在景德镇改良瓷艺的江砚,让他们担任新讲师,教授粮种推广、水利修缮、粮储管理等实用技能。

阿木带着草原的耐寒粮种,在培训营外开辟了“实务试验田”,教学员们如何在北方低温环境下种植冬麦;吴磊则带着学员去大同周边的河道,现场演示如何修建小型水坝,应对春汛;江砚虽擅长制瓷,却也懂算学和工坊管理,教学员们如何核算粮储、管理互助局账目。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被彻底点燃,之前沉闷的培训营变得热闹起来,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学员们在试验田劳作,傍晚则围着讲师讨论实务问题。李岩兴奋地对苏妙龄说:“苏少师,现在我们终于能学到真本事了!等结业了,我要去宣府,帮那里的百姓种冬麦,再也不让他们受粮荒的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难渡